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有尋有伺等三地 |
---|
Posted on Sun 20 Nov 2005 by insights (4519 reads) |
戌二、後七句(分七) 亥一、他妻妾 他妻妾者,謂已適他。 亥二、他所攝 他所攝者,謂即未適他,為三守護之所守護。 亥三、由凶詐 若由凶詐者,謂矯亂已,而行邪行。 亥四、由強力 若由強力者,謂對父母等,公然強逼。 亥五、由隱伏 若由隱伏者,謂不對彼,竊相欣欲。 亥六、行欲行 而行欲行者,謂兩兩交會。 亥七、非理欲心而行邪行 即於此事非理欲心而行邪行者,謂於非道非處非時,自妻妾所,而為罪失。 酉二、明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略顯示若彼所行、若行差別、若欲邪行,應知。 未四、妄語(分二) 申一、總句 復次,諸妄語者者,此是總句。 申二、別句(分二) 酉一、釋經句(分九) 戌一、於王家 若王者,謂王家。 戌二、於執理家 若彼使者,謂執理家。 戌三、於長者居士 若別者,謂長者居士。 戌四、於彼聚集 若眾者,謂彼聚集。 戌五、於四方人眾聚集處 若大集中者,謂四方人眾聚集處。 戌六、於已知 若已知者,謂隨前三所經語言。 戌七、於已見 若已見者,謂隨曾見所經語言。 戌八、由自因等(分二) 亥一、略標(分二) 天一、舉由自因 若由自因者,謂或因怖畏,或因味著。 天二、例由他因 如由自因,他因亦爾。 亥二、別釋(分二) 天一、因怖畏 因怖畏者,謂由怖畏殺縛治罰黜責等故。 天二、因味著 因味著者,謂為財穀珍寶等故。 戌九、知而說妄語 知而說妄語者,謂覆想欲見而說語言。 酉二、明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依處故,異說故,因緣故,壞想故,而說妄語應知。 未五、離間語攝(分二) 申一、總句 復次,離間語者者,此是總句。 申二、別句(分二) 酉一、釋經句(分七) 戌一、若為破壞 若為破壞者,謂由破壞意樂故。 戌二、聞彼語已向此宣說等 聞彼語已向此宣說聞此語已向彼宣說者,謂隨所聞順乖離語。 戌三、破壞和合 破壞和合者,謂能生起喜別離故。 戌四、隨印別離 隨印別離者,謂能乖違喜更生故。 戌五、喜壞和合 喜壞和合者,謂於已生喜別離中心染污故。 戌六、樂印別離 樂印別離者,謂於乖違喜更生中心染污故。 戌七、說能離間語 說能離間語者,謂或不聞或他方便故。 酉二、明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略顯示離間意樂,離間未壞方便,離間已壞方便,離間染污心,及他方便應知。 未六、麤惡語攝(分二) 申一、總句 復次,麤惡語者者,此是總句。 申二、別句(分二) 酉一、舉相違(分二) 戌一、釋經句(分十二) 亥一、語無擾動 此中,尸羅支所攝故,名語無擾動。 亥二、悅耳 文句美滑故,名悅耳。 亥三、稱心 增上欲解所發起故,非假偽故,非諂媚故,名為稱心。 亥四、可愛 不增益故,應順時機引義利故,名為可愛。 亥五、先首 趣涅槃宮,故名先首。 亥六、美妙 文句可味,故名美妙。 亥七、分明 善釋文句,故名分明。 亥八、易可解了 顯然有趣,故名易可解了。 亥九、可施功勞 攝受正法,故名可施功勞。 亥十、無所依止 離愛味心之所發起,故名無所依止。 亥十一、非可厭逆 不過度量,故名非可厭逆。 亥十二、無邊無盡 相續廣大,故名無邊無盡。 戌二、略明攝(分二) 亥一、初三種(分二) 天一、標 又從無擾動語,乃至無邊無盡語,應知略攝為三種語。 天二、列(分三) 地一、尸羅律儀所攝語 一、尸羅律儀所攝語,謂一種。 地二、等歡喜語 二、等歡喜語,謂三種。 地三、說法語(分二) 玄一、標攝 三、說法語,謂其所餘。 玄二、別廣(分二) 黃一、標 即此最後,又有三種應知。 黃二、死(分三) 宇一、所趣圓滿語 一、所趣圓滿語,謂初一。 