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出息和入息
  Posted on Mon 15 Jul 2013 by RESP (3664 reads)

 

出息和入息

 

林崇安

(靈山現代佛教第350期,2013.7

 

【前言】

 

觀呼吸是四念住中的一個重要法門,稱做「安那般那念」或「入出息念」。佛陀傳出這一法門後,經由阿羅漢弟子們的實修,傳到今日有不同的傳承和解釋。以下針對「出息」和「入息」的先後,來釐清止觀禪修時的微細差別。

 

【引經據典】

 

禪修者於禪修開始時,是先注意「入息」或是「出息」呢?以下先引用南傳經典的記載:

 

1)《中部•念處經》:

 

「諸比丘!於此,比丘或行於閑林、或行於樹下、或行於空閑處,結跏趺坐,以身正直,當前立念。彼念而出息,念而入息。或長出息,知『予長出息;』或長入息,知『予長入息。』或短出息,知『予短出息;』或短入息,知『予短入息。』或修觀『予覺一切身而出息』,或修觀『予覺一切身而入息。』又修觀『予令靜止身行而出息』,或修觀『予令靜止身行而入息。』」

 

2)《中部•教誡羅睺羅大經》:

 

「羅睺羅!在此,比丘詣閑林、或樹下、或空閑處結跏跌坐,端身正置,面前現起念,彼具念而出息之,具念而入息之。或正在長出息時,彼知:『予出息長;』或正在長入息時,彼知:『予入息長。』或正在短出息時,彼知:『予出息短;』或正在短入息時,彼知:『予入息短。』感受徧息身者,修學:『予將感受徧息身而出息之;』感受徧息身者,修學:「予將感受徧息身而入息之。』正使身行安息者,修學:『予將使身行安息而出息之;』正使身行安息者,修學:『予將使身行安息而入息之。』感受喜者,修學:『予將感受喜而出息之;』感受喜者,修學:「予將感受喜而入息之。』感受樂者,修學:『予將感受樂而出息之;』感受樂者,修學『予將感受樂而入息之。』感受心行者,修學:『予將感受心行而出息之;』感受心行者,修學:「予將感受心行而入息之。』正使心行安息者,修學:『予將使心行安息而出息之;』正使心行安息者,修學:「予將使心行安息而入息之。』……」

 

3)《中部•入出息念經》: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或住森林,或住樹下,或住空屋,結跏趺坐,身向正直,令現前樹立念。彼實有念而入息、有念而出息。或自長入息而知覺『我在長入息;』或長出息,而知覺『我在長出息。』或短入息,而知覺『我在短入息;』或知覺短出息,而知覺『我在短出息。』『我學覺受全身正在入息;』『我學覺受全身正在出息。』『我學寂身行正在入息;』『我學寂身行正在出息。』……」

 

4)《中部•身行念經》:

 

「諸比丘!比丘或至森林、或至樹下、或至空屋而結跏趺坐,預修正身,現前樹立念。彼有念入息、有念出息。或長入息,知『我長入息;』或長出息,知『我長出息。』或短入息,知『我短入息;』或短出息,知『我短出息。』學『我覺受全身正在入息;』學『我覺受全身正在出息。』學『我靜寂身行正在入息;』學『我靜寂身行正在出息。』」

 

以上四經中,《念處經》和《教誡羅睺羅大經》是以出息為先,《入出息念經》和《身行念經》是以入息為先。

北傳《增一阿含130經》:

「羅雲(即羅睺羅)!若有比丘樂於閑靜無人之處,便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無他異念,繫意鼻頭:出息長知息長,入息長亦知息長。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

這是以出息為先。

又如佛使比丘的《觀呼吸》中的引文也是以出息為先。

另一方面,南傳《長部•大念住經》、《增支部•耆利摩難經》以及北傳《中阿含•念身經》、《中阿含•念處經》、《雜阿含803經》等則是以入息為先。

 

【釐清止觀的差異】

 

以上不同經文的出息為先或入息為先,不是出自翻譯的問題,而是和禪修的目的有關。

若開始禪修時以入息為先,由於吸氣時較為用力因而心會專注而較緊。若開始禪修時以出息為先,由於呼氣時不用力因而心會自然放鬆。

禪修分成止(寂止)和觀(內觀)。修止是以專注一點為重點,所以禪修者若想先修止,開始時以入息為先。修觀是以輕鬆而遠距的觀照為重點,所以禪修者若想直接修觀,開始時以出息為先。禪修者若能區分出這微細的差別,將有助於禪修的進展。

Index :: Prin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