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止觀單元教材--《雜阿含273經》要解(193)
  Posted on Fri 01 Feb 2008 by RESP (3236 reads)

止觀單元

◆經號:大二七三;內一九三;印三九六;光二七二。

《雜阿含273經》要解(193

林崇安教授編

◎諸法無我,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

◎諸行如幻事、如陽燄。

 

【經文】

0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2)時有異比丘獨靜思惟: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從禪覺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作是思惟: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法是我?我於何住?」

 

【一、云何為我?尋求自性】

03)佛告比丘:「今當為汝說於二法,諦聽!善思!云何為二?眼、色為二,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是名二法。

04)比丘!若有說言:沙門瞿曇所說二法,此非為二,我今捨此更立二法。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緣眼、色,生眼識。

5a)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內,是因緣,是堅,是受,是名眼肉形內地界

5b)比丘!若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津澤,是受,是名眼肉形內水界

5c)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火界

5d)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輕飄動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風界

6a)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

6b)如是緣眼、色,〔生〕,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二、我何所為?尋求其轉】

07)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恆、非安隱、變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謂生、老、死、沒、受生之法。

 

【三、何等是我?尋求其因】

08)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

9a)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恆、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

9b)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

9c)如是比丘!於一切空行,心觀察、歡喜,於空法行常、恆、住、不變易法,空我、我所。

10)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無常,乃至空我、我所。

11a)比丘!於意云何?眼是常、為非常耶?」

11b)答言:「非常,世尊!」

11c)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11d)答言:「是苦,世尊?」

 

【四、我何所住?尋求窟宅】

11e)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11f)答言:「不也,世尊!」

12)「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13a)如是多聞聖弟子,於眼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13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14)時彼比丘聞世尊說《合手聲譬經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

 

【要解】

◎略有四種尋求我論,由此論故,薩迦耶見未永斷者,求我尋思數數現行。云何為四?

一者、尋求我,我用何以為自性?

二者、尋求我,我為常、為是無常?

三者、尋求云何我,我是常、無常?

四者、尋求我,所有我住在何處?

◎當知此中,略有四種尋求於我:

一者、尋求自性;二者、尋求其轉;三者、尋求其因;四者、尋求窟宅。

◎此中三種,可得施設諸行差別,又此施設可非顛倒。第四一種,由一切種終不可得施設差別。

◎於前三種可得施設

○施設我自性者:謂即施設十二種處,所生六識,并受、想、思以為其我,過此餘我不可得故。

○施設其轉:又即此我體是無常,由有生故、老故、死故。

○施設其因:

A生身展轉無常:)又此諸行,以於諸趣種種自體生起差別,不成實故,說「如幻事」。想、心、見倒迷亂性故,說「如陽焰」。

B有因剎那展轉無常:)起盡法故,說「有增減」。

剎那性故,名曰「暫時」。

數數壞已,速疾有餘頻頻續故,說為「速疾現前相續」。

來無所從,往無所至,是故說為「本無今有,有已散滅」。

◎如是三種如理施設:我之自性,若轉、若因。

◎於後一種不可施設

○施設我之所有窟宅,終不可得;由諸行中,離諸行性,則有實我住諸行中,不可得故。

○由是因緣,約世俗諦,諸行尚空,不可施設,何況勝義!是故一向於空立空。

○如是由心如理作意,「聞解了故、思等了故、修諦了故」,如其次第,差別說言:「應當歡喜、應當等喜、應當遍喜」。

 

〔基本問答〕

1)略述此經的整體架構。

2)解釋此經中重要的佛法術語的意義和分類。

3)略述此經中所顯示的佛法的不共之處。

4)略述此經中的止觀修習。

5)參考此經,如何將止觀應用於生活中?

Index :: Prin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