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單元教材--《雜阿含295經》要解(254) |
---|
Posted on Sun 16 Dec 2007 by RESP (2499 reads) |
止觀單元教材 《雜阿含295經》要解(254) 林崇安,2007 ◆經號:大二九五;內二五四;印四七六;光三三三;S37。 (0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苦諦】 (0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此身非汝所有,亦非餘人所有,謂六觸入處,本修行願受得此身。云何為六?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說明:此有識身,是苦諦,是來自先所造作,思所祈願,思所建立。 【集諦】 ( 說明:多聞聖弟子以聞、思所成妙慧,緣起善巧為所依止,用奢摩他、毘缽舍那修所成行,能隨悟入,於識、觸、受、想、思身,歷觀為苦。「此有」指有「愛」,當知即是「集諦」。 【滅諦】 (3b)謂此無故,六識身無,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無,謂此無故無有當來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是名有因、有緣世間滅。〕 說明:由因(愛)滅故,純大苦聚滅。 【道諦】 (04)若多聞聖弟子,於世間集、世間滅,如實正知,善見、善覺、善入,是名聖弟子〔招〕此善法、得此善法、知此善法、入此善法;覺知、覺見世間生滅,成就賢、聖、出離、〔貫穿〕、正盡苦,究竟苦邊。所以者何? 說明:於諸緣起善巧多聞諸聖弟子,如實了知世俗、勝義二諦道理。如實知故,於現法中有識身等所有諸法,了知無我,終不執彼為我、我所。於二諦有生滅智如實了知:由因集故,如其所集;由因滅故,如其所滅,謂由定地世間作意,修習如是作意因緣入諦現觀。 ○善見:先時於世間集及世間滅,由聞、思慧說名善見、亦名善知。(資糧道) ○善覺:由修慧故,名善思惟。(加行道) ○善入:於聖諦入現觀名為善了(盡所有),亦名善達(如所有)。(見道) ○〔招〕此善法:彼於爾時由聞慧,名趣正法。(資糧道) ○得此善法:由思慧故。(資糧道) ○知此善法:由修慧故,名近正法。(加行道) ○入此善法:由諦通達,名證正法。(見道) ○賢:有學慧,名入世間出沒妙慧。(見道) ○聖:此妙慧無漏故,聖相續中而可得故,名為聖慧。(見道) ○出離:能盡、能出一切煩惱及諸苦故,名出離慧。(修道) ○〔貫穿〕:最極究竟能通達故,名決擇慧。(修道) ○正盡苦,究竟苦邊:彼既成就如是妙慧,復作是思:「我當進斷後諸所有一切煩惱」,即於此事多修習故,於修道中出餘煩惱,盡一切苦。(無學道) 【道次第】 (05)謂多聞聖弟子,世間集、滅如實知,善見、善覺、善入故。」 說明:如是顯示,從初業地,乃至獲得阿羅漢果所有正道。 (06)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基本問答〕 (1)略述此經的整體架構。 (註:四諦、五道) (2)解釋此經中重要的佛法術語的意義和分類。 (3)略述此經中所顯示的佛法的不共外道之處。 (4)略述此經中的止觀修習。 (5)略述此經的獨特之處。 (6)參考此經,如何將止觀應用於生活中? ――― |
Index :: Print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