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有尋有伺等三地 |
---|
Posted on Sun 20 Nov 2005 by insights (4519 reads) |
天二、供養起慈定等(分二) 地一、舉於起慈定者 或於起慈定者供養承事。 地二、例於起無諍定等 如於起慈定者,如是於起無諍定、滅盡定、預流果、阿羅漢果,供養承事亦爾。 天三、供養佛等(分二) 地一、舉於佛所 又親於佛所供養承事。 地二、例於僧所 如於佛所,如是於學、無學僧所亦爾。 亥二、翻例損害 若即於此尊重事中,與上相違,由損害因緣,起不善業,受現法果。 未三、與他增上果(分三) 申一、標 與他增上果者,謂亦由受現法果業。 申二、釋(分二) 酉一、由佛等力(分二) 戌一、舉佛世尊 猶如如來所住國邑必無疾疫災橫等起,佛神力故,無量眾生無疾無疫,無有災橫,得安樂住。 戌二、例輪王等 如佛世尊,如是轉輪聖王及住慈定菩薩亦爾。 酉二、由菩薩施 若諸菩薩以大悲心,觀察一切貧窮困苦業天所惱眾生,施以飲食財穀庫藏,皆令充足,由此因緣,彼諸眾生得安樂住。 申三、結 如是等類,是他增上所生現法受業應知。 巳二、損益門(分二) 午一、舉損害門(分三) 未一、標 損益門者,謂於諸有情,依十不善業道,建立八損害門。 未二、徵 何等為八? 未三、列 一、損害眾生; 二、損害財物; 三、損害妻妾; 四、虛偽友證損害; 五、損害助伴; 六、顯說過失損害; 七、引發放逸損害; 八、引發怖畏損害。 午二、例利益門 與此相違,依十善業道,建立八利益門應知。 寅六、業增上(分三) 卯一、徵 業增上云何? 卯二、標 謂猛利極重業。 卯三、釋(分二) 辰一、標列 當知此業由六種相: 一、加行故; 二、串習故; 三、自性故; 四、事故; 五、所治一類故; 六、所治損害故。 辰二、隨釋(分六) 巳一、加行 加行故者,謂如有一,由極猛利貪、瞋、癡纏,及極猛利無貪、無瞋、無癡加行,發起諸業。 巳二、串習 串習故者,謂如有一,於長夜中,親近、修習、若多修習不善、善業。 巳三、自性(分二) 午一、依不善業辨 自性故者,謂於綺語,麤惡語為大重罪; 於麤惡語,離間語為大重罪; 於離間語,妄語為大重罪; 於欲邪行,不與取為大重罪; 於不與取,殺生為大重罪; 於貪欲,瞋恚為大重罪; 於瞋恚,邪見為大重罪。 午二、依善業辨(分二) 未一、於三福事 又於施性,戒性無罪為勝; 於戒性,修性無罪為勝。 未二、於三慧事 於聞性,思性無罪為勝,如是等。 巳四、事 事故者,謂如有一,於佛法僧及隨一種尊重處事,為損、為益,名重事業。 巳五、所治一類 所治一類故者,謂如有一,一向受行諸不善業,乃至壽盡無一時善。 巳六、所治損害 所治損害故者,謂如有一,斷所對治諸不善業,令諸善業離欲清淨。 寅七、業顛倒(分二) 卯一、徵 業顛倒云何? 卯二、釋(分二) 辰一、標列 此有三種應知: 一作用顛倒,二執受顛倒,三喜樂顛倒。 辰二、隨釋(分三) 巳一、作用顛倒(分二) 午一、舉殺生業道(分二) 未一、於誤殺(分二) 申一、標顛倒 作用顛倒者,謂如有一,於餘眾生思欲殺害,誤害餘者。 申二、辨相似 當知此中,雖有殺生,無殺生罪,然有殺生種類殺生相似同分罪生。 未二、於非情(分二) 申一、標顛倒 若不誤殺其餘眾生,然於非情加刀杖已,謂我殺生。 申二、辨相似 當知此中,無有殺生,無殺生罪,然有殺生種類殺生相似同分罪生。 