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內觀雜誌第20期
  Posted on Sun 13 Mar 2005 by insights (3860 reads)
內觀雜誌第20期【2001年4月】

內觀雜誌第20期

【本期重點】:介紹內觀教育基金會的活動和學員的心得

內觀教育簡介

1.內觀就是往內觀察自己身心的實相。要如何觀察呢?佛陀教導出一個層層深入的方法,先由觀察粗的身體下手,純熟後自然會觀察到細的感受與心念。因此,內觀教育便是循序漸進地訓練學員培養出強大的覺性,來看清自己的身心實相,一旦能看清妄念、雜念的源頭,就能拔除妄念、雜念,自然淨化了內心,達到從痛苦煩惱中解脫出來的目的,成為一個安祥快樂的人,並能盡自己的責任去幫助別人。因此,在今日煩亂焦躁的社會中,內觀教育的推廣是有其必要的。
2.為了觀察自己,有靜態與動態的二種內觀方式。靜態的方式是學員在禪堂中閉著眼晴,保持姿勢不動,觀察自己的身心。如此,可達到寧靜的效果。但要直接用到忙亂的生活中,有一段距離。動態的方式,則是在訓練時,眼耳都自然開放著,輕鬆而自然的一直覺知自己的身體動作,這種方法又稱做「正念動中禪」,當培養出持續如鍊之覺性後,就自然可以看清自己念頭的來源,從而拔除妄念雜念。因而,除了可達到內心寧靜的效果外,更可直接運用到日常的活動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3.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於1997年於桃園縣立案後,先出版一系列的內觀書籍,介紹八九種國際有名的內觀方法,涵括靜態與動態的不同內觀技巧。
4.1998年起,為了配合今日工商社會的生活,開始推動動態的內觀方法—正念動中禪,經過七天以上的訓練後,學員們開始體會到身心的放鬆與覺性的提昇,漸漸改變以往緊張焦躁的習性,能輕鬆的去面對生活,也漸漸能使禪修與生活結合在一起。
動態內觀活動─正念動中禪記事
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自1998年12月起,開始舉辦動態的內觀禪修,使禪修與生活結合,已舉辦二十多期的「正念動中禪」,以下列出各期的時間及地點。
一、1998.12.25 — 1999.12.27 中壢市廣天寺 (第一期)
二、1999.02.13 — 1999.02.17 高雄縣古嚴寺 (第二期)
1999.02.18 — 1999.02.22 中壢市中央大學 (第三期)
1999.02.24 — 1999.02.28 木柵慈光寺 (第四期)
三、1999.06.26 — 1999.07.02 北投淨土精舍 (第五期)
1999.07.05 — 1999.07.10 竹東觀音禪寺 (第六期)
四、1999.12.17 — 2000.02.25 石碇光明寺 (第七到十六期)
五、2000.06.23 — 2000.06.30 三芝鄉蓮華寺 (第十七期)
2000.07.04 — 2000.07.11 新竹市龍泉寺 (第十八期)
2000.07.11 — 2000.07.14 新竹市龍泉寺 (第十九期)
六、2000.11.12 — 2000.12.29 中壢市廣天寺 (第二十到二十四期)
七、2000.01.20 — 2000.01.27 中壢市廣天寺 (第二十五期)
2000.01.27 — 2000.01.30 中壢市廣天寺 (第二十六期)


正念動中禪禪七心得分享
姚麗香 於龍泉寺 2000.9.28
從新竹龍泉寺禪七回來後,安心而自在地生活了約一個月,這一個月算是對禪修七天的驗收期吧!與過去參加一般禪七或佛七的体驗不同的是,以往參加禪修回來後,身心輕安、喜悅的覺受為期較短,頂多一個星期,且是自我受用的;而這次動中禪所帶來的轉變,並非純粹的輕安、喜悅或妄念減少,而是安心。是的,就是安心、自在;也因為安心自在,影響所及不是個人的受用而已,最大的受惠者應當是與自己最親近的人--我的兒子,得以在平靜、快樂的互動中度過他的第一個暑假。而這段沒有對立、衝突、壓抑的日子是如此得來不昜啊!
