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內觀雜誌第36期
  Posted on Sat 07 Jan 2006 by insights (2500 reads)

內觀雜誌第36期【2006年1月】

 

內觀雜誌第36期

【本期重點】:介紹內觀相關的重要經文《中部》第四、怖駭經。此中佛陀指出,自己當年修行時,如何面對恐懼。最後證得宿住隨念智、有情死生智、漏盡智而成佛。

說明:本經由林崇安教授依英譯本校正。

 

中部經典

第四、怖駭經

(1)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2)爾時,生漏婆羅門詣世尊處,問訊世尊。問訊已,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生漏白世尊言:

「尊者瞿曇!諸善男子正信尊者瞿曇,捨家而出趣非家,尊者瞿曇是彼等之領導者、彼等之幫助者、彼等之導引者耶?彼眾順從尊者瞿曇之風範耶?」

世尊曰:「然!如是。婆羅門!然!如是。諸善男子正信尊者瞿曇,捨家而出趣非家,我是彼等之領導者、彼等之幫助者、彼等之導引者,彼眾順從我之風範也。」

婆羅門又言:「尊者瞿曇!於森林遠處叢林靜居,甚難忍耐;隱離難為,獨住無樂。或思:叢林能奪未得三昧比丘之心。」

世尊曰:「然!如是。婆羅門!然!如是。於森林遠處叢林靜居,甚難忍耐;隱離難為,獨住無樂。或思:叢林能奪未得三昧比丘之心。」

(3)婆羅門!我於未成正覺仍為菩薩時,如是思維:「於森林遠處叢林靜居,甚難忍耐;隱離難為,獨住無樂。或思:叢林能奪未得三昧比丘之心。」

(4)復次,婆羅門!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身業未淨,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身業染污未淨,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身業未淨,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之身業已淨。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身業清淨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身業清淨,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5-7)復次,婆羅門!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語業未淨……乃至……意業未淨……命未淨,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命染污未淨,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語業乃至命未淨,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命已淨。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命清淨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命清淨,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8)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具貪欲與強烈愛慾,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貪慾與強烈愛慾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具貪慾與強烈愛欲,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無貪欲。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無貪欲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無貪欲,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9)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具瞋恚與惡意,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瞋恚與惡意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具瞋恚與惡意,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具慈心。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具慈心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具慈心,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0)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纏於惛沈睡眠,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纏於惛沈睡眠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纏於惛沈睡眠,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離於惛沈睡眠。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離於惛沈睡眠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離於惛沈睡眠,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1)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纏於掉舉、非寂靜心,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纏於掉舉、非寂靜心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纏於掉舉、非寂靜心,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離於掉舉、非寂靜心。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離於掉舉、非寂靜心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離於掉舉、非寂靜心,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2)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有惑、有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有惑、有疑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有惑、有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離於有惑、有疑。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離於有惑、有疑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離於有惑、有疑,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3)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自讚毀他,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自讚毀他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自讚毀他,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離於自讚毀他。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離於自讚毀他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離於自讚毀他,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4)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戰慄畏縮,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戰慄畏縮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戰慄畏縮,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離於戰慄畏縮。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離於戰慄畏縮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離於戰慄畏縮,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5)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欲得利養,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欲得利養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欲得利養,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離於欲得利養。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離於欲得利養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離於欲得利養,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6)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懈怠不勤,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懈怠不勤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懈怠不勤,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離於懈怠不勤。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離於懈怠不勤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離於懈怠不勤,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7)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無正念、無正知,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無正念、無正知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無正念、無正知,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有正念、正知。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有正念、正知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有正念、正知,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8)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不定、亂心,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不定、亂心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不定、亂心,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有定心。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有定心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有定心,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19)復次,我如是思維:「每當沙門、婆羅門愚鈍闇昧,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因其愚鈍闇昧之染污,彼善沙門、婆羅門引起不善之怖畏、驚駭。然!我非愚鈍闇昧,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我有智慧。我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如有智慧之一聖者。」婆羅門!我觀自己有智慧,住於森林深感慰藉。

(20)復次,婆羅門!我如是思維:「於特定之夜,即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及八日之夜,於閑林墓所、森林祠堂、樹下祠廟等恐怖、身毛豎立之處,我設座於此如何?或許我將遭遇怖畏、驚駭。」

於是,我於特定之夜,即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及八日之夜,於閑林墓所、森林祠堂、樹下祠廟等恐怖、身毛豎立之處設座,我住其處時,有野獸靠近、有孔雀打落樹枝或風吹動葉聲。

我如是思維:「怖畏、驚駭來此耶?」

復次,我如是思維:「何故我於此期待怖畏、驚駭耶?我何不保持同一種姿勢,降服向我而來之怖畏、驚駭耶?

