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1攝事分˙蘊品
  Posted on Thu 02 Feb 2006 by insights (4297 reads)
            午二廣隨一(分三)

              未一辨體性

煩惱復二:纏及隨眠。

              未二顯增上

於諸行中,先起邪執,後生貪著。

由此二種增上力故,雖復有餘煩惱雜染,而但取此爾所煩惱。

              未三辨品類(分二)

                申一明所攝(分二)

                  酉一無明品

於諸行中,不挍量他,自起邪執,說名為見;

挍量於他,說名我慢。

如是邪執,是無明品。

                  酉二愛品

由此為先,發起貪著,名為愛品。

                申二結流轉

由此二種根本煩惱,於生死中流轉不絕。

        辰二善說法者(分二)

          巳一能斷雜染

若善說法毘奈耶中正修行者,能斷如是四種雜染,於現法中能般涅槃。

          巳二能住涅槃

又由此故,能住究竟圓滿涅槃。若不爾者,尚不能住彼分涅槃,何況究竟!

      卯二結

是名第三二念差別。

    寅二廣染名(分三)

      卯一標

又於此中,見及我慢,說名「高視」,愛說名「煙」。

      卯二徵

何以故?

      卯三釋(分二)

        辰一高視

於諸行中,為見、我慢所覆障者,不如實知其性弊劣諸行體相,於人、天身及彼眾具,謂為高勝,是故彼二說名「高視」。

        辰二煙

愛猶如煙,令心擾亂不得安隱,是故名「煙」。

 

 

 

 

 

 

 

 

 

 

 

 

 

 

 

 

 

 

 

 

 

A10攝頌標列

 

復次,嗢柁南曰:

 

【75】無厭患無欲;

【76】無亂問記、【77】相;

【78】障、【79】希奇、【80】無因;

【81】毀他、【82】染俱後。

 

【75】癸一「無厭患無欲門」(分二)【內92-93】

子一出彼二類(分三)

  丑一標

有二信者,而非稱當信者所作。

  丑二徵

何等為二?

  丑三釋(分二)

    寅一在家

一、在家信者,信有涅槃,及一切行是無常性,然於諸行不觀過患,不厭離住,不知出離而受用之。

    寅二出家

二、捨離家法,趣於非家有淨信者,彼於涅槃不能安住猛利樂欲,不用此欲為所依止,常勤修習所有善法,於現法中不般涅槃。

子二例此相違

與此相違,應知稱當信者所作。

 

【76】癸二「無亂問記門」(分二)【內94-95】

子一總標二種

復次,於內法中,略有二種具聰明者。若有淨信或諸外道來請問時,能無亂記。

子二別釋其相(分二)

  丑一於有淨信來請問時(分三)

    寅一標安立相

謂依中道,於諸行中,問生、滅時,不增有情,不減實事,唯於諸行安立生、滅,不亂而記。

    寅二釋離二邊(分二)

      卯一出邊執

若立有情有生、有滅,是名一邊,謂增益邊。

若立生、滅都無所有,是第二邊,謂損減邊。

      卯二明遠離

唯於諸行,安立生、滅,是名中道,遠離二邊。

    寅三結善記別

是故若能如是記別,為善記別,如來所讚。

  丑二於諸外道來請問時(分三)

    寅一標記別相

或復有言:何因緣故乃於沙門喬答摩所修習梵行?

若得此問,應如前說,遠離增益、損減二邊,依中道記,名不亂記。

    寅二釋離二邊(分二)

      卯一出邊執

若謂有情修習染、淨,是名一邊,謂增益邊。若謂一切都無修習,是第二邊,謂損減邊。

      卯二明遠離

若為諸行厭、離欲、滅而修習者,是名中道,遠離二邊。

    寅三結名善記

是故此記名不亂記,名為善記,當知此記諸佛所讚。

 

【77】癸三「相門」(分二)【內96】

子一總標二法

復次,法有二種:

一者、有為;

二者、無為。

子二別釋其相(分二)

  丑一舉有為(分二)

    寅一明施設

此中有為是無常性,三有為相施設可得:

一、生;

二、滅;

三、住異性。

    寅二辨安立(分二)

      卯一標列

如是三相,依二種行流轉安立:

