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2攝事分˙處品
  Posted on Thu 02 Feb 2006 by insights (3963 reads)
    辰二諸外道攝

若諸外道,從多論門,當知有餘二種暴流:

謂諸惡見,略攝為一,名見暴流;

惡見因緣略攝為一,說名第四無明暴流。

寅八軛

復次,若諸煩惱等分行者,非增、非減,即上所說一切煩惱,說名為軛。

寅九四取(分二)

卯一略顯

復次,當知依於二品,建立四取:

一、在家品;

二、外道法中諸出家品。

當知此中,若所取、若能取、若所為取,如是一切總說為取。

卯二廣釋(分二)

    辰一取行相(分三)

      巳一所取

問:何所取?

答:欲、見、戒禁、我語,是所取。

      巳二能取

問:何能取?

答:四種欲貪,是能取。

      巳三所為取(分二)

        午一問

問:何所為取?

        午二答(分四)

          未一為得欲等

答:為得諸欲及為受用,故起初取。

          未二為詰他等

由貪利養及以恭敬增上力故,或為詰責他所立論,或為免脫他所徵難,起第二取。

          未三為趣離欲

奢摩他支為所依止、為所建立,為欲往趣世間離欲,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三摩缽底,起第三取。

          未四為欲隨說

為欲隨說分別所計作業受果所有士夫,及為隨說流轉還滅士夫之相,起我語取。

    辰二取建立(分二)

      巳一約二品辨(分四)

        午一標為依

如是四取,依於二品:

謂受用欲諸在家品,及惡說法毘奈耶中諸出家品。

        午二簡此法(分三)

          未一標

由佛世尊每自稱言:我為諸取遍知、永斷正論大師。故於此法誓修行者,雖帶煩惱身壞命終,而不於彼建立諸取。

          未二徵

所以者何?

          未三釋

彼於諸欲無所顧戀而出家故,於見、戒禁及以我語無執受故。

        午三釋建立(分二)

          未一依惡說品(分二)

            申一標列差別

惡說法者有二差別:

一、於見愛展轉發起怨諍論者;

二、能證入世間定者。

            申二配立二取

依於見愛展轉發起怨諍論者,建立見取;

依能證入世間定者,立戒禁取。

          未二依通二品

二品為依,執著我語,故依俱品立我語取。

        午四釋名相(分三)

          未一見

此中,見者,謂六十二,如前應知。

          未二戒禁

邪分別見之所受持,身護、語護,說名為戒。

隨此所受形服、飲食、威儀行相,說名為禁。

          未三我語(分二)

            申一標

諦故,住故,論說有我,名為我語。

            申二釋

執有實物,說名諦故;

執可安立,說名住故。

      巳二約愛緣辨

又於此中,欲愛為緣,建立欲取;

依止智論,利養恭敬等愛為緣,建立見取;

定愛為緣,立戒禁取;

有、無有愛為緣,立我語取。

寅十四繫

復次,當知四繫,唯依外道差別建立,如前應知。

寅十一五蓋建立(分二)

卯一標

復次,違背五處,當知建立五蓋差別。

  卯二列(分五)

    辰一立貪欲蓋

一、為在家諸欲境界所漂淪故,違背聖教,立貪欲蓋。

    辰二立瞋恚蓋

二、不堪忍諸同法者呵諫、驅擯、教誡等故,違背所有可愛樂法,立瞋恚蓋。

    辰三立惛沉睡眠蓋

三、由違背奢摩他故,立惛沈、睡眠蓋。

    辰四立掉舉惡作蓋

四、由違背毘缽舍那故,立掉舉、惡作蓋。

    辰五立疑蓋

五、由違背於法論議無倒決擇、審察諸法大師聖教、涅槃勝解故,建立疑蓋。

寅十二株杌

復次,若貪、瞋、癡纏所纏故,或彼隨眠所隨眠故,心不調柔,心極愚昧,於得自義能作衰損,故名株杌。

寅十三三垢(分三)

