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雜阿含經[內觀教育版] 全螢幕[PDF]
1 雜阿含經˙蘊品 2 雜阿含經˙處品 3 雜阿含經˙緣品

雜阿含經˙處品

2 雜阿含經˙處品

《雜阿含經˙處品》

求那跋陀羅譯
林崇安編,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
【內觀教育版】2003

1.本版(內觀教育版)標出《雜阿含經》中每一經文的編號,並附上別書或其它版的編號:(印x)表示印順法師所編第x經;(光x)表示佛光藏版所編第x經;(大x)表示大正藏版所編第x經。【Sx】表示巴利藏同一相應的第x經。
2.凡是對舊譯經論有所更正的字句,都用雙引號『』標出。

處品/六入處誦/六處誦

處相應

經文(一一一)【S155-156】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正觀察眼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正觀故生厭,生厭故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我說心正解脫。
(2b)如是耳、鼻、舌、身、意,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比丘!我說心正解脫。
( 3)心正解脫者,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一七九)
( 5)如無常,如是苦、空、非我,亦如是說。
(印一八○~一八二)(光一九○)(大一八八)

經文(一一二)【S157-158】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眼當正思惟,觀察無常。所以者何?於眼正思惟,觀察無常故,於眼欲貪斷;欲貪斷故,我說心正解脫。
(2b)『於』耳、鼻、舌、身、意正思惟,觀察『無常』故欲貪斷;欲貪斷者我說心正解脫。
( 3)如是比丘!心正解脫者,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一八三)(光一九一)(大一八九)

經文(一一三)【S26-27】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眼不識、不知、不斷、不離欲者,不堪任正盡苦。
(2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3a)諸比丘!於眼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者,堪任正盡苦。
(3b)於耳、鼻、舌、身、意,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者,堪任正盡苦。」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一八四)(光一九二)(大一九○)

經文(一一四)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眼若不識、不知、不斷、不離欲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2b)『於』耳、鼻、舌、身、意,不識、不知、不斷、不離欲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3a)諸比丘!於『眼』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3b)於耳、鼻、舌、身、意,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一八五)(光一九三)(大一九一)


經文(一一五)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眼不離欲、心不解脫者,不堪任正盡苦。
(2b)於耳、鼻、舌、身、意,不離欲、心不解脫者,不堪任正盡苦。
(3a)諸比丘!若於眼離欲、心解脫者,彼堪任正盡苦。
(3b)於耳、鼻、舌、身、意,離欲、心解脫者,堪任正盡苦。」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一八六)(光一九四)(大一九二)

經文(一一六)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眼色不離欲、心不解脫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2b)於『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不離欲、心不解脫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3a)諸比丘!若於眼色離欲、心解脫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3b)於『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離欲、心解脫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一八七)(光一九五)(大一九三)

經文(一一七)【S19-20】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眼生喜者,則於苦生喜;若於苦生喜者,我說彼不解脫於苦。
(2b)於耳、鼻、舌、身、意生喜者,則於苦生喜;於苦生喜者,我說彼不解脫於苦。
(3a)諸比丘!若於眼不生喜者,則於苦不生喜;於苦不生喜者,我說彼解脫於苦。
(3b)於耳、鼻、舌、身、意不生喜者,則於苦不生喜;於苦不生喜者,我說彼解脫於苦。」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一八八)(光一九六)(大一九四)

經文(一一八)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 2)爾時,尊者『羅怙羅』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內識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繫著、使』不生?」
( 3)爾時,世尊告『羅怙羅』:「善哉『羅怙羅』!能問如來甚深之義。」
(4a)佛告『羅怙羅』:「眼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實知。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羅怙羅』!作如是知、如是見,我此識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繫著、使』不生。
( 6)『羅怙羅』!如是我、我所、我慢、『繫著、使』不生者,『羅怙羅』!是名斷愛、『轉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 7)佛說此經已,尊者『羅怙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一九)
( 8)如內入處,如是外入處──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眼觸,耳、鼻、舌、身、意觸;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眼觸生想,耳、鼻、舌、 身、意觸生想;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眼觸生愛,耳、鼻、舌、身、意觸生愛,亦如上說。
(印二二○~二二六)(光二○○)(大一九八)

經文(一一九)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 2)爾時,世尊告『羅怙羅』:「云何知、云何見,於此識身及外一切相,無有我、我所、我慢、『繫著、使』?」
( 3)『羅怙羅』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當為諸比丘廣說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4a)佛告『羅怙羅』:「善哉!諦聽!當為汝說。諸所有眼,若過去、若末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實正觀。
(4b)『羅怙羅』!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羅怙羅』!如是知、如是見,我此識身及外一切相,我、我所、我慢、『繫著、使』不生。
( 6)『羅怙羅』!如是比丘越於二、離諸相、寂滅、解脫。『羅怙羅』!如是比丘斷諸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 7)佛說此經已,『羅怙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二七)
( 8)如內入,如是外入,乃至意觸因緣生『愛』,亦如是廣說。
(印二二八~二三四)(光二○一)(大一九九)