一、依生身展轉流轉;

二、依剎那展轉流轉。

      卯二隨釋(分二)

        辰一依初流轉

依初流轉者,謂於彼彼有情眾同分中,初生名生;

終沒名滅;

於二中間嬰孩等位,立住異性,乃至壽住說名為住;

諸位後後轉變差別,名住異性。

        辰二依後流轉(分二)

          巳一出三相

依後流轉者,謂彼諸行,剎那剎那新新而生,說名為生;

生剎那後不住名滅;

唯生剎那住故名住。

          巳二釋異性(分二)

            午一顯差別(分二)

              未一標列

異性有二:

一、異性異性;

二、轉變異性。

              未二隨釋(分二)

                申一異性異性

異性異性者,謂諸行相似相續而轉。

                申二轉變異性

轉變異性者,謂不相似相續而轉。

            午二結施設

非此異性離住相外別體可得,是故二種總攝為一,施設一相。

  丑二例無為

與此相違,應知常住無為三相。

 

【78】癸四「障門」(分二)【內96】

子一有障(分二)

  丑一標

復次,應知修集涅槃資糧,略有三障:

  丑二列

一者、依廣事業,財寶具足,多行放逸;

二者、無善知識方便曉喻;

三者、未聞正法,未得正法,忽遇死緣,非時夭沒。

子二無障(分二)

  丑一例前相違

與此相違,當知無障亦有三種。

  丑二廣其差別(分三)

    寅一無死緣障(分二)

      卯一標列二相

又諸聖者將欲終時,略有二種聖者之相;謂臨終時諸根澄淨,蒙佛所記。

      卯二釋蒙佛記

由三種相,佛為過世一切聖者記別聖性,種性滿故,但記物類。

    寅二無方便障

我已了知法及隨法者,「法」謂正見前行聖道;言「隨法」者,謂依彼法,聽聞他音,如理作意。

    寅三無依處障

又我未曾惱亂正法所依處者,謂為此義如來告命,及為此義有所宣說,乃至為令諸漏永盡;彼由此故,已得盡漏。

 

【79】癸五「希奇門」(分二)【內97】

子一總標

復次,諸佛如來略有二種甚希奇法,謂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長,速於聖教令得悟入。

子二別釋(分二)

  丑一辨二種(分二)

    寅一未信令信

謂大師相,或法教相,或已證得第一德相,普於十方美妙聲稱,廣大讚頌,無不遍滿。

    寅二 信令增長(分二)

      卯一標說差別

又能除遣說無因論及惡因論,攝受一切說正因論。

      卯二釋其所以(分二)

        辰一明彼失

所以者何?說無因論及惡因論,尚非欲往人、天善趣,及樂解脫諸聰慧者勝解依處,況是其餘當所趣入!

        辰二翻相違

說正因論,當知其相與彼相違。

  丑二釋法句(分三)

    寅一大師相

大師相者,謂薄伽梵是真如來、應、正等覺、乃至世尊,廣釋如前《攝異門分》。

    寅二法教相

法教相者,謂說正法,初、中、後善,乃至廣說,當知亦如《攝異門分》。

    寅三證得第一得相(分二)

      卯一標指

證得第一德相者,謂於一切此世、他世,自然通達現等正覺,乃至廣說。

      卯二釋名(分五)

        辰一此世他世(分二 )

          巳一第一義

此中欲界,說名此世;

色、無色界,名為他世。

巳二第二義

現在、過去二世別故,當知是名第二差別。

        辰二自然

不由師故,說名自然。

        辰三作證

六種通慧,現所得故,名為作證。

        辰四圓滿

於諸有情最第一故,說名圓滿。

        辰五開示

此第一性自然知故,顯示他故,說名開示。

 

 

【80】癸六「無因門」(分二)【內98】

子一出彼執(分二 )

  丑一總標

復次,由二種相,無因論者於諸行中執無因轉。

  丑二別辨(分二)

    寅一由不證得諸行生滅

謂於諸行生起因緣、滅盡因緣不了知故。由此生故,彼諸行生;由此滅故,彼諸行滅:於此二事不能證得。

    寅二由不證得諸行性相

又不證得諸行性相,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有者定有,無者定無;無不可生,有不可滅。