午二、例不舉取等 如殺生業道,如是不與取等一切業道,隨其所應作用顛倒應知。 巳二、執受顛倒(分二) 午一、執無罪福(分二) 未一、標彼立 執受顛倒者,謂如有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施、無愛乃至廣說一切邪見。 未二、顯彼執 彼作是執,畢竟無有能殺所殺、若不與取乃至綺語,亦無施與受齋修福、受學尸羅,由此因緣,無罪、無福。 午二、執福無罪(分二) 未一、於殺生 又如有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眾生,憎梵、憎天、憎婆羅門,若彼憎惡唯應殺害,殺彼因緣,唯福、無罪。 未二、於不與取等 又於彼所起不與取乃至綺語,唯獲福德,無有非福。 巳三、喜樂顛倒 喜樂顛倒者,謂如有一,不善業道現前行時,如遊戲法,極為喜樂。 寅八、業差別(分三) 卯一、徵 業差別云何? 卯二、列(分二) 辰一、體性差別 謂有作業,有不作業。 有增長業,有不增長業。 有故思業,有不故思業。 辰二、種類差別 如是定異熟業,不定異熟業;異熟已熟業,異熟未熟業。 善業,不善業,無記業。 律儀所攝業,不律儀所攝業,非律儀非不律儀所攝業。 施性業,戒性業,修性業;福業,非福業,不動業。 順樂受業,順苦受業,順不苦不樂受業。 順現法受業,順生受業,順後受業。 過去業,未來業,現在業。 欲繫業,色繫業,無色繫業。 學業,無學業,非學非無學業。 見所斷業,修所斷業,無斷業。 黑黑異熟業,白白異熟業,黑白黑白異熟業,非黑非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 曲業,穢業,濁業;清淨業,寂靜業。 卯三、釋(分二) 辰一、體性攝(分三) 巳一、作不作業(分二) 午一、作 作業者,謂若思業、若思已所起身業語業。 午二、不作 不作業者,謂若不思業、若不思已不起身業語業。 巳二、增長不增長業(分二) 午一、增長(分四) 未一、標簡 增長業者,謂除十種業。 未二、徵起 何等為十? 未三、別列 一、夢所作業; 二、無知所作業; 三、無故思所作業; 四、不利不數所作業; 五、狂亂所作業; 六、失念所作業; 七、非樂欲所作業; 八、自性無記業; 九、悔所損業; 十、對治所損業。 未四、結名 除此十種,所餘諸業名為增長。 午二、不增長 不增長業者,謂即所說十種業。 巳三、故思不思業(分二) 午一、故思 故思業者,謂故思已若作業若增長業。 午二、不故思 不故思業者,謂非故思所作業。 辰二、種類攝(分十五) 巳一、定不定受業(分二) 午一、順定受 順定受業者,謂故思已若作若增長業。 午二、順不定受 順不定受業者,謂故思已作而不增長業。 巳二、已熟未熟業(分二) 午一、異熟已熟 異熟已熟業者,謂已與果業。 午二、異熟未熟 異熟未熟業者,謂未與果業。 巳三、善等性業(分三) 午一、善 善業者,謂無貪無瞋無癡為因緣業。 午二、不善 不善業者,謂貪瞋癡為因緣業。 午三、無記 無記業者,謂非無貪無瞋無癡為因緣,亦非貪瞋癡為因緣業。 巳四、律儀等攝業(分三) 午一、律儀所攝 律儀所攝業者,謂或別解脫律儀所攝業,或靜慮等至果斷律儀所攝業,或無漏律儀所攝業。 午二、不律儀所攝(分三) 未一、標 不律儀所攝業者,謂十二種不律儀類所攝諸業。 未二、徵 何等十二不律儀類? 未三、列 一屠羊,二販雞,三販豬,四捕鳥,五罝兔,六盜賊七魁膾,八守獄九讒刺,十斷獄十一縛象,十二咒龍。 