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C6菩薩地之二
  Posted on Thu 01 Dec 2005 by insights (4211 reads)

          壬二、〔發心持〕

乃能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壬三、〔覺分持:行菩薩行〕(分三)

            癸一、所學處:〔自他利品至菩提品〕

既發心已,方正修行自他利行,於自他利正修行時,得無雜染方便,無雜染故得無厭倦方便,無厭倦故得諸善根增長方便,於諸善根得增長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癸二、如是學(分二)

子一、〔力種性品〕

又於如是自他利加行無雜染方便,無厭倦方便,善根增長方便,得大菩提中,將修行時,先於甚深廣大正法安立信解,立信解已訪求正法,求正法已,廣為他說,亦於正行自能成辦,於成辦時,若由此、於此、為此應行,即由此、於此、為此而行。

子二、〔六度四攝供三寶等品〕

由此、於此、為此行時,如令福德智慧增長,所應行者即如是行,福德智慧既增長已,於不捨離生死方便,能正修行。

            癸三、能修學(分二)             

              子一、〔菩提分品〕(分十四)

                丑一、慚愧

即於此中,正修行時,能行生死無雜染行。

                丑二、堅力持性

即於此中,正修行時,能於自樂行無著行。

                丑三、心無厭倦

即於此中,正修行時,能於無量生死大苦,能正修行無厭倦行。

                丑四、善知諸論

由於生死無厭倦故,能正訪求種種異論,於一切論得無所畏。

                丑五、善知世間

善知論已,復能了知:所應為說,所可宣說,應如是說,由此智故善知世間。

                丑六、修正四依

如是菩薩善知諸論及世間已,復能如理訪求正法。

                丑七、修無礙解

既訪求已,堪能善斷一切有情一切疑惑。

                丑八、菩提資糧

如是堪能斷他疑惑,令自福德展轉增長,福德資糧漸得圓滿,令自智慧亦轉增長,智慧資糧漸得圓滿。

                丑九、修菩提分

二種資糧既圓滿已,於諦行相、菩提分法無倒修中,能勤修行。

                丑十、修習止觀

於修方便,能正了知。

                丑十一、方便善巧

即持如是正勤所修,迴向大乘般涅槃果,不求聲聞及獨覺乘般涅槃果。

                丑十二、妙陀羅尼

既得如是方便善巧,能於一切菩薩語言聽聞受持,依修力故,於昔未聞所有諸法一切種相皆能辨了,於陀羅尼無礙辯才皆得圓滿。

                丑十三、三三摩地

為欲永斷一切障故,精勤修習三解脫門。

                丑十四、法嗢柁南

即於此中,正修行時,為斷自他一切顛倒增上慢故,勤修正行,如是能於一切種相,正行圓滿。

              子二、〔菩薩功德品〕(分二)

                丑一、標

如是正行得圓滿已,於一切有情及聲聞、獨覺皆為殊勝,所謂正行功德殊勝,及可稱讚功德殊勝。

                丑二、釋(分二)

                  寅一、正行功德殊勝(分二)

                    卯一、辨(分三)

                      辰一、希奇不希奇

當知此中,正行功德殊勝菩薩,為利自他勤修正行,用利他事以為自事,聲聞、獨覺則不如是。

                      辰二、平等心饒益

由諸菩薩用利他事為自事故,於一切有情起如自己平等之心,由起如是平等心故,於諸有情常施恩惠,不望其報。

                      辰三、不虛方便行

菩薩如是勤修行時,常於有情發起希望,欲令彼得利益安樂,由是利益安樂意樂,常能起作,不虛加行。

                    卯二、結

當知是名展轉引發正行功德殊勝。

                  寅二、稱讚功德殊勝(分二)

                    卯一、辨(分三)

                      辰一、受記等(分四)