子二顯彼失(分二)

  丑一出違現量

即此論者,於三位中現可證得諸行生滅,一切世間共所了達麤淺現量,毀謗違逆。

  丑二釋其所以(分三)

    寅一於受生位

何以故?現見彼彼若剎帝利,或婆羅門、吠舍等家,所有男女和合因緣,或過八月或九月已,便生男、女。

    寅二於生已位

如是生已,或有一類當於爾時壽盡中夭,復有一類乃至住壽存活支持;

    寅三於受俱位

或苦、或樂、或非苦樂受位差別,心、諸心法,皆是新新而非古古。

  

【81】癸七「毀他門」(分二)【內98】

子一標列二種

復次,略有二種自讚毀他,謂唯語言及說法正行。

子二別釋其相(分二 )

  丑一由唯語言

若唯語言而自稱讚、毀呰他者,彼但由於非善士法纏擾其心,是名自毀,非勝賢善。

  丑二由說正法(分二)

    寅一標

若由說法行正行者,雖無讚毀而是真實自讚毀他。

    寅二廣(分二)

      卯一標能壞滅

又諸如來宣說正法,速能壞滅二種無智:

      卯二釋二無智(分二)

        辰一約加行辨

謂聞不正法生勝解等,長時積習堅固無智,及非久習近生無智。

        辰二約俱生辨

復由俱生,不能了知往善趣道 ,亦不了知能往現法涅槃道故。


【82】癸八「染俱門」(分二)【內99-100】

子一總標蘊義

復次,當知十一種相總攝諸行,立為「行聚」,應知「聚」義是其「蘊」義。

子二釋蘊差別(分三)

  丑一純雜染

又由一向雜染因緣增上力故,建立取蘊,當知取蘊唯是有漏。

  丑二通染淨

又由雜染、清淨因緣二增上力,建立總蘊,當知此蘊通漏、無漏。

丑三能起煩惱

又由三相,於諸行中煩惱生起:謂所依故,所緣故,助伴故。

 

  

 


A11攝頌標列

 

復次,嗢柁南曰:

 

【83】少欲、【84】自性等、【85】記三;

【86】似正法、【87】疑癡處所;

【88】不記、【89】變壞、【90】大師記;

【91】三見滿、【92】外愚相等。 

 

【83】癸一「少欲門」(分二)【內101】

子一出由三相

由三種相,如來心入少欲住中:

一、由爾時化事究竟,為欲安住現法樂住;

二、由弟子於正行門深可厭薄(註:慢惰);

三、為化導常樂營為多事多業所化有情。

子二指說因緣

又如前說如來入于寂靜天住,一切因緣,當知此中,亦復如是。

  

【84】癸二「自性門」(分四)【內101】

子一三所化性

復次,諸所化者,略有三種所調伏性:

一、愚癡放逸性;

二、極下劣心性;

三、能修正行性。

子二四恭敬住

復次,由四種相,於四處所生恭敬住,速證無上:

一、於所應得,生猛利樂欲(註:勤欲)故;

二、於得方便法隨法行,生猛利愛樂(註:勤樂)故;

三、於大師所,生猛利愛敬(註:勤念)故;

四、於所說法,生猛利淨信(註:勤信)故。

子三三種無上(分三)

  丑一標列

復次,有三種無上,謂妙智無上、正行無上、解脫無上。

  丑二隨釋(分三)

    寅一妙智無上

妙智無上者,謂盡智、無生智、無學正見智。

    寅二正行無上

正行無上者,謂樂速通行。

    寅三解脫無上

解脫無上者,謂不動心解脫。

當知此中總說智、斷、現法樂住。

  丑三料簡(分二)

    寅一簡有學三種

有學妙智、正行解脫,不名無上,猶有上故。

    寅二釋樂速通行

當知一切阿羅漢行,皆得名為樂速通行,一切麤重永滅故,一切所作已辦故。

子四二時遍知及證漏盡(分二)

  丑一由四相(分二)

    寅一標

復次,依菩提分擇諸行故,於二時中,由四種相如實遍知薩迦耶見,即於二時無間證得諸漏永盡。

    寅二釋(分二)

      卯一二時

云何二時?