報名參加動中禪,是一個非意料中的因緣,但是促成個人決定參加的動力卻來自於我的兒子。從個人有記憶以來,就一直與宗教結緣,而這二十年來也是在學佛道上不急不徐地走著,偶有體驗,卻少有大的突破,只有在碰到生活上的困境時,才會認真去思考所學與實踐上的差距。直到有了小孩之後,生活型態的大幅變動,孩子所帶來的問題,讓自己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煩惱與困頓,才發覺過去所學佛法在個人身上的作用是多麼的有限。那種無力感讓自己急於尋求生活上的解脫,急於尋求一種「實際而有效」的修行法門。也因此,這幾年來個人突破以往對傳統佛教的接觸,從各式各樣的新興宗教中,試圖理出一套適合自己日常修行的方法,而在觀念上也確實有了些許的突破; 只是自己很清楚地知道,安依然存在,疑惑仍然未解。
去參加動中禪,並未帶有特別的期許,只當是另一個參訪,或一段難得的靜修,甚至到第二天為止,個人的看法是「這個方法頂多是用來對治個人禪修中的毛病--昏沈」,如此而已,從未想到自己可以就此安下心來。尤其在禪修正式開始的第一天,昏沈的情況相當嚴重,感覺自己一直在對抗昏沈,心裡又不斷起疑,小參時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一天下來,疲憊不堪,彷如打了一場硬仗。
第二天上午,用功沒多久就覺得眼睛非常疲乏。 隆波通禪師表示,這是由於眼睛習慣專注於一定點,太過緊張所致。於是試著放鬆,不去注意視線的落點,來眼睛疲乏的情況似乎較為改善;不過昏沈依舊難熬,對抗昏沈所造成的緊張讓自己感覺很不舒服,一度想放棄這種「笨」方法。心想何以就不能像任由念頭生滅一般,昏沈就任其昏沈呢?但自己又覺得好笑,無端起妄念,不必壓抑它也會自然停止;而昏沈卻不然,這似是一種慣性而非生理上的需求,誠如隆波通所言:昏沈成習慣後,像在餵食老鼠般,老鼠的胃口將愈來愈大,這對覺性的培養是很大的障礙。不過,由於自己實在不喜歡昏沈的感覺,因此只要一覺查坐著昏沈將起時,就立即轉而經行或拜佛或工作,絕不勉強,如此一來,倒覺得此法輕鬆自在多了。
第二天下午隆波開示時,本來有些問題待問,隨後發現在別的同修發問中,隆波已解答了自己的一些疑問,因此也就不再急著發問,反而只是輕鬆地聽著。 直到隆波離開時,才恍然發覺自己的問題已全然化解了,而答案竟是如此簡單時, 一時之間悲從中來,忍不住痛哭不已,怎麼自己二十年來所汲汲追求的竟是這樣的結論?這真的是令人難以置信啊!哭了一陣子後,覺得從未有過的輕鬆自在,昇起喜悅之情,使得經行時恍若要飛起來一般,這一晚似睡非睡。
第三天開始,昏沈奇蹟似的頓時失去蹤影,睡眠時間減少,整天只是輕鬆地動著、覺知著,清楚地看著念頭的生生滅滅,喜悅、輕安的感覺持續著。只是有時當肢體動作慢下來時,一不小心會再掉入以往專注禪修的寂靜、舒適的定境中,但當自己覺查到這是一種微細的貪著--貪著輕安、舒適感時,隨即再回歸肢體的覺知上。
禪修的第六天,在某一位同修的讚嘆中,突然察覺到自己幾天來的喜悅之情, 甚而偶起的教導、幫助他人之念頭與行為,實一微細的慢心所引發,而這乃長久以來自我強烈的慢心、習氣的延續時,頓生懺悔之心。然而卻因強烈的懺悔感壓過覺性,而再度憂悲哭泣不已。去求見隆波時,隆波只是慈悲地看著我,指導我用「強烈的肢體動作」去應對,教我再重新回到覺知動作上。由於「覺知行」所走的是中道,能自然遠離兩極端,既不落入大喜,也不憂悲;而自己方才的憂悲事實上也是這幾天的欣喜過度所致。這麼一來,心才真正定了下來,回到一種平穩而安定的狀態,不喜不憂,也明確地了知不思善、不思惡,唯有覺性,當下即是,更待何求。
