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菩薩地之一 | ||
---|---|---|
Posted on Thu 01 Dec 2005 by insights (5223 reads) | ||
申三、結簡 當知如是四真實義,初二下劣,第三處中,第四最勝。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 午三、威力處(分二) 未一、徵 云何諸佛菩薩威力? 未二、釋(分二) 申一、略三種(分三) 酉一、聖威力 當知略有三種: 一者聖威力,謂佛菩薩得定自在,依定自在,隨其所欲,一切事成,心調柔故,善修心故,是名聖威力。 酉二、法威力(分二) 戌一、釋義 二者法威力,謂諸勝法有廣大果,有大勝利,是名法威力。 戌二、顯體 此中法者,即是六種波羅蜜多,所謂布施乃至般若,如是諸法有大威力,名法威力。 酉三、俱生威力 三者俱生威力,謂佛菩薩先集廣大福德資糧,證得俱生甚希奇法,是名俱生威力。 申二、廣五種(分二) 酉一、標列 又佛菩薩如是威力品類差別,復有五種: 一者神通威力; 二者法威力; 三者俱生威力; 四者共諸聲聞、獨覺威力; 五者不共聲聞、獨覺威力。 酉二、隨釋(分四) 戌一、神通威力(分二) 亥一、徵 云何諸佛菩薩神通威力? 亥二、釋(分二) 天一、出種類 謂六神通: 一者神境智作證通; 二者隨念宿住智作證通; 三者天耳智作證通; 四者見死生智作證通; 五者知心差別智作證通; 六者漏盡智作證通,是名神通威力。 天二、別辨相(分六) 地一、神境智(分二) 玄一、徵 云何諸佛菩薩神境智通? 玄二、釋(分二) 黃一、出種類 謂佛菩薩神境智通略有二種,一者能變通,二者能化通。 如是二種,品類差別各有多種。 黃二、別辨(分二) 宇一、能變通(分三) 宙一、徵 云何能變神境智通品類差別? 宙二、釋(分二) 洪一、出種類 謂十八變: 一者振動; 二者熾然; 三者流布; 四者示現; 五者轉變; 六者往來; 七者卷; 八者舒; 九者眾像入身; 十者同類往趣; 十一者顯; 十二者隱; 十三者所作自在; 十四者制他神通; 十五者能施辯才; 十六者能施憶念; 十七者能施安樂; 十八者放大光明; 如是等類皆名能變神境智通。 洪二、別辨相(分十六) 荒一、震動 振動者,謂佛菩薩得定自在心調柔故,善修心故,依定自在普能振動寺館舍宅,村邑聚落,城郭國土,那落迦世界,傍生世界,祖父世界,人世界,天世界,一四大洲,一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百三千大千世界,千三千大千世界,百千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量無數三千大千世界,皆能振動,是名振動。 荒二、熾然 熾然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從其身上發猛焰火,於其身下注清冷水,從其身下發猛焰火,於其身上注清冷水,入火界定,舉身洞然,遍諸身分,出種種焰,青黃赤白、紅紫碧綠、頗胝迦色,是名熾然。 荒三、流布 流布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流布光明,遍滿一切寺館舍宅,乃至無量無數世界無不充滿,如前振動,是名流布。 荒四、示現(分二) 日一、釋(分二) 月一、示現五趣 示現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如其所樂,示彼一切諸來會眾:沙門、婆羅門、聲聞、菩薩、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令悉現見下諸惡趣、上諸人天。 