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有尋有伺等三地 |
---|
Posted on Sun 20 Nov 2005 by insights (4519 reads) |
宙二顯識執受 由識執受,諸根墮相續法,方得流轉,故此二種依止於識,相續不斷。 黃二結顯互緣 由此道理,於現在世,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猶如束蘆,乃至命終,相依而轉。 地二、結 如是名為:從前際中際諸行緣起生,中際生已流轉不絕。 天二、料簡(分二) 地一、四生差別(分三) 玄一、指依胎生 當知此中,依胎生者,說流轉次第。 玄二、簡卵濕生 若卵生濕生者,除處母胎,餘如前說。 玄三、別辨化生(分二) 黃一欲色界 若於有色有情聚中,謂欲色界受化生者,諸根決定圓滿而生,與前差別。 黃二無色界 若於無色界,以名為依,及色種子為依,識得生起,以識為依名及色種子轉,從此種子,色雖斷絕,後更得生,與前差別。 地二、三業差別 又由福業生欲界人天,由非福業生諸惡趣,由不動業生色無色界。 云何不生?由不生故,趣清淨究竟。 戌二、從中際後際生等(分二) 亥一、總徵 云何從中際後際諸行緣起生? 亥二、別釋(分二) 天一、從中際後際生(分二) 地一、別辨(分二) 玄一、中際攝(分二) 黃一明二果 謂中際已生補特伽羅,受二種先業果: 謂受內異熟果; 及境界所生受增上果。 黃二辨二因(分二) 宇一引因(分二) 宙一辨相(分二) 洪一能引 荒一無明 此補特伽羅或聞非正法故,或先串習故,於二果愚,由愚內異熟果故,於後有生苦不如實知。由迷後有,後際無明增上力故,如前於諸行若作若增長。 荒二行 由此新所作業故,說此識名「隨業識」。 荒三結現法 即於現法中,說無明為緣故行生,行為緣故識生。 荒四釋識 此識於現法中名為「因識」,能攝受後生「果識」故。 又總依一切識,說名「六識身」。 洪二所引 又即此識,是後有名色種子之所隨逐,此名色種子,是後有六處種子之所隨逐,此六處種子是後有觸種子之所隨逐,此種子觸是後有受種子之所隨逐。 宙二結名 如是總名於中際中後有引因。 應知由此能引識,乃至受一期身。 宇二生因(分二) 宙一辨(分三) 洪一受緣愛 故由先異熟果愚,引後有已,又由第二境界所生受果愚故,起緣境界受愛。 洪二愛緣取 由此愛故,或發欲求,或發有求,或執欲取,或執見戒及我語取。 洪三取緣有 由此愛取和合資潤,令前引因轉名為有。 宙二結 即是後有生因所攝。 玄二、後際攝(分二) 黃一約引因辨 從此無間命既終已,隨先引因,所引識等,受最為後,此諸行生或漸或頓。 黃二約生因辨 如是於現法中,無明觸所生受為緣故愛,愛為緣故取,取為緣故有,有為緣故生,生為緣故,老病死等諸苦差別,或於生處次第現前,或復種子隨逐。 地二、總結 應知如是於中際中,無明緣行等,受緣愛等,為因緣故,後際諸行生。 天二、後際不生(分三) 地一、趣清淨 復有先集資糧,於現法中從他聞音,及於二果諸行,若於彼因、彼滅、彼趣滅行,如理作意,由此如理作意為緣,正見得生,從此次第得學無學清淨智見。 地二、明永斷(分二) 玄一、辨斷相(分二) 黃一標漸次 由此智見,無明及愛,永斷無餘。 黃二辨差別(分二) 宇一證慧解脫 由此斷故,於彼所緣,不如實知無明觸所生受,亦復永斷。由此斷故,永離無明,於現法中,證慧解脫。 宇二證心解脫 若於無明觸所生受相應心中所有貪愛,即於此心得離繫故,貪愛永滅,於現法中,證心解脫。 玄二、成經說(分二) 黃一無明滅得無生 設彼無明不永斷者,依於識等受最為後,所有諸行,後際應生;由無明滅故,更不復起,得無生法,是故說言無明滅故行滅。