後記:回顧七天的禪修生活,心裡唯有感恩。多年的疑團打破,心算是真正安下來了,心安則貪、瞋、痴也自然的減弱,日常應對也輕鬆自在多了。學佛以來,急於尋求解脫,但禪修中的輕安、喜悅的覺受有時反而成為障礙,然而此時無所期待,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回歸覺性。如此簡單而直截了當的修行方法,個人有幸得以聞之,隆波以其生命保證此法之可行,令人深受感動,而在親自的實踐後也深信這個方法是適合自己的。最後在這篇分享心得中,再次感謝隆波的慈悲教導,也感謝一切成就的因緣。

『正念動中禪』禪 修 感 言
釋天平 於中壢廣天寺 2000年11月
回想自己親近佛法以來,在修行道路上尋尋又覓覓。雖然修習多種法門,其中也有些許的受益,可是在日常生活和自己所修持方法之間有一斷層,有無法串連起來的感覺。就如打坐,坐時很寂靜輕安,呼吸微細,但是,要起坐時,總是感到呼吸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形成了喜好寂靜、不愛吵雜的性情,雖然很想改變此種現象,可是多年來始終如此。
有一回,當我看到《楞嚴經》裏提到「此楞嚴大定,無有出定、無有入定。」見到這段經文,心中有無限渴望,這不是我夢寐以求的事嗎?可是想歸想,卻只能於門外徘徊,不得其門而入,不知道無有出定、無有入定究竟要如何修?參加「正念動中禪」後即找到答案,解除了以往的困擾。
第一天:昨晚看過隆波通禪師的手部移動示範,今天依樣畫葫蘆,因為陌生,怕次序顛倒,以致手極為僵硬不自然,時時觀察自己手掌的起落、翻動有無錯誤。剛開始覺得很吃力,手又酸,妄想又多,接踵而來的昏沉讓人受不了,想藉由經行來消除它。人真是可笑既可憐,每每要用功,業障偏偏與你作對,今天是一道輪迴:昏沉又昏沉。
第二天:昨日昏沉太嚴重,所以想要突破重圍,一定得把動作訓練流暢,好讓自己舒服點。希望不用到外面經行;風好大、腳又痛,祈禱著:但願今日不昏沉,否則,又需花二、三個鐘頭解決這個大敵。然而,無始劫以來的無明,大概全部化成昏沉籠罩著我,眼皮像夜暮一樣低垂下來,有一股衝動想跑去睡覺;可是心底卻不甘心,只好到外頭繼續經行。心裏感傷著:修行何以如此辛苦。帶著昏沉的心,拖曳著沉重腳步,一步又一步踩在步道上,風一波波吹得舉步唯艱,鼻水也慢慢滑下。
第三天:在做手部移動時,心中對動中禪其實並沒有信心,手只是如此比一比,能比出什麼結果出來?當小參時,隆波開示:「藉手部移動,覺知自己的肢體動作,如是反覆,妄想會慢慢減少,覺性愈加增強,智慧一層層提高,直到無有妄想,終究滅苦,達到涅槃。而你們不要相信我所說的話,你們要去證明。」這一番話打擊到我,是啊!暫且不用相信隆波的話,動中禪是否能除惑滅苦,要自己證明,唯有自己體證的東西是半點不能造假,是可以千錘百鍊、永不抹滅。所以,當今之計是老老實實的做手部移動,督促自己回歸覺性。
第四天:一切障礙都面臨過,也覺得步上軌道了,手部擺動自然順暢,猶如行雲流水。妄想升起時,了知妄想,不加以排除,當下知道自己肢體動作,如是反覆一直練習,刷牙知道刷牙的動作,吃飯、走路、前進、後退,皆是如此覺知自己的肢體動作。不想過去或未來,只是把握現前的覺知,妄想再次升起時,不困擾亦不去對治,目前只有一個工作,即是不斷的覺知自己的肢體動作。今天不再有昏沉現象,而覺知愈更加顯明了!