月二、示現佛土 復令現見諸餘佛土及於其中諸佛菩薩,乃至超過殑伽沙等諸佛國土種種名聲所表佛土,及彼土中某名如來悉令現見,亦為宣說彼佛土名及如來名,齊彼至此。若復過彼諸佛國土及諸如來,隨其所欲乃至所欲,皆令現見,亦為宣說。 日二、結 是名示現。 荒五、轉變(分二) 日一、釋(分三) 月一、於四大種(分二) 盈一、於隨一 轉變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 若於其地,起水勝解即令成水,如實非餘,火、風勝解亦復如是。 若於其水,起地勝解即令成地,如實非餘,火、風勝解亦復如是。 若於其火,起地勝解即令成地,如實非餘,水、風勝解亦復如是。 若於其風,起地勝解即令成地,如實非餘,水、火勝解亦復如是。 盈二、於一切 若於一切,起餘勝解,即隨勝解如實非餘。 月二、於所造色(分二) 盈一、例大種 如於大種互相轉變,色、香、味、觸,當知亦爾。 盈二、舉所攝(分二) 昃一、於種種(分二) 星一、資具攝 若於草葉、牛冀、泥等,起於飲食、車乘、衣服、嚴飾資具、種種塗香、華鬘勝解,即隨勝解如實非餘。 星二、財實攝 若於沙石、瓦礫等物,起於末尼真珠、琉璃螺貝、壁玉珊瑚勝解,即隨勝解如實非餘。若於諸山、雪山王等起金勝解,即隨勝解如實非餘。 昃二、於一切 若於一切,起餘勝解,即隨勝解如實非餘。 月三、於有情類(分二) 盈一、舉顯色 若於好色有情,起惡色勝解,於惡色有情,起好色勝解,於俱非有情,起好色惡色勝解,於俱有情,起俱非勝解,即隨勝解如實非餘。 盈二、例行色 如於好色、惡色,於具支節、不具支節及肥瘦等,當知亦爾。 日二、結 如是於餘所有自相可變色物,起餘勝解,皆隨勝解一切轉變,如實非餘,是名轉變。 荒六、往來(分二) 日一、釋(分二) 月一、別列三種 往來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隨其所樂,於諸牆壁、山石等中,縱身往來無有滯礙,廣說乃至往於梵世,乃至上至色究竟天,還來無礙,或復傍於無量無數三千大千世界,若往若來,皆無滯礙。 月二、隨應配釋 或運麤重四大種身,或於遠處作近勝解,或如意勢,速疾往來。 日二、結 是名往來。 荒七、卷舒 卷舒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能卷一切雪山王等如一極微,舒一極微令如一切雪山王等,是名卷舒。 荒八、眾像入身 眾像入身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能以種種現前大眾,及以一切村邑聚落,草木叢林,諸山大地一切色像內己身中,令諸大眾各各自知入其身內,是名眾像入身。 荒九、同類往趣(分九) 日一、釋(分二) 月一、舉於剎帝利(分二) 盈一、示同類 同類往趣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或能往趣剎帝利眾,同其色類,如彼形量似彼言音,彼若以此名如是義,亦即以此名如是義,彼不以此名如是義,亦不以此名如是義。 盈二、明化事 然後為其演說正法,示現教導讚勵慶慰,化事既終欻然隱沒,沒後時眾迭相顧言,不知沒者天耶人耶? 月二、例於餘有情 如能往趣剎帝利眾,如是往趣婆羅門眾。若沙門眾,若長者眾,若居士眾,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先益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當知亦爾。 日二、結 是名同類往趣。 荒十、隱顯 隱顯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於大眾前,百度、千度,或過於是,隱沒自身,復令顯現,是名隱顯。 