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攝事分˙道品 | ||
---|---|---|
Posted on Thu 02 Feb 2006 by insights (4144 reads) | ||
【296】子六「質直門」(分三)【內508-510】
丑一標簡所依 復次,若有自愛,無諂、無誑,其性質直補特伽羅,為證自義,有四種相。 若依惡說法毘奈耶,便有稽留; 要依善說法毘奈耶,乃無稽留。 丑二別釋四相(分三) 寅一徵 云何四相? 寅二列 一、說正法教; 二、教授教誡; 三、如理通達; 四、得真實證。 寅三釋(分三) 卯一說正法教 所聞正法,是諸勝解所依止處,由能遠離無因、惡因,開示稱理正因義故。 卯二教授教誡 諸有無倒教授教誡,善能隨順斷加行教,文義所攝無顛倒法,能令證得如前勝解所依處法。 卯三如理通達等(分二) 辰一總標 若有自愛諸善男子,已調相續,有所堪能,來入內法毘奈耶中,得正宣說,得正開悟,便能速疾趣向勝進,如理通達所應通達,亦能實證真所應證。 辰二別釋(分二) 巳一如理通達 謂四念住以為依止,於有為法,諸聰慧者共許為有; 或許為無,皆正了知於無為法。 乃至有頂,皆是有上,能正了知是為有上; 涅槃無上,如實了知是為無上。 如是名為如理通達。 巳二得真實證 又四念住以為依止,由靜定心,於七覺支正修習已,於明、解脫究竟作證,如是名為得真實證。 丑三簡名稽留 若彼自愛諸善男子,趣入惡說法毘奈耶,於是四處皆不能得,故名稽留。
覺支相應/覺支攝
A8攝頌標列
復次,嗢柁南曰:
【297】〔建立〕、【298】差別、【299】食、【300】漸次; 【301】安樂住、【302】〔寶〕、【303】修居後。
【297】子一「建立門」【內511-515】 由奢摩他、毘缽舍那、俱品差別,建立覺支,如《聲聞地》應知其相。
【298】子二「差別門」【內516-517】 復次,自性差別故,及所緣、因緣相差別故,應知七覺支、十四種差別。 所緣、因緣相廣分別義,如《三摩呬多地》,及《聲聞地》應知其相。
【299】子三「食門」(分二)【內518-529】 丑一舉為食(分三) 寅一標 復次,於能隨順覺支法中,略有二種無倒作意,當知總與覺支為食。 寅二徵 何等為二? 寅三列 一、正作意; 二、數作意。 丑二釋非食 與此相違,當知非食。
【300】子四「漸次門」(分二)【內530-542】 丑一標安立 復次,於初、中、後,隨闕一支,令如實覺不得圓滿。 如其色類,所依、能依流轉安立,隨其生起漸次而說。 丑二釋相依 當知此中,念為所依,擇法能依。餘隨所應,當知亦爾。
【301】子五「安樂住門」(分二)【內543-544】 丑一出因緣(分二) 寅一簡差別(分二) 卯一舉不安住(分三) 辰一標 復次,若有苾芻於諸覺支,方便修習,由四因緣,令其不得安隱而住。 辰二徵 何等名為四種因緣? 辰三列 一者、一切煩惱品類粗重皆未離故; 二者、奢摩他品諸隨煩惱現在前故; 三者、毘缽舍那品諸隨煩惱現在前故; 四者、道未調善而乘駕故。 卯二翻得安住 與此相違四種因緣,令其獲得安隱而住。 寅二結正知 於此二種,善巧苾芻如實了達,正知而住。 丑二釋〔道調善、未調善〕(分二) 寅一不調善 由諸作意有加行故,精進太過; 又後由前有增減故,運轉不等。 由此二緣,當知名為道不調善。 寅二調善 與此相違,二因緣故名道調善。
