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談談佛法的「修習、多修習」
  Posted on Tue 26 Jun 2007 by RESP (2320 reads)

談談佛法的「修習、多修習」

林崇安(法光雜誌,212期,2007)


現在是一個講求效率的時代,大家都想速成,有「速成班」、「速食麵」等等,相對地,人的耐性和耐心就愈來愈少了。其實,成功的要件是來自耐性和耐心。多少勤奮修學佛法的人急著要證果和滅苦,但是常常事與願違,這是由於忽略了佛陀所說的「修習、多修習」。翻開《阿含經》,我們來看看佛陀的教導,先舉一完整的《雜阿含經第635經》的經文: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巴連弗邑雞林精舍。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四念處,修習、多修習,未淨眾生令得清淨,已淨眾生令增光澤。何等為四?謂身身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
(3)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4)如淨眾生,如是未度彼岸者令度、得阿羅漢、得辟支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如上說。

佛陀這一簡短的開示,一方面指出修行的所觀察的對象是身、受、心、法,一方面指出修行要有耐性和耐心:修習、多修習。接著指出,經由一再地努力就能得到修行的結果:未淨眾生令得清淨,已淨眾生令增光澤。佛陀在其他不同時機的開示,更指出修行的結果是未度彼岸者令度、得阿羅漢、得辟支佛(獨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再來看《第660經》的經文:

(a)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b)於此五根修習、多修習,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苦斷。

《第708經》的經文:

(a)若修習七覺支,多修習已,轉成不退。何等為七?謂念覺支,擇法、精進、猗、喜、定、捨覺支。
(b)如是七覺支,修習、多修習已,轉成不退轉。


《第753經》的經文:

(a)阿梨瑟吒比丘白佛言:「世尊!有道、有跡,修習、多修習,得甘露法不?」
(b)佛告比丘:「有,所謂八聖道分,謂正見乃至正定。」

《第804經》的經文:

(a)世尊告諸比丘:當修安那般那念。
(b)安那般那念修習、多修習者,斷諸覺想。

《第270經》的經文:

(a)譬如田夫,於夏末秋初,深耕其地,發荄、斷草。
(b)如是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以上所引述的這些經文,佛陀已經明顯指出,修四念處、五根、七覺支、八聖道、安那般那念、無常想的成功秘訣就是:修習、多修習。所以,任何禪修者想要有所突破,要依據佛陀的教導,一方面鎖定正確的目標,觀照自己當下的身和心,一方面以耐性和耐心,不斷地修習、多修習,從早到晚,時時觀照,使生活與禪修結合,不分上座與下座,那麼,七覺支、八聖道將順著因果而產生,到時回顧這一修行的歷程,將發現這才是真正的捷徑。

Index :: Prin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