一、在異生地;二、在見地。

      卯二四相(分三)

        辰一徵

云何由四種相?

        辰二列

一、由自性故;

二、由處所故;

三、由等起故;

四、由果故。

        辰三釋(分四)

          巳一自性故

自性故者,謂諸行自性,薩迦耶見及五種行,彼計為我,或為我所。

          巳二處所故

處所故者,謂所緣境。

          巳三等起故(分三)

            午一出體性

等起故者,謂見取所攝「無明觸生受」為緣愛。

            午二廣緣起

此復有五緣起次第:

謂界種種性為緣生觸種種性;

觸種種性為緣生受種種性;

受種種性為緣生愛種種性;

愛種種性為緣生取種種性。

            午三顯無常

夫緣生者,體必無常。

          巳四由果故(分三)

            午一標列

由果故者,謂於三時,薩迦耶見能為障礙:

一、依無我諦察法忍時;

二、現觀時;

三、得阿羅漢時。

            午二隨釋(分三)

              未一依無我諦察法忍時(分二)

                申一有惑有疑

此中一時,由彼隨眠薩迦耶見增上力故,有惑、有疑。由多修習諦察法忍為因緣故,雖於疑、惑少能除遣,然於修習諦現觀時,由意樂故,恐於涅槃我當無有。

                申二起邪分別

由此隨眠薩迦耶見增上力故,於諸行中起邪分別,謂我當斷、當壞、當無,便於涅槃發生斷見及無有見。由此因緣,於般涅槃其心退還,不樂趣入。

              未二現觀時

彼於異時,雖從此過淨修其心,又於聖諦已得現諦,然謂我能證諦現諦;彼於此慢,由隨眠故仍未能離。

              未三得阿羅漢時

又時時間,由忘念故觀我起慢,因此慢纏差別而轉,謂我為勝、或等、或劣。

            午三料簡

前兩位中,由隨眠力能作障礙;於第三位,由習氣力能作障礙。

  丑二由三緣(分二)

    寅一略標列

又由三緣,諸行生長:

一、由宿世業、煩惱力;

二、由願力;

三、由現在眾因緣力。

    寅二顯知斷

於異生地能遍知故,於見地中無間能得見道所斷諸漏永盡;於見地中能遍知故,次斷餘結得阿羅漢,無間證得諸漏永盡。

  

【85】癸三「記三門」(分三)【內102-103】

子一記諸行(分二)

  丑一如理記(分四)

    寅一標

復次,由五種相,於諸行中如理問記。

    寅二徵

何等為五?

    寅三列

一、自性故;

二、流轉還滅根本故;

三、還滅故;

四、流轉故;

五、流轉、還滅方便故。

    寅四釋(分五)

      卯一自性故

自性故者,當知色等五種自性。

      卯二流轉還滅根本故(分二)

        辰一出體性

流轉、還滅根本故者,謂欲。

        辰二別釋其相(分二)

          巳一還滅根本

由善法欲,乃至能得諸漏永盡,是故此欲名還滅根本。

          巳二流轉根本

若由是欲,願我當得人中下類,乃至當生梵眾天等眾同分中,由於此心親近、修習,多修習故,得生於彼,是故此欲名流轉根本。

      卯三還滅故(分三)

        辰一出體性

還滅故者,於諸行中,唯欲貪取得斷滅故。

        辰二遮異說(分二)

          巳一遮即諸行

若即諸行是取性者,應不可滅,以阿羅漢猶有諸行現可得故。

          巳二遮異諸行

若異諸行有取性者,應是無為,無為故常,亦不可滅。

        辰三結行攝

是故取性,但是諸行一分所攝,即此一分已得斷滅,畢竟不行,故可還滅。

      卯四流轉故(分二)

        辰一標列

流轉故者,復有三種:

一、後有因故;

二、品類別故;

三、現在因故。

        辰二隨釋(分三)

          巳一後有因

後有因者,謂如有一,願樂當來造作諸業。彼作是念:願我來世當成此行。由是因緣,能引後有諸行生因,不引現在,彼於現在不能引故。施設諸行,唯有二種。

          巳二品類別

品類別者,謂十一種諸行品類,如前應知。

          巳三現在因

現在因者,謂所造色,因四大種;受等心法,以觸為緣;所有諸識,名色為緣。

      卯五流轉還滅方便(分二)