荒十一、所作自在 所作自在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普於一切諸有情界往來住等所作事中皆自在轉,令去即去令住即住,令來即來令語即語,是名所作自在。 荒十二、制他神通(分二) 日一、釋(分二) 月一、總標 制他神通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能制伏他所現神通。 月二、別顯(分三) 盈一、如來 如來神通普能制伏其餘一切具神通者所現神通,如其所欲令事成辦。 盈二、究竟菩薩 究竟菩薩一生所繫,或最後有所有神通,除諸如來、等類菩薩,悉能制伏其餘一切具神通者所現神通。 盈三、諸餘菩薩 諸餘菩薩所有神通,除入上地、等類菩薩,悉能制伏其餘一切具神通者所現神通。 日二、結 是名制他神通。 荒十三、能施辯才 能施辯才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若諸有情辯才窮盡能與辯才,是名能施辯才。 荒十四、能施憶念 能施憶念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若諸有情於法失念能與憶念,是名能施憶念。 荒十五、能施安樂(分二) 日一、釋(分二) 月一、與輕安 能施安樂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說正法時,與聽法者饒益身心輕安之樂,令離諸蓋專心聽法,暫時方便而非究竟。 月二、滅災害 又令諸界互相違變能為損害,非人所行災癘疾疫皆得息滅。 日二、結 是名能施安樂。 荒十六、放大光明(分二) 日一、釋(分三) 月一、總標舉 放大光明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以神通力身放光明。 月二、別辨相(分三) 盈一、惡趣苦 或有一光往十方面無量無數諸世界中,令惡趣等一切有情息彼眾苦。 盈二、集會天等 或有一光往諸天界,令大威德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牟呼洛伽等,住自宮中,蒙光覺悟,皆來集會。 盈三、集會菩薩 或有一光往十方面無量無數諸世界中,令住他方世界菩薩蒙光覺悟皆來集會。 月三、舉要義 以要言之,諸如來等能放無量無數品類種種光明,能作無量無數世界無量無數諸有情類無量無數利益之事。 日二、結 是名放大光明。 宙三、結 當知如是一切能變神境智通品類差別,一一分別無量無數,由此神通能轉所餘有自性物,令成餘物,故名能變神境智通。 宇二、能化通(分二) 宙一徵 云何能化神境智通品類差別? 宙二釋(分三) 洪一、略標(分二) 荒一、出體性 謂若略說:無事而有,是名為化,能以化心隨其所欲,造作種種未曾有事,故名能化神境智通。 荒二、辨種別 此復多種,或化為身及化為境,或化為語。 洪二、廣辨(分二) 荒一、化身及境(分二) 日一、釋(分二) 月一、略(分二) 盈一、化身(分二) 昃一、辨似不似 或化為身及化為境者,化似自身或不相似,化似他身或不相似。 昃二、簡非實根 又所化身若自若他或似不似,唯能化作與根相似根所依處,而非實根。 盈二、化境 復能化作相似境界,謂飲食等,末尼真珠琉璃寶等,所有色香味觸所攝外資生具,若彼相似、若異於彼,隨其所欲一切能化。 月二、廣(分二) 盈一、化身(分二) 昃一、標列差別 又所化身與己同類,非一眾多種種差別,或作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牟呼洛伽色像,或作人、傍生、鬼、那洛迦色像,或作聲聞、獨覺、菩薩、如來色像。 昃二、明似不似(分二) 星一、與己同類 若所化身與菩薩身極相似者,名所化身與自相似。 若不爾者名所化身非自相似。 星二、與他同類(分二) 宿一、化一(分二) 列一、舉天身 又所化身與他同類亦有多種。