次第乃至異熟生觸滅故,異熟生受滅。 黃二由愛滅得無生 於現法中,無明滅故「無明觸」滅,「無明觸」滅故無明觸所生受滅,無明觸所生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如前得無生法,由此故說取等惱最為後諸行永滅。 地三、辨涅槃(分二) 玄一、有餘依(分二) 黃一標義 如是於現法中,諸行不轉。由不轉故,於現法中,於有餘依界,證得現法涅槃。 黃二釋相(分二) 宇一、顯清淨 彼於爾時唯餘清淨識緣名色,名色緣識,乃至有識身在,恒受離繫受,非有繫受。 宇二、顯無生 此有識身乃至先業所引壽量,恒相續住。若壽量盡,便捨識所持身,此命根後所有命根,無餘永滅更不重熟。 玄二、無餘依(分二) 黃一顯證得 又復此識與一切受,任運滅故,所餘因緣先已滅故,不復相續,永滅無餘,是名無餘依涅槃界究竟寂靜處。 黃二顯能趣 亦名趣求涅槃者,於世尊所,梵行已立,究竟涅槃。 申三、結 如是已說由三種相建立緣起,謂從前際中際生,從中際後際生。又於中際,若流轉、若清淨,是名緣起體性。 未二、緣起門(分二) 申一、徵 緣起門云何? 申二、釋(分二) 酉一、標 謂依八門緣起流轉。 酉二、列 一內識生門,二外稼成熟門,三有情世間死生門,四器世間成壞門,五食任持門,六自所作業增上勢力受用隨業所得愛非愛果門,七威勢門,八清淨門。 未三、緣起義(分二) 申一、徵 緣起義云何? 申二、釋(分二) 酉一、顯甚深 謂離有情義,是緣起義。 於離有情復無常義,是緣起義。 於無常復暫住義,是緣起義。 於暫住復依他義,是緣起義。 於依他,離作用義,是緣起義。 於離作用,復因果相續不斷義,是緣起義。 於因果相續不斷,復因果相似轉義,是緣起義。 於因果相似轉,復自業所作義,是緣起義。 酉二、明建立(分二) 戌一、問 問:為顯何義,建立緣起耶? 戌二、答 答:為顯因緣所攝染污、清淨義故。 未四、緣起差別(分三) 申一、徵 緣起差別云何? 申二、釋(分二) 酉一、指經廣說 謂於前際無知等,如《經》廣說。 酉二、別釋句義(分十二) 戌一、無明差別(分二) 亥一、約所知事辨(分三) 天一、十九種無知(分二) 地一、釋(分十五) 玄一、於前際無知 於前際無知云何?謂於過去諸行,起不如理分別,謂我於過去為曾有耶?為曾無耶?曾何體性?曾何種類?所有無知。 玄二、於後際無知 於後際無知云何?謂於未來諸行,起不如理分別,謂我於未來為當有耶為當無耶?當何體性?當何種類?所有無知。 玄三、於前後際無知 於前後際無知云何?謂於內起不如理猶豫,謂何等是我?我為何等?今此有情,從何所來?於此沒已,當往何所?所有無知。 玄四、於內無知 於內無知云何?謂於各別諸行,起不如理作意,謂之為我,所有無知。 玄五、於外無知 於外無知云何?謂於外非有情數諸行,起不如理作意,謂為我所,所有無知。 玄六、於內外無知 於內外無知云何?謂於他相續諸行,起不如理分別,謂怨、親、中所有無知。 玄七、於業無知 於業無知云何?謂於諸業,起不如理分別,謂有作者,所有無知。 玄八、於異熟無知 於異熟無知云何?謂於異熟果所攝諸行,起不如理分別,謂有受者,所有無知。 玄九、於業異熟無知 於業異熟無知云何?謂於業及果,起不如理分別,所有無知。 玄十、於佛無知 於佛無知云何?謂於佛菩提,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毀謗,所有無知。 玄十一、於法無知 於法無知云何?謂於正法善說性,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毀謗,所有無知。 玄十二、於僧無知 於僧無知云何?