宇二、文詞圓滿語 二、文詞圓滿語,謂次二。 宇三、方便圓滿語 三、方便圓滿語,謂其所餘。 亥二、後三種(分三) 天一、可愛等語(分二) 地一、別釋(分三) 玄一、可愛語 又於未來世可愛樂故,名可愛語。 玄二、可樂語 於過去世可愛樂故,名可樂語。 玄三、可欣及可意語 於現在世事及領受可愛樂故,名可欣語及可意語。 地二、結攝 應知即等歡喜語,名無量眾生可愛可樂可欣可意語。 天二、三摩呬多語 即說法語,名三摩呬多語。 天三、能引三摩地語 即尸羅支所攝語,名由無悔等,漸次能引三摩地語。 酉二、釋麤惡(分二) 戌一、舉二種(分二) 亥一、毒螯語 此中,毒螫語者,謂毀摩他言縱瞋毒故。 亥二、麤獷語 麤獷語者,謂惱亂他言發苦觸故。 戌二、例所餘 所餘麤惡語,翻前白品應知。 未七、綺語攝(分二) 申一、總句 復次,諸綺語者者,此是總句。 申二、別句(分二) 酉一、釋經句(分三) 戌一、於邪舉罪時(分二) 亥一、總標 於邪舉罪時,有五種,邪舉罪者。 亥二、列釋(分五) 天一、非時語者 言不應時故,名非時語者。 天二、非實語者 言不實故,名非實語者。 天三、非義語者 言引無義,故名非義語者。 天四、非法語者 言麤獷,故名非法語者。 天五、非靜語者 言挾瞋恚,故名非靜語者。 戌二、於邪說法時(分六) 亥一、不思量語 又於邪說法時,不正思審而宣說故,名不思量語。 亥二、不靜語 為勝聽者而宣說故,名不靜語。 亥三、雜亂語 非時而說前後義趣不相屬故,名雜亂語。 亥四、非有教語 不中理因而宣說故,名非有教語。 亥五、非喻語 引不相應為譬況故,名非有喻語。 亥六、非有法語 顯穢染故,名非有法語。 戌三、於歌笑嬉戲等時等 又於歌笑嬉戲等時,及觀舞樂戲笑俳說等時,有引無義語。 酉二、結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顯如前說三時綺語。 未八、貪欲攝(分二) 申一、總句 復次,諸貪欲者者,此是總句。 申二、別句(分二) 酉一、釋經句(分三) 戌一、由猛利貪 由猛利貪者,謂於他所有,由貪增上,欲為己有,起決定執故。 戌二、於財或具 於財者,謂世俗財類; 具者,謂所受用資具。 即此二種總名為物。 戌三、凡彼所有定當屬我 凡彼所有定當屬我者,此顯貪欲生起行相。 酉二、明略義 此中略義者,當知顯示貪欲自性貪欲所緣貪欲行相。 未九、瞋恚攝(分二) 申一、總句 復次,瞋恚心者者,此是總句。 申二、別句(分二) 酉一、釋經句(分五) 戌一、惡意分別 惡意分別者,謂於他有情所,由瞋恚增上力,欲為損害起決定執故。 戌二、當殺 當殺者,謂欲傷害其身。 戌三、當害 當害者,謂欲損惱其身。 戌四、當為衰損 當為衰損者,謂欲令彼財物損耗。 戌五、彼當自獲種種憂惱 彼當自獲種種憂惱者,謂欲令彼自失財物。 酉二、指略義 此中略義,如前應知。 未十、邪見攝(分二) 申一、總句 復次,諸邪見者者,此是總句。 申二、別句(分二) 酉一、釋經句(分九) 戌一、起如是見 起如是見者,此顯自心忍可欲樂當所說義。 戌二、立如是論 立如是論者,此顯授他當所說義。 戌三、無有施與等(分二) 亥一、總標列 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者,謂由三種意樂非撥施故: 一、財物意樂; 二、清淨意樂; 三、祀天意樂。 亥二、隨難釋 供養火天,名為祠祀。 戌四、無有妙行無有惡行 又顯非撥戒修所生善能治所治故,及顯非撥施所生善能治所治故,說如是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 戌五、無有妙行惡行二業果及異熟 又顯非撥此三種善能治所治所得果故,說如是言:無有妙行惡行二業果及異熟。 戌六、無有此世無有他世 又顯非撥流轉依處緣故,說如是言:無有此世,無有他世。 戌七、無母無父 又顯非撥彼所託緣故,及非撥彼種子緣故,說如是言:無母無父。 戌八、無化生有情 又顯非撥流轉士夫故,說如是言:無有化生有情。 