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林崇安佛學及禪修論文集 全螢幕[PDF]
0 林崇安佛學及禪修論文集 0-1 林崇安佛學著作集 0-2 訪問林崇安教授談學佛歷程

林崇安佛學著作集

0-1 林崇安佛學著作集

一、佛法書籍類

01《佛教教理的探討》(1990,慧炬出版)
02《佛教因明的探討》(1991,慧炬出版)
03《西藏佛教的探討》(1993,慧炬出版)
04《印度佛教的探討》(1995,慧炬出版)
05《佛教的生命觀與宇宙論》(1994,慧炬出版)
06《生活即禪修》(2000,內觀教育出版)
07《阿含經的中道與菩提道》(2000,大千出版)
08《基本漢藏梵英佛學術語》(1991,慧炬出版)
09《藏文拚音教材》(1994,諦聽出版)
10《藏文文法教材》(2004,內觀教育出版)
翻譯類:
11《定慧禪修法》(英譯漢,2000,內觀教育出版)
12《內觀禪修手冊》(英譯漢,2000,內觀教育出版)
13《實用內觀練習》(英譯漢,2000,內觀教育出版)
14《正確的修行》(英譯漢,2000,內觀教育出版)
15《觀呼吸與觀四界》(英譯漢,2000,內觀教育出版)
16《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藏譯漢,2001,諦聽出版)
17《宗義寶鬘論摘要》(藏譯漢,2004,編入《佛教宗派源流與思想選集》,內觀教育出版)

二、編輯類

甲、佛法與內觀系列 (2000,內觀教育出版)
1毗瑪拉蘭希法師、2孫倫法師、3達磨多羅、4隆波田、5阿姜念、6馬哈希法師、7阿姜查、8摩訶布瓦以及9帕奧禪師的不同禪修方法介紹。(全編入內觀叢書,2001,大千出版)

乙、佛法教學系列 (2003-2004,內觀教育出版)
本系列將經論重新分段標點,使其段落分明,便於誦讀、分析與比對。使用者將檔案(見www.insights.org.tw)直接列印於A4紙張,依封面、編序、目錄、正文、版權頁之次第裝訂成冊,即成完整的一本教材,由於內文為14號字,便於閱讀。
A1《雜阿含經˙蘊品》
A2《雜阿含經˙處品》
A3《雜阿含經˙緣品》
A4《雜阿含經˙道品》
A5《雜阿含經˙弟子/如來品》
A6《雜阿含經˙八眾品》
B1瑜伽師地論《攝事分˙蘊品並科判》
B2瑜伽師地論《攝事分˙處品並科判》
B3瑜伽師地論《攝事分˙緣品並科判》
B4瑜伽師地論《攝事分˙道品並科判》
C1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並科判》
C2瑜伽師地論˙本地分《有尋有伺等三地並科判》
C3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三摩呬多等地並科判》
(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無心地、獨覺地、有餘依地、無餘依地合刊)
C4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聞所成等三地並科判》
C5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聲聞地並科判》
C6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菩薩地並科判》
D《瑜伽師地論˙攝釋、異門、調伏並科判》
(攝釋分、攝異門分、調伏事及本母事合刊)
F1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決擇並科判》
F2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有尋有伺等三地決擇並科判》
F3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三摩呬多等地決擇並科判》
F4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聞所成慧等三地決擇並科判》
F5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聲聞地決擇並科判》
F6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菩薩地決擇並科判》
G1《顯揚聖教論簡本》
G2《法蘊足論》
G3《集異門足論》
L 《長阿含經》
M1《中阿含經˙前六品》
M2《中阿含經˙中六品》
M3《中阿含經˙後六品》
N1《增一阿含經˙前五法》
N2《增一阿含經˙後六法》
S1《釋迦牟尼佛傳》原典選集
S2《法句經》選集
S3《本事經》與《經集》選
S4《原始佛典中的菩薩道》
U1《六祖壇經》選集
U2《般若經》選集
U3《現觀莊嚴論略釋細目》
U4《佛教宗派源流與思想》選集
Z1 林崇安佛學論文選集
Z2 內觀教育集

