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聞所成等地 |
---|
Posted on Tue 22 Nov 2005 by insights (4424 reads) |
玄二、徵 何以故? 玄三、釋(分二) 黃一、舉喻 如世間煙,是火前相,能損眼根,便為擾亂令不安住。 黃二、合法 愛亦如是,是貪瞋癡火之前相,能損慧眼,亂心相續,謂能引發無義尋思。 地二、寂靜 彼於此愛已斷、已知,乃至令其於當來世成不生法,名煙寂靜。 亥二、顯無染 彼既如是煙靜離著,雖復追求命緣眾具,非不追求,然能解脫貪愛追求,所求無染。 戌二、釋無惱(分二) 亥一、徵 云何無惱? 亥二、釋(分三) 天一、不為貪惱所惱 謂彼如是現追求時,若他自施或勸餘施,施時殷重,非不殷重,精而非麤,多而非少,速而非緩,然不愛味,於所得物無染受用,不生耽吝乃至堅著,如是受用命資具時,不為貪惱之所燒惱。 天二、不為瞋惱所惱 若彼施主自不能施,或障餘施,設有所施,現不殷重,不現殷重,乃至遲緩而不急速,然不嫌恨,由此因緣,不生恚惱。 又於受用所得物時,不慼不念,無損害心及瞋恚心,如是不為瞋惱所惱。 天三、不為癡惱所惱 又於所得若精、若麤,於受用時,深見過患,善知出離,安住正念,遠離愚癡,如是不為癡惱所惱。 戌三、釋無希(分二) 亥一、徵 云何無悕? 亥二、釋(分二) 天一、釋名 悕名悕望,繫心有在。 天二、辨相(分二) 地一、於財物 彼不擎鼻,內懷貪願往趣居家,謂剎帝利大宗葉家,或婆羅門、長者、居士大宗葉家,我當從彼獲得上妙應所噉食,乃至財寶、衣服、餚膳、諸坐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如是追求及與受用,於此財物都無悕望。 地二、於壽命 又彼恒常安住死想,謂過夜分入晝分中,復過晝分還入夜分,於其中間,我有無量應死因緣,如《經》廣說:所謂發風,乃至非人之所恐怖。由此因緣,所為追求所為受用所有財物,於此壽命亦無悕望。 申四、釋不見此彼天人世(分二) 酉一、於天人(分二) 戌一、於因中 如是無著煙寂靜,無燒惱、無悕望故,於此天人、帝釋、自在世主天等,所有因中,都不可見。 戌二、於果中 於彼天人諸因果中,亦不可見。 酉二、於天人世間(分二) 戌一、於此四洲等 又於此四洲天人世間及彼餘處,都不可見。 戌二、於此世界等 又於此世界天人世間及彼餘處,都不可見。 未二、結頌 如是故言:斷名色愛慢,無著煙寂靜,無惱悕不見,此彼天人世。 巳二、略辨義(分二) 午一、辨所說相(分二) 未一、第一義(分三) 申一、初頌 復次,初頌顯示:待時諸欲,於欲邪行,及邪行果。 申二、中二頌 第二頌中顯示:捨欲應正道理,淨修梵行仍被譏論不應道理,及待時欲。 如第二頌,第三亦爾。 申三、後頌 第四頌中,世尊顯示:現所證法,永離熾燃,乃至智者內自所證。 未二、第二義(分三) 申一、初頌(分二) 酉一、顯待時欲 又初頌中,宣說諸欲是應說相,顯待時欲。 由彼諸欲,非纔須時即便稱遂,要以言說為先,然後追求受用。 酉二、顯安住等 又顯於彼,由想安住不了知故,起於邪行及招生死邪行果報。 申二、第二頌(分二) 酉一、顯了知等 第二頌中,顯於諸欲能了知故,離邪願故,修梵行故,離邪見故,離見根本我慢種故,遠離耽著利養恭敬故,棄捨諸欲應正道理,由此因緣,他所譏論不應道理。 酉二、顯待時性(分三) 戌一、標 又顯諸欲是待時性。 戌二、徵 所以者何? 戌三、釋 若於先世不作福者,今雖用功,於所樂欲不能果遂。 或惟今世造作福者,即於此時其所樂欲亦不諧偶,由此因緣後方成辦。 所以諸欲,名曰待時。 申三、第四頌(分二) 酉一、顯現所證 第四頌中顯示:見斷煩惱斷故,即於現在證初沙門及沙門果。 又修所斷煩惱斷故,即於現在證後沙門及沙門果。 斷貪愛故,斷我慢故,如是顯示現所證法。 酉二、顯令他知 又離著故,煙寂靜故,顯示永離熾燃及至智者自內所證,彼得如是內所證法,云何令他當得了知?由無燒惱、無所悕望,相所表故。 午二、辨所為相(分二) 未一、前三頌為諸天說 此中前三頌,顯示世尊為諸天說:苾芻不能顯揚如來聖教大義,而我獨能。說是語時彼既領悟,於苾芻所生陵蔑心及於自身心生憍慢,皆得除滅。 未二、第四頌為顯聖教 第四頌中,廣顯如來聖教大義。 卯三、欲貪(分二) 辰一、舉頌言(分二) 巳一、問 欲貪所摧蔽,我心遍燒然,惟大仙哀愍,為說令寂靜? 巳二、答 由汝想顛倒,令心遍燒燃,是故常遠離,引貪淨妙相。 汝當修不淨,常定於一境,為貪火速滅,數數應澆灌。 觀非妙諸行,為苦為無我,亦繫念於身,多修習厭離。 |
Index :: Print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