若作天身與彼天身極相似者,名所化身與他相似。若不爾者名所化身非他相似。 列二、例餘身 如作天身,乃至佛身當知亦爾。 宿二、化多(分二) 列一、徵 云何此中,化作多身? 列二、釋(分二) 張一、明化事 謂佛菩薩於十方面無量無數諸世界中,一時化作種種形類,能為無量無數有情作利益事。 張二、顯差別 如是所化種種形類,於中或有諸佛菩薩雖滅度後,由住持力而故隨轉,或有暫時作利益已化事便息。 盈二、化境(分二) 昃一、令睹見 又佛菩薩或作化事,唯令眾生睹見而已,如幻所作,不堪受用。 昃二、令受用 或復化作飲食、衣服、末尼、真珠、琉璃、螺貝、壁玉、珊瑚、車乘等事,與實無異,如是所作財食眾具,令諸眾生,常得受用。 日二、結 是名化身及化境界。 荒二、化語(分二) 日一、列 或化為語者,或有化語妙音相應,或有化語廣音具足,或有化語繫屬於自,或有化語繫屬於他,或有化語無所繫屬,或有化語宣說正法言詞所攝,或有化語誨責放逸言詞所攝。 日二、釋(分七) 月一、妙音相應(分二) 盈一、眾會相應 妙音相應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其聲深遠如雲雷音,其聲和雅如頻迦音,能感眾心甚可愛樂。 盈二、法義相應 又此化語,圓上微妙,顯了易解,樂聞無逆,無依無盡。 月二、廣音具足(分二) 盈一、隨類遍告(分二) 昃一、遍無量類 廣音具足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其聲廣大,隨其所樂無量種類,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牟呼洛伽、聲聞、菩薩、人、非人等無量眾會,一踰繕那皆悉充滿,以妙圓音隨類遍告。 昃二、遍無量界 又隨所樂,小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乃至十方無量無數諸世界中,若近、若遠所有眾會,以妙圓音隨類遍告。 盈二、隨應說法 於此聲中,出種種音,為諸眾生,說種種法,隨其所應,各得義利。 月三、繫屬於自 繫屬於自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於化自身,出種種音,宣說正法,誨責放逸。 月四、繫屬於他 繫屬於他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於化他身,宣說正法,誨責放逸。 月五、無所繫屬 無所繫屬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或於空中,或於所化非情法上,而有所說。 月六、宣說正法言辭所攝 宣說正法言詞所攝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開示正理,令諸愚癡於種種法皆得悟解。 月七、誨責放逸言辭所攝 誨責放逸言詞所攝者,謂佛菩薩所說化語,為不愚癡獲得淨信,而放逸者責其放逸,令生慚愧,誨不放逸,令勤修學。 洪三、總結 如是所說眾多化事,略有三種,化身、化境及以化語。 當知如是一切能化神境智通,品類差別,一一分別,無量無數。 黃三、結作業 如是二種諸佛菩薩神境智通,能辦二事: 一者示現種種神通,引諸眾生入佛聖教; 二者示現種種神通,惠施無量受苦眾生,眾多品類利益安樂。 地二、宿住智(分二) 玄一、徵 云何諸佛菩薩隨念宿住智通? 玄二、釋(分三) 黃一、差別(分三) 宇一、於如是處(分三) 宙一、自能念 謂佛菩薩以宿住智,自能隨念己之宿住,曾於如是有情類中,我如是名,如《經》廣說;亦能隨念他諸有情身等一切品類差別,如自隨念己事無異。 宙二、令他念 又能令他得宿住智,能自隨念前際所經若自若他身等一切品類差別,曾於如是有情類中,我如是名,乃至廣說。 