                        巳一、蒙佛授記

當知此中,稱讚功德殊勝菩薩,於諸佛所獲得授記,非諸聲聞,亦非獨覺。

                        巳二、墮決定中

得授記已,便能安住不退轉地。

                        巳三、所作定常

安住此中,能於一切決定所作,恒常所作,獲得堅固無忘失法。

                        巳四、施設最勝

如是堅固無忘失法,諸佛菩薩施設,在於一切有情最上施設。

                      辰二、無顛倒等(分四)

                        巳一、加行無退

普於一切所應作事,能無退失,於未得退亦無退失。

                        巳二、勝進增長

無退失時,恒常無間,一切善法運運增長,如明分月。

                        巳三、名真非似

由諸善法轉增長故,菩薩爾時,得名真實,不名相似。

                        巳四、善知調伏

由得真實菩薩名故,於一切種一切有情調伏方便,如實了知。

                      辰三、諸施設等(分五)

                        巳一、施設建立(分二)

                          午一、一切善巧

如實知故,一切安立皆得善巧。

                          午二、由尋思等

從此尋求、於此尋求、由此尋求,既尋求已,由此究竟皆正安立,如是名為:一切安立皆得善巧。

                        巳二、五種無量(分二)

                          午一、教授善巧

於諸安立得善巧故,復於教授能得善巧。

                          午二、獲彼等持

於其教授得善巧故,復能獲得無量所緣三摩地王。

                        巳三、說法果利

獲得如是三摩地已,能不唐捐,宣說正法種種行相,說正法時皆有勝果。

                        巳四、大乘性攝

能於大乘,究竟出離,以依大性而出離故,能攝大乘。

                        巳五、菩薩名號

由此復於彼彼大乘出離位中,得彼彼名,一切菩薩同共此名,一切世間諸佛菩薩皆共安立,皆共稱歎。

                    卯二、結

當知是名:所可稱讚功德殊勝。

        辛二、〔持隨法瑜伽處〕(分四)

          壬一、相

由得如是殊勝名故,當知獲得諸菩薩相,諸相所相,成就其相。

          壬二、分

如是正行一切種相,在家、出家二分菩薩所能成辦。

          壬三、增上意樂

於二分中能成辦已,正行堅固,於諸善品,獲得一向增上意樂。

如是意樂,或在家品所應攝受,或出家品所應攝受。

          壬四、住

或於善品能正安立,乃至安住。

辛三、〔持究竟瑜伽處〕(分五)

          壬一、生

從此已上,故作意思,受諸有生,於彼生處,常得值遇諸佛菩薩。

          壬二、攝受

及能起作一切有情諸饒益事。

          壬三、地

恒常無間,蒙佛菩薩無倒教授,任持善品,領受殊勝證得分位,由領受故,於可稱讚,攝受殊勝,證得分位,能正安處,如己舍宅。

          壬四、行

住此位已,能於後後殊勝分位一切種相,覺慧昇進,漸次乃至到於究竟,於其中間不生喜足。

          壬五、後建立攝

如是昇進,證得究竟,從此不求其餘上地,已到究竟,極邊際故,名得無上。

      庚二、結

是名菩薩地義次第。

 

※※※※※※※※※※※※※※※※※※※※※※※※※※※※※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菩薩地並科判》

/玄奘法師譯;韓清淨科判;林崇安編輯

--[桃園縣]中壢市:內觀教育基金會,民92

面:29x21公分--(佛法系列:C6)

ISBN:957-28672-2-9(平裝)

1.論藏

222.1                         92006040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菩薩地並科判》

 


編輯:林崇安教授

出版:[桃園縣]中壢市內觀教育基金會

助印郵撥:19155446財團法人內觀教育基金會

通訊:320中壢郵政9–110信箱。或:

桃園縣大溪鎮頭寮福安里十鄰12之3(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電話:(03)388-2428; 0918-717-928

傳真:(03)425–8073

網址:http://www.insights.org.tw

版次:【內觀教育版】2003

出版日期:2003年(民92年)4月

 

page 12 of 12 prev :: next
Index :: Prin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