午三、非律儀非不律儀所攝 非律儀非不律儀所攝業者,謂除三種律儀業及不律儀類業,所餘一切善不善無記業。 巳五、施等性業(分二) 午一、約法相辨(分二) 未一、舉施性(分二) 申一、標列 施性業者,謂若因緣、若等起、若依處、若自性。 申二、隨釋(分四) 酉一、因緣 彼因緣者,謂以無貪無瞋無癡為因緣。 酉二、等起 彼等起者,謂無貪無瞋無癡俱行能捨所施物,能起身語業思。 酉三、依處 彼依處者,謂以所施物及受者為依處。 酉四、自性 彼自性者,謂思所起能捨所施物身業語業。 未二、例戒性等(分二) 申一、標隨應 如施性業,如是戒性業、修性業,隨其所應應知。 申二、釋差別(分二) 酉一、戒性(分二) 戌一、指同 此中,戒性業因緣、等起如前。 戌二、顯別(分二) 亥一、自性 自性者,謂律儀所攝身、語業等。 亥二、依處 依處者,謂有情、非有情數物。 酉二、修性(分四) 戌一、因緣 修性因緣者,謂三摩地因緣,即無貪、無瞋、無癡。 戌二、等起 等起者,謂彼俱行引發定思。 戌三、自性 自性者,謂三摩地。 戌四、依處 依處者,謂十方無苦無樂等有情界。 午二、約補特伽羅相辨 又具施戒修者,所有相貌應知,一切如餘處說。 巳六、福等業(分三) 午一、福 福業者,謂感善趣異熟,及順五趣受善業。 午二、非福 非福業者,謂感惡趣異熟,及順五趣受不善業。 午三、不動 不動業者,謂感色無色界異熟,及順色無色界受善業。 巳七、順樂受等業(分三) 午一、順樂受 順樂受業者,謂福業及順三靜慮受不動業。 午二、順苦受 順苦受業者,謂非福業。 午三、順不苦不樂受 順不苦不樂受業者,謂能感一切處阿賴耶識異熟業,及第四靜慮以上不動業。 巳八、順現法受等業(分三) 午一、順現受 順現法受業者,謂能感現法果業。 午二、順生受 順生受業者,謂能感無間生果業。 午三、順後受 順後受業者,謂能感彼後生果業。 巳九、過去等業(分三) 午一、過去 過去業者,謂住習氣位,或已與果,或未與果業。 午二、未來 未來業者,謂未生未滅業。 午三、現在 現在業者,謂已造已思未謝滅業。 巳十、欲繫等業(分三) 午一、欲繫 欲繫業者,謂能感欲界異熟,墮欲界業。 午二、色繫 色繫業者,謂能感色界異熟,墮色界業。 午三、無色繫 無色繫業者,謂能感無色界異熟,墮無色界業。 巳十一、學等業(分三) 午一、學 學業者,謂若異生若非異生,學相續中所有善業。 午二、無學 無學業者,謂無學相續中所有善業。 午三、非學非無學 非學非無學業者,謂除前二,餘相續中所有善不善無記業。 巳十二、見斷等業(分三) 午一、見所斷 見所斷業者,謂受惡趣不善等業。 午二、修所斷 修所斷業者,謂受善趣善不善無記業。 午三、非所斷 無斷業者,謂世出世諸無漏業。 巳十三、黑黑異熟等業(分四) 午一、黑黑異熟 黑黑異熟業者,謂非福業。 午二、白白異熟 白白異熟業者,謂不動業。 午三、黑白黑白異熟(分二) 未一、標所攝 黑白黑白異熟業者,謂福業。 未二、釋所以 有不善業為惡對故,由約未斷非福業時所有福業而建立故。 午四、非黑非白無異熟等 非黑非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者,謂出世間諸無漏業,是前三業斷對治故。 巳十四、曲等業(分二) 午一、第一義(分二) 未一、曲 曲業者,謂諸外道善不善業。 未二、穢(分二) 申一、外道攝 穢業者,謂即曲業亦名穢業。 申二、此法異生攝 又有穢業,謂此法異生於聖教中,顛倒見者、住自見取者、邪決定者、猶預覺者,所有善不善業。 