宙三、展轉念 如是有情,轉復令他得宿住智,能自隨念一切宿住,如前無異,如是展轉令憶宿住,皆如自己。 宇二、於如是類 於現法中,又能隨念諸微細事,所有一切若少若多,先所造作、先所思惟,皆無忘失。 宇三、於如是量(分三) 宙一、剎那無間 又能隨念無間剎那,次第所作,無間斷故。 宙二、有量有數 又能隨念有量有數宿住差別,所知時劫可算數故。 宙三、無量無數 又能隨念無量無數宿住差別,所知時劫不可數故。 黃二、要義 以要言之,此宿住智,於如是處、於如是類、於如是量,隨其所欲皆無礙轉,如是名為:諸佛菩薩隨念宿住所攝威力。 黃三、作業(分二) 宇一、示難行苦行 又由隨念宿住智故憶念本生,為諸有情開示先世種種品類第一希有菩薩所行難行苦行,令於佛所生淨信故,起恭敬故,令於生死深厭離故。 宇二、示業果異熟 又由此智憶念本事,為諸眾生開示種種先世相應業果異熟,為令妄計前際常論、一分常論常見眾生,破常見故。 地三、天耳智(分三) 玄一、徵 云何諸佛菩薩天耳智通? 玄二、列 謂佛菩薩以淨天耳,能於種種天聲、人聲,聖聲、非聖聲,大聲、小聲,辯聲、非辯聲,化聲、非化聲,遠聲、近聲,皆悉得聞。 玄三、釋(分十二) 黃一、天聲(分二) 宇一、不作意 聞天聲者,若不作意,下從欲界上至色究竟宮,其中受生諸有情類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宇二、作意 若作意時,過是已上諸世界聲皆亦能聞。 黃二、人聲 聞人聲者,遍於一切傍四大洲受生有情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黃三、聖聲(分二) 宇一、辨(分二) 宙一、修善捨惡聲 聞聖聲者,於諸如來聲聞、獨覺及諸菩薩,若從彼聞展轉為餘諸有情類,宣說種種示現、教導、讚勵、慶慰,勸修諸善,勸捨諸惡,所有音聲皆悉能聞。 宙二、能引義利聲 又於一切無染污心,受持讀誦,論議決擇無倒諫誨,為作憶念教授教誡,及餘所有善言善說,能引義利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宇二結 如是等類,名聞聖聲。 黃四、非聖聲 聞非聖聲者,於諸有情,慮妄、離間、邪綺、麤獷,生下惡趣,生上天趣,生傍人趣,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黃五、大聲 聞大聲者,謂於大眾生聲,大集會聲,種種苦具所逼切聲,大號哭聲,相呼召聲,大雷吼聲,諸螺貝聲,諸鼓角等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黃六、小聲 聞小聲者,下至耳語諸微細聲,皆悉能聞。 黃七、辯聲 聞辯聲者,於義易了種種音聲,皆悉能聞。 黃八、非辯聲 聞非辯聲者,於義難了種種音聲,謂達羅弭荼種種明咒,風鈴、樹響、鸚鵡、鴝鵒、百舌、鸝黃、命命鳥等所出音聲,皆悉能聞。 黃九、化聲 聞化聲者,謂於一切得心自在具神通者,依神通力所化音聲,皆悉能聞。 黃十、非化聲 聞非化聲者,謂於種種異彼音聲,皆悉能聞。 黃十一、遠聲 聞遠聲者,除佛菩薩所住聚落、城邑等中所有音聲,於餘乃至無量無數世界中聲,皆悉能聞。 黃十二、近聲 聞近聲者,聞所除聲。 地四、見死生智(分二) 玄一、徵 云何諸佛菩薩見死生智通? 玄二、釋(分二) 黃一、所見(分二) 宇一、有情世間相 謂佛菩薩以超過人清淨天眼,見諸有情死時生時,妙色惡色,若劣若勝,及於後際生已增長諸根成熟,身諸所作善、惡、無記差別而轉。 宇二、器世間相 又現見知,諸光明色、諸微細色、諸變化色、諸淨妙色,下至無間上至色究竟宮,不由作意皆能見知。若作意時,能見上下無量無數餘世界色,亦能見傍無量無數諸世界中一切諸色,乃至能見彼彼佛土、彼彼如來,安坐彼彼異類大會,宣說正法,顯然無亂。 