經文(一二○)【S43-45】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一切無常。云何一切無常?
(3a)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若眼觸因緣生受──苦覺、樂覺、不苦不樂覺,彼亦無常。
(3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4a)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生厭,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苦覺、樂覺、不苦不樂覺,『彼亦』生厭。
(4b)耳、鼻、舌、身、意;聲、香、味、觸、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苦覺、樂覺、不苦不樂覺,彼亦生厭。
( 5)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6)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一八九)
( 7)如無常經,如是苦、空、無我,亦如是說。
(印一九○~一九二)(光一九七)(大一九五)

經文(一二一)【S33-52】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一切無常。云何一切『無常』?
(3a)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
(3b)如是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
(4a)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解脫,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解脫。
(4b)如是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解脫。
( 5)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 6)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一九三)
( 7)如說一切無常,如是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一切虛業法、一切破壞法、一切生法、一切老法、一切病法、一切死法、一切愁憂法、一切煩惱法、一切集法、一切滅法、一切知法、一切識法、一切斷法、一切覺法、一切作證、一切魔、一切魔勢、一切魔器、一切然、一切熾然、一切燒,皆如上一一經廣說。
(印一九四~二一七)(光一九八)(大一九六)

經文(一二二)【S28】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闍尸利沙支提,與千比丘俱,皆是舊縈髮婆羅門。
( 2)爾時,世尊為千比丘作三種示現教化。云何為三?神足變化示現、他心示現、教誡示現。
( 3)神足示現者,世尊隨其所應,而示現入禪定、正受:陵虛至東方,作四威儀──行、住、坐、臥;入火三昧,出種種火光──青、黃、赤白、紅、玻璃色;水火俱現,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周圓四方,亦復如是。爾時,世尊作種種神變已,於眾中坐,是名神足示現。
( 4)他心示現者,如彼心,如彼意,如彼識;彼應作如是念,不應作如是念;彼應作如是捨,彼應作如是身證住,是名他心示現。
( 5)教誡示現者,如世尊說:「諸比丘!一切燒然。云何一切燒然?
(6a)謂眼燒然,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燒然。
(6b)如是耳、鼻、舌、身、意燒然,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燒然。
( 7)以何燒然?貪火燒然、恚火燒然、癡火燒然;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火燒然。」
( 8)爾時,千比丘聞佛所說,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 9)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一八)(光一九九)(大一九七)

經文(一二三)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尊者『羅怙羅』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為我說法。我聞法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已,如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修持梵行,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3)爾時,世尊觀察『羅怙羅』心,解脫慧未熟,未堪任受增上法,問『羅怙羅』言:「汝以授人五受陰未?」
( 4)『羅怙羅』白佛:「未也,世尊!」
( 5)佛告『羅怙羅』:「汝當為人演說五受陰。」
( 6)爾時,『羅怙羅』受佛教已,於異時為人演說五受陰。說已,還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為人說五受陰,唯願世尊為我說法。我聞法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 7)爾時,世尊復觀察『羅怙羅』心,解脫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問『羅怙羅』言:「汝為人說六入處未?」
( 8)『羅怙羅』白佛:「未也,世尊!」
( 9)佛告『羅怙羅』:「汝當為人演說六入處。」
(10)爾時,『羅怙羅』於異時,為人演說六入處。說六入處已,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為人演說六入處,唯願世尊為我說法。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11)爾時,世尊觀察『羅怙羅』心,解脫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問『羅怙羅』言:「汝已為人說尼陀那法未?」
(12)『羅怙羅』白佛言:「未也,世尊!」
(13)佛告『羅怙羅』:「汝當為人演說尼陀那法。」
(14)爾時,『羅怙羅』於異時,為人廣說尼陀那法已,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為我說法。我聞法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15)爾時,世尊復觀察『羅怙羅』心,解脫智未熟,廣說乃至告『羅怙羅』言:「汝當於上所說諸法,獨於一靜處,專精思惟,觀察其義。」
(16)爾時,『羅怙羅』受佛教敕,如上所聞法、所說法,思惟稱量,觀察其義,作是念:此諸法,一切皆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17)爾時,『羅怙羅』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於如上所聞法、所說法,獨一靜處,思惟稱量,觀察其義。知此諸法,皆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18)爾時,世尊觀察『羅怙羅』心,解脫智熟,堪任受增上法,告『羅怙羅』言:「『羅怙羅』!一切無常。何等法無常?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如上無常廣說。」
(19)爾時,『羅怙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而退。
(20)爾時,『羅怙羅』受佛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純修梵行;乃至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心善解脫。
(21)佛說此經已,『羅怙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三五)(光二○二)(大二○○)