三、論文類

單元1【佛法源流】
1a釋尊的禪修過程(第四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2001)
1b釋尊時期的分教和阿含經的集成之研究(內觀教育,2004)
1b’從九分教到阿含經的集成略探(《法光雜誌》173,2004)
1c阿含經的集成與大乘經典源流的研究(中華佛學學報,第4期,1991)
1d《法句經》及其譬喻的演變略探(內觀教育,2004)
1d’《法句經》的形成及其演變略探(《法光雜誌》174,2004)
1e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與師資傳承的研究(中華佛學學報,第3期,1990)
1f印度因明源流略探──從《大毗婆沙論》來考察(《法光雜誌》81,1996)
1g《瑜伽師地論》內的異義及其編成(《法光雜誌》158,2002)
1g’《瑜伽師地論》和《顯揚聖教論》的內容架構及其編成(《法光學壇》2002)
1h六祖壇經的祖本及其演變略探(《法光雜誌》172,2004)
1i《本事經》的經型及其編集的研究
1j《增一阿含經》的經型及其編集的研究
1k印度佛教密宗的傳承與發展(世界顯密佛學會議,1986)
1l西藏佛教後弘時期之源流與思想(西藏研究會訊4,1987)


單元2【佛學義理】
2a《阿含經》中所建構的佛教知識系統(《佛教圖書館館訊》31期,2002)
2b從《羅怙羅經》來看佛法的教學(佛學學術研討會─佛學與人生,2002)
2c《長阿含經》和《長部》的核心教導(《法光學壇》2003)
2c’《長阿含經》的【三學•定型句】(《法光雜誌》165,2003)
2d《雜阿含經》的探索(《法光雜誌》91,1997)
2e《阿含經》的成佛之道(《法光雜誌》96,1997)
2f受念住的研究(中華佛學學報,第9期,1996)
2g《壇經》中的阿含精神(《法光雜誌》144,2001)
2h《雜阿含經》經文的釐正初探(圓光佛學學報,,2004)
2i《阿含經》的菩薩道──兼論《般若經》的出現(內觀教育,2004)
2j從〈菩薩地〉來看菩薩道(內觀教育,2004)
2k《阿含經》的中觀見(普門雜誌205,1996)
2m制戒十利和小小戒可捨的探討(圓光新誌,78,2004)

單元3【禪修與生活】
3a人間淨土的達成(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1997)
3b禪修對現代生活的適應(第九屆國際佛教學術會議,1999)
3c生活禪、動態內觀與念佛(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1999)
3d從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實踐(《宗教與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2001)
3e「覺之教育」的實踐原則及方法(「覺之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2000)
3f佛教心理學的實踐面(佛學與人生佛學學術研討會,2003)
3g釋尊時期止觀法門的實踐(中華佛學學報,第10期,1997)
3h正法與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中華佛學學報,第11期,1998)
3i內觀禪修的探討(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2000)
3j西藏大手印的思想(政大民族學報21期,1994)
3k止觀的實踐──兼評《菩薩道次第廣論》的奢摩他及毗缽舍那(政大民族學報22期,1996)

單元4【哲學與因明等】
4a漢藏的佛性論(收於《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三民書局印行,1995)
4b佛教存有論和認識論的核心命題(《法光雜誌》177,2004)
4c佛教的心性論及其特色(法光,2004)
4d《壇經》的心性與佛性略探(內觀教育,2004)
4e佛學研究法及其特色(法光,2004)
4f評析藏傳邏輯論式(歐陽無畏教授逝世八週年紀念論文集,蒙藏委員會,2000)
4g以科學的譬喻來看佛法(內觀教育,2004)
4h佛法與現代科學(1990佛光山國際佛學會議)
4i藏文之英文及羅馬字母對音分析(西藏研究會訊2,1986)
4j正因與似因的探討(西藏研究會訊10,1990)
4k成立「量士夫」的論式分析(西藏研究會訊12,1991)

單元5【短文與演講】
5a初善、中善與後善(2000,9)
5b世出世間(2000,11)
5c精進(2002,11)
5d經行的重要(2003,6)
5e播下聖者的種子(2003)
5f拘舍彌事件的化解(2004,5)
5g鎖定目標(2004,3)
5h慈心觀的重要(2004,9)
5i內觀的法流(2003,6)
5j培養內觀的能力(2004,9)
5k生活與禪修(講於行政院中諦禪學社,2001,8)
5l生活中的禪修(講於法光佛研所,2000,3)


0 林崇安佛學及禪修論文集 0-1 林崇安佛學著作集 0-2 訪問林崇安教授談學佛歷程
Powered by TadBoo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