黃二、作業(分二) 宇一、別釋(分二) 宙一、正顯天眼 又佛菩薩以淨天眼,普見十方無量無數諸有情類身之所作淨不淨業,既見彼已,隨其所應、隨其所宜,施作種種利益安樂。 宙二、兼明天耳 以淨天耳,普聞十方無量無數諸有情類語之所作淨不淨業,既聞彼已,隨其所應、隨其所宜,施作種種利益安樂。 宇二、總結 是名略說諸佛菩薩天眼、天耳之所作業。 地五、知心智(分二) 玄一徵 云何諸佛菩薩知心差別智通? 玄二釋(分二) 黃一差別(分二) 宇一、所知心(分四) 宙一、有煩惱、離煩心 謂佛菩薩以他心智,遍知十方無量無數諸世界中他有情類,若有纏煩惱心、若離纏煩惱心、若有隨縛有隨眠煩惱心、若離隨縛離隨眠煩惱心。 宙二、有染、無染心 又遍了知有染心邪願心,謂諸外道心及有愛染心。 又遍了知無染心正願心,謂與上相違心。 宙三、劣中勝心 又遍了知劣心,謂生欲界諸有情類,下至一切禽獸等心。 又遍了知中心,謂生色界諸有情類諸所有心。 又遍了知勝心,謂生無色界諸有情類諸所有心。 宙四、受相應心 又遍了知樂相應心、苦相應心、不苦不樂相應心。 宇二、能知智(分二) 宙一、於一有情 又能以一知他心智,於一有情如是所有,如是體性,如是品類,如是行相,如是分齊,心起現前,於一念頃並如實知。 宙二、於多有情 又能以一知他心智,於多有情如是所有,如是體性,如是品類,如是行相,如是分齊,心起現前,於一念頃並如實知。 黃二、明作業 又佛菩薩此他心通,知諸有情諸根勝劣,知諸有情種種勝解,知諸有情種種界行,隨其所應,能正安處趣涅槃宮種種正行,當知是名此所作業。 地六、漏盡智(分二) 玄一、徵 云何諸佛菩薩漏盡智通? 玄二、釋(分三) 黃一、差別(分二) 宇一、於漏盡得等 謂佛菩薩如實了知煩惱盡得,如實了知若自若他於諸漏盡已得、未得,如實了知若自若他所有能得漏盡方便,如能如實了知方便,於非方便亦如實知。 宇二、於有增上慢等 如實知他於漏盡得,有增上慢;如實知他於漏盡得,離增上慢。 黃二、顯最勝 又諸菩薩雖能如實了知一切漏盡功德能證方便,而不作證,是故菩薩於有漏事及與諸漏不速捨離,雖行種種有漏事中而不染污,如是威力於諸威力最為殊勝。 黃三、明作業 又佛菩薩由漏盡智自無染污,亦善為他廣分別說壞增上慢,當知是名此所作業。 戌二、法威力(分三) 亥一、徵 云何法威力? 亥二、釋(分二) 天一、略標列 謂布施威力乃至般若威力,此布施等諸法威力,應知一一略有四相: 一者斷所對治相; 二者資糧成熟相; 三者饒益自他相; 四者與當來果相。 天二、隨別釋(分六) 地一、布施(分二) 玄一、釋(分四) 黃一、斷所對治相 布施四相者,謂諸菩薩修行惠施,能斷慳吝,施所對治,是名第一。 黃二、資糧成熟相 即此惠施能作自己菩提資糧。亦即能作布施攝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 黃三、饒益自他相 施先意悅,施時心淨,施已無悔,於三時中心常歡喜,以自饒益。亦能除他飢渴寒熱種種疾病、所欲匱乏怖畏眾苦,以饒益他,是名第三。 黃四、與當來果相 於當來世,在在生處恒常富樂,得大祿位得,大財寶,得大朋黨,得大眷屬,是名第四。 玄二、結 是名布施威力四相,此外無有若過若增。 地二、持戒(分二) 玄一、釋(分四) 黃一、斷所對治相 持戒四相者,謂諸菩薩受持清淨身、語律儀,能斷犯戒,戒所對治,是名第一。 黃二、資糧成熟相 即所受持清淨尸羅,能為自己菩提資糧。亦即能作同事攝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 黃三、饒益自他相 受持淨戒,捨離犯戒為緣所生怖畏眾罪怨敵等事,寢寤安樂,以自饒益,又由淨戒無悔歡喜,乃至心定,以自饒益。 受持淨戒不損惱他,普施一切有情無畏,以饒益他,是名第三。 黃四、與當來果相 由是因緣身壞已後,生於善趣天世界中,是名第四。 玄二、結 是名持戒威力四相,此外無有若過若增。 