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佛法與內觀系列 全螢幕[PDF]
10-2 二、如何培養四界觀 10-2-1 壹、四界觀簡略法 10-2-2 貳、如何分析極微

壹、四界觀簡略法

10-2-1 壹、四界觀簡略法

1. 在巴利文經典裡,有簡略及詳盡的兩種培養四界觀的方法。此處所要解說的是給利慧者的簡略法,而詳盡法是給練習簡略法有困難的人的。佛陀在《大念住經》中教導簡略法: 「諸比丘,比丘從界審察此身置於何處、任何姿勢,了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2. 《清淨道論》第十一章進一步地解釋:「是故欲培養此禪修的利慧者,先應獨處,而後注意自己的色身,以簡略的方法辨識四界:『於此身中,堅硬或粗糙的是地界,流動或黏結的是水界,熟或熱的是火界,支持或推動的是風界』。他要一再地注意及複習「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意即只是界,而非有情,也無靈魂。這樣的方式精進不久後,生起定力,此定由照見諸界差別之了解所增強。由於以個自的要素為對象,只是近行而不能達到安止。」

3. 在帕奧禪修中心所教導的是辨識全身(十二特相):
(1)地 界:硬、粗、重、軟、滑、輕。
(2)水 界:流動、黏結。
(3)火 界:熱、冷。
(4)風 界:支持、推動。

4. 學習這個禪修,你必須開始逐一地辨識這四界的十二種特相,一次一個。對初學者,一般先教導較易辨識的特相,較難的則在後。一般所教導的先後次序是推動、硬、粗、重、支持、軟、滑、輕、熱、冷、流動及黏結。每一種特相必須先在身體的一個部位辨識它,然後試著擴至全身辨識它。
(1)辨識「推動」:藉著接觸的感覺,你先覺知在呼吸時頭部中央的推動。當你能辨識到這推動的特相時,應專注於它直到非常清晰於心,而後把注意力移到身體鄰近的其它部位,注意那兒的推動。以這個方式,你慢慢地先從頭部辨識推動,而後頸部、身軀、手、腳乃至足部。要再三地重複這麼做很多次,直到你把注意力放在身上,都很容易見到推動。
頭部中央氣息的推動如果不易辨識,那就試著覺知呼吸時胸部擴大或腹部移動時的推動。如果這些也不清晰,那就試著辨識心跳引起的脈搏跳動,或任何顯著的推動。任何移動之處,即有推動。無論你從何處開始,都應該持續慢慢培養自己對它的了知,以便能於全身辨識推動。有些部位它會較顯著,而其它部位則較微細,但它是存在於全身各處。
(2)當你對辨識推動感到滿意,要試著去辨識「硬」。開始從牙齒辨識硬。上下牙咬住並且感到它有多硬,而後把咬緊的牙齒放鬆,並且感覺牙齒的硬。當你能感覺到硬後,試著有系統地從頭到腳辨識全身的硬,就如同辨識推動的方式一樣。要注意不要故意將身體繃緊。
當你能夠看到全身的硬,要再辨識全身的推動。一次又一次在推動與硬兩者之間交替,從頭到腳辨識全身的推動,而後辨識全身的硬。重複這過程很多次,直到你滿意為止。
(3)當能夠辨識推動與硬之後,要試著去辨識「粗」。用舌頭磨擦齒尖,或用手擦磨另一隻手臂的皮膚,這樣感覺到粗。現在試著像前面一樣以系統的方式辨識全身的粗。如果不能感覺到粗,要再次辨識推動和硬,就會辨識到粗與它們在一起。當你能夠辨識粗時,應繼續從頭到腳再三辨識全身的推動、硬和粗,一次一種。
(4)當你對上述三種特相的辨識感到滿意後,要辨識全身的「重」。先在腿上把一手放在另一手之上,感到上面的手有重量,或者把頭往前傾,感覺它的重。繼續有系統地練習,直到能夠辨識全身的重,然後依次見到全身的推動、硬、粗及重四種特相。
(5)當你對辨識這四種特相感到滿意後,要辨識全身的「支持」。先放鬆背部使身體稍為前傾,然後挺直身體,使它直立。使身體直立不動的力量就是支持。繼續有系統地練習,直到能夠從頭至腳辨識全身的支持。如果這樣做有困難,試著同時辨識支持與硬,如此較易辨識支持。能夠容易辨識支持後,要見到全身的推動、硬、粗、重及支持。
(6)你能辨識這五種特相後,要辨識「軟」:用舌頭推壓嘴唇內部,感覺它的軟。然後放鬆身體,並且有系統地練習,直到能夠辨識全身的軟。現在,你可以看到全身的推動、硬、粗、重、支持及軟。
(7)接著辨識「滑」:弄濕雙唇,並且用舌頭擦它們,感覺到滑。如前練習,直到你能辨識全身的滑。然後,看見全身這七種特相,一次一種。
(8)接著辨識「輕」:上下彎動一隻手指,感覺它的輕。練習到能夠辨識全身的輕,而後如前所說看見八種特相。
(9)接著辨識全身的「熱」(或暖):通常這是非常容易辦到的。
(10)接著辨識「冷」:在吸氣時感覺氣息的冷,然後有系統地辨識全身的冷。現在,你能夠辨識十種特相了。
註:以上十種特相都是直接地從接觸的感覺而得知,但是最後的流動和黏結這兩種特相,只能根據其他十種特相推理而得知。這是留在最後才教的一個理由。
(11)辨識「黏結」:要覺知皮、肉和腱如何結合成身體。血也是被皮膚包住的,就像在氣球裡的水。沒有黏結,身體將會落成碎片和粒子。使身體黏住在地面的地心吸力也是黏結。要像前述那樣地練習。
(12)辨識「流動」:要覺知唾液流入口中、血管裡血的流動、肺中氣的流動、或全身熱在流動。如前述般地練習。
如果你不易辨識流動和黏結,必須再三辨識全身前述十種特相,一次一種。當熟練這些時,你將發覺到黏結的特相變得明顯了。如果黏結還不明顯,就再三只注意推動和硬的特相。最後,你會感覺到好像全身被繩子捆包著一樣。要辨識這就是黏結的特相。如果流動的特相不明顯,那就同時也注意冷、熱或推動,如此你將能辨識流動。