經文(一二四)【S53-59】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次第疾得漏盡?」
( 3)爾時,世尊告彼比丘:「當正觀無常。何等法無常?
(4a)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當觀無常。
(4b)耳、鼻、舌、身、意當觀無常,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
( 5)比丘!如是知、如是見,次第盡有漏。」
( 6)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印二三六)
( 7)如是比丘所說經,若差別者:云何知、云何見,次第盡一切結、斷一切縛、斷一切使、斷一切上煩惱、斷一切『纏』、斷諸流、斷諸軛、斷諸取、斷諸『繫』、斷諸蓋、斷諸『瘠』、斷諸垢、斷諸『害』、斷諸『箭』、斷邪見生正見、斷無明生明。
( 8)「比丘!如是觀眼無常,乃至如是知、如是見,次第無明斷明生。」
( 9)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歡喜已作禮而去。
(印二三七~二五二)(光二○三)(大二○一)

經文(一二五)【S164-166】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次第我見斷、無我見生?」
(3a)佛告彼比丘:「於眼正觀『無我』,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正觀無我。
(3b)如是乃至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正觀無我。
( 4)比丘!如是知、如是見,次第我見斷、無我見生。」
( 5)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歡喜已作禮而去。
(印二五三)(光二○四)(大二○二)

經文(一二六)【S79-80】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能斷一法者,則得正智,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3)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演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 4)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云何一法斷故,乃至不受後有?所謂無明離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5)時有異比丘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無明離欲明生?」
(6a)佛告比丘:「當正觀察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正觀無常。
(6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7)比丘!如是知、如是見,無明離欲明生。」
( 8)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五四)(光二○五)(大二○三)

經文(一二七)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
(2a)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於眼當如實知、如實見。若眼,『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如實知、如實見。
(2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3a)彼如實知、如實見已,於眼生厭,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生厭。
(3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4)厭已不樂,不樂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五五)(光二○六)(大二○四)

經文(一二八)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
(2a)爾時,世尊說一切優陀那偈已,告尊者阿難:「眼無常、苦、變易、異分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苦、變易、異分法。
(2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3a)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得解脫,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彼亦解脫。
(3b)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解脫。
( 4)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 5)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五六)(光二○七)(大二○五)

經文(一二九)【S100,160】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城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勤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是如實知顯現。於何如實知顯現?
(3a)於眼如實知顯現,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如實知顯現。
(3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4)此諸法無常、有為,亦如是如實知顯現。」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五七)(光二○八)(大二○六)

經文(一三○)【S159,99】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無量三摩提,精勤繫念。所以者何?修無量三摩提,精勤繫念已,則如實顯現。於何如實顯現?
( 3)於眼如實顯現,如是廣說,乃至此諸法無常、有為,此如實顯現。」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五八)(光二○九)(大二○七)

經文(一三一)【S7-12】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樂師菴羅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未來眼無常,況現在眼!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不顧過去眼,不欣未來眼,於現在眼厭、不樂、離欲、『向滅』。
(2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3)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五九)
( 4)如無常,苦、空、無我,亦如是說。    
(印二六○~二六二)
( 5)如內入處四經,如是外入處──色、聲、香、味、觸、法四經,內外入處四經,亦如是說。
(印二六三~二七○)(光二一○)(大二○八)

經文(一三二)【S71-73】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樂師菴羅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觸入處。云何為六?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沙門、婆羅門,於此六觸入處,集、滅、味、患、離不如實知,當知是沙門、婆羅門去我法律遠,如虛空與地。」
( 3)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我具足如實知此六觸入處,集、滅、味、患、離。」
( 4)佛告比丘:「我今問汝,汝隨問答我。比丘!汝見眼觸入處,是我、異我、相在不?」
( 5)答言:「不也,世尊!」
( 6)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於此眼觸入處,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實知見者,不起諸漏,心不染著,心得解脫。是名初觸入處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法永不復起,所謂眼識及色。汝見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是我、異我、相在不?」
( 7)答言:「不也,世尊!」
( 8)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於耳、鼻、舌、身、意觸入處,非我、非異我、不相在。作如是如實知見者,不起諸漏,心不染著,『心』得解脫。是名比丘六觸入處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永』不復生,謂『意識及法』。」
( 9)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七一)(光二一一)(大二○九)

經文(一三三)【S135】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莫樂、莫苦!所以者何?有六觸入處,地獄眾生生彼地獄中者,眼所見不可愛色,不見可愛色;見不可念色,不見可念色;見不善色,不見善色。以是因緣故,一向受憂、苦。
(2b)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所』識法,見不可愛,不見可愛;見不可念,不見可念;見不善法,不見善法。以是因緣故,長受憂、苦。
(3a)諸比丘!有六觸入處,其有眾生生彼處者,眼見可愛,不見不可愛;見可念色,非不可念色;見善色,非不善色。以是因緣故,一向長受喜、樂。
(3b)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所識法,可愛非不可愛,可念非不可念,見善非不善。」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七二)(光二一二)(大二一○)