謂於僧正行,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毀謗,所有無知。 玄十三、於苦等無知 黃一、舉於苦諦 於苦無知云何?謂於苦是苦性,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毀謗,所有無知。 黃二、例於集等 如於苦,當知於集、滅、道無知亦爾。 玄十四、於因等無知 黃一、辨因果(分二) 宇一、舉於因 於因無知云何?謂起不如理分別,或計無因,或計自在世性士夫中間等不平等因,所有無知。 宇二、例於所生諸行 如於因無知,於從因所生諸行亦爾。 黃二、廣染淨 又彼無罪故名善;有罪故名不善;有利益故名應修習;無利益故名不應修習;黑故名有罪;白故名無罪;雜故名有分。 玄十五、於六觸處無知 於六觸處,如實通達無知云何?謂增上慢者,於所證中,顛倒思惟,所有無知。 地二、結 如是略說十九種無知。 天二、七種無知(分二) 地一、總標列 復有七種無知: 一、世愚; 二、事愚; 三、移轉愚; 四、最勝愚; 五、真實愚; 六、染淨愚; 七、增上慢愚。 地二、別明攝(分二) 玄一、徵 前十九無知,今七無知,相攝云何? 玄二、釋 謂初三無知攝初一; 次三無知攝第二; 次三無知攝第三; 次三無知攝第四; 次四無知攝第五; 次二無知攝第六; 後一無知攝第七。 天三、五種愚(分二) 地一、總標列 復有五種愚: 一義愚,二見愚,三放逸愚,四真實義愚,五增上慢愚。 地二、明別攝(分二) 玄一、徵 前十九愚,今五種愚,相攝云何? 玄二、釋 謂見愚,攝前六及於因所生法無知;放逸愚,攝於業異熟俱無知;真實義愚,攝於佛等乃至道諦無知;增上慢愚,攝最後無知。當知義愚通攝一切。 亥二、約能知智辨(分二) 天一、異門差別(分二) 地一、辨差別 復次,無知、無見、無有現觀、黑闇、愚癡及無明闇,如是六種無明差別,隨前所說七無知事,次第應知。 地二、顯總合 於後二無知事,總合為一,起此最後無明黑闇。 天二、所治差別(分二) 地一、辨(分二) 玄一、約三慧辨 復有差別,謂聞、思、修所成三慧所治差別,如其次第,說前三種。 玄二、約三品辨 即此所治軟、中、上品差別,說後三種。 地二、結 如是所治差別故、自性差別故,建立六種差別應知。 戌二、行差別(分三) 亥一、身行(分三) 天一、徵 身行云何? 天二、標 謂身業,若欲界、若色界,在下名福、非福,在上名不動。 天三、辨 語行云何?謂語業,餘如前應知。 亥二、語行(分三) 天一、徵 意行云何? 天二、標 謂意業。 天三、指 若在欲界,名福、非福,在上二界,唯名不動。 戌三、識差別(分二) 亥一、辨相(分二) 天一、舉眼識(分二) 地一、徵 眼識云何? 地二、釋 謂於當來依止眼根,了別色境識,所有福、非福、不動行所熏發種子識,及彼種子所生果識。 天二、例餘識(分二) 地一、例同 如眼識如是,乃至意識,應知亦爾。 地二、顯別 由所依及境界所起了別差別應知。 亥二、料簡 此於欲界具足六種,色界唯四,無色界唯一。 戌四、名色差別(分二) 亥一、別辨種類(分二) 天一、名差別(分二) 地一、辨相(分四) 玄一、受蘊 受蘊云何?謂一切領納種類。 玄二、想蘊 想蘊云何?謂一切了像種類。 玄三、行蘊 行蘊云何?謂一切心所造作意業種類。 玄四、識蘊 識蘊云何?謂一切了別種類。 地二、料簡 如是諸蘊,皆通三界。 天二、色差別(分二) 地一、四大種(分二) 玄一、徵 四大種云何? 玄二、釋(分二) 黃一、出體 謂地、水、火、風界。 黃二、料簡 此皆通二界。 地二、所造色(分二) 玄一、徵 四大種所造色云何? 玄二、釋(分二) 黃一、出體 謂十色處及法處所攝色。 黃二、料簡 欲界具十及法處所攝假色,色界有八及法處所攝色,然非一切。 