第五天:清晨於大殿練習手部移動,妄想來時,不理會它,任它來去,一面繼續覺知自己的動作,於此時,大寮炒菜的聲音、抽油煙機的轉動聲、各處不同鳥類的叫聲、遠處來來往往的車聲,感覺在同一時間內皆聽得清清楚楚,而且不受干擾,心中一片祥和;更能了知自己當下的肢體動作,真是內外通徹,無遠弗及。現在我總算明白《楞嚴經》所說的無有出定、無有入定的真正本質!它是當下具足定慧,於六根接觸六塵時同時運作;而心中不落下影像,這不正是一根通,六根皆通?
第六天:有了昨日的經驗後,今天整個人都很輕盈,做手部移動時非常輕鬆,好像身體不是質礙的東西;而覺知綿綿不斷,這種感覺真有說不出的美妙,內心有一股深深的吶喊,我已找到回家的路,再也不用徬惶、恐懼、猶豫,因為已經心安了,這種心安對我而言是何等重要啊!只要回家的指標一旦確立明顯,就不怕道路上的叉路沿途出現;因為回家的路了然於前,只要循著這條路線前進,終究到達終點。
人生的旅途能尋得歸依處,是件特別困難的事。多年來的尋覓至此可劃下句點。當人生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時,幸福的光環永遠包圍著你,當看只是單純的看,聽只是單純的聽,看過、聽過之後沒負擔,這是多麼愉快和喜悅的事啊!簡單祥和的日子是我想要的生活品質,吃膩了豐盛大餐之後,淡淡的菜根香還是最讓人垂涎!動中禪使我察覺和滿足自己的需求。雖然離目的地還很遙遠,但行囊裡裝滿了信心,加足馬力繼續上路,直至生命走到盡頭……。


禪七經驗分享—輕如羽毛、淡如流水
(慈濟社會服務組社工員)王愛琴 於廣天寺 2000.12
學佛四年,一直以四念處為主要用功方法,也幸運的有南傳師父指導。雖然礙於脊椎不適,不敢參加多日禪修活動,倒也漸能在生活中學習與實踐佛法。
這次,參加「正念動中禪」禪修是第一次的禪七經驗,前三天心很不穩定,昏沉、睡眠、無聊,來來去去,也經驗身體的腰酸背痛,過程是辛苦的;然而我知道,唯有持續的用功,以精進力前進,方能乘風破浪。直到第三天下午,心方才明顯的安份下來。這時,我知道是再加把勁的時候了。
法談時,隆波通禪師提及:覺性存在每個人心中,不斷的覺知手部及經行等身體動作,就好比不斷的搖晃隱藏在無明下的覺性,使之昇起。在第四、五天的經驗中,身的用功有如燒開水的柴火,心彷如被加溫的水,覺性不斷的昇起,直到某一個強度及熱度、直到鐘聲緩緩響起:是午膳的時候了、是藥石時間了、是睡覺的時間了…。
第五天下午覺性成面開展,內心狂喜如鼓動,而外境卻是平靜的穩定與覺知,好奇妙的分野!內身與外境如此巨大的差異!而能歡能知的卻又如此的清晰。