經文(一三四)【S117】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耆婆拘摩羅藥師菴羅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昔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禪思思惟,自心多向何處?觀察自心,多逐過去五欲功德,少逐現在五欲功德,逐未來世轉復微少。我觀多逐過去五欲心已,極生方便,精勤自護,不復令隨過去五欲功德。我以是精勤自護故,漸漸近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 3)汝等諸比丘!亦復多逐過去五欲功德,現在、未來亦復微少。汝今亦當以心多逐過去五欲功德故,增加自護,亦當不久得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所以者何?
(4a)眼見色因緣生內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4b)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內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5a)是故,比丘!於彼入處當覺知!若眼滅,色想則離。
(5b)耳、鼻、舌、身、意滅,法想則離。」
( 6)佛說當覺六入處言已,入室坐禪。
( 7)時有眾多比丘,世尊去後,作此論議:「世尊為我等略說法要,不廣分別而入室坐禪。世尊說言:當覺六入處!若彼眼滅,色想則離;耳、鼻、舌、身、意滅,法想則離。我等今日,於世尊略說法中,猶故不解,今此眾中,誰有慧力,能為我等於世尊略說法中,廣為我等演說其義?」
( 8)復作是念:「唯有尊者阿難,常侍世尊,常為大師之所讚歎,聰慧、梵行。唯有尊者阿難,堪能為我等,於世尊略說法中,演說其義。我等今日,皆共往詣尊者阿難所,問其要義;如阿難所說,悉當奉持。」
( 9)爾時,眾多比丘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白尊者阿難言:「尊者當知!世尊為我等略說法要。」如上所說,具問阿難:「當為我等廣說其義。」
(10)尊者阿難語諸比丘:「諦聽!善思!於世尊略說法中,當為汝等廣說其義。世尊略說者,即是滅六入處,有餘當說,故言眼處滅,色想則離;耳、鼻、舌、身、意入處滅,法想則離。
(11)世尊略說此法已,入室坐禪,我今已為汝等分別說義。」
(12)尊者阿難說此義已,諸比丘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七三)(光二一三)(大二一一)

經文(一三五)【S134】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為一切比丘說不放逸行,亦非不為一切比丘說不放逸行。
(3a)不向何等像類比丘說不放逸行?若比丘得阿羅漢,盡諸有漏,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正解脫,如是像類比丘,我不為說不放逸行。所以者何?
(3b)彼諸比丘已作不放逸故,不復堪能作放逸事,我今見彼諸尊得不放逸果,是故不為彼說不放逸行。
(4a)為何等像類比丘說不放逸行?若諸比丘在學地者,未得心意增上安隱,向涅槃住,如是像類比丘,我為其說不放逸行。所以者何?
(4b)以彼比丘習學諸根,心樂隨順資生之具,親近善友,不久當得盡諸有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後有。所以者何?
(5a)彼眼識所可愛樂、染著之色,彼比丘見已,不喜、不讚歎、不染、不繫著住。以不喜、不讚歎、不染、不著住故,專精勝進,身心止息,心安極住不忘,常定一心,無量法喜,但逮得第一三昧正受,終不退滅隨於眼色。
(5b)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亦復如是。」
( 6)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七四)(光二一四)(大二一二)

經文(一三六)【S92】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為汝等演說二法,諦聽!善思!何等為二?
( 3)眼、色為二,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是名二法。
( 4)若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說:是非二者,沙門瞿曇所說二法,此非為二。彼自以意說二法者,但有言說,『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
(5a)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和合觸』,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若於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不如實知者,種貪欲身觸、種瞋恚身觸、種戒取身觸、種我見身觸,亦種殖增長諸惡不善法,如是純大苦『聚』皆從集生。
(5b)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廣說如上。
(6a)復次,眼緣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緣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於此諸受集、滅、 味、患、離『如實知』,如實知已,不種貪欲身觸、不種瞋恚身觸、不種戒取身觸、不種我見身觸,不種諸惡不善法。如是諸惡不善法滅,純大苦聚滅。
(6b)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
( 7)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七五)(光二一五)(大二一三)

經文(一三七)【S93】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因緣生識,何等為二?
( 3)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如是廣說,乃至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
(4a)眼、色因緣,生眼識,彼無常、有為、心、緣生。『色、眼、眼識』無常、有為、心、緣生;此三法和合觸,觸已受,受已思,思已想,此等諸法無常、有為、心、緣生,所謂觸、想、思。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七六)(光二一六)(大二一四)

經文(一三八)【S70】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尊者富留那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說現法、說滅熾然、說不待時、說正向、說即此見、說緣自覺。世尊!云何為現法,乃至緣自覺?」
( 3)佛告富留那:「善哉富留那!能作此問。富留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4a)富留那!比丘眼見色已,覺知色,覺知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如實知。
(4b)富留那!若眼見色已,覺知色,覺知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如實知者,是名現見法。
(5a)云何滅熾然?云何不待時?云何正向?云何即此見?云何緣自覺?富留那!比丘眼見色已,覺知色,不起色貪覺:『我此內覺知色』,不起色貪覺如實知。
(5b)若富留那!比丘眼見色已,覺知色,不起色貪覺如實知;『覺知色、不起色貪覺如實知者』,是名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
( 6)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7)佛說此經已,富留那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七七)(光二一七)(大二一五)