  卯一貪垢

復次,於弊下境所起貪欲,名為貪垢。

  卯二瞋垢

於不應瞋所緣境事所起瞋恚,名為瞋垢。

  卯三癡垢

於極顯現愚癡眾生尚能了事所起愚癡,名為癡垢。

寅十四燒害

復次,若貪、瞋、癡數數現行,恆常流溢,燒惱身心,極為衰損,說名燒害。

寅十五箭

復次,若貪、瞋、癡遠離慚、愧,無慚愧故,一向無間不可制伏,定為傷損,說名為箭。

寅十六所有

復次,若貪、瞋、癡、慚、愧間雜,由相續故,非剎那故有可制伏,說名「所有」,是繫所攝「極下穢」義。

 

 

【100】丑八「廣說業門」(分二)

寅一業雜染(分二)

  卯一唯惡行攝(分二)       《中阿含˙分別大業經》

    辰一釋體義(分三)

      巳一出體(分二)

        午一舉不善身業

復次,一切不善身業,名為惡行。

        午二例語意二業

如說身業,語業、意業,當知亦爾。

      巳二釋名

由此惡業數現行故,於諸惡趣,或已隨得,或當隨得,或現隨得,是故說彼名為惡行。

      巳三顯義

由此示現業雜染義,煩惱雜染前已顯了。

    辰二辨安立(分二)         

      巳一標列二論

復次,有二安立業雜染論:

一者、邪論;

二者、正論。

      巳二別釋其相(分二)

        午一邪論(分三)

          未一舉論說

言邪論者,謂如是說:「若有故思,凡所造作諸不善業,一切決定當受惡趣。」

          未二斥彼非(分三)

            申一標

此論便謗修行梵行能證涅槃。

            申二徵

何以故?

            申三釋

諸有情類,不易可得於現法中,無有故思造不善業,況在餘生!

若彼決定感惡趣者,便應無有解脫可得。

          未三結當知

是故當知此為邪論。

        午二正論(分二)

          未一舉論說(分二)

            申一亦作亦增長業

若如是說:「諸有故思,造不善業,此業亦作、亦增長者,定於當來受不可愛惡趣異熟。」

            申二雖作不增長業(分二)

              酉一明順受

若有雖作、不增長者,彼彼法受為依止故,諸所造作或樂、或苦,當於造時,於現法中此業決定,或順樂受,或順苦受。

              酉二辨追悔(分二)

                戌一無追悔

諸有造作如是業已,若無追悔,不修對治補特伽羅,彼於此業若更增長、若不增長,此業雖定順現法受,亦轉令成順惡趣受,於現法中能障解脫。

                戌二有追悔

諸有造作如是業已,若生追悔,修習對治補特伽羅,彼於此業若不增長、若更增長,此業雖是順惡趣受,亦轉令成順現法受,不障解脫。

          未二結當知

是故此論不名誹謗修習梵行能證涅槃,當知此論是為正論。

  卯二通諸業攝(分三)

    辰一明對治(分三)      《中阿含˙業相應品11-20經》

      巳一標具闕

復次,若有闕於十種對治,為業雜染之所染污,若有會遇如是十種,便得清淨:

      巳二列種類

一者、若由如是對治,雖有作業而無增長,彼望當來成不定受。

二者、若由如是對治,雖未永斷,而更不受。

三者、若由如是對治,永斷離繫。

四者、守護諸根門故,善修其身,為欲修習增上戒學。

五者、修習增上戒已,為欲修習增上心學。

六者、修習增上心已,為欲修習增上慧學。

七者、修習增上慧已,為斷諸漏。

八者、猛利意樂修習。

九者、長時修習。

十者、無量門對治修習。

      巳三結染淨

若有不會如是十種業對治者,為業雜染之所染污;與此相違,當知清淨。

    辰二辨安住(分三)         《中阿含˙和破經》

      巳一總標

復次,於現法中,不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者,彼先造作惡不善業亦令增長,於當來世令其雜染。

若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者,彼不雜染。

      巳二雙徵

云何於現法中不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云何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

      巳三別識 (分二)

        午一不善防護(分二)

          未一 出種類

不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者,謂如有一,於諸不善身、語、意業,纏所發起,能誓遠離,然於能起不正作意相應無明,猶故發起,又於諸善身、語、意業受學隨轉。由此因緣,於現法中,於諸煩惱邪欲、尋求所作眾苦,無有差別。

          未二明雜染

彼唯即於此誓受遠離便生喜足,於現法中不起聖道,不證涅槃。彼雖如是防護而住,於現法中暫時不作惡不善業,然為煩惱隨眠纏縛,既終沒已,後有續生,隨所受身,依先業緣廣起雜染。