【302】子六〔寶門〕(分二)【內545-547】 丑一寶喻(分二)【內545-546】 寅一總標 如轉輪王,於四洲渚得大自在,所獲七寶。 如是心王,於四聖諦得大自在,所獲真淨七覺支寶,當知亦爾。 寅二別辨(分七) 卯一輪寶喻念覺支 謂於奢摩他、毘缽舍那雙品運轉,降伏一切煩惱勝怨,由此義故,初念覺支,猶如輪寶。 卯二象寶喻擇法覺支 所知境相其量無邊,能知智體亦隨廣大,由此義故,擇法覺支猶如象寶。 卯三馬寶喻精進覺支 依此速能乃至往彼,所行所得殊異勝處,由此義故,精進覺支猶如馬寶。 卯四女寶喻喜覺支 悅意無罪,最為殊勝,由此義故,其喜覺支猶如女寶。 卯五神珠寶喻輕安覺支 身心映徹,有所堪能,由此義故,輕安覺支如神珠寶。 卯六藏臣寶喻定覺支 能辦一切所欣求事,由此義故,其定覺支如藏臣寶。 卯七軍將寶喻捨覺支 能摧一切染污法軍,能率一切清淨法軍,能趣無相安隱住處,由此義故,其捨覺支如軍將寶。 丑二衣篋喻(分二)【內547】 寅一標喻 復次,諸修行者得七覺支,譬如大王有妙衣篋,三時受用,三分安住。 彼七覺支,當知亦爾。 寅二釋相(分三) 卯一三時 言三時者,謂初日分時、中日分時、後日分時。 卯二三分 言三分者,謂奢摩他品、毘缽舍那品,及其俱品。 卯三安住(分四) 辰一支具闕 於初分中住四覺支,第二分中住四覺支,第三分中具足安住七種覺支。 諸修行者,未曾安住唯一覺支。 辰二無怨等 又七覺支,於諸外道無怨憎故,無違競故,恆懷利益意樂轉故,一切煩惱皆離繫故,說名無怨、無敵、無害、無有災患。 辰三〔住、滅〕 若修行者於七覺分隨時現前,隨量現前,說名為住。 若時退出,說名為滅。 於是一切如實了知。 辰四〔無罪住等〕 彼由如是正知住故,名無罪住、無有愛味、心離味染。
【303】子七「修門」(分三)【內548-554】 丑一標列因緣 復次,二十一種想俱行修諸覺支者,當知略由二因緣故: 一、據相應俱行義; 二、據無間俱行義。 丑二配釋差別(分二) 寅一據相應義 無常等想俱行修,乃至死想俱行修者,據相應義。 寅二據無間義(分二) 卯一舉不淨等 不淨等想俱行修,乃至觀空想俱行修者,據無間義。 卯二例修慈等 〔慈〕等俱行修,應知亦爾。 丑三廣明對治(分二) 寅一修無常等及不淨等(分二) 卯一標列所治 又於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行中,諸行愛染,若嬾墮懈怠,若薩迦耶見,雖已斷滅,習氣隨縛,我慢現行。 若貪味愛,若於世間種種妙事欲樂貪愛,若有所餘煩惱隨眠,若希求利養,若希求活命,若諸欲愛,若諸有愛,若隨虛妄分別所起四種欲貪: 一、美色貪; 二、形貌貪; 三、細觸貪; 四、承事貪。 如是能令生起所有非理過患,及令其心越路而轉。對治彼故,隨其所應,有二十一想俱行修覺支差別。 卯二配釋修想(分六) 辰一修無願行想 謂為對治四種障(註:諸行愛染、若嬾墮懈怠、若貪味愛、若於世間種種妙事欲樂貪愛)故,修「無願行想」,從無常想乃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辰二修空行想 為欲對治一種障(註:若薩迦耶見)故,修「空行想」:苦無我想。 辰三修無相行想 為欲斷滅所餘煩惱隨眠障故,修於三界(註:斷界、離欲界、滅界)「無相行想」。 辰四於諸欲中修過患想 為欲對治希求利養及欲愛故,於諸欲中修過患想。 辰五修習死想 為欲對治希求活命及有愛故,修習死想。 辰六修不淨等想(分二) 巳一出差別 為欲對治隨逐虛妄分別所起四欲貪故修不淨想為初,乃至觀空想為後。 巳二明所攝(分二) 午一略標 又此一切,從青瘀想乃至觀空想,當知皆是不淨想攝。 午二別辨 又於此中,青瘀想為初,膨脹想為後,對治美色貪; 食噉想、分赤想、分散想,對治形貌貪; 骸骨想、骨鎖想,對治細觸貪; 觀無心識,空有尸想,對治承事貪。 寅二修慈最極至清淨等 又於此中,修慈最極至遍淨等,如《三摩呬多地》應知其相。
