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雜誌第24期 |
---|
Posted on Sun 13 Mar 2005 by insights (4090 reads) |
內觀雜誌第24期【2003年1月】 內觀雜誌第24期 【本期重點】:介紹內觀相關的南傳《中部》重要經文(1) 本經是配合英譯本對元亨寺漢譯本略作更正者(林崇安校)。 編號Ex:Bhikkhu Bodhi英文譯本之分段號碼。此處之漢譯盡量採用玄奘之譯語。 《中部》第二經:一切漏經 (01) E1如是我聞: (02)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呼諸比丘曰:「諸比丘!」 彼等比丘應世尊曰:「世尊!」 (03) E2世尊乃曰:「諸比丘!我為汝等說示防護一切漏之法門。諦聽!善思念之!今將說之。」 「願樂欲聞!」彼等比丘應諾世尊。 (04) E3世尊曰:「諸比丘!我說彼由知、由見而盡諸漏。非由不知、不見也。 (05) 諸比丘! 彼知何、見何耶?正作意與不正作意也。 (06) 彼因正作意,則未生之諸漏生起,已生之諸漏增長。 諸比丘!彼因正作意,則未生之諸漏不生,已生之諸漏被捨離。 (07) E4諸比丘!有漏由見而捨離、有漏由防護而捨離、有漏由受用而捨離、有漏由忍耐而捨離、有漏由迴避而捨離、有漏由遣除而捨離、有漏由修習而捨離。 (08) E5諸比丘!何漏由見而捨離耶? 於此,無聞之凡夫,不尊敬聖者,不熟知、未受教於聖者之法,彼不尊敬真人,不熟知、未受教於真人之法,不理解應作意之法,不理解不應作意之法。是故,彼於不應作意之法而作意之,於應作意之法而不作意之。 (9a) E6諸比丘!何者是不應作意之法而彼作意耶? 此等法,彼作意於此,則未生之欲漏生起,已生之欲漏增長;未生之有漏生起,已生之有漏增長;未生之無明漏生起,已生之無明漏增長,此等法是不應作意之法而彼作意也。 (9b) 諸比丘!如何是應作意之法而彼不作意耶? 此等法,彼作意於此,則未生之欲漏不生,已生之欲漏捨離;未生之有漏不生,已生之有漏捨離;未生之無明漏不生,已生之無明漏捨離,此等之法是應作意之法而彼不作意也。 (10) 對不應作意之法而作意,應作意之法而不作意,則未生之漏生起,已生之漏增長也。 (11) E7彼如是不正作意也: (12a)我於過去世存在耶?我於過去世不存在耶?我於過去世是何耶?我於過去世是如何耶? 於過去世我已是何,而後成為何耶? (12b)我於未來存在耶?我於未來世不存在耶?我於未來世為何耶?我於未來世是如何耶? 於未來我將是何,而後成為何耶? (12c)又於現在,彼自疑:我存在耶?我不存在耶?我為何耶?我如何存在耶?此存在由何處而來?往何處而去耶? (13) E8彼如是不正作意,則生起六邪見中之一見: (14a)彼真實生起「予之我有」之見。(我有其我,於現法中是實、是常) (14b)或彼真實生起「予之我無」之見。(我無其我,於現法中是實、是常) (14c)或彼真實生起「予由我而察知我」之見。(我今以我觀察於我) (14d)或彼真實生起「予由我而察知無我」之見。(我今以我觀察無我) (14e)或彼真實生起「予由無我而察知我」之見。(我今以其無我,隨觀昔曾有我) (14f)復次,彼生如是之邪見:「予之此我,是能說、能受、能經歷彼彼處善惡業之果報」,而「予之此我,又是常住、堅固、常恆而不變易之法、永久如此存在也。」(如是所計實我,或自能作感後有業,名能作者;或由自聞、覺、知,或由他聞、覺、知,隨起言說,名能說者;或於過去彼彼生中,造作種種善、不善業,今於現法領受種種彼果異熟,名領受者) (15) 諸比丘!此謂見之稠林、見之曠野、見之厭背、見之動搖、見之結縛。(見處、見稠林、見曠野、見厭背、見行歷、見動搖、見結) (16) 諸比丘!無聞之凡夫為見結所縛,不得從生、老、死、愁、嘆、苦、憂、惱而解脫。故予謂之不能脫苦也。 (17) E9諸比丘!多聞聖弟子,尊敬聖者,已熟知、受教於聖者之法,彼尊敬真人,已熟知、受教於真人之法,理解應作意之法,理解不應作意之法。是故,彼於不應作意之法而不作意之,於應作意之法而作意之。 (18a)E10諸比丘!何者是不應作意之法而彼不作意耶? 此等法,彼作意於此,則未生之欲漏生起,已生之欲漏增長;未生之有漏生起,已生之有漏增長;未生之無明漏生起,已生之無明漏增長,此等法是不應作意之法而彼不作意也。 (18b)諸比丘!如何是應作意之法而彼作意耶? 此等法,彼作意於此,則未生之欲漏不生,已生之欲漏捨離;未生之有漏不生,已生之有漏捨離;未生之無明漏不生,已生之無明漏捨離,此等之法是應作意之法而彼作意也。 (19) 對不應作意之法而不作意,應作意之法而作意,則未生之漏不生,已生之漏捨離也。 (20) E11彼正作意:此是苦。彼正作意:此是苦之集。彼正作意:此是苦之滅。彼正作意:此是苦滅之道也。 彼如是正作意,則捨離三結:身見、疑、戒禁取。 (21) 諸比丘!此等謂漏由見而捨離也。 (22) E12諸比丘!何漏由防護而捨離耶? (23a)諸比丘!於此處,比丘以正省察,於防護眼根而住。諸比丘!若彼不住於防護眼根,諸漏、憂慼、熱惱便生起;若住於防護眼根,則諸漏、憂慼、熱惱不生起也。 (23b)又比丘以正省察,於防護耳根而住……乃至……於防護鼻根而住……乃至……於防護舌根而住……乃至……於防護身根而住……乃至……於防護意根而住。若彼不住於防護意根,諸漏、憂慼、熱惱便生起;若住於防護意根,則諸漏、憂慼、熱惱不生起也。 (24) 諸比丘!若不住於防護諸根,諸漏、憂慼、熱惱便生起;若住於防護諸根,則諸漏、憂慼、熱惱不生起也。 諸比丘!此等謂漏由防護而捨離也。 (25) E13諸比丘!何漏由受用而捨離耶? (26a)曰:諸比丘!於此處,比丘以正省察,受用衣服,即唯為防寒暑,又為防虻、蚊、風、日、爬蟲之所觸,又唯為於身遮羞也。 (26b)E14又,以正省察,受用施食、非為嬉戲、非為肥悅、非為虛飾也。唯為此身之久住、保養,防止不適,為助梵行,思:「我以如是滅故受,使新受不生,又使我健康、無過而住於安適。」 (26c)E15又,以正省察,受用床座,乃唯為防寒、暑,又防虻、蚊、風、日、爬蟲之所觸,唯為驅除時節之危險及唯為愛好獨坐也。 (26d)E16又,以正省察,受用醫藥資具,乃唯為防止已生之痛苦及為健康之利益也。 (27) E17是故,若不如是受用,諸漏、憂慼、熱惱便生起;若如是受用,則諸漏、憂慼、熱惱不生起也。 諸比丘!此等謂漏由受用而捨離也。 (28) E18諸比丘!何漏由忍耐而捨離耶? 曰:諸比丘!於此處,比丘以正省察,忍耐寒、暑、飢、渴、虻、蚊、風、日、爬蟲之所觸,忍耐罵詈、誹謗之言語,至苦痛、酷烈、不樂不快,能耐如奪其命之已生諸身[等]痛。 (29) 諸比丘!若不如是忍耐,諸漏、憂慼、熱惱便生起;若如是忍耐,則諸漏、憂慼、熱惱不生起也。 諸比丘!此等謂漏由忍耐而捨離也。 (30) E19諸比丘!何漏由迴避而捨離耶? 曰:諸比丘!於此處,比丘以正省察,迴避惡象,迴避惡馬,迴避惡牛、惡狗,迴避蛇虺、杌株、荊棘之道,迴避溝坑、斷崖、沼澤。 以正省察,迴避坐於不適處之座,行於不適當之處,交不適當之惡友,彼若如是,則聰明之梵行友伴,將懷疑彼是陷入惡行。 (31) 諸比丘!若不如是迴避,諸漏、憂慼、熱惱便生起;若如是迴避,則諸漏、憂慼、熱惱不生起也。 諸比丘!此等謂漏由迴避而捨離也。 (32) E20諸比丘!何漏由遣除而捨離耶? 曰:諸比丘!於此處,比丘以正省察,不容受已生之欲尋,以此令捨之、除之、遠之、絕滅之;不容受已生之恚尋,以此捨之、除之、遠之、絕滅之;不容受已生之害尋,以此令捨之、除之、遠之、絕滅之;不容受已生之惡不善法,以此令捨之、除之、遠之、絕滅之。 (33) 諸比丘!若不遣除此等,諸漏、憂慼、熱惱便生起;若遣除此等,則諸漏、憂慼、熱惱不生起也。 諸比丘!此等謂漏由遣除而捨離也。 (34) E21諸比丘!何漏由修習而捨離耶? 曰:諸比丘!於此處,比丘以正省察,修習念覺支。其由離、由離染、由滅盡而轉入於出離也;以正省察,修習擇法覺支……乃至……修習精進覺支……乃至……修習喜覺支……乃至……修習輕安覺支……乃至……修習定覺支……乃至……修習捨覺支,其由離、由離染、由滅盡而轉入於出離也。 (35) 諸比丘!若不如是修習,諸漏、憂慼、熱惱便生起;若如是修習,則諸漏、憂慼、熱惱不生起也。 諸比丘!此等謂漏由修習而捨離也。 (36) E22諸比丘!若比丘應依見而捨離諸漏者,則依見而令捨離。應依防護而捨離諸漏者,則依防護而令捨離。應依受用而捨離諸漏者,則依受用而令捨離。應依忍耐而捨離諸漏者,則依忍耐而令捨離。應依迴避而捨離諸漏者,則依迴避而令捨離。應依遣除而捨離諸漏者,則依遣除而令捨離。應依修習而捨離諸漏者,則依修習而令捨離者。此等謂彼比丘是防護一切諸漏者也。彼已解渴愛,諸結已解,以正慢現觀而得苦滅者也。」 (37) 世尊如是說已,彼等比丘歡喜、隨喜於世尊之所說。 ──────────── 《內觀雜誌》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313號 1995年10月1日創刊 發行人:李雪卿 編輯:內觀雜誌編輯組 聯絡:320中壢市郵政信箱9-110 網站:www.insights.org.tw 內觀雜誌的宗旨:弘揚佛陀的正法以及介紹各種內觀的方法。 ──── |
Index :: Print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