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1


See User information
各位大德,
小弟初到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任教,之前對於南、北、藏傳佛教的禪修都略有修學,只是資質魯鈍,難以深入。踏入學術圈後,一直苦思如何以禪修進行科學化的研究,一則提升大眾對於禪修的認識,一則或許可以藉此強化自我信心,利己利人。末學發現,早期對於禪修的研究非常粗糙,因此結果也是各式各樣,唯一比較具體的結論只有禪修造成身心放鬆,所有轉變身心的益處都可能是因為此一放鬆的結果。但,放鬆本身並不是太殊勝的法門,許多東西方、傳統或現代的療法都能有類似的效果。近幾年認知心理學發展蓬勃,所能運用的工具與實驗設計不斷推陳出新,使我們對於大腦的運作,增加了許多可以探索的方法。學術界也開始認識到,禪修並不只是精神的放鬆,對於專注力、辨別力以及情緒的轉化,都可能具有顯著的影響。

末學認為這方面的研究,不僅有益於學術界對於意識與禪修的了解,對個人修持成效的檢驗也可能具有正面的意義。如果您認同末學的這個想法,願意與末學一起探討您多年禪修的「功力」,末學希望能有因緣與您認識,討論相關實驗設計及可行性。如果您知道其他進行禪修與認知心理學研究的老師或禪者,也希望您能告知這方面的資訊。感恩。

Posted on: 2009/7/13 12:5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2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王居士您好:

1. 要以禪修的功力(實修),做為學術研究的內容,個人持保留意見。
實修在全世界目前還都是曲高和寡的事。
修行基本上還是跟自己比比較好。
2. 實修應以個人資質及環境為主,因材施教。
對學生而言,每人不同,不太適合做學術上課。
對教授而言,要兼任”教練”的工作,一般而言本身要有教練的資格,致少要有適當的經驗。
例如,老師教錯怎麼辦?
學生做錯,導致負作用,誰該負責呢?老師有辦法彌補嗎?
3. 我見議,學術研究應從聞、思、修入手。重點在”思”,學術研究方法,學術倫理,及國際接軌。
4. 教授應以本身的”修行”,來佐證學術的聞及思。
5. 教授本身的”修行”,見議視因緣而定,拜訪師父。
拜訪師父,第一自己心要真誠,第二要確定自己的修行目標,第三師父給的修行步驟要明確可行。

Posted on: 2009/7/19 14:3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3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禪修效果檢驗方法

轉載劉毓珠小姐的消息(值得參考):