        辰一約雜染清淨辨(分二)

          巳一流轉方便

流轉方便者,謂薩迦耶見為所依故,於諸行中發生我慢,及諸愛味、我我所見。

          巳二還滅方便

還滅方便者,謂於諸行遠離我慢,及見過患并彼出離,無我我所。

        辰二約所治能治辨(分二)

          巳一流轉方便

又流轉方便者,謂無明,愛品,隨其所應,當知其相。

          巳二還滅方便

還滅方便者,謂彼對治。

  丑二不如理記(分二)

    寅一標由二緣

又由二緣,諸不聰慧聲聞弟子,越大師教,墮惡見中,或起言說。

    寅二釋其差別

何等二緣?

一、愚世俗諦;

二、愚勝義諦。

由此愚故,違越一向世俗諦理,及違越一向勝義諦理,於行流轉,不正思惟。

子二記三種處(分三)

  丑一總標

復次,於三種處,唯諸聖者,隨其所樂能如實記,非諸異生,除從他聞。

  丑二別釋(分二)

    寅一記差別

謂諸行中我、我所見,我非如實,若彼為依,有我慢轉。彼雖已斷,而此我慢一切未斷,若無起依,我慢不斷,如故現行。

    寅二廣我慢(分二)

      卯一標列二種

當知此中二種我慢:

一、於諸行執著現行;

二、由失念率爾現行。

      卯二隨釋差別(分二)

        辰一執著現行我慢

此中執著現行我慢,聖者已斷,不復現行。

        辰二失念現行我慢(分二)

          巳一標

第二我慢,由隨眠故,薩迦耶見雖復永斷,以於聖道未善修故,猶起現行。

          巳二釋

薩迦耶見唯有習氣常所隨逐,於失念時,能與我慢作所依止,令暫現行,是故此慢亦名未斷,亦得現行。

  丑三料簡(分二)

    寅一我慢現不現行(分二)

      卯一聖者(分二)

        辰一思惟諸行

又諸聖者,若於諸行思惟自相,尚令我慢不復現行,況觀共相!

        辰二思惟假法(分二)

          巳一不現行

若於假法作意思惟,住正念者亦令我慢不得現行。

          巳二暫現行

若於假法作意思惟,不住正念,爾時我慢暫得現行。

      卯二異生

若諸異生,雖於諸行思惟共相,尚為我慢亂心相續,況住餘位!

    寅二見慢斷及未斷(分二)

      卯一見

又薩迦耶見,聖相續中,隨眠與纏皆已斷盡。

於學位中,習氣隨逐,未能永斷。

      卯二慢(分三)

        辰一總標未斷

若諸我慢隨眠與纏皆未能斷。

        辰二別顯纏攝

又計我欲者,當知即是我慢纏攝。何以故?由失念故。於欲、於定,為諸愛味所漂淪者,依此欲門,諸我慢纏數數現起。

        辰三未斷異名(分四)

          巳一未斷

言未斷者,由隨眠故。

          巳二未遍知

未遍知者,由彼纏故,彼於爾時有忘念故。

          巳三未滅

言未滅者,雖於此纏暫得遠離,尋復現行。

          巳四未吐

言未吐者,由彼隨眠未永拔故。

子三記慰問(問病)(分二)

  丑一辨二種(分二)

    寅一標列

復次,同梵行者於餘同梵行所,略有二種慰問:

一、問病苦;

二、問安樂。

    寅二隨釋(分二)

      卯一問病苦攝(分二)

        辰一寧可忍不?

問病苦者,如問彼言:所受疹疾寧可忍不者,謂問氣息無擁滯乎。

        辰二得支持不?

得支持不者,謂問苦受不至增乎,非無間乎,非不愛觸之所觸乎,非違慮乎,非笮身乎,或被笮者得除釋乎。

      卯二問安樂攝(分四)

        辰一少病不?

問安樂者,謂如有一隨所問言:少病不者,此問不為嬰疹惱耶。

        辰二少惱不?

少不者,此問不為外諸災橫所侵逼耶?

page 8 of 9 prev :: next
Index :: Print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