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雜阿含297經》要解(256)
  Posted on Mon 26 Nov 2007 by RESP (3436 reads)

《雜阿含297經》要解(256)
林崇安,2007
◆經號:大二九七;內二五六;印四七八;光三三五;S35-36。

(0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主題:大空】

(0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清淨,梵行清白,所謂《大空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說明: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和法無我,略攝為一,此處名為大空。
○初善者,謂聽聞時生歡喜故。
○中善者,謂修行時無有艱苦,遠離二邊依中道行故。
○後善者,謂極究竟離諸垢故,及一切究竟離欲為後邊故。
○義妙者,謂能引發利益安樂故。
○文巧者,謂善緝綴名身等故,及語具圓滿故。
○純一者,謂不與一切外道共故。
○圓滿者,謂無限量故,最尊勝故。
○清淨者,謂自性解脫故。
○鮮白者,謂相續解脫故。
○梵行者,謂八聖支道,當知此道由純一等四種妙相之所顯說。
○諦聽者,謂於如是相法,勸令審聽。
○應善懇到者,謂勸令無倒、無間、殷重如理思惟。

(03)云何為《大空法經》?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緣生老死者〕。

說明:於有諸行假施設有,謂是諸行,諸行屬彼。

【二邪見邊】

(4a)若有問言:彼誰老死?老死屬誰?彼則答言:『我即老死』〔或言:〕『老死屬我,老死是我所』;言:『命即是身』或言:『命異身異』。此則一義,而說有種種。若見言『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無有;若復見言『命異身異』,梵行者所無有。

說明:
第一邪見邊:『我即老死』、『命即是身』。
第二邪見邊:『老死屬我,老死是我所』、『命異身異』。
○「命」是「命者」,指「我」。『命即是身』指我與身為自性一;『命異身異』指我與身為自性異。

【中道】

(4b)於此二邊,心所不隨,正向中道,賢、聖、出世,如實、不顛倒、正見,謂緣生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緣無明故有行。

說明:
○正向中道:遠離二邪見邊,唯見因果,名中道行。
○遠離第一邪見邊:遠離『我即老死』、『命即是身』。補特伽羅無我者,謂離一切緣生行外(此處指補特伽羅),別有實我不可得故。
○遠離第二邪見邊:遠離『老死屬我,老死是我所』、『命異身異』。法無我者,謂即一切緣生諸行(此處指老死等法),性非實我,是無常故。
○賢:有學慧,名入世間出沒妙慧。
○聖:此妙慧無漏故,聖相續中而可得故,名為聖慧。
○出世:能盡能出一切煩惱及諸苦故,名出離慧。
○如實:所知真實性,名如實性。
○不顛倒:能知真實性,名無倒性。

【二邪見邊】

(5a)若復問言;誰是行?行屬誰?彼則答言:『行則是我,行是我所』,彼如是『命即是身』;或言:『命異身異』。彼見『命即是身』者,梵行者〔所無有〕;或言『命異身異』者,梵行者亦無有。

【中道】

(5b)離此二邊,正向中道,賢、聖、出世,如實、不顛倒、〔正見〕,所謂緣無明行。

【生明】
(6a)諸比丘!若無明離欲而生明,『彼誰老死,老死屬誰』者,老死則斷、則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說明:斷除『彼誰老死,老死屬誰』,就是斷除以老死為「我、我所」的二邪見邊。

(6b)若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彼誰生,生屬誰;乃至誰是行,行屬誰』者,行則斷、則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說明:斷除『彼誰生,生屬誰』,就是斷除以生為「我、我所」的二邪見邊。斷除『行是誰,行屬誰』,就是斷除以行為「我、我所」的二邪見邊。

(07)若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彼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是名《大空法經》。」

說明:補特伽羅無我者,謂離一切緣生行外,別有實我不可得故。
法無我者,謂即一切緣生諸行,性非實我,是無常故。
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和法無我,略攝為一,此處名為大空。

(08)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結語:此經是屬於「緣起」的單元。內觀中,要觀緣起法。

〔基本問答〕
(1)略述此經的整體架構。
(2)解釋此經中重要的佛法術語的意義和分類。
(3)略述此經中所顯示的佛法的不共外道之處。
(4)略述此經中的止觀修習。
(5)略述此經的獨特之處。
(6)參考此經,如何將止觀應用於生活中?

―――


 

Index :: Prin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