經文(一三九)【S188】
( 1)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大海者,愚夫所說 ,非聖所說;此大小水耳。云何聖所說海?
(3a)謂眼識色已,愛念、『染著』、貪樂,身、口、意業,是名為海。一切世間阿修羅眾,乃至天、人,悉於其中貪樂沉沒,如狗肚藏、如亂草蘊,此世、他世,絞結纏鎖,亦復如是。
(3b)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此世、他世,絞結纏鎖,亦復如是。」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七八)
( 5)如身、口、意業,如是貪、恚、癡,老、病、死,亦如是說。
(印二七九~二八○)
( 6)如五根三經,六根三經亦如是說。
(印二八一~二八三)(光二一八)(大二一六)

經文(一四○)【S187】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所謂海者,世間愚夫所說,非聖所說海,大小水耳。
(3a)眼是人大海,彼色為濤波,若能『堪忍』色濤波者,得度眼大海,竟於濤波,『洄』澓諸水、惡蟲、羅剎、女鬼。
(3b)耳、鼻、舌、身、意,是人大海,聲、香、味、觸、法為濤波,若堪忍彼法濤波,得度於意海,竟於濤波,『洄』澓惡蟲、羅剎、女鬼。」
( 4)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大海巨濤波,惡蟲羅剎怖,難度而能度,集離永無餘。
能斷一切苦,不復受餘有,永之般涅槃,不復還放逸。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八四)(光二一九)(大二一七)

經文(一四一)【S106】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苦集道跡、苦滅道跡。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 3)云何苦集道跡?
(4a)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如是『純大苦聚集』。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是名苦集道跡。
( 6)云何苦滅道跡?
(7a)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7b)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 8)是名苦滅道跡。」
( 9)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八五)(光二二○)(大二一八)

經文(一四二)【S146】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涅槃道跡。
( 3)云何為涅槃道跡?
(4a)謂觀察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是名涅樂道跡。」
( 6)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八六)(光二二一)(大二一九)

經文(一四三)【S148】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似趣涅槃道跡。
( 3)云何為似趣涅槃道跡?
(4a)觀察眼非我,若色、眼識、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觀察『非我』。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是名似趣涅槃道跡。」
( 6)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八七)(光二二二)(大二二○)

經文(一四四)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趣一切取道跡、『斷一切取道跡』。
( 3)云何為趣一切取道跡?
(4a)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所取故。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取所取故。
( 5)是名趣一切取道跡。
( 6)云何斷一切取道跡?
(7a)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如是知。
(7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8)『是名斷一切取道跡』。」
( 9)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八八)(光二二三)(大二二一)

經文(一四五)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知一切知法、一切識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 3)云何一切知法、一切識法?
(4a)諸比丘!眼是知法、識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一切是知法、識法。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八九)(光二二四)(大二二二)

經文(一四六)【S26-27】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說一法不知、不識,而得究竟苦邊。
( 3)云何不說一法不知、不識,而得究竟苦邊?
(4a)謂不說於眼不知、不識而得究竟苦邊,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亦復不說不知、『不識』而得究竟苦邊。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九○)(光二二五)(大二二三)

經文(一四七)【S24】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一切欲法應當斷。
( 3)云何一切欲法應當斷?
(4a)謂眼是一切欲法應當斷,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一切欲法應當斷。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九一)(光二二六)(大二二四)

經文(一四八)【S25】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說一法不知、不斷而究竟苦邊。
( 3)云何不說一法不知、不斷而究竟苦邊?
(4a)謂不說眼不知、不斷而究竟苦邊,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一切不說不知、不斷而究竟苦邊。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九二)(光二二七)(大二二五)

經文(一四九)【S90-91】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斷一切計,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 3)云何不計?
(4a)謂不計我見色、不計眼我所、不計相屬。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不計我、我所、不計相屬』。
(4b)不計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如是不計者,於諸世間常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6)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九三)
( 7)如上所說眼等不計,一切事不計亦如是。
(印二九四)(光二二八)(大二二六)

經文(一五○)【S90-91】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計者是病、計者是癰、計者是刺。如來以不計住故,離病、離癰、離刺。
(3a)是故,比丘!欲求不計住,離病、離癰、離刺者,彼比丘莫計眼我,我所、莫計眼相屬;莫計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莫計是我、我所、相在。
(3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4)比丘!如是不計者,則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九五)
( 6)如眼等所說,餘一一事亦如是。
(印二九六)(光二二九)(大二二七)

經文(一五一)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增長法、『損減法』。
( 3)云何增長法?
(4a)謂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緣受,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增長法。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增長法。
( 5)云何損減法?
(6a)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滅則受滅,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
(6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損減法。」
( 7)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二九七)
( 8)如增長、損減,如是起法、處變易法,集法、滅法,亦如上說。
(印二九八~二九九)(光二三○)(大二二八)
經文(一五二)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有漏、無漏法。
( 3)云何有漏法?
(4a)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4b)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世俗者。
( 5)是名有漏法。
( 6)云何無漏法?
(7a)謂出世間意,『若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7b)『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出世間者。
( 8)是名無漏法。」
( 9)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光二三一)(大二二九)

