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請問林教授與各位前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實踐方法,與檢視標準
#1


See User information
請問林教授與各位善知識
初禪
二禪
三禪
四禪
的實踐方法與達成的方法,與具體的檢驗標準!

Posted on: 2010/4/23 18:4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林教授與各位前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實踐方法,與檢視標準
#2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四禪的實踐方法與檢驗,可以參考緬甸帕奧禪師的「如實知見」一書

Posted on: 2010/4/30 19:5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林教授與各位前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實踐方法,與檢視標準
#3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Posted on: 2010/5/1 14:2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林教授與各位前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實踐方法,與檢視標準
#4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四禪的檢視標準淺釋

1. 根據「阿含辭典」:
初禪:離「五蓋」,達到「覺(尋)、觀(伺)、(踊)喜、樂、心一境」等五個條件(五禪支)的「定」。
第二禪:在初禪的基礎上進一步專注,停止「覺(尋)、觀(伺)」,還留有「(踊)喜、樂、心一境」的「定」。
第三禪:在第二禪的基礎上進一步專注,停止了(踊)喜,還有「樂、心一境」的「定」。
第四禪:在第三禪的基礎上進一步專注,「樂」也停止了,只有「捨」(平靜)的「定」,另譯作「第四增上之心」。

以上均是認知的判斷,對一般人而言,容易與幻想混淆。

2. 四禪屬色界定範疇
故以身體的觀點來檢驗,比較明確。
初禪氣停住。
二禪脈停住了。
三禪念也停住了。
四禪「捨念」,把念捨去沒有了。

***** 參考附錄:

*** A. 佛光大辭典
http://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名相:四禪
釋文: <一>梵語 catvri dhynni,巴利語 cattri jhnni。又作四禪定、四靜慮。指用以治惑、生諸功德之四種根本禪定。
亦即指色界中之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故又稱色界定。
禪,禪那(梵 dhyna)之略稱;意譯作靜慮,即由寂靜,善能審慮,而如實了知之意,故四禪又稱四靜慮、四定靜慮。此四禪之體為「心一境性」,其用為「能審慮」,特點為已離欲界之感受,而與色界之觀想、感受相應。自初禪至第四禪,心理活動逐次發展,形成不同之精神世界。或謂自修證過程而言,前三禪乃方便之階梯,僅第四禪為真實之禪(真禪)。 四禪能攝尋、伺,喜、樂等諸靜慮支,為止(定)與觀(慧)並行者;以其最能審慮,故其義最勝。蓋四禪之差別,乃由所攝靜慮不同而分為四種。
據俱舍論卷二十八、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九等所舉,將四禪總分為三類、十八支(十八禪支)。三類,即指對治支、利益支、自性支。十八支,則指初禪所攝之五支、二禪所攝之四支、三禪所攝之五支、四禪所攝之四支。如下表所示。「對治支」所列者,指能用以對治(斷除),及由對治所達到之心理活動或狀態;「利益支」,則係進入相應境界之主觀感受。如初禪雖已離欲界之惡不善法,而感受到脫離欲界之喜、樂,但仍有尋、伺的粗細分別之心理活動,尚須加以對治;至二禪時,尋、伺已斷滅,形成信根,稱為內等淨,由此所得之喜、樂,乃對此禪定自身之感受,故稱定生喜樂;三禪捨去二禪之喜、樂,住於非苦非樂之「行捨」境地,以正念、正知繼續修習而產生離喜妙樂;四禪捨三禪之妙樂,稱為捨清淨,唯念修養功德,稱為念清淨,由此得非苦非樂之感受。上述一切之活動及感受,均於心一境性之禪定狀態中進行,故稱之為「自性支」。 上記四種靜慮,以其自體而言,乃發起四無量心、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等諸功德之所依,故各皆稱為根本定(梵 maula-samdhi);對此而言,其加行(即入門前之準備階段)稱為近分定(梵 smantaka-samdhi)。然初禪之近分定亦稱為未至定(梵 angamya-samdhi),故四禪有一未至定、三近分定及四根本定。初禪之根本定仍有尋、伺之作用,故稱有尋有伺定。初禪之根本定與第二禪之近分定中間有中間定,稱為無尋唯伺定(無尋而僅存伺)。第二禪之近分定以上則總稱無尋無伺定。至於入第四禪時,因已脫離八災患(即尋、伺、苦、樂、憂、喜、出息、入息等八種能動亂禪定之災患),故稱第四禪為不動定。相對於此,四禪以下則稱有動定。 又色界之四禪天,乃修四禪者所生之處,此四禪稱為定靜慮;相對於此,彼諸天自然而得之四禪,稱為生靜慮。此外,據大智度論卷十七載,於佛陀弟子中,有一比丘雖以坐禪持戒而得四禪,然因生起增上慢,自稱「我已得四沙門果(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且謗罵世尊,命終遂墮地獄;以此因緣,被稱為四禪比丘。 蓋禪定通見於印度宗教史中,為各時代重要修行法之一。佛陀亦以禪定為最主要之行法,而於成道及涅槃之際,皆依四禪法而成之。又一般亦將此四禪與四無色定合稱為四禪八定。〔雜阿含經卷十七、長阿含卷八眾集經、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佛本行集經卷二十二、顯揚聖教論卷二、卷十九、集異門足論卷六、大毘婆沙論卷八十至卷八十六〕(參閱「四無色定」1772) 