亥二、總釋體性 此亦二種,謂識種子所攝受種子名色,及於彼所生果名色。 戌五、六處差別(分三) 亥一、辨相(分二) 天一、舉眼處(分二) 地一、徵 眼處云何? 地二、釋 謂眼識所依淨色,由此於色已見、現見、當見。 天二、例餘處(分二) 地一、標隨應 如眼處,如是乃至意處,隨其所應,盡當知。 地二、例差別 於一切處,應說三時業用差別。 亥二、出體 此亦二種,謂名色種子所攝受種子六處,及彼所生果六處。 亥三、料簡 五在欲色界,第六通三界。 戌六、觸差別(分三) 亥一、辨相(分二) 天一、舉眼觸(分二) 地一、徵 眼觸云何? 地二、釋 謂三和所生,能取境界淨妙等義。 天二、例餘觸 如是餘觸各隨別境說相應知。 亥二、出體 此復二種,謂六處種子所攝受種子觸,及彼所生果觸。 亥三、料簡 欲界具六,色界四,無色界一。 戌七、受差別(分三) 亥一、辨相(分三) 天一、樂受 樂受云何?謂順樂諸根境界為緣所生,適悅受,受所攝。 天二、苦受 苦受云何?謂順苦二為緣所生,非適悅受,受所攝。 天三、不苦不樂受 不苦不樂受云何?謂順不苦不樂二為緣所生,非適悅非不適悅受,受所攝。 亥二、料簡 欲界三,色界二,第四靜慮以上,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唯有第三不苦不樂。 亥三、出體 此亦二種,謂觸種子所攝受種子受,及彼所生果受。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 戌八、愛差別(分三) 亥一、欲愛 欲愛云何?謂欲界諸行為緣所生,於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欲界苦果。 亥二、色愛 色愛云何?謂色界諸行為緣所生,於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色界苦果。 亥三、無色愛 無色愛云何?謂無色界諸行為緣所生,於無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無色界苦果。 戌九、取差別(分二) 亥一、辨相(分四) 天一、欲取 欲取云何?謂於諸欲所有欲貪。 天二、見取 見取云何?謂除薩迦耶見,於所餘見所有欲貪。 天三、戒禁取 戒禁取云何?謂於邪願所起戒禁所有欲貪。 天四、我語取 我語取云何?謂於薩迦耶見所有欲貪。 亥二、料簡 初唯能生欲界苦果,餘三通生三界苦果。 戌十、有差別(分二) 亥一、別辨相(分三) 天一、欲有(分二) 地一、徵 欲有云何? 地二、釋(分二) 玄一、辨類 謂欲界〔本有〕、業有、死有、中有、生有,及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有,總說名欲有。 玄二、出體 此復由先所作諸行煩惱攝受之所熏發。 天二、色有 色有云何?謂除那落迦、傍生、餓鬼、人有,所餘是色有應知。 天三、無色有 無色有云何?謂復除中有,所餘是無色有應知。 亥二、明建立(分二) 天一、問 問:依何義故建立七有,所謂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有、業有、中有? 天二、答(分二) 地一、略標 答:依三種所作故。 地二、配釋 一、能引有,謂一; 二、趣有有,謂一; 三、受用果有,謂五。 戌十一、生差別(分二) 亥一、別辨相(分十) 天一、生 生云何?謂於胎、卵二生,初託生時。 天二、等生 等生云何?謂即於彼身分圓滿,仍未出時。 天三、趣 趣云何?謂從彼出。 天四、起 起云何?謂出已增長。 天五、出現 出現云何?