聖道分相應/道支攝
A9攝頌標列
復次,嗢柁南曰:
初【304】內外力,【305】清淨、【306】差別; 【307】異門、【308】沙門,後婆羅門。
【304】子一「內外力門」(分二)【內555-561】 丑一標列最勝 若內、若外一切力中,為欲生起八支聖道,有二種力,於所餘力最為殊勝。 云何為二? 一者、於外力中,善知識力最為殊勝; 二者、於內力中,正思惟力最為殊勝。 丑二隨釋差別(分二) 寅一釋名所給 當知此中,離諸障礙,先修福業,於衣、食等無匱乏等,名餘外力。 除正思惟相應想外,餘斷支分,名餘內力。 寅二釋其最勝 外善知識者,謂從彼聞無上正法,由此故名從他聞音。 內正思惟者,謂此無間能發正見,為上首道。
【305】子二「清淨門」(分四)【內562-565】 丑一清淨 復次,彼正見等,若在有學,由無漏故,說名「清淨」。 丑二鮮白 若在無學,相續淨故,說名「鮮白」。 丑三無有塵點 若在世間,遠離無量隨外道見諸惡邪行,是故說名「無有塵點」。 丑四離隨煩惱 遠離塵點所起後有諸業雜染,是故說名「離隨煩惱」。
【306】子三「差別門」(分三) 【內566-580】 丑一標列 略說一切八聖道支,二處所攝: 一者、世間; 二、出世間。 丑二隨釋 其世間者,三漏、四取所隨縛故,不能盡苦;是善性故,能往善趣。 出世間者,與彼相違,能盡眾苦。 丑三廣分別義 又正見等八聖道支,廣分別義,如《聲聞地》及《攝異門分》應知其相。 七種定因、具,如《三摩呬多地》已說。【內579】
【307】子四「異門門」(分二)【內581-594】 丑一聖道支攝(分六) 寅一名法 復次,正見為首八聖道支,會正理故,說名為法。 寅二名毗奈耶 能滅一切諸煩惱故,名毘奈耶。 寅三名聖 去諸惡法極懸遠故,一切聖賢共祖習故,說名為聖。 寅四名善 能隨順往諸善趣故,說名為善。 寅五名應修 趣涅槃故,說名應修。 寅六名善哉 諸有智者所稱讚故,說名善哉。 丑二邪道支攝(分二) 寅一標相違 與此相違,應知即是邪見為首八邪道支所有差別。 寅二釋差別(分五) 卯一名黑 墮在無明黑闇品故,說名為黑。 卯二名無義 往惡趣故,說名無義。 卯三名下劣 不善性故,說名下劣。 卯四名有罪 生現法中所有怖畏及怨憎故,說名有罪。 卯五名應遠離 諸有智者所譏毀故,所遠離故,名應遠離。
【308】子五「沙門婆羅門門」(分二)【內595-600】 丑一舉沙門(分二) 寅一略顯差別(分三) 卯一出安立(分二) 辰一沙門義 復次,依第一義所有沙門,安立如是八支聖道為沙門義。 辰二沙門性 為此義故,於善說法毘奈耶中,假名出家,受沙門性。 卯二辨勝劣 又此畢竟無失壞故,名第一義;其假名者,即不如是。 卯三明勝義(分二) 辰一標得名 諸有成就此第一義沙門性者,當知亦名勝義沙門。 辰二顯永斷(分二) 巳一總標 又彼追求此沙門果,貪、瞋、癡等畢竟斷義,是故說彼名沙門義。 巳二別廣 此沙門義,復有二種: 一、無差別,總相建立; 二、若有所作,若無所作,行向、住果差別建立。 寅二結攝一切 如是一切,總有四種: 一、沙門性; 二、是沙門; 三、沙門義; 四、沙門果。 丑二例婆羅門 其婆羅門差別道理,當知亦爾。
入出息念相應/安那般那念/息念攝
A10攝頌標列
復次,嗢柁南曰:
【309】障、【310】隨惑、【311】尋等、【312】果、 【313】微細、【314】身勞; 【315】學住、及【316】〔作意知〕、【317】無執為後。