第六天,身體開始微覺不適,不斷地打嗝及呃氣,從身體腹部四周不斷地冒氣,因擔心打擾他人,只好選擇在外面經行,然而覺性的穩定性被身所干擾,妄念不斷,心是不穩定、孱弱的,而身的反應越來越強。與隆波小參的應答內容在下午時分不斷的冒出,心也開始搖擺在擔心與失望間。但,此時我想到以前一位師父曾說過,不論心是處在快樂或懈怠,都要不斷的精進用功,而不是只有在心快樂時才用功。所以當下,也只有繼續用功才是。
第七天,清晨用功時,身心好像與昨天完全不同了,身覺輕安、腳部輕靈,心又回復精進與輕安,彷彿昨天的干擾完全消跡無蹤了。身不斷地經行,腳與時間一樣地輕巧,當下覺得身心好像經驗了一次大轉變。身不斷地來回經行走動,速度比平常快很多,可是心又如此的平穩,覺性清清楚楚;只是不曉得為何,與隆波小參的對話內容又重覆地回溯,如影片般的湧出,成串、成片、而後成面,直到躍出對覺性的體會更深入到身心是法、是覺性,體悟到覺性是佛法的精髓。
此時,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謝指導我的曦比丘與這次禪修的隆波通禪師。身為一位助人工作者,過去曾與一個個案對話的情節彷彿歷歷在目,直到觸動內心深層的一個點,我哭了;我終於瞭解災難發生時,慈濟證嚴師父的這顆沉重的心了。窗外署光乍現,而一窗之隔,卻有無限的眾生需要協助,內心期待著儘早回到工作崗位。
身,還是不斷地經行,心從高亢的情緒,快速以數秒的間距急速向下轉回平穩;心,在定中,身,仍繼續經行。直至午後,心又再次轉輕、轉柔、轉淡,如一片羽毛輕置。心的覺受仍持續…,我知道,我的心從不曾有這樣的經驗,有喜悅,可是心又平平淡淡的好像沒事發生過一樣。
感謝與諸位大德分享我七天的身心經驗;然對我,它更是嶄新的。感恩再感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一己求安樂,阿彌陀佛。


「正念動中禪」禪七心得
海青法師 於廣天寺 2000.12
第一日(十二月二十三日)
昨晚隆波教過了方法之後,今天開始自己用功,本來以為憑著過去的禪修基礎,加上隆波並未規定「一定坐多久、行禪多久」那應該是可以駕輕就熟,輕鬆上路吧,沒想到才坐了二十分鐘,就開始昏沉了,換個位子再坐,還是想睡,到外面庭院經行運動,情況雖然好了一些,但精神是還是不像平時的清明,一整天就在半昏半醒之間度過。
第二日(十二月二十四日)
今天昏沉狀況依舊,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外面經行,下午我走著走著,突然現起一個念頭,對於這種昏沉狀況我得接受它,但不能滿足它,以往我或許會先去睡飽了再來全力衝刺,但隆波提到昏沉是種無明產生的障礙,一定要突破它,既是如此,那麼我就別去滿足它吧!