偶然的機緣之下,看到探索頻道(Discovery)簡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感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主任戴文森博士(Dr. Richard Davidson, director of the Laboratory for Affective Neuroscience)的快樂實驗。他以fMRI(功能磁振顯像)的先進設備來偵測腦部的生化和電流(腦電波)活動,從事有關於「快樂狀態」的研究,希望藉此找出啟動人類快樂的神經生理機制。
在150餘位受測者中,有一位實驗對象是來自尼泊爾的馬修(Matthieu)喇嘛,他原先是法國的一位分子生物學家,出家修習約已30年。在檢測的過程中,馬修進入慈心觀的狀態,結果顯示他的「快樂指標(正負各10級)」破表(超過+10級),更遠遠超越群體的平均快樂指標+2級(可視為一般人的平均快樂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也因此,馬修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書叫做《快樂:開發生命最重要的技巧指南 “Happiness: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儘管以腦部電流活動,尤其是α腦電波的強弱數據(μv)來作為快樂指標一事,在目前的認知神經科學界裡仍然充滿爭議;尤其是從其強烈的腦電活動看來,馬修並未進入深禪定的狀態。因此,不論是從學術界或宗教界的立場,都不適合做出過度的渲染。但馬修修習慈心觀的破表紀錄,至少已將慈心的功力藉著現代科學的儀器傳出了具體而明晰的訊息。若對照現實人間的痛苦指數而言,無疑地,馬修的能力已經算是快樂競技場上的一位高手,作為芸芸眾生的快樂模範乃是綽綽有餘的。但是,對於廣大的群眾而言,並沒有必要期望大家都成為快樂競技場上的高手,只要每個人都能學會一些快樂的基本技巧,就可以受用不盡了。
公元2004年,美國相關領域的菁英人士,包括威斯康新大學麥迪遜學院的李察戴文森博士和舊金山大學的瑪格麗特及愛瑞克博士等(累計至目前已有百餘位博士級的學人),整合了全美第一流的實驗室,例如:舊金山大學、柏克萊大學、加州山塔大學的科學團隊,成立了「心靈和生命學會(Mind and Life institute)」,他們從推動「挑戰時代的情緒平衡計畫([CEB] project :Cultivating Emotional Balance during Challenging Times)」開始,以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報告和主題發表年會的方式,呼籲大家重視2500年前,由佛陀所教導的心智開發方法。就像馬修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所說的:「禪修乃是心靈訓練的工具,用以開發某種改變內在而導向快樂的特質。」他們企圖將這些古老的方法科學化,並期望能化解公元2020年代,最難纏的世界性疾病—不是癌症,也不是心血管疾病,而是沮喪和憂鬱。
公元2003年間,迎福村在台大醫師Dr. Andrew熱忱的協助之下,曾針對實修的禪者作過檢測,同時公布了具有定性和定量指標的各項生理頻波與光譜。一連串的檢測紀錄顯示出:皮膚表面反應(GSR)、肌電流(EMG)、腦電波(EEG)、左右腦同步狀態(Synchronization)等參數,都與放鬆、舒壓和快樂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最能夠代表快樂(或放鬆、舒壓)程度的指數,並非單由α波的強弱來判定,而是由頭部職司行蘊的腦部區塊之α波佔其全部腦電波(包括δ、θ、α、β、γ)的最大百分率所決定,本村以Pmax〔α(f)〕表示,這才能顯示出關鍵性的腦波訊息,並正確地標示出專注、放鬆等相關於禪定的意識層次。茲將其分為8級條列如下:
1.一般人在開眼狀態下,其Pmax〔α(f)〕約在22±3%的範圍內。
2.一般人在閉眼狀態下,其Pmax〔α(f)〕約在44±3%的範圍內。
3.受過初步訓練而略有要領的人士,無論開眼、閉眼,其Pmax〔α(f)〕約在44±3%的範圍內。
4.受過密集專注訓練而稍能攝念在心的人士,無論開眼、閉眼,其Pmax〔α(f)〕約在55±3%的範圍內。
5.受過長期專業訓練或維持規律性靜坐而熟練於專注者,無論開眼、閉眼,其Pmax〔α(f)〕約在66±3%的範圍內。
6.稍具擺脫情緒障礙潛能而且樂在其中的禪修精進者,無論開眼、閉眼,其Pmax〔α(f)〕約在77±3%的範圍內。
7.兼具專注與放鬆能力而能得個中三昧的禪師,無論開眼、閉眼,其Pmax〔α(f)〕約在88±3%的範圍內。
8.具有相稱的奢摩他(止)與毘婆舍那(觀,內明或內觀)而進入寧靜的境界者,不論是張眼、閉眼,其Pmax〔α(f)〕均可達到100%的水準。

以上就是本村根據實際檢測紀錄所作的概略分級。其間,我們在台灣中部地區檢測某位禪者時,不論是張眼、閉眼,其被檢測出來的Pmax〔α(f)〕值均已達到100%的水準。而且,當時該禪者的身體已經離開靜坐姿勢,是在有意識的活動狀態下測得。這讓我們瞭解了一件事,原來定力是可以延伸至動態生活中的行、住、坐、臥,並非侷限於老僧入定式的靜坐而已。
當我們從電子屏幕上親眼見證了人類心靈或意識層次的變化與淨化過程之後,對於佛陀有關於心智開發的教導,自然也就產生了更大的信心和鼓舞。我們同時也發現,持續增強的α波代表禪者或練功者正開始以專注的念力來收攝身心;至於持續減弱的α波則代表他的心境正由專注漸趨平靜而放鬆(當然也有人是因念力不足而失去專注),如是而已。
我們相信,學術界除了以α波的強弱變化來做初步研究之外,若能轉而以Pmax〔α(f)〕作為評量放鬆、舒壓、快樂、全腦開發乃至心靈開發程度的指數,應該會有更深入而豐碩的發現。
屆時,千古以來經由虔誠禮拜、慷慨布施、沐浴齋戒、聞法求道乃至靜坐、練功、瑜伽、禪修…等修練活動,其間伴隨著喜樂所產生的心靈品德,都將不再只是迷信或故弄玄虛,也不再是主觀、抽象的臆測,而是客觀、具體、可以定性和定量的科學數據了。
如果能讓放鬆、舒壓、快樂的能力就像學校成績單上的分數那麼明確,例如上述的Pmax〔α(f)〕=100%就好比是100分,次為88分、77分、66分、55分、44分、22分等,那麼,當人們在採行上述種種心靈修練活動時,就不會再自我迷惑,也無需再自欺欺人了。從此可以忠實地面對自己的意識層次,秉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持續地精進,追求完美的心靈境界。