        午二善防護(分二)

          未一標列差別

若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者,有此差別:謂此依彼誓受遠離,不造新業,故業雖熟,暫觸異熟,尋能變吐。

          未二成善護住(分二)

            申一由無雜染(分三)

              酉一標堪能

彼唯於此誓受遠離不生喜足,於現法中能起聖道,亦能證得彼果涅槃。

              酉二釋證得(分二)

                戌一有餘依涅槃

彼於爾時,乃至有識身相續性,恆受先業所感諸受。於現法中,彼有識身乃至壽量未滅盡位,常相續住。

                戌二無餘依涅盤

壽量若盡,捨有識身,於後命根更不成就。由是因緣,識與一切諸受俱滅,後不相續。彼如影受與其識樹,皆滅盡故,遍於一切不可施設。

              酉三攝略義

彼於爾時,由二因緣,先所作業,於當來世不能為染:

一、由煩惱為其助伴令雜染者,無餘斷故。

二、由依此諸行相續成熟雜染,無餘滅故。

            申二由證恒住(分二)

              酉一釋多差別

彼於爾時,諸有情所善友意樂相續轉故,名無怨心;

於彼所緣瞋恚斷故,名無恚心;

於業異熟深見過患增上緣力誓遠離故,名無染心;

已具獲得能對治彼諸聖道故,名無顛倒善解脫心。

彼由如是,能具證得六種恆住。

              酉二結異先住

若有於彼多所住者,於現法中,雖有種種諸惡不善業緣間雜,由此遠離,一向成善。由是因緣,當知此與先防護住,有其差別。

    辰三辨施設(分三)       

      巳一施設領受業異熟論(分二)   《中阿含˙度經》

        午一總標

復次,當知施設領受業異熟論,由五種相成其雜染,由五種相成不雜染。

        午二別辨(分二)

          未一成雜染(分三)

            申一徵

云何名為由五種相成其雜染?

            申二列

謂由施設惡因論故,亦由施設無因論故,及由施設惡因、無因有三過故。

            申三釋(分三)

              酉一施設惡因論

此中,施設惡因論者,謂如有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若有士夫補特伽羅諸所領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

如是或謂自在、變化等因所作。

              酉二施設無因論

施設無因論者,謂如有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若有士夫補特伽羅諸所領受,當知一切無因無緣。

              酉三施設惡因無因有三種過(分二)

                戌一徵

云何施設惡因、無因有三種過?

                戌二釋(分二)

                  亥一別辨相(分三)

                    天一諸不善受因不成過(分三)

地一標

謂現法中不善俱行不善諸受,宿世業為因,亦有過失;現法業為因,亦有過失。

地二釋(分二)

                        玄一宿業為因(分二)

                           黃一標過

若言此受,宿世惡業以為因者,是則有一,依於不善諸樂法受,而有其樂不善受生,此用宿世諸不善業以為因生,不應道理。

                           黃二釋非

何以故?非彼宿世諸不善業,於現法中感樂異熟,應正道理。

                       玄二現業為因

若言此受用現法中惡業為因,是則退失自意所立諸惡因論及無因論,謂諸所受皆宿因作,乃至廣說。

地三結

是名初過。

天二謗精進過

又若說言:「諸不善法,皆用宿世惡業為因」,是則決定所有善法,亦用宿世善法為因。如是所有不善對治,諸善加行俱生精進,皆成無用,如是名為第二過失。

                    天三謗正智過(分二)

地一辨(分二)

                        玄一舉難(分二)

                           黃一無觀察智難

又若現在無有士用,是則應無依善不善審正觀察,是所應作、所不應作。

                           黃二無如實智難

又如實智應成無用,謂了知已,此我應轉,此我應成,彼非有故,此亦非有,故如實智理不成就。

                       玄二出過

智不成故念不安住,念不住故無三摩地,無有定故不正尋思令心迷亂,心迷亂故便應欣慕愚夫同意所樂諸根。由彼獲得愚夫同意所樂法故,是則退失并沙門法及沙門論。

地二結

如是名為第三過失。

                  亥二略說

若略說此有三種過:謂現在世諸不善受,因不成過、謗精進過、謗正智過。

          未二成不雜染(分三)

            申一徵

云何施設領受一切業異熟論,由五種相成不雜染?