謂於濕、化二生,身分頓起。 天六、蘊得 蘊得云何?謂即於彼諸生位中,五取蘊轉。 天七、界得 界得云何?謂即彼諸蘊,因緣所攝性。 天八、處得 處得云何?謂即彼諸蘊,餘緣所攝性。 天九、諸蘊生起 諸蘊生起云何?謂即彼諸蘊,日日飲食之所資長。 天十、命根出現 命根出現云何?謂即彼諸蘊,餘壽力故,得相續住。 亥二、結略義 此生支略義者,謂若生自性、若生處位、若所生、若因緣所攝、若任持所引、若俱生依持,是名略義。 戌十二、老死差別(分二) 亥一、老差別(分二) 天一、別辨相(分十七) 地一、衰 衰云何?謂依止劣故,令彼掉動。 地二、老 老云何?謂髮色衰變。 地三、攝 攝云何?謂皮膚緩皺。 地四、熟 熟云何?謂火力衰減,無復勢力受用欲塵。 地五、氣力損壞 氣力損壞云何?謂性多疾病故,無有勢力能作事業。 地六、黑間身 黑黶間身云何?謂黯黑出現,損其容色。 地七、身脊傴曲喘息奔急 身脊傴曲喘息奔急云何?謂行步威儀,身形所顯,由此發起極重喘嗽。 地八、形貌僂前 形貌僂前云何?謂坐威儀位,身首低曲。 地九、憑據杖策 憑據杖策云何?謂住威儀位,依杖力而住。 地十、昏昧 昏昧云何?謂臥威儀位,數重睡眠。 地十一、羸劣 羸劣云何?謂即於此位無力速覺。 地十二、損滅 損減云何?謂念慧衰退。 地十三、衰退 衰退云何?謂念慧劣故,至於善法不能現行。 地十四、諸根耄熟 諸根耄熟云何?謂身體尪羸。 地十五、功用破壞 功用破壞云何?謂彼於境不復明利。 地十六、諸行朽故 諸行朽故云何?謂彼於後將欲終時。 地十七、其形腐敗 其形腐敗云何?謂壽量將盡,身形臨壞,於諸事業,無復功能。 天二、結略義 此老略義者,謂依止變壞鬚髮變壞,充悅變壞,火力變壞,無病變壞,色相變壞,威儀變壞,無色諸根變壞,有色諸根變壞,時分已過,壽量將盡,略義應知。 亥二、死差別(分二) 天一、約補特伽羅相辨(分二) 地一、彼彼有情 彼彼有情云何?謂那落迦等有情。 地二、種類 種類云何?謂即彼一切。 天二、約法相辨(分二) 地一、別辨相(分九) 玄一、終 終云何?謂諸有情離解支節而死。 玄二、盡 盡云何?謂諸有情由解支節而死。 玄三、壞 壞云何?謂識離身。 玄四、沒 沒云何?謂諸色根滅。 玄五、捨壽 捨壽云何?謂氣將盡位。 玄六、捨暖 捨煖云何?謂不動位。 玄七、棄捨諸蘊命根謝滅 棄捨諸蘊,命根謝滅云何?謂時死。 玄八、死 死云何?謂遇橫緣非時而死。 玄九、時蘊盡(分二) 黃一、徵 時運盡云何? 黃二、釋(分二) 宇一、第一義 謂初死未久位。 宇二、第二義 又死魔業,名時運盡。 地二、結略義 此死略義者,謂若死、若死法、若死差別、若死後位,是名略義。 申三、結 如是名為:緣起差別應知。 未五、緣起次第難(分二) 申一、別辨(分三) 酉一、順次第說(分二) 戌一、問難 問:何因緣故,無明等諸有支,作如是次第說? 戌二、答釋(分三) 亥一、第一差別(分二) 天一、釋(分十) 地一、無明緣行 答:諸愚癡者,要先愚於所應知事,次即於彼發起邪行。 地二、行緣識 由邪行故,令心顛倒。 地三、識緣名色 心顛倒故,結生相續。 地四、名色六處 生相續故,諸根圓滿。 地五、六處緣觸觸緣受 根圓滿故,二受用境。 地六、受緣愛 受用境故,若耽著、若希求。 地七、愛緣取 由希求故,於方覓時,煩惱滋長。 地八、取緣有 煩惱滋長故,發起後有愛非愛業。 地九、有緣生 由所起業滋長力故,於五趣生死中苦果生。 地十、生緣老死(分二) 玄一、標說 苦果生已,有老死等苦。 玄二、釋苦 謂內身變異所引老死苦,及境界變異所引憂歎苦,熱惱之苦。 天二、結 |
Index :: Print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