當然,這項實測結論若能有更多學術界與心靈修練人士的配合驗證,將會更具有公信力。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只知道有交通大學電機與控制研究所,在公元2005年7月所提出的一篇實驗研究論文:《探討禪坐之舒壓效能》。
檢視其實驗組禪坐後的定點α波所佔最大百分率數據,其中有一位的Pmax〔α(f)〕開眼時已達到44%的水準,而從其實驗的結論(2006年8月全文公布於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看來,顯然頗能呼應我們基於實際檢測紀錄,導出有關於Pmax〔α(f)〕值直接關係到放鬆、舒壓和快樂能力的觀點。

在此誠懇地將此「定點α波最大百分率:Pmax〔α(f)〕」的新觀念做為一份獻禮,贈送給宗教、禪學、瑜伽、氣功、太極、仙道乃至所有心靈修練學界的人士們做為參考,希望大家一起來重視心智開發或身心靈整合所能產生的共同效果—快樂,在此共通的基礎上,進而追尋驗證真理。
另外,對於一般壓力重重的社會人士,如有可能,也盼望能重視快樂的人文價值,多少學會一些基本的舒壓技巧,讓Pmax〔α(f)〕值無論開眼、閉眼都能達到44±3%,甚至能提高到50%以上,進而提升自己在工作和居家生活中的樂趣。因為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論是傳道佈教、救國濟世,還是經營事業、藝術創作…等,即使是隱居山林也一樣,如果不能從中得到真正的樂趣,那麼,就很難持續下去,更難望有重大的突破或成就。
因此,學習快樂應該是人生必修的重要課題,您說是嗎?在此種種機緣之下,我們建立了「快樂學舍」。其網址是
 http://www.infs.tw/

Posted on: 2009/7/20 9:00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4


See User information
我必須同意,這樣的看法都是對的。但也必須提出,維持禪修的神秘面紗,對於正法的流佈,未必就不會造成傷害。不肖之徒招搖撞騙,這是大者;盲修瞎練,徒然浪費歲月的,更是所在多有。"A Symphony in the Brain"一書提過一個例子:有個人每天打坐一個小時,長達十年之久,結果以儀器一測,發現他根本就沒進入那個狀態。藉由生理回饋儀,他才第一次體驗到原來輕安是這麼個感覺。這離禪定當然還遠的很,但至少是入了門了。從前要買音響,卻聽不出好壞差異,朋友建議我到兩廳院聽一次現場的,才知道好的音響原來應該是要這樣的。這種感覺是道理講的再多也體會不到的。我想,禪修或許也有點類似之處吧!

Posted on: 2009/7/22 15:1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5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凡是文不對題或超出主題者,將予刪除,以精簡版面和讀者光陰。

網站管理小組啟。

Posted on: 2009/7/23 9:5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6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1. 我鼓勵教授本身修行,比較不贊同學生參與實修。
修行有些風險,例如
1.1 身体方面,氣脈混亂,導致病痛。
1.2 心理方面, 精神錯亂。
1.3 道德方面,萬一學生出家,如何向家長交待。

2. 禪修的神秘面紗,來自兩方面,
第一, 學生的誠心,若誠心不夠,當然沒辦法教。
第二, 老師是不是真材實料,若不是,當然也沒辦法教。

Posted on: 2009/7/23 17:2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7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禪修的成果,可以做為學術研究目標,禪修是一個人,或幾代人的智慧結晶,但有時候有其難度,或環境限制。透過學術研究可以普及全世界,或與現代科技結合降低其難度。
以下是我想到的研究題目:

1. 夢
夢是什麼
夢代表什麼
如何做夢, 夢的過程是什麼
如何無夢
『莊周夢蝶 』的疑問,如何分辨『我』與『夢中的我』。

2. 死亡
參考, 中陰救度法
歡慶生死-奧修靈性成長系列16, 生命潛能

3. 恐懼
十四無畏, 楞嚴經卷六.
何謂恐懼, 恐懼的分類, 如何消除.

4. 三毒
貪瞋癡,如何消除

5. 慈悲喜捨
修行成就與慈悲喜捨的關係. 楞嚴經卷六.