            申二列

謂若能領受者,若由此領受,若如是領受,若領受時如是雜染,如是清淨。

            申三釋(分四)

              酉一能領受者

當知此中,依五取蘊,施設假名補特伽羅為領受者。

              酉二由此領受

即此假者,由六觸處故能領受。

              酉三如是領受

於母胎中四種差別:謂依精血大種所造,諸業煩惱之所攝受,結生相續有取之識,及母腹中所有孔穴,由如是故得入母胎。

次有名色,次有六處,次觸,次受,如是次第而有領受。

              酉四領受時雜染清淨(分二)

                戌一總標二因

又即此受,亦用現在觸為其因,亦用宿世業等為因。

                戌二別顯染淨(分二)

                  亥一雜染攝(分二)

                    天一出因緣

彼若聽聞諸不正法,非理作意以為因緣,便觸無明觸所生受,受為緣故復生於愛,愛為緣故復生於取,乃至當來生老死等眾苦差別。

                    天二明所攝

如是領受諸無明觸所生受時,便有雜染所攝二諦。

                  亥二清淨攝(分二)

                    天一出因緣

與此相違,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為因緣故,便能領受明觸所生諸受差別。

                    天二明所攝

受此受時,便有清淨所攝二諦。

      巳二施設業行過患勝利(分二)     《中阿含˙尼乾經》

        午一過患攝(分二)

          未一標列

復次,當知施設邪業清淨,及邪行中,有二過患。何等為二?

一、內證稽留過患;

二、他所譏毀過患。

          未二隨釋(分三)

            申一施設邪業清淨(分二)

              酉一徵

云何施設邪業清淨?

              酉二釋(分二)

                戌一出彼論

謂如有一,實非大師,妄分別已,自稱大師,宣說如是邪施設論,謂:「現法中諸所受苦,一切皆是宿因所作。」

                戌二明彼見(分三)

                  亥一舉二因

彼見宿世諸不善業為二種因,謂現法中諸不善業,皆是宿業串習所引;諸所受苦,亦是彼業之所造作。

                  亥二成方便(分二)

                    天一由修苦行

由是因緣,修自苦行,令故惡業所招苦果,皆悉變吐,更不造作當不善業。

                    天二由能防護    

於現法中,又能防護身、語、意住,後當勤修一向善業,令不善法轉成非漏。

                  亥三顯究竟     

由此因緣,不善業盡,由彼盡故,眾苦亦盡,證苦邊際。

            申二邪行(分三)

              酉一徵

云何邪行?

              酉二釋(分二)

                戌一信非真實

謂如有一,不能了知自業雜染,不能了知彼業對治,又於前後所證差別不如實知。彼成如是愚癡法故,於其師所得無根信,於非信處妄生真實聖教勝解。

                戌二疑不決了( 分二 )

                  亥一由不請問

彼由墜墮非實、非理邪論朋黨,他迴動時,於可疑處而不生疑,不尋求師躬往請問:為能正記?為不能記?為能淨疑?為不能淨?為一切智?非一切智?

                  亥二由畢竟轉( 分三 )

                    天一標

大師去世,於所疑處畢竟隨轉。

                    天二徵

何以故?

                    天三釋

大師住世能為決了:此一切智、非一切智。大師滅後,何所請問,云何決了?

              酉三結

是名邪行。

            申三二種過患( 分二 )

              酉一內證稽留過患( 分三 )

                戌一徵

何緣應知如是施設令業清淨,不應道理?

                戌二釋( 分二 )

                  亥一出不應理( 分二 )

                    天一標列二緣

由二緣故:

謂彼苦行,宿因所作,不應理故,由此能盡宿不善業,不應理故。

                    天二釋其所以( 分二 )

地一苦非宿作

所以者何?

軟、中、上品自苦行緣所逼切時,軟、中、上品苦受生故;

即此三品逼緣遠離,由所逼切三品苦受不得生故,宿因所作不應道理。

地二不盡宿業

又此苦行,無有功能令宿所作能感苦受諸不善業成順樂受,是故彼起如是定見:由自苦行,令宿所作惡業變吐。

                  亥二別廣徵詰( 分二 )

                    天一詰宿所作( 分二 )

地一總徵

若有是事,彼宿所作能順苦受諸不善業,為能感得於現法中自苦逼切苦受果不?