經文(一五三)【S65,66,68】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 3)佛告三彌離提:「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世間。所以者何?
( 4)六入處集則觸集,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
( 5)三彌離提!若無彼眼,無色、無眼識、無眼觸、無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無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者,則無世間,亦不施設世間。所以者何?
( 6)六入處滅則觸滅,如是乃至純大苦聚滅故。」
( 7)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一)

( 8)如世間,如是眾生、如是魔,亦如是說。
(印三○二~三○三)(光二三二)(大二三○)

經文(一五四)【S82,84】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謂世間者,云何名世間?」
( 3)佛告三彌離提:「危脆敗壞,是名世間。
( 4)云何危脆敗壞?
(5a)三彌離提!眼是危脆敗壞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一切亦是危脆敗壞。
(5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6)是說危脆敗壞法,名為世間。」
( 7)佛說此經已,三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四)(光二三三)(大二三一)

經文(一五五)【S85】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時有比丘名三彌離提,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謂世間空,云何名為世間空?」
(3a)佛告三彌離提:「眼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
(3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4)是名空世間。」
( 5)佛說此經已,三彌離提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五)(光二三四)(大二三二)

經文(一五六)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世間集、世間滅、世間滅道跡。諦聽!善思!
( 3)云何為世間?謂六內入處。云何六?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 4)云何世間集?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
( 5)云何世間滅?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已捨、已吐、已盡、離欲、滅、止、沒。
( 6)云何世間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 7)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六)(光二三五)(大二三三)

經文(一五七)【S116】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說有人行到世界邊者,我亦不說不行到世界邊而究竟苦邊者。」如是說已,入室坐禪。
( 3)時眾多比丘,世尊去後,即共議言:「世尊向者略說法言:我不說有人行到世界邊者,我亦不說不行到世界邊而得究竟苦邊者。如是說已,入室坐禪。我等今於世尊略說法中,未解其義,是中諸尊誰有堪能於世尊略說法中,廣為我等說其義者?」
( 4)復作是言:「唯有尊者阿難,聰慧總持,而常給侍世尊左右,世尊讚歎,多聞、梵行,堪為我等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說其義。今當往詣尊者阿難所,請求令說。」
( 5)時眾多比丘,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具以上事,廣問阿難。
( 6)爾時,阿難告諸比丘:「諦聽!善思!今當為說。若世間、世間名、世間覺、世間言辭、世間語說,此等皆入世間數。
(7a)諸尊!謂眼是世間、世間名、世間覺、世間言辭、世間語說,是等悉入世間數。
(7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8)多聞聖弟子,於六入處集、滅、味、患、離如實知,是名聖弟子到世界邊、知世間、世間所重、度世間。」
( 9)爾時,尊者阿難復說偈言:
非是遊步者,能到世界邊;不到世界邊,不能免眾苦。
是故牟尼尊,名知世間者,能到世界邊,諸梵行已立。
世界邊唯有,正智能諦了,覺慧達世間,故說度彼岸。
(10)如是諸尊!向者世尊略說法已,入室坐禪,我今為汝分別廣說。」
(11)尊者阿難說是法已,眾多比丘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七)(光二三六)(大二三四)

經文(一五八)【S150】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無師、無近住弟子,則樂獨住。
( 3)云何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
(4a)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若彼比丘行此法者,是名有師;若於此邊住者,是名近住弟子。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如是有師、有近住弟子,常苦獨住。
( 6)云何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
(7a)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彼比丘不行,是名無師;不依彼住,是名無近住弟子。
(7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8)是名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
( 9)若彼比丘無師、無近住弟子者,我說彼得梵行福。所以者何?無師,無近住弟子比丘,於我建立梵行,能正盡苦,『究竟苦邊』。」
(10)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八)(光二三七)(大二三五)

經文(一五九)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持尼師檀,入林中晝日坐禪。時舍利弗從禪覺,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 3)爾時,佛告舍利弗:「汝從何來?」
( 4)舍利弗答言:「世尊!從林中晝日坐禪來。」
( 5)佛告舍利弗:「今入何等禪住?」
( 6)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
( 7)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若諸比丘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
( 8)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
( 9)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
(10)彼比丘亦復如是,當起增上勤欲方便,繫念修學。
(11)若比丘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
(12)是名比丘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13)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九)(光二三八)(大二三六)

經文(一六○)【S124】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 2)時有長者,名郁瞿婁,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故有一比丘見法般涅槃?何故比丘不得見法般涅槃?」
(3a)佛告長者:「若有比丘,眼識於色,愛、念、染、著;以愛、念、染、著故,常依於識,為彼縛故,若彼取故,不得見法般涅槃。
(3b)耳、鼻、舌、身,意識『於』法,亦復如是。
(4a)若比丘眼識於色,不愛樂、染著;不愛樂染著者,不依於識,不觸、不著、不取故,此諸比丘得見法般涅槃。
(4b)耳、鼻、舌、身,意識『於』法,亦復如是。
( 5)是故長者!有比丘得見法般涅槃者,有不得見法般涅槃者。」
(印三一○)
( 6)如長者所問經,如是阿難所問經,及佛自為諸比丘所說經,亦如上說。
(印三一一~三一二)(光二三九)(大二三七)