未三、濁(分二) 申一、外道攝 濁業者,謂即曲業、穢業,亦名濁業。 申二、此法異生攝 又有濁業,謂此法異生於聖教中,不決定者、猶預覺者,所有善不善業。 午二、第二義(分二) 未一、標唯外道 又有差別,唯於外道法中,有此三業。 未二、釋曲等名 由邪解行義,故名曲; 由此為依,能障所起諸功德義,故名穢; 能障通達真如義,故名濁,應知。 巳十五、清淨等業(分二) 午一、清淨 清淨業者,謂此法異生於聖教中,正決定者、不猶預覺者,所有善業。 午二、寂靜 寂靜業者,謂住此法非異生者、一切聖者,所有學無學業。 寅九、業過患(分二) 卯一、徵 業過患云何? 卯二、釋(分二) 辰一、舉七種(分二) 巳一、標列 當知略說有七過患,謂殺生者,殺生為因,能為自害,能為他害,能為俱害,生現法罪,生後法罪,生現法後法罪,受彼所生身心憂苦。 巳二、隨釋(分七) 午一、能為自害 云何能為自害?謂為害生發起方便,由此因緣,便自被害。若被繫縛、若遭退失、若被訶毀,然彼不能損害於他。 午二、能為他害 云何能為他害?謂即由此所起方便,能損害他,由此因緣,不自被害乃至訶毀。 午三、能為俱害 云何能為俱害?謂即由此所起方便,能損害他,由此因緣,復被他害、若被繫縛乃至訶毀。 午四、生現法罪 云何生現法罪?謂如能為自害。 午五、生後法罪 云何生後法罪?謂如能為他害。 午六、生現法後法罪 云何生現法後法罪?謂如能為俱害。 午七、受彼所身心憂苦 云何受彼所生身心憂苦?謂為害生發起方便,而不能成六種過失。 又不能辦隨欲殺事,彼由所欲不會因緣,便受所生身心憂苦。 辰二、指廣說(分二) 巳一、約犯尸羅辨 又有十種過患,依犯尸羅,如《經》廣說應知。 巳二、約犯五事辨 又有四種不善業道,及飲諸酒以為第五,依犯事善男學處,佛薄伽梵說多過患應知,廣說如《闡地迦經》。 癸三、生雜染(分二) 子一、徵 云何生雜染? 子二、釋(分二) 丑一、總標列 謂由四種相應知: 一、由差別故; 二、由艱辛故; 三、由不定故; 四、由流轉故。 丑二、隨別釋(分四) 寅一、生差別(分二) 卯一、標列 生差別者,當知復有五種: 一、界差別; 二、趣差別; 三、處所差別; 四、勝生差別; 五、自身世間差別。 卯二、隨釋(分五) 辰一、界差別 界差別者,謂欲界及色無色界生差別。 辰二、趣差別 趣差別者,謂於五趣四生差別。 辰三、處所差別 處所差別者,謂欲界中有三十六處生差別,色界中有十八處生差別,無色界中有四處生差別,如是總有五十八生。 辰四、勝生差別(分二) 巳一、於人中(分二) 午一、總標 勝生差別者,謂欲界人中,有三勝生。 午二、列釋(分三) 未一、黑勝生生 一、黑勝生生,謂如有一,生旃荼羅家、若卜羯娑家、若造車家、若竹作家、若生所餘下賤貧窮乏少財物飲食等家,如是名為:人中薄福德者。 未二、白勝生生 二、白勝生生,謂如有一,生剎帝利大富貴家、若婆羅門大富貴家、若諸長者大富貴家、若生所餘豪貴大富多諸財穀庫藏等家,如是名為:人中勝福德者。 未三、非黑非白勝生生 三、非黑非白勝生生,謂如有一,非前二種生處中家者。 巳二、於天中(分三) 午一、欲界天 又欲界天中,亦有三種勝生: 一非天生,二依地分生,三依虛空宮殿生。 午二、色界天 又色界中有三種勝生: 一者異生無想天生,二者有想天生,三者淨居天生。 午三、無色界天 又無色界中有三勝生: 一無量想天生,二無所有想天生,三非想非非想天生。 辰五、自身世間差別 自身世間差別者,謂於十方無量世界中,有無量有情無量生差別應知。 