地二別詰( 分二 )

                       玄一詰能感得( 分二 )

                          黃一自然變吐難

若言感得此苦受果,修自苦行即為唐捐。受彼果已,自然變吐。

若如是者,宿世所作諸不善業,非自苦行所能變吐。

                          黃二後果非吐難

又即此業一分可吐,謂現法中受彼果者,若餘能順後所受業,彼於後世當受其果,非自苦行可令其果悉皆變吐。

                        玄二詰非感得

若言現在逼切苦受,非宿因作,如是所說諸所領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不應道理。

                    天二詰盡宿業( 分三 )

地一出業決定( 分二 )

                        玄一別辨相

如能隨順苦受惡業,不可令其成順樂受,如是宿世所作能順樂受善業,不可令其成順不苦不樂受業。

或彼二種順現法受,不可令其成順後受。

若順後受,不可令其成無所受。

若未成熟,不可令熟;若已成熟,不可彼彼方便令轉。

                       玄二攝要義

此中,所說要略義者,所謂一切善不善業,自性決定,時分決定,品類決定。

地二詰無堪能( 分二 )

                        玄一隨業決定難

若如是者,隨業決定,必能攝受如是類果,於中更自受逼切苦,復何所用!

                        玄二隨自所許難

又若此受宿業因,感彼自所許,令業一分減盡,可得少分勝利。由是因緣,如此所計少分勝利亦無所有。

地三結終無脫

如是則為極自稽留,業所縛故,終無解脫。

                戌三詰

由此道理,是名於此邪論、邪行第一過患,謂於內證自義稽留。

              酉二他所譏毀過患(分二)

                戌一徵

云何他所譏毀過患?

                戌二釋(分二)

                  亥一出彼論行( 分二 )

                    天一標

謂彼依止二種邪論,發起三種自苦惱行。

                    天二釋﹙分二 ﹚

地一二種邪論(分二 )

                        玄一第一邪論

若作是說:「所有士夫補特伽羅諸所領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是名第一邪論,謂惡因論。

                        玄二第二邪論

復有說言:「如彼最初自在變化,從是已後,諸所領受一切皆是宿業所作」,是名第二邪論,謂惡因論。

地二三自苦行﹙分二 ﹚

                       玄一標

三種自苦行者:謂身、語、意護。

玄二釋﹙分三 ﹚                    

黃一身護

身護者,謂不以身與餘有情共相雜住,唯往山林、阿練若處,獨居閑靜,都無所見而修苦行。

                           黃二語護

語護者,謂彼受持默無言禁。

                           黃三意護

意護者,謂心忍受自逼切苦。

                  亥二顯他譏毀﹙分二 ﹚

                    天一出其因緣(分二 )

地一標

彼起如是欲樂言說,為他顯示:由此二種所見圓滿,及由三種苦行圓滿,能越眾苦。然其自苦不能越度,是故為他之所譏毀。

地二釋

若諸所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亦是自在變化因作,亦是三種苦行能越因之所作,是則三種修苦行俱所受眾苦,定是宿世黑業所感,亦是暴惡自在所化,三種苦行皆不能越,是故於今受斯苦受。

                    天二結名過患

若彼雖復內證稽留,而有為他所稱讚者,猶尚不可,況此為他稱讚勝利亦無所有!是故名為第二過患。由此分故,唯可譏毀。

        午二勝利攝﹙分二 ﹚

          未一標列

復次,與上相違,當知施設正業染淨,及正行中有二勝利:

一者、內證無滯勝利;

二者、他所稱讚勝利。

          未二隨釋(分三 )

            申一施設正業染淨( 分二)

              酉一辨( 分二 )

                戌一施設業雜染論( 分三 )

                  亥一徵

云何施設業雜染論?

                  亥二釋

謂有二業:

一者、善業;

二者、不善業。

於過去世已曾造作善、不善業,今現法中受愛、非愛異熟果等;

受愛、非愛果差別時,更復造作善、不善業,由此當來受愛、非愛異熟果等。

                  亥三結

如是名為業雜染論。

                戌二設施業清淨論﹙分三﹚

                  亥一徵

云何施設業清淨論?