戌九、世間無有真阿羅漢等(分二) 亥一、標廣說 又顯非撥流轉對治還滅故,說如是言:世間無有真阿羅漢,乃至廣說。 亥二、別釋義(分十) 天一、正至 已趣各別煩惱寂靜,故名正至。 天二、正行 於諸有情遠離邪行行無倒行,故名正行。 天三、此世間 因時,名此世間。 天四、彼世間 果時,名彼世間。 天五、自然 自士夫力之所作故,名為自然。 天六、通慧 通慧者,謂第六。 天七、已證 已證者,謂由見道。 天八、具足 具足者,謂由修道。 天九、顯示 顯示者自所知故,為他說故。 天十、我生已盡等 我生已盡等,當知如餘處分別。 酉二、明略義(分二) 戌一、第一略義(分二) 亥一、總標列 此中略義者,謂顯示謗因謗果,誹謗功用,謗真實事。 亥二、隨難釋 功用者,謂殖種功用,任持功用,來往功用,感生業功用。 戌二、第二略義(分二) 亥一、總標列 又有略義差別,謂顯示誹謗若因若果、若流轉緣、若流轉士夫,及顯誹謗彼對治還滅。 亥二、別料簡(分二) 天一、謗流轉 又誹謗流轉者,應知謗因不謗自相。 天二、謗還滅 謗還滅者,應知謗彼功德,不謗補特伽羅。 午二、白品(分二) 未一、翻前相 復次,白品一切,翻前應知。 未二、釋差別(分二) 申一、標說 所有差別我今當說。 申二、釋經(分二) 酉一、翻欲邪行攝(分二) 戌一、舉總句 謂翻欲邪行中,諸梵行者者,此是總句。 戌二、釋差別(分二) 亥一、標列 當知此由三種清淨而得清淨: 一時分清淨,二他信清淨,三正行清淨。 亥二、引釋(分三) 天一、時分清淨 盡壽行故,久遠行故者,此顯時分清淨。 天二、他信清淨(分二) 地一、標二種 諍處雪故名清;無違越故名淨。 此二總顯他信清淨。 地二、辨四句(分二) 玄一、標 此中,或有清而非淨,應作四句。 玄二、辨(分四) 黃一、初句 初句者,謂實毀犯,於諍得勝。 黃二、第二句 第二句者,謂實不犯,於諍墮負。 黃三、第三句 第三句者,謂實不犯,於諍得勝。 黃四、第四句 第四句者,謂實毀犯,於諍墮負。 天三、正行清淨(分二) 地一、釋經(分四) 玄一、遠離生臭 不以愛染身觸母邑故,名遠離生臭。 玄二、遠離淫欲 不行兩兩交會鄙事故,名遠離婬欲。 玄三、非鄙愛 不以餘手觸等方便而出不淨故,名非鄙愛。 玄四、遠離猥法 願受持梵行故,名遠離猥法。 地二、結名 如是名為:正行清淨具足。 戌三、指略義 當知略義即在此中。 酉二、翻妄語攝(分二) 戌一、釋經言(分四) 亥一、可信 又翻妄語中,可信者,謂可委故。 亥二、可委 可委者,謂可寄託故。 亥三、應可建立 應可建立者,謂於彼彼違諍事中,應可建立為正證故。 亥四、無有虛誑 無有虛誑者,於委寄中不虛誑故,不欺罔故。 戌二、明略義 此中略義者,謂顯三種攝受: 一、欲解攝受; 二、保任攝受; 三、作用攝受。 巳二、法相差別建立(分三) 午一、標一切 復次,法相差別建立者,謂即殺生、離殺生等。 午二、隨別釋(分二) 未一、黑品(分十) 申一、殺生 云何殺生?謂於他眾生起殺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殺方便,及即於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 申二、不與取 云何不與取?謂於他攝物,起盜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盜方便,及即於彼盜究竟中所有身業。 申三、欲邪行 云何欲邪行?謂於所不應行非道非處非時,起習近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欲邪行方便,及於欲邪行究竟中所有身業。 申四、妄語 云何妄語?謂於他有情起覆想說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偽證方便,及於偽證究竟中所有語業。 申五、離間語 云何離間語?