6. 修行與身体
初禪,叫「離生喜樂地」,二禪叫「定生喜樂地」,三禪叫「離喜妙樂地」。初禪脈停止了,二禪氣停止了,三禪念停止了。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 ... a_Selection3/volume43.htm

7. 修行與意識
A. 從量子力學的「觀察促變律」淺證「諸法唯心造」及 「因果律」
http://3782346.blog.hexun.com/13843016_d.html

B. 四念處之心念處

8. 佛教與生物
8.1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是奈米的關係,不得不佩服修行者的觀察力。

8.2佛影覆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 ... ne&label=rela_nextarticle

8.3 如何以現代生物學理解修行者的生物觀,是否可發揚光大。
『復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眾生,還復為人,反徵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於人中不捨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為畜生,償彼餘直。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如於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汝今應知。彼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彼咎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異類。彼狐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庸類。彼毒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很類。彼蛔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微類。彼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彼服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 … 』楞嚴經卷八

8.4 六根互用,楞嚴經
六根覺知的範圍,可跟異類溝通嗎?

8.5 內觀(觀呼吸),的身心變化
生命與呼吸的關係,生物一定要呼吸嗎?

8.6 眾生平等,異類生物如何溝通
植物「手足」在旁 吸收養料水分會節制
http://musclenet.dyndns.tv/read.php?tid=11970

雞蛋下鍋前也會心慌!
http://tw.myblog.yahoo.com/mimi-park/ ... d=376&prev=499&l=f&fid=43

8.7 咒語與修行
咒語可使身心晏安嗎?
咒語可以和異類溝通嗎?

Posted on: 2009/7/23 17:4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8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9. 懺悔療法
http://www.fozang.org.tw/digest_1_1.htm

10 溝通療法
10.1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一力品第三十八
『是時。有婦女臨產甚難。見已。便作是念。眾生類極為苦痛。受胎無限。是時。鴦掘魔食後。收攝衣缽。以尼師檀著肩上。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鴦掘魔白世尊言。我向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見一婦人身體重妊。是時。我便作是念。眾生受苦何至於斯。世尊告曰:汝今往彼婦人所。而作是說。我從賢聖生已來。未曾殺生。持此至誠之言。使此母人胎得無他。鴦掘魔對曰:如是。世尊。是時。鴦掘魔即其日。著衣持缽。入舍衛城。往至彼母人所。語彼母人曰:我從賢聖生已來。更不殺生。持此至誠之言。使胎得解脫。是時。母人胎即得解脫。』

10.2 悔過好宿疾
http://www.namoamitabha.net/ch/publication/wang_biography/034.htm

10.3 給姑母講病
http://www.namoamitabha.net/ch/publication/wang_biography/051.htm

Posted on: 2009/7/24 10:5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9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要重視科學儀器對心理現象的檢驗

【轉載】
認知與神經科學之面面觀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認知神經科學」,甚至看到了字還不知該怎麼斷詞,這也難怪,因為「認知」這個名詞是Cognition的日本翻譯,本來不存在我們的詞彙中的。其實,認知神經科學是大腦科學的一支,專門研究腦與行為的關係,這個領域的研究人員有來自心理學、語言學、生理學、醫學、資訊科學…等等,它是個科際整合的新領域。又因為研究使用的儀器是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正子斷層掃瞄(PET)、腦磁波儀(MEG),所以也有物理學、電機學的人才在內。它其實是個最好的例子讓學生看到在科際整合的時代,知識已不分課內課外,只分有用沒用,凡是要用到的知識和技術都得會,不管原來是念什麼科系。