                  亥二釋

謂如有一,不造新業,故業觸已尋復變吐,由對治力永斷無餘,故得清淨。

                  亥三結

如是名為令雜染業得清淨論。

              酉二結

如是施設正業染淨,名無上論。

            申二正行( 分三)

              酉一徵

云何正行?

              酉二釋﹙ 分二﹚

                戌一由聞思

謂如有一,於正法中成就多聞,於業雜染及以清淨,正知雜染、清淨相已,捨不善業,修習善業。

                戌二由修治(分三 )

                  亥一修習止觀( 分二 )

                    天一總標

彼於聞、思如理作意勤方便已,為證修故,住空閑處,淨修治心,令離諸蓋及眾苦法。

天二別釋(分二 )

地一令離諸蓋( 分二 )

                        玄一止所對治

為欲斷除貪欲、瞋恚、掉舉、惡作。以九種行安住其心,令心棄捨止所對治。

                        玄二觀所對治

為欲斷除惛沈、睡眠,及以疑蓋。分析六事,如理作意修飾其心,令心棄捨觀所對治。

地二令離眾苦

從彼止、觀所治出已,能正修學消伏眾苦。

                  亥二思擇受用(分二)

                    天一總標

彼既如是淨修其心,令離諸蓋、眾苦法已,復於衣服、飲食、臥具、受用儀則淨修其心。

                    天二別辨(分二)

地一受用粗弊

若由習近如是衣服乃至臥具,不善法增,善法退減,即便遠離,寧可受用麤弊衣等,惙爾自存,忍受眾苦,進修正行。

地二受用勝妙( 分三 )

                       玄一顯過患﹙分二﹚

                          黃一標流漏

又由二緣,受用勝妙衣服等因,能令生長惡不善法,謂諸妄想、不正尋思。

                          黃二釋二緣

何等二緣?

一、於諸善未能長時串修習故,心不調柔;

二、於衣服、飲食等事欲貪堅著。

                       玄二明思擇

由是因緣,修正行者,調柔其心,令堪所作,於衣服等欲貪堅著,及諸無常眾緣生法,恆常繫念,深見過患。

                        玄三結無染

爾時雖復受用勝妙衣服等事,而於其中無所雜染。如是行者亦受安樂,亦無有罪。

                  亥三通達隨眠﹙分三﹚

                    天一出為染

由奢摩他、毘缽舍那修習力故,淨修其心。離諸蓋已,由思擇力,於衣服等邪受用故,雖於爾時暫少成就心一境性,欲貪隨眠仍未斷故,於當來世復為雜染。

                    天二明修斷

彼以妙慧通達是已,便修加行,為畢竟斷,受用如法邊際臥具,離諸貪著。先善修治正定資糧,漸次乃至能入清淨第四靜慮。

                    天三顯解脫

以此為依,證諦現觀,隨得漏盡,心善解脫;於一切苦得離繫故,究竟寂靜所攝受故,微妙清淨一切身心無間滿故,一切煩惱永離繫故,普能領納諸無漏受。

              酉三結

是名正行。

            申三二勝利

如是應知內證無滯,及彼相違五種差別他所稱讚。彼於爾時,從諸蓋、纏及一切苦,心善解脫。於現法中,彼諸隨眠無餘永斷,前際、後際業及異熟所有雜染皆善解脫,由於現法獲得聖道及道果故。

      巳三施設補特伽羅差別﹙分三﹚  【內125】

        午一標

復次,略有三種補特伽羅:

        午二列

一者、未入聖教異生;

二者、已入聖教有學;

三者、已入聖教異生。

        午三釋﹙分二﹚

          未一標由三相

由三種相,應知最初補特伽羅,第二、第三當知亦爾。

          未二釋其差別﹙分三﹚

            申一未入聖教異生﹙分二﹚

              酉一徵

云何三相應知最初補特伽羅?

              酉二釋﹙分三﹚

                戌一有斷非生﹙分二﹚

                  亥一標類

謂初,有一補特伽羅,已得成就世間正見,了知有施,乃至廣說。

                  亥二辨相﹙分二﹚

                    天一出隨轉

彼於異時,聞不正法為因緣故,而便發起非理作意,世間正見臨將欲滅,雖未一切悉皆已滅而堪能滅。又彼所治誹謗邪見臨將欲生,雖未已生而堪能生。

page 2 of 8 prev :: next
Index :: Prin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