謂於他有情起破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破壞方便,及於破壞究竟中所有語業。 申六、麤惡語 云何麤惡語?謂於他有情,起麤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麤語方便,及於麤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申七、綺語 云何綺語?謂起綺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不相應語方便,及於不相應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申八、貪欲 云何貪欲?謂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申九、瞋恚 云何瞋恚?謂於他起害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起害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申十、邪見 云何邪見?謂起誹謗欲樂,起染污心。若於起誹謗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未二、白品(分二) 申一、舉離殺生 云何離殺生?謂於殺生,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 申二、例離不與取等(分二) 酉一、例同 如離殺生,如是離不與取,乃至離邪見,應知亦爾。 酉二、顯別 此中差別者,謂於不與取起過患欲解,乃至於邪見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意業。 午三、結略廣 如是十種,略為三種,所謂身業、語業、意業,即此三種,廣開十種應知。 寅三、業因(分三) 卯一、徵 業因云何? 卯二、標 應知有十二種相。 卯三、列 一貪、二瞋、三癡、四自、五他、六隨他轉、七所愛味、八怖畏、九為損害、十戲樂、十一法想、十二邪見。 寅四、業位(分二) 卯一、徵 業位云何? 卯二、釋(分二) 辰一、標列 應知略說有五種相,謂耎位、中位、上位、生位、習氣位。 辰二、隨釋(分三) 巳一、軟中上位(分二) 午一、約受生辨(分二) 未一、不善業攝(分三) 申一、由軟位 由耎不善業故,生傍生中。 申二、由中位 由中不善業故,生餓鬼中。 申三、由上位 由上不善業故,生那落迦中。由耎善業故,生人中。由中善業故,生欲界天中。由上善業故,生色、無色界。 未二、善業攝(分三) 申一、由軟位 何等名為耎位不善業耶?謂以耎品貪、瞋、癡為因緣故。 申二、由中位 何等名為中位不善業耶?謂以中品貪、瞋、癡為因緣故。 申三、由上位 何等名為上位不善業耶?謂以上品貪、瞋、癡為因緣故。 未二、例諸善業 若諸善業,隨其所應,以無貪、無瞋、無癡為因緣應知。 巳二、生位 何等生位業?謂已生未滅,現在前業。 巳三、習氣位 何等習氣位業?謂已生已滅,不現前業。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 寅五、業門(分二) 卯一、徵 復次,業門云何? 卯二、釋(分二) 辰一、標列二種 此略有二種: 一、與果門; 二、損益門。 辰二、隨別廣釋(分二) 巳一、與果門(分二) 午一、標列 與果門者,有五種應知: 一、與異熟果; 二、與等流果; 三、與增上果; 四、與現法果; 五、與他增上果。 午二、隨釋(分三) 未一、與初三果(分二) 申一、不學不善業(分三) 酉一、與異熟果(分二) 戌一、釋(分二) 亥一、舉殺生業道 與異熟果者,謂於殺生親近修習多修習故,於那洛迦中受異熟果。 亥二、例餘業道 如於殺生,如是於餘不善業道亦爾。 戌二、結 是名與異熟果。 