寅二、生艱辛(分二) 卯一、引經說(分二) 辰一、舉二量(分二) 巳一、血量(分三) 午一、標 生艱辛者,如薄伽梵說:汝等長時馳騁生死,身血流注過四大海。 午二、徵 所以者何? 午三、釋(分二) 未一、舉生象馬等中 汝等長夜或生象馬駝驢,牛羊雞鹿等眾同分中,汝等於彼,多被斫截身諸支分,令汝身血極多流注。 未二、例生人中 如於象等眾同分中,人中亦爾。 巳二、淚量 又復汝等於長夜中,喪失無量父母兄弟姊妹親屬。 又復喪失種種財寶諸資生具,令汝洟淚極多流注,如前血量。 辰二、例乳量 如血洟淚,如是當知所飲母乳,其量亦爾。 卯二、結應知 如是等類生艱辛苦,無量差別應知。 寅三、生不定(分二) 卯一、顯不定(分四) 辰一、於父母(分二) 巳一、明算計 生不定者,如薄伽梵說:假使取於大地所有一切草木根莖枝葉等,截為細籌,如四指量,計算汝等長夜展轉所經父母,如是眾生曾為我母,我亦長夜曾為彼母,如是眾生曾為我父,我亦長夜曾為彼父。 巳二、釋無盡 如是算計,四指量籌速可窮盡,而我不說汝等長夜所經父母其量邊際。 辰二、於苦樂(分二) 巳一、舉苦 又復說言:汝等有情,自所觀察,長夜展轉,成就第一極重憂苦,今得究竟,汝等當知,我亦曾受如是大苦。 巳二、例樂 如苦樂亦爾。 辰三、於處所 又復說言:我觀大地,無少處所可得汝等長夜於此處所未曾經受無量生死。 辰四、於眷屬 又復說言:我觀世間有情,不易可得長夜流轉不為汝等若母若父、兄弟姊妹、若軌範師、若親教師、若餘尊重、若等尊重。 卯二、顯生量 又如說言:若一補特伽羅於一劫中所受身骨,假使有人,為其積集不爛壞者,其聚量高王舍城側廣博脅山。 寅四、生流轉(分二) 卯一、徵 云何生流轉? 卯二、釋(分二) 辰一、約自身辨(分三) 巳一、標 謂自身所有緣起,當知此即說為流轉。 巳二、徵 云何緣起? 巳三、釋(分二) 午一、嗢柁南列 嗢柁南曰: 體門義差別,次第難釋詞,緣性分別緣,攝諸《經》為後。 午二、長行釋(分九) 未一、緣起體(分三) 申一、徵 云何緣起體? 申二、釋(分二) 酉一、略說(分二) 戌一、標 若略說由三種相建立緣起。 戌二、釋 謂從前際中際生,從中際後際生,中際生已若趣流轉、若趣清淨究竟。 酉二、廣顯(分二) 戌一、從前際中際生等(分二) 亥一、徵 云何從前際中際生?中際生已復趣流轉? 亥二、釋(分二) 天一、辨相(分二) 地一、辨(分二) 玄一、受生義(分二) 黃一前際攝(分二) 宇一無明緣行 謂如有一,不了前際無明所攝,無明為緣,於福、非福及與不動身語意業,若作、若增長。 宇二行緣識 由此隨業識,乃至命終流轉不絕,能為後有相續識因。 黃二中際攝(分二) 宇一釋生長(分二) 宙一生起位 此識將生果時,由內外貪愛正現在前,以為助伴,從彼前際既捨命已,於現在世自體得生。 在母腹中,以因識為緣,相續果識,前後次第而生,乃至羯羅藍等位差別而轉。 宙二增長位 於母胎中,相續果識與名色俱,乃至衰老漸漸增長。 宇二辨業果 爾時感生受業名已與異熟果。 亥二、流轉義(分二) 黃一別釋其相(分二) 宇一名色緣識 宙一標義 又此異熟識,即依名色而轉,由必依託六依轉故,是故《經》言:名色緣識。 宙二釋依 俱有依根曰:色,等無間滅依根曰:名,隨其所應為六識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終,諸識流轉。 宇二識緣名色 宙一釋色等名 |
Index :: Print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