第三日(十二月二十五日)
一早,還是有點昏沉現象,小參時,隆波要我用生命去對治昏沉的現象,不可向昏沉投降,聽完這話,我內心裏似乎升起一股力量,回到禪堂作手部動作時,正念不斷增強,內心有種喜悅升起。淡淡的喜悅剛現起時,我想到了林教授曾告訴我的,這個禪法的基本原理便是不管任何狀況產生,都不去管它,只要不斷地保持覺知動作就好,所以我只是知道那喜悅,而沒有注意它,我還是覺知我的動作,很快地,喜悅消失了,心中一片寧靜。我繼續覺知,忽然,一個念頭升起又馬上消失,我並未刻意去對治那念頭,要它消失,但它就那樣突如其來地出現,又毫無預警地自動消失了,從這兒,我經驗了法談中所說的「不斷餵貓,不管大鼠」:我們不必去管妄念,覺性增長了,自會去對治它。
下午、晚上精神都很好,昏沉已消失無蹤,但仍有妄念不時現起。
第四日(十二月二十六日)
上午精神狀況不錯,但妄想紛飛。修學動中禪是希望能達到覺性持續如鍊子,而我則是覺知到妄想如鍊子,我看到我以一個念頭想到一個人,然後有些事,又牽扯一堆人,腦中就像連續劇一樣一幕一幕上演,就這樣我把過去出國時發生的事情,很久不去想它了,現在「英英美代子」就重想一遍,未來的計劃要做些什麼,我雖未刻意但卻一步一步地編織著,想著過去,念著未來,原來要覺知當下是這麼不容易啊!
面對這紛然雜遝的妄想,我並沒有去對抗它,心中也沒有自責,因為我知道自責只會消耗我的心力,反而不能繼續用功,所以我只是「知道」我有妄想,就這樣在妄想特多,偶然還伴隨著有種想哭的情緒,但又哭不出來中,度過了一個早上。
下午一點多,妄想沒來由地就忽然止息了,對於動作,我清清楚楚的覺知,心中感到安詳寧靜,身體很輕鬆,偶而還會有妄想現起,但是都很短暫,都是一現起便立刻消失。
這之後,我不管是走路、開門、上廁所、洗澡,都比平常更有覺知,動作更輕柔。
第五日(十二月二十七日)
早上覺得身體不太舒服,好像全身都不對勁,而胃特別不舒服,中午用餐時,我就減食三分之二,下午覺得有好一點,晚上因為隆波沒有開示,所以我到樓下經行,持續不斷地走,到後來,我發現我的腳底發熱,全身舒暢,氣血通順,這種感覺我已經很久沒有過了。
第六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一早起床,全身酸痛,但我無暇顧及它,我還是去覺知我的動作,當我坐在禪堂不斷地覺知我手部的動作時,我感到那是種單純而持續的覺知-─就只是單純罷了,而美感也就在這當中產生,我看到了單純之美,這一剎那,我清楚的知道,動中禪的根本關鍵就是這個,我只要不斷地覺知下去,不去期待,想像會有什麼結果,這是我今後繼續用功的方向。
第七日(十二月二十九日)
才剛嚐到法味,禪修課程就要嘎然而止了,佛陀曾說:「比丘晝及初夜,後夜則經行,若坐,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是謂殷懃精進。」一早我在經行時,突然想起阿含經的這段經文,而這樣的禪修生活,不就有那樣的感覺麼,面對課程結束,我心裡多少是有可惜的感覺,但轉念一想,這邊專修課程結束,正是生活禪修的開始哪,所以也沒有什麼好不捨的,只要將這覺知融入生活,那覺性必將持續增強。
後記
這次禪修,我可以說是吃的好,睡的好,還拉的好!因為我為法來,不為床座。原本禪修之前,身體不舒服,腳不能蹲,但廣天寺一樓的廁所只有蹲式的,面臨這種狀況,我心想,要使用這種蹲式廁所,我就只有將就著蹲著上,一個星期訓練下來,相信我的蹲功必有長足的進步。事實果真如此,禪修結束,我已能蹲得很好,腳的筋骨已鬆軟許多,經過這次經驗,讓我體會到,凡事只要念頭一轉,自然別有洞天,不要耗費太多的心力在吃住用上,能知足則能常樂,如此就能全力以赴,投注在覺性的增長,而不必起無謂的煩惱,增加周遭的人的困擾,我認為這是禪修前須先具備的資糧。

「正念動中禪」心得分享
釋淨妙 於中壢市廣天寺 2000年12月
前言