入出息念修習差別,有十六行,廣分別義,如《聲聞地》應知其相。
【309】子一「障門」(分三)【內601】 丑一標 又勤修行諸瑜伽師,修習如是入出息念,爾時應知五障礙法: 丑二列 一者、於其外緣,其心散亂; 二者、入出息轉,有所艱難; 三者、掉舉、惡作纏現在前; 四者、惛沈、睡眠纏現在前; 五者、樂與道俗,共相雜住。 丑三結 如是五法,於未得定欲求心定,及得定已倍復增長,當知一切能為障礙。
【310】子二「隨惑門」(分二)【內602-603】 丑一於奢摩他品 奢摩他品諸隨煩惱所染污時,發身惛沈,生心下劣,由正修習入出息念,身心輕安,能令惛沈、下劣俱行身心麤重,皆悉遠離。 丑二於毗缽舍那品(分二) 寅一出所治 毘缽舍那品諸隨煩惱所染污時,發生種種尋伺、妄想: 謂欲尋伺等不正尋伺,及無明分尋伺所起諸欲想等種種妄想。 寅二明能治(分二) 卯一令靜息 由正修習入出息念,令尋伺等悉皆靜息。 卯二令圓滿 為欲對治彼無明分諸妄想故,純修明分想,令速得圓滿。
【311】子三「尋等門」【內604,605】 復次,正勤修習入出息念諸瑜伽師,於緣過去諸行尋伺,能令無間所生等持有間缺者,速得損減; 於緣未來諸行尋伺,能令無間所生等持有間缺者,速得止息; 於緣現在諸行尋伺,能令無間所生等持有間缺者,速得寂靜。
【312】子四「果門」(分三)【內604】 丑一標經說 又若略說,由能永斷六種結故,當知建立二種、四種及以七種諸果勝利,如經廣說。 丑二釋六結 云何六結?謂順下分、上分二結,見道、修道所斷二結,若起、若生二分位結。 丑三配建立 如是別別,當知總說有六種結,如其次第,建立二種、四種、七種諸果勝利。
【312’】子五’(差別門)(分二)【內605-606】 丑一標列二種 復次,入出息念修習差別,略有二種: 一者、有上; 二者、無上。 丑二隨釋差別(分二) 寅一有上(分二) 卯一出觀察 其有上者,謂如有一,獨處空閑,以靜定心,如理觀察命根,繫屬入息、出息:「若我於入息後無有出息,或出息後無入息者,如是命根即應斷滅。而於無常行中有希奇事,入息滅已,我命根住,乃復得至出息生時;出息滅已,我命根住,乃復得至入息生時。」 卯二明修習 彼由攀緣如是事故,深心厭離,於三世境所發愛恚,淨修其心,是名有上。 寅二無上 十六行修,當知無上。
【313】子五「微細門」(分三)【內607-608】 丑一名微細住 復次,如是入息、出息念住,緣細風色為境界故,名微細住。 丑二名不流散 隔絕一切亂尋伺故,名不流散。 丑三名不可伏 發生廣大身心所有妙輕安故,名不可伏。
【314】子六「身勞門」(分五)【內609-610】 丑一令身無勞 復次,修習如是入出息念,令身無勞,善能除遣奢摩他品隨煩惱故。 丑二令眼無勞 令眼無勞,善能除遣毘缽舍那品隨煩惱故。 丑三名隨觀察 由隨觀察涅槃樂故,名隨觀樂。 丑四名領受樂 由隨領受第三靜慮地中樂故,名領受樂。 丑五名安樂住 無染住故,無恐畏故,名安樂住。
【315】子七「學住門」(分二)【內611】 丑一住無差別 復次,容有是處,或有一人作如是念:如來與彼最極下劣、得慧解脫阿羅漢果,無有差別。謂依解脫,作是思惟:如來解脫與慧解脫阿羅漢果,所有解脫,無有差別。 丑二住有差別(分二) 寅一舉作念 頗復有人作如是念:如來所有離諸蓋住,居內法中最極下劣,若諸有學,若諸異生,由精進力,於其五蓋伏斷而住,名離蓋住。此離蓋住,彼離蓋住,為如解脫無有差別?為有差別? 寅二顯正義(分二) 卯一標差別 應知如是二離蓋住,極大差別: 卯二釋彼相(分二) 辰一有學 謂諸有學,雖現行故,離蓋住心與如來等,然彼隨眠未永斷故,諸蓋數數間心相續,數數作意勵力除遣; 辰二如來 如來諸蓋畢竟斷故,離諸蓋住,與彼所有離諸蓋住,極大差別,非如解脫無有差別。