5. 當你能夠從頭到腳明顯辨識全身所有十二種特相時,你要再三以這相同的次序不斷辨識它們。當你能這樣做並對此感到滿意之後,你要重排它們原先的次序,也就是硬、粗、重、軟、滑、輕、流動、黏結、熱、冷、支持及推動。然後,以此次序從頭到腳,辨識每一種特相,一次一種。你要試著能夠相當快速地辨識它們,一分鐘至少三回。

6. 以這方式練習時,有些禪修者的諸界會不平衡,某些界可能變得太強烈且難以忍受。尤其是硬、熱和推動會特別強。一旦發生了,要把較多的注意力放在與其相對的特性上,以這方式繼續培養定力,你將發現諸界可能又平衡了。這就是為何要先教導十二種特相的理由。當諸界平衡時,就很容易得定。

7. 為了平衡諸界,相對的特性是:硬與軟,粗與滑,重與輕,流動與黏結,熱與冷,支持與推動。

8. 如果相對中一個過強,要多注意其相對的來平衡它。例如,當流動過強時,要多注意黏結;當支持過強時,要多注意推動。其餘類推。

9. 現在,你已熟練辨識全身十二特相,並且這些特相已變得清晰,你要同時看見前六種特相為「地界」,同時看見接下來的兩種特相為「水界」,接下的兩種特相為「火界」,以及最後兩種特相為「風界」。你要繼續辨識地、水、火、風,使心平靜得定。你要再三練習百次、千次乃至百萬次。