酉二、與等流果 與等流果者,謂若從彼出來生此間,人同分中壽量短促,資財匱乏,妻不貞良,多遭誹謗,親友乖離,聞違意聲,言不威肅,增猛利貪,增猛利瞋,增猛利癡,是名與等流果。 酉三、與增上果 與增上果者,謂由親近修習多修習諸不善業增上力故,所感外分光澤尟少,果不充實果多朽敗,果多變改,果多零落,果不甘美,果不恒常,果不充足,果不便宜,空無果實。 申二、翻例善業 當知善業與此相違。 未二、與現法果(分二) 申一、略標列 與現法果者,有二因緣,善不善業與現法果: 一、由欲解故; 二、由事故。 申二、隨別釋(分二) 酉一、由欲解(分二) 戌一、標列 應知欲解復有八種: 一、有顧欲解; 二、無顧欲解; 三、損惱欲解; 四、慈悲欲解; 五、憎害欲解; 六、淨信欲解; 七、棄恩欲解; 八、知恩欲解。 戌二、隨釋(分八) 亥一、有顧欲解 有顧欲解,造不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由增上欲解,顧戀其身,顧戀財物,顧戀諸有,造不善業。 亥二、無顧欲解 無顧欲解,所造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以增上欲解,不顧其身,不顧財物,不顧諸有,造作善業。 亥三、損惱欲解 損惱欲解,造不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他有情補特伽羅,以增上品損惱欲解,造不善業。 亥四、慈悲欲解 慈悲欲解,所造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他有情補特伽羅,以增上品慈悲欲解造作善業。 亥五、憎害欲解 憎害欲解,造不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佛法僧,及隨一種尊重處事,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業。 亥六、淨信欲解 淨信欲解,所造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佛法僧等,以增上品淨信欲解,造作善業。 亥七、棄恩欲解 棄恩欲解,造不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父母所,及隨一種恩造之處,以增上品背恩欲解,欺誑欲解,酷暴欲解,造不善業。 亥八、知恩欲解 知恩欲解,所造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父母等,以增上品知恩欲解,報恩欲解,所作善業。 酉二、由事(分二) 戌一、不善業(分二) 亥一、標 由事故者。若不善業,於五無間及彼同分中,亦有受現法果者。 亥二、釋(分二) 天一、五無間業 五無間業者: 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羅漢,四破僧,五於如來所惡心出血。 天二、無間業同分(分二) 地一、列 無間業同分者,謂如有一,於阿羅漢尼及於母所,行穢染行;打最後有菩薩,或於天廟衢路市肆,立殺羊法,流行不絕;或於寄託得極委重親友同心耆舊等所,損害欺誑;或於有苦貧窮困乏無依無怙,為作歸依施無畏已,後返加害,或復逼惱;或劫奪僧門,或破壞靈廟。 地二、結 如是等業,名無間同分。 戌二、善業(分二) 亥一、舉勸進等(分三) 天一、勸進母等(分二) 地一、舉母(分二) 玄一、舉於具信 若諸善業,由事重故,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母無正信,勸進開化安置建立於具信中。 玄二、例具戒等 如無正信於具信中,如是犯戒於具戒中,慳吝於具捨中,惡慧於具慧中亦爾。 地二、例父 |
Index :: Print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