經文(一六一)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 2)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眼識生?何因、何緣耳、鼻、舌、身、意識生?」
(3a)佛告比丘:「眼因、緣色,眼識生。所以者何?若眼識生,一切眼、色因緣故。
(3b)耳、聲因緣,鼻、香因緣,舌、味因緣,『身、觸因緣』,意、法因緣,意識生,所以者何?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
( 4)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
( 5)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印三一三)(光二四○)(大二三八)

經文(一六二)【S109】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結所繫法及結法。
(3a)云何結所繫法?
(3b)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結所繫法。
(4a)云何結法?
(4b)謂欲貪是名結法。」
( 5)佛說此經己,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一四)(光二四一)(大二三九)

經文(一六三)【S110】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所取法及取法。
(3a)云何所取法?
(3b)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所取法。
(4a)云何取法?
(4b)謂欲貪,是名取法。」
( 5)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一五)(光二四二)(大二四○)
經文(一六四)【S235】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比丘,寧以火燒熱銅籌以燒其目,令其熾然,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取隨形好。所以者何?取於色相,取隨形好故,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2b)愚癡無聞凡夫,寧燒鐵錐以鑽其耳,不以耳識取其聲相,取隨聲好。所以者何?耳識取聲相,取隨聲好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2c)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鼻,不以鼻識取於香相,取隨香好。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隨香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2d)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舌,不以舌識取於味相,取隨味好。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隨味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2e)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剛鐵利槍以刺其身,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所以者何?以取觸相及隨觸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沈鐵丸。
(2f)諸比丘!睡眠者是愚癡活、是癡命、無利、無福,然諸比丘寧當睡眠,不於彼色而起覺想。若起覺想者,必生纏縛、諍訟,能令多眾起於非義,不能饒益安樂天人。
(3a)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
(3b)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眼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4a)耳、鼻、舌、身入處,當如是學:寧以鐵槍貫其身體,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故,墮三惡道。
(4b)我從今日,當正思惟,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 5)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睡眠者,是愚癡活、癡命,無果、無利、無福。我當不眠,亦不起覺想,起想者生於纏縛、諍訟,令多人非義饒益,不得安樂。
(6a)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生厭,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6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7)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一六)(光二四三)(大二四一)

經文(一六五)【S111】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眼不知、不識、不斷、不離欲,不堪能正盡苦。
( 3)於眼若知、若識、若斷、若離欲,堪能正盡苦。」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一七~三二○)
( 5)如眼『四經』,如是乃至意二十四經,如上說。
(印三二一~三四○)(光二四四)(大二四二)


經文(一六六)【S114-115】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諸比丘,於眼味著,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得自在脫於魔手,魔縛所縛,入於魔繫。
(2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3a)若沙門、婆羅門於眼不味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隨於魔,脫於魔手,不入魔繫。
(3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四一)
( 5)如味,如是歡喜、讚歎、染著、堅住,愛樂、憎嫉,亦如是說。
(印三四二~三四七)
( 6)如內入處七經,外入處七經亦如是說。
(印三四八~三五四)(光二四五)(大二四三)

經文(一六七)【S189】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魔鉤。云何為六?
( 3)眼味著色,是則魔鉤;耳味著聲,是則魔鉤;鼻味著香,是則魔鉤,舌味著味,是則魔鉤;身味著觸,是則魔鉤;意味著法,是則魔鉤。
( 4)若沙門、婆羅門眼味著色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魔鉤鉤其咽,於魔不得自在。」
( 5)穢說、淨說,廣說如上。
(印三五五~三五六)(光二四六)(大二四四)

經文(一六八)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伏駁牛聚落。
( 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語亦善、中語亦善、後語亦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清白梵行,謂《四品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四品法經?
(3a)有眼識色,可愛、可念、可樂、可著;比丘見已,歡喜、讚歎、樂著、堅住。有眼識色,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樂著、苦厭;比丘見已,瞋恚、嫌薄。如是比丘,於魔不得自在,乃至不得解脫魔繫。
(3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4a)有眼識色,可愛、可念、可樂、可著,比丘見已,知喜不讚歎、不樂著、堅實。有眼識色,不可愛、念、樂、著,比丘見已,不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不隨魔自在,乃至解脫魔繫。
(4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5)是名比丘《四品法經》。」
(印三五七)(光二四七)(大二四五)