10. 在這階段,有一個好方法,就是一次遍視全身,並且繼續觀四界。為了使心平靜而專注,你不必像前面那樣把覺知力從身體的一個部位移到另一個部位,而是一次遍視全身。通常最好是從雙肩後面來遍視全身。也可以從頭頂向下遍視,但這可能會使某些禪修者導致緊繃及諸界的不平衡。

11. 《清淨道論》的疏鈔也提到以十種方法來培養專注力:有次序,不要太快,不要太慢,避開分心,超越概念,棄掉不清晰的,辨識特相,以及依據《增上心經》、《無上清涼經》及《覺支經》來練習。
(1)有次序:次序是指佛陀所教導的次序,即地、水、火、風。
(2)不要太快。
(3)不要太慢。如果辨識得太快,將看不清禪修目標的四界;如果辨識得太慢,你就不易達成禪修的目的。
(4)避開分心:要使心只保持在禪修目標的四界上,不要跑到其他目標。
(5)超越概念:不要只在心上誦:「地、水、火、風」,而要清楚覺知它們所代表的實相,即硬、粗、重、軟、滑、輕、流動、黏結、熱、冷、支持與推動。
(6)棄掉不清晰的:當你能夠辨識所有的十二種特相,而且試著培養平靜與專注時,你可暫時丟下不清晰的特相,然而如果由於諸界不平衡而產生痛或緊,那就不鼓勵這麼做。你要在四界的每一界裡至少保留一種特相。你不能只在三界、兩界或一界用功。如果十二種特相都很清晰,那就最好,不應棄掉其中任何一種。
(7)辨識特相:當你開始禪修而諸界的自相還不清晰時,你也可以注意它們的功用。當專注力變佳時,你要專注於四界中每一界的自相,即地界的硬與粗,水界的流動與黏結,火界的熱與冷以及風界的支持。在這階段,你只看到諸界,而且它們不是「人」或「我」。
(8)、(9)、(10)疏鈔中推薦依據(8)增上心經,(9)無上清淨經,(10)覺支經來練習。這三部經指導平衡信、精進、念、定與慧的五根以及平衡七覺支。

12. 當你繼續依據四界培養專注,並開始朝向近行定時,你會見到不同種類的光。對某些禪修者,開始出現的光像煙灰色。若繼續辨識灰色光裡的四界,它將會變得白若棉花,而後白亮如雲。在這階段,你的全身好像一團白色體。你要繼續專心辨識白色體裡的四界,你將發現它變得透明,如同一塊冰或玻璃。

13. 這透明的色法是五根,我們稱它們為「淨色」(transparent-elements)。在這五淨色中的「身淨色」遍佈全身。在這階段所見的身淨色、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及舌淨色是一透明塊,這是因為還未破除三種「密集」(compactness)。

14. 如果你繼續辨識透明塊裡的四界,你將發現到它發亮並放射光芒。當你能專注於這光至少持續半小時,你已到達「近行定」。以這光,試著辨識透明體裡的空界,尋找裡面的小空間。你將發現透明體碎成許多小粒子,稱做物質的極微(kalapa)。當達到這階段,就是「心清淨」。你可以進一步分析極微,培養「見清淨」。

15. 以前未修「寂止禪那」的「純觀行者」,直接練習四界分別觀,近行定就是他們的休息站。在內觀時疲倦了,就在近行定中休息,就像「寂止行者」在禪那中休息一樣。他們從定恢復清晰活力後,再去內觀。

16. 在《中部》《雙考經》的註釋中,用一個譬喻來說明以禪那作為一個休息站。在作戰期間,有時戰士感到疲倦,而敵人還很有力。這時許多箭不斷飛來。這些感到疲倦的戰士就要退到碉堡中,在牆後可免於敵箭。他們休息並逐漸恢復疲勞後,覺得又再強而有力,就離開碉堡再投入戰場。同樣地,禪那就像碉堡,是內觀禪修的休息站。在內觀禪修中,必須辨識許多法而要休息,因此,禪修者從休息站獲得大的利益。


10-2 二、如何培養四界觀 10-2-1 壹、四界觀簡略法 10-2-2 貳、如何分析極微
Powered by TadBoo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