很高興能與大家共聚一堂來此禪修,這要感謝法成法師的因緣成就。也許我跟隆波通及動中禪有緣,我從緬甸禪修回國,請法成法師幫我接機住廣天寺;隔日就是隆波通來台,且要在廣天寺指導「正念動中禪」,有五期之久。
民國八十六年,在我去緬甸之前,於佛學院就有兩年生活禪修的訓練:在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舉止中,培養活在當下,如實覺知,只是沒有像「正念動中禪」的手部規律動作訓練。
第一期動中禪
第一期的前兩天,由於剛接觸「正念動中禪」,坐時需作手部規律動作,且要張開眼晴,很不習慣,因為以往靜坐都是心繫一緣,且眼晴微閉,早年在佛學院的生活禪修,也只是注意於日常生活而已,故內心對「手部規律動作」,覺得「多此一舉」,有排斥抗拒之感,因此,全身酸痛疲勞。小參時向隆波報告,要求不要在禪堂而在戶外走禪可否?隆波很慈悲地說可以,只要把覺知放在肢體移動,任何姿勢都可以。
第三日大致以走禪為主,能覺知當下每一腳步的移動,而且很清楚。第四日放下以前先入為主的觀念,接受「坐時作手部規律動作」。前幾日因抗拒而全身緊繃酸痛,現在接受它,反而身心放鬆,不久之後,慢慢進入狀況。更妙的是,在以往禪修所內觀之「心生色」,此刻作手部規律動作時,觀得更清楚。心為主導,如同指令:叫手動手就動,叫手停手就停,叫手舉手就舉,「心生色」隨著手部慢慢移動,剎那剎那生滅著。內心法喜充滿,身心輕安,安祥自在,寧靜成片,一直維持到第六日。在第六日,因為常住有事須回去幫忙,我向隆波告假,亦考驗自己是否在任何時空地點,皆能保持覺知。
第五期動中禪
經過第一期訓練,對這個方法已很熟練。唯中間幾期未參加,但在生活舉止行動中,大致可以覺知當下,了了分明。在第五期禪修中,以戶外走禪及坐禪為主,很少在禪堂,因第五期天時地利人和,每天皆有陽光,冬天太陽特別溫暖,尤其在榕樹下走禪及坐禪,芬多精的清涼、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坐禪的當下,做手部規律動作,翻掌、舉手、放掌、動、停,如同在高山俯視,看著心在主導身體舉止行動,當下體會到是覺性在觀照,內心湧出佛法妙理,如同甘泉,源源不斷,洗濯內心貪、瞋、癡污垢,法喜遍滿全身:人只不過是五蘊身心假合的名色法,是剎那剎那生滅,沒有實質的我,沒有永恒,是那麼無常,有何好執取。人會有煩惱皆因我執,沒有看清真相。遇順境即貪染,合乎己意就快樂。遇逆境即瞋怒,不合乎己意就怒氣沖天。內心有抗拒排斥之心,即有我執,為保護自己,故身心是緊繃而沈重。倘若全然接受順逆境,當下保持平衡心,即在修無我相,身心是放鬆而輕安。當覺性提昇時,能超越善惡念,即不思善不思惡,當下是清淨心。有清淨心,已不染著世間相,只是遊戲人間罷了。
後語
法無定法,應機則妙,「正念動中禪」下手簡單,三根普被。把覺知放在肢體動作,慢慢培養覺性,使覺性增長,煩惱即慢慢消減薄弱。這個法門正適合這工商科技發達的社會,人們在繁忙緊張的生活中有一個歸依處。把在禪修中手部規律動作的技巧,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無有時空約束,是開放性、自然性,只覺知當下舉止行動。我們的覺性提昇後,自然不會去造業起惑,達到苦的止滅。故此法門值得推廣,讓在這繁忙緊張社會中的人們,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內觀雜誌》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313號
1995年10月1日創刊
發行人:李雪卿
編輯:內觀雜誌編輯組
聯絡:320中壢市郵政信箱9-110

Index :: Prin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