【外在經驗可改變大腦結構】
老布希總統在1990年時說:「這是腦科學的十年(It's the decade of brain)」,真是非常的對,腦科學是近年來進步最快的領域之一,神經科學在最近十年來知識的累積已超越過去兩千年的總和,在我念高中時的生物教條都已經被推翻了。我們現在知道大腦是終其一生不斷的因外面環境的刺激而改變內在神經的連接,外在的經驗甚至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如長期受虐的兒童他們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比較小。另外在我們大腦中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可以長出新的神經元。人只要好好用腦,就可以延緩大腦的老化,我們在大腦中看到前教育部長林清江先生所說的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人永遠可以學新的東西,絕對沒有太老了不能學這回事。下面就認知神經科學的歷史簡單介紹一下。
心理學上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即「心理學有很長的過去、很短的歷史(a long past, but a short history)」,因為心理學來自哲學,哲學是有很長的歷史的。哲學探討的主題,如什麼是人,人的本性是什麼,正是心理學有興趣的問題,但是心理學本身真正的歷史要從1879年馮德(W. Wundt)在萊比錫大學成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算起,至今不過一百多年。所以說只有很短的歷史。
為什麼一千年很長的過去不包括在內呢?因為心理學家看到物理學家可以很精確的用公式算出可以被重復驗證的數據,心中很渴望心理學也能像物理學一樣是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科學」(耶魯大學的講座教授李柏曼(A. Liberman)說越是不能精確測量的學門,越是希望被冠上「科學」這個名詞,所以政治學叫Political Science,社會科學叫Social Science,圖書館學叫Library Science,而真正的硬科學卻不需冠上「科學」這兩個字,如物理學、化學或生物學後面都沒有加science。現在回想他的話很對,或許這是念心理學人的一個情結),所以早期的心理學家都在做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s)的研究,想盡方法將人的感覺轉換成公式,如Weber’s Law,把主觀變客觀。這種渴望造成後來行為主義的盛行,因為行為主義只講求刺激(S)與反應(R)這兩個可以被測量的東西,不理會中間的大腦,他們管大腦叫「黑盒子」,既然無法測量,便忽略它,當它不存在。1969年我去美國留學時,行為主義還十分盛行,我當時很驚訝科學家也會有鴕鳥心態。

【腦才是決定行為的地方】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大約在五十年代開始抬頭,因為大家發現不探討刺激與反應中間的那個黑盒子是緣木求魚,腦才是決定行為的地方,不了解腦是不可能了解行為的意義的。到七十年代,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廣泛應用,科學家可以在大腦中看到大腦受傷部位與行為失常之間的關係後,認知心理學才取代行為主義成為主流。
認知的主要領域可以分為:知覺(Perception)、記憶(Memory)、語言(Language)、學習(Learning)與思考(Thinking),因為這五大領域都跟大腦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很自然的,認知心理學走上了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路。我記得當時許多認知神經心理學家都在醫院中研究失語症的病人,以了解語言習得背後的機制。喬姆斯基(N. Chomsky)的理論幾乎是當時「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這個領域的聖經,心理系的學生必修。也因為語言的習得是所有學習的根本,心理語言學(Psycholinguistics)一下子爆紅了起來。到八十年代後期,腦造影技術出現,可以直接看到大腦在線上工作的情形後,認知神經心理學成為大腦科學的一支,專門研究腦與行為的關係。
現在我們終於有了工具可以直接研究人類心智了,不必再隔靴搔癢了。儀器的精進對腦科學來說是個大突破,過去的邏輯推測變成眼睛可以看到的大腦神經細胞活化的情形,其中用的最多的是功能性核磁共振,因為它是個非侵入性的工具,不像正子斷層掃瞄(PET)需要打放射性的水,雖然無害,畢竟不好。神經科學家開始看到大腦中慾望的所在地,開始了解人如何做決策,甚至在大腦中可以看到說謊、欺騙時所活化的部位。鏡像神經元的發現,更解開了學習最基本機制的謎,人會不自覺相互模仿,因為它代表了認同,而認同是群居生活的第一條件。最近的研究也看到自閉症兒童的問題出在鏡像神經元的不夠活化,早療對輕度的自閉症兒童是有效的。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人能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有學習的能力,又發明了文字使知識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傳承下去,不必每一代都去發明輪子(輪子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發明,從此減省了很多的力氣,並加快了運輸)。大腦科學改變了我們對學習的觀點,因而改變了教育孩子的方法,過去被動學習逐漸被主動學習所取代,老師們知道若不能引起孩子的動機,知識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不會長久,學習是無效的。它也讓我們看到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大腦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的行為改變大腦神經的連接,而大腦的神經連接又決定我們的行為,這個正回饋造成了最後的自己。人決定自己的命運,良有以也!

Posted on: 2009/7/27 20:3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誠徵:禪修研究意見
#10


See User information
末學在大陸知乎網站回答了約五百題,都是末學學習四念處的心得報告:
https://www.zhihu.com/people/c093f0af945a95a3d2880f6ff5db4b93

這簡體字部落格也有些心得報告: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632968381#type=-1

在臉書有成立一個社團,請搜尋:四念處及四聖諦禪修討論社團

若有興趣,請參考!

Posted on: 2020/1/17 21:2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