【316】子八「作意知門」(分二)【內612】 丑一出依止(分二) 寅一能了知 復次,修瑜伽師,入出息念為所依止,修四念住,如理作意以為依止; 於諸未斷內心所有非理作意,如實了知是為非理; 於內所有如理作意,如實了知是為如理。 寅二為永斷 既了知已,於內所有非理作意,一向遠離; 於內所有如理作意,一向修習,為欲令彼永斷滅故。 丑二舉譬喻(分二) 寅一非理作意 又於此中身等四法,如四大路;非理作意,如塵土丘,不堅牢故,不真實故,迷亂心故。 寅二如理作意 如理作意,如四方來輿乘車,車緣身等四境界門轉,能損害彼如塵土丘非理作意,亦令一切相續清淨。
【317】子九「無執門」(分二)【內613】 丑一出無我(分二) 寅一總標 復次,精勤修習諸息念者,由正修習四種念住,無我等故,平等平等。 寅二別釋(分二) 卯一舉修身念住 是身種類,能取於身如理作意。 卯二利修餘念住 如身,無我作意亦爾,是故說彼為身一分。能修如是身念住者,都不可得;如身念住,廣說乃至修法念住,當知亦爾。 丑二結無執 如是諸佛修念住教,外道法中皆無所有,是故說此修念住教,名非一切外道所執。
學相應/學攝
A11攝頌標列
復次,嗢柁南曰:
初【318】尊重尸羅,【319】清淨戒圓滿,【320】現行、【321】學勝利,【322】學差別為後。
學有三種,謂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建立如是三學差別,如《聲聞地》應知其相。【內614-616】
【318】子一「尊重尸羅門」(分二)【內617-626】 丑一辨應知(分三) 寅一總標二行 又略於此諸所學中,所有邪行應正了知,所有正行應正了知。 寅二別釋其相(分二) 卯一邪行(分二)【內617-620】 辰一出不尊重(分二) 巳一舉於淨戒 言邪行者,謂如有一,不尊重戒,汎爾出家,雖復出家,不以淨戒為其增上。 巳二例於定慧 如於淨戒,於定、於慧,應知亦爾。 辰二明其毀犯 彼可容有犯無餘罪,於彼,世尊說其於諸沙門果證為無能者。是故當知彼於三學,一向毀犯。 卯二正行(分二)【內621-626】 辰一標列三種 言正行者,有三正行:謂下、中、上。 辰二別釋其相(分三) 巳一下正行(分二) 午一辨尊重(分二) 未一尊重淨戒 下正行者,謂如有一尊重淨戒,亦以淨戒為其增上,與前相違。 未二非重定慧 於定、於慧,不生尊重,不為增上。 午二明毀犯 此不容有犯無餘罪,而容有犯小隨小罪。於此,如來不說其於沙門果證為無能者。 巳二中正行(分三) 午一辨尊重 中正行者,謂於戒、定皆悉尊重,亦為增上。 午二明毀犯 如尊重戒,毀犯次第,此中亦爾。 午三結邊際 是故當知乃至所有諸異生位。 巳三上正行(分二) 午一辨尊重 上正行者,謂已見諦,於三種學皆悉尊重。 午二出無犯 此已獲得沙門果證,不待思擇有能、無能。 寅三結明開合 如是二行,開為四種; 即此四種,合為二行: 此二與四,平等平等。 丑三簡所作 當知此中,若有定學,必有戒學; 若有慧學,必有定學; 有戒學者,不必定有定學、慧學。 諸瑜伽師尊重諸學,當知是名所作圓滿;其餘但名所作一分。
|
||
Index :: Print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