<二>依法界次第卷下之說,禪可分為世間禪與出世間禪兩種,出世間禪又有出世間與出世間上上禪兩種之別,前者乃聲聞、緣覺二乘之人所修之禪,後者為菩薩所修之禪。據法華經玄義卷四載,此二乘人所修之出世間禪可分為觀禪、練禪、薰禪、修禪等四種階段,亦稱為四禪。(參閱「觀練薰修」6971) p1843 ://cn.daxia123.cn/c

*** B. 阿含辭典
http://agama.buddhason.org/ad/adSearc ... %C1I&button1=%ACd++%B8%DF
初禪:
離「五蓋」,達到「覺(尋)、觀(伺)、(踊)喜、樂、心一境」等五個條件(五禪支)的「定」。
初禪有五支:
進入初禪(第一禪)的五個必要條件,簡為「初禪五支」,即「覺(尋)、觀(伺)、喜、樂、一心」。
第二禪:
在初禪的基礎上進一步專注,停止「覺(尋)、觀(伺)」,還留有「(踊)喜、樂、心一境」的「定」。
第三禪:
在第二禪的基礎上進一步專注,停止了(踊)喜,還有「樂、心一境」的「定」。
第四禪:
在第三禪的基礎上進一步專注,「樂」也停止了,只有「捨」(平靜)的「定」,另譯作「第四增上之心」。

*** C. 宣化上人開示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 ... ks/volume1/volume1_13.htm
參禪的境界
坐禪,坐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
◎一九八○年十二月禪七開示
坐禪,坐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遠無其物的時候,就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這種境界,並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樣了不起。或者坐一個鐘頭,或者坐十個鐘頭,或者能坐一個月,甚至能坐十個月,這不過是功夫有點相應的現象,得到一點輕安的境界而已。經過輕安境界之後,繼續參禪,便到初禪的境界。
初禪天名叫「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眾生所喜歡的境界。在離生喜樂地打坐時,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來不去。好像烏龜在冬季的時節,把頭縮回殼內,外邊停止呼吸,可是內部呼吸活動起來,這是冬眠現象。參禪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時,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不可打妄想:「哦!沒有呼吸啦!」這個妄念一生,馬上恢復呼吸,不可不慎;否則,失去機會,必須再重來。
由初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二禪天的境界。二禪天名叫「定生喜樂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種快樂,這種快樂無法形容,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在定生喜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斷絕,出定時,又恢復正常。
由二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三禪天的境界。三禪天名叫「離喜妙樂地」,就是離開粗的歡喜,尚有細的歡喜,得到微妙的快樂。在離喜妙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脈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樣。這時念停止了,沒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沒有氧氣,停止循環,所以心臟不活動,沒有脈搏。這時,一切雜念都沒有了,譬如呼吸是風,脈搏是浪,心念是水。沒有風,就無浪,水自然平靜,所謂「風平浪靜」,就是這個道理。這種情形,在定中是暫時的作用,並不是死亡的斷氣。可以隨時隨地恢復呼吸和脈搏的正常活動。
由三禪天精進禪定,進入四禪的境界。四禪天名叫「捨念清淨地」,就是捨去三禪的妙樂,心念清淨。氣停止,脈停止,念停止,而且也捨了,這時清淨本來妙真如性現前。這種境界,不可認為了不起,這不過是四禪的境界而已,並不是證果的現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為還沒有斷慾,如果勇猛精進,修外道邪定,則進入無想天,受快樂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則進入五不還天,這才是證果的境界。
證初果羅漢,不但在定中沒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臥中,也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到初果的境界,還有七番生死。並不是證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而已。
到初果時,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也不動其心。所謂「對境無心」,只有道心,專一修禪。外邊境界如何莊嚴?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動搖其心。這時候,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名、不貪食、也不貪睡,一切無所謂。到這種境界,才可以說是證果。證初果的羅漢,走路沒有聲音。因為腳離開地面約有寸高,為什麼?證果人,心懷慈悲,深恐踩死小蟲等,所以在虛空走路。

*** D. 宣化上人開示‧初禪離生喜樂地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 ... a_Selection3/volume41.htm

*** E. 宣化上人開示‧二禪定生喜樂地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 ... a_Selection3/volume42.htm

*** F. 宣化上人開示‧三禪離喜妙樂地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 ... a_Selection3/volume43.htm

*** G. 宣化上人開示‧四禪捨念清淨地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 ... a_Selection3/volume44.htm

Posted on: 2010/5/2 22:0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林教授與各位前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實踐方法,與檢視標準
#5


See User information
感謝各位的資料對我很有用!!

Posted on: 2010/5/3 13:35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林教授與各位前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實踐方法,與檢視標準
#6


See User information
根據法勝所作阿毗曇心論,初禪是沒有味覺和嗅覺,四禪才停止出入息.

Posted on: 2013/1/10 11:4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