於是,在經行時,怖畏、驚駭向我而來,爾時,我不停止經行,不站立、不端坐、不橫臥,於經行降服彼之怖畏、驚駭

婆羅門!又在站立時,怖畏、驚駭向我而來,爾時,我不停止站立,不經行、不端坐、不橫臥,於站立降服彼之怖畏、驚駭。

又於端坐時,怖畏、驚駭向我而來,爾時,我不停止端坐,不橫臥、不站立、不經行,於端坐降服彼之怖畏、驚駭。

又於橫臥時,怖畏、驚駭向我而來,爾時,我不停止橫臥,不端坐、不站立、不經行,於橫臥降服彼之怖畏、驚駭。

(21)婆羅門!或有沙門、婆羅門以夜為晝而思之,以晝為夜而思之,我說此等沙門、婆羅門住於愚癡也。我是以夜為夜而思之,以晝為晝而思之

婆羅門!正語者應如是言:「無愚癡之有情,為眾生之利益,為眾生之安樂,憐愍世間,為人天之利益安樂,已出現世間。」

於我應是實語也。我是無愚癡之有情,為眾生之利益,為眾生之安樂,憐愍世間,為人天之利益安樂,而出現於世間。

(22)我精進而不怠惰,安住正念而不斷,身得輕安而無擾,心得定而寂靜

(23)我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

(24)尋、伺寂靜,於內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靜慮具足住。

(25)遠離喜貪,安住捨、念,及以正知,身領受樂,聖所宣說:捨、念具足、安樂而住,第三靜慮具足安住。

(26)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第四靜慮具足住。

(27)如是等持,清淨、皎潔、無穢、無垢、柔軟、堪任、安住而得不動時,我引心向宿住隨念智。如是我隨念宿世:「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數壞劫、數成劫、數成壞劫:『於彼處,我如是名、如是種族、如是階級、如是食、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由彼處死而生於他處,於他處,我如是名、如是種族、如是階級、如是食、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由他處歿,生來此處。』如是隨念種種宿世之生處、形相、境遇。

(28)婆羅門!此是我於初夜所證得之第一智。於此,無知滅而智生,闇滅而明生。其唯住於不放逸、熱心、精勤而產生也。

(29)如是等持,清淨、皎潔、無穢、無垢、柔軟、堪任、安住而得不動時,我引心向有情死生智。如是我以以清淨而超越人界之天眼,觀察眾生,見眾生死而又生;證知眾生隨所為之業,而有貴賤、美醜、樂與不樂:『此等眾生具身、語、意之惡業,誹謗聖者,以懷邪見,得邪見業;彼等於身壞死後,生於惡生、惡趣、地獄。此等眾生具身、語、意之善業,不誹謗聖者,以懷正見,得正見業;彼等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如是,我以清淨而超越人界之天眼,觀察眾生,見眾生死而又生;證如眾生隨所為之業,而有貴賤、美醜、樂與不樂。

(30)婆羅門!此是我於中夜所證得之第二智。於此,無知滅而智生,闇滅而明生,其唯住於不放逸、熱心、精勤而產生也。

(31)如是等持,清淨、皎潔、無穢、無垢、柔軟、堪忍、安住而得不動時,我引心向漏盡智。如是我如實證知:『此是苦』;如實證知:『此是苦之集』;如實證知:『此是苦之滅』;如實證知:『此是苦滅之道。』我如實證知:『此是漏』;如實證知:『此是漏之集』;如實證知:『此是漏之滅』;如實證知:『此是滅漏之道。』

(32)如是知、如是見故,我心解脫欲漏、解脫有漏、解脫無明漏,而生智慧:『此是解脫』,並自證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33)婆羅門!此是我於後夜所證得之第三智。於此,無知滅而智生,闇滅而明生,其唯住於不放逸、熱心、精勤而產生也。

(34)婆羅門!或汝生如是思維:「沙門瞿曇今日猶未滅貪、瞋、癡,此所以仍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

婆羅門!勿作如是見,我觀二義故,往赴森林遠處叢林靜居,謂見:自現法樂住及慈愍後人。

(35)婆羅門曰:「尊者瞿曇實是正等覺者、應供者,如是慈愍後人。偉哉!尊者瞿曇!偉哉!尊者瞿曇!尊者瞿曇以種種法門宣說,恰如倒者使起,覆者使現,迷者示道,闇室持來油燈,使有眼者見諸色。我今歸依尊者瞿曇、歸依法及比丘僧伽,願尊者瞿曇容受我之歸依,從今以後,終生為優婆塞。」

 

 

Index :: Prin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