地三、忍辱(分二) 玄一、釋(分四) 黃一、斷所治相 忍辱四相者,謂諸菩薩修行忍辱能斷不忍,忍所對治,是名第一。 黃二、資糧成熟相 即此忍辱能作自己菩提資糧。亦即能作同事攝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 黃三、饒益自他相 由此忍辱濟[打-丁+犬]自他大怖畏事,饒益自他,是名第三。 黃四、與當來果相 由是因緣,能令菩薩於當來世,無多怨敵,無多離隔,無多憂苦,於現法中,臨命終時心無憂悔,身壞已後生於善趣天世界中,是名第四。 玄二、結 是名忍辱威力四相,此外無有若過若增。 地四、精進(分二) 玄一、釋(分四) 黃一、斷所對治相 精進四相者,謂諸菩薩住勤精進,能斷解怠,精進所治,是名第一。 黃二、資糧成熟相 即此精進,能作自己菩提資糧及所依止。亦即能作同事攝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 黃三、饒益自他相 勤精進故得安樂住,不為一切惡不善法之所雜亂,後後所證轉勝於前倍生歡喜,以自饒益。勤修善品,不以身語損惱於他,令他發生精進樂欲,以饒益他,是名第三。 黃四、與當來果相 由此因力,於當來世,愛樂殊勝士夫功業,是名第四。 玄二、結 是名精進威力四相,此外無有若過若增。 地五、靜慮(分二) 玄一、釋(分四) 黃一、斷所對治相 靜慮四相者,謂諸菩薩入靜慮時,能斷煩惱、語言、尋伺、喜樂、色想等隨煩惱,靜慮所治,是名第一。 黃二、資糧成熟相 即此靜慮,能作自己菩提資糧及所依止。亦即能作同事攝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 黃三、饒益自他相 現法樂住,以自饒益。其心寂靜、最極寂靜,遠離貪愛,於諸有情無損無惱,以饒益他,是名第三。 黃四、與當來果相 由此因緣,智得清淨,能發神通,於當來世,生淨天處得靜慮果,是名第四。 玄二、結 是名靜慮威力四相,此外無有若過若增。 地六、般若(分二) 玄一、釋(分四) 黃一、斷所對治相 般若四相者,謂諸菩薩具足妙慧,能斷無明,慧所對治,是名第一。 黃二、資糧成熟相 即此般若,能作自己菩提資糧。能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 黃三、饒益自他相 於所知事如義覺了,能引廣大清淨歡喜,以自饒益。普為有情稱理說法,令其獲得現法、當來利益安樂,以饒益他,是名第三。 黃四、與當來果相 由是因緣,攝諸善根能正所作,於當來世能證二障離繫,謂煩惱障離繫,及所知障離繫,是名第四。 玄二、結 是名般若威力四相,此外無有若過若增。 亥三、結 是名法威力。 戌三、俱生威力(分三) 亥一、徵 云何諸佛菩薩俱生威力? 亥二、釋(分五) 天一、堪忍大苦 謂性能憶念諸本生事,為欲利益諸有情故,不由思擇,於極長時種種猛利無間大苦悉能堪忍。 天二、樂利他事 為欲利益諸有情故,欣樂領受,能辦有情利益事苦。 天三、生睹史多 為欲利益諸有情故,上生第四睹史多天,盡睹史多壽量而住,有三勝事映彼受生諸天子眾,一天壽量,二天形色,三天名稱。 天四、下生人中(分二) 地一、辨相(分十) 玄一、將欲下生相 將欲下生入母胎時,放大光明普照世界。 玄二、入住出胎相 於降母胎,入、住、出位,皆正了知。 玄三、出胎出生相 既出胎已,即於地上不待扶侍,而行七步自稱德號。於初生時有大威德,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牟呼洛伽等,散以種種天妙華香,持天伎樂上妙衣服幢幡寶蓋殊勝供具而為供養。 玄四、生身莊嚴相 又以無上三十二大丈夫相等莊嚴其身。
|
||
Index :: Print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