經文(一六九)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 2)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王舍城乞食。
( 3)爾時,天魔波旬作是念:沙門瞿曇晨朝著衣持缽,入王舍城乞食,我今當往亂其道意。時魔波旬化作御車象類,執杖覓牛,著弊衣,蓬頭亂髮,手腳剝裂,手執牛杖,至世尊前,問言:「瞿曇!見我牛不?」
( 4)世尊作是念:此是惡魔,欲來亂我,即告魔言:「惡魔!何處有牛?何用牛為?」
( 5)魔作是念:沙門瞿曇知我是魔,而白佛言:「瞿曇!眼觸入處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是我所乘。」
( 6)復問瞿曇:「欲何所之?」
( 7)佛告惡魔:「汝有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若彼無眼觸入處,無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 8)爾時,天魔波旬即說言:
若常有我者,彼悉是我所,一切悉屬我,瞿曇何所之?
( 9)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彼說我則非,是故知波旬,即自墮負處。
(10)魔復說偈言:
若說言知道,安隱向涅槃,汝自獨遊往,何煩教他為?
(11)世尊復說偈答言:
若有離魔者,問度彼岸道,為彼平等說,真實永無餘,
時習不放逸,永離魔自在。
(12)魔復說偈言:
有石似段肉,餓烏來欲食,彼作軟美想,欲以補飢虛,
竟不得其味,折觜而騰虛。我今猶如烏,瞿曇如石生,
不入愧而去,猶烏陵虛逝。內心懷愁毒,即彼沒不現。
(印三五八)(光二四八)(大二四六)

經文(一七○)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眼習近於色,則為魔所自在,乃至不得解脫魔繫。
(2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3a)若沙門、婆羅門,眼不習近於色,不隨魔自在,乃至得解脫魔繫。
(3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4)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印三五九)
( 5)如習近,如是繫、著、如是味、如是鄰、聚、若使、受持、繫著、我所、求、欲、淳濃、不捨,亦如上說。
(印三六○~三七三)(光二四九)(大二四七)

經文(一七一)【S193】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吒利弗多羅國雞林園。
( 2)爾時,尊者阿難往詣尊者大純陀所,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
( 3)爾時,尊者阿難語尊者純陀言:「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 4)尊者純陀語尊者阿難言:「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 5)尊者阿難問尊者純陀:「如世尊、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四大造色,施設、顯露此四大色非我。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亦復說識非我耶?」
( 6)尊者純陀語尊者阿難言:「仁者最為多聞,我從遠來詣尊者所,為問此法故。今日尊者唯願為說此義!」
(7a)尊者阿難語純陀言:「我今問尊者,隨意見答。尊者純陀!為有眼、有色、有眼識不?」
(7b)答言:「有。」
(7c)尊者阿難復問:「為緣眼及色,生眼識不?」
(7d)答言:「如是。」
(7e)尊者阿難復問:「若眼及色,生眼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
(7f)答言:「無常。」
(7g)尊者阿難又問:「彼因、彼緣,生眼識,彼因、彼緣,無常變易時,彼識住耶?」
(7h)答曰:「不也,尊者阿難!」
(7i)尊者阿難復問:「於意云何?彼法若生、若滅可知,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7j)答曰:「不也,尊者阿難!」
(8a)「耳、鼻、舌、身,於意云何?有意、有法、有意識不?」
(8b)答曰:「有。」
(8c)尊者阿難復問:「為緣意及法,生意識不?」
(8d)答曰:「如是。」
(8e)尊者阿難復問:「若意緣法,生意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
(8f)答曰:「無常。」
(8g)尊者阿難復問:「若因、若緣,生意識,彼因、彼緣,無常變易時,意識住耶?」
(8h)答曰:「不也。」
(8i)尊者阿難復問:「於意云何?彼法若生、若滅可知,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8j)答言:「不也,尊者阿難!」
( 9)尊者阿難語純陀言:「是故尊者!而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識亦無常。
(10)譬如士夫,持斧入山,見芭蕉樹,謂堪材用,斷根截葉,『斫枝』剝皮,求其堅實,剝至於盡,都無堅處!
(11)如是多聞聖弟子,正觀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當正觀時,都無可取,無可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12)彼二正士說是法時,展轉隨喜,各還其所。
(印三七四)(光二五○)(大二四八)

經文(一七二)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 2)爾時,尊者阿難詣尊者舍利弗所,語尊者舍利弗:「欲有所問,寧有閑暇為解說不?」
( 3)舍利弗言:「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 4)尊者阿難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 5)尊者舍利弗語阿難言:「莫作此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 6)阿難又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 7)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亦復不應作如是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 8)阿難復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 9)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此亦不應作此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10)尊者阿難又問舍利弗:「如尊者所說,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亦不應說,無亦不應說,有無亦不應說,非有非無亦不應說,此語有何義?」
(11)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阿難:「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耶?此則虛言。無餘耶?此則虛言。有餘無餘耶?此則虛言。非有餘非無餘耶?此則虛言。若言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離諸虛偽,得般涅槃,此則佛說。」
(12)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各還本處。
(印三七五)(光二五一)(大二四九)

經文(一七三)【S191-192】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 2)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俱在耆闍崛山。
( 3)尊者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覺,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語舍利弗言:「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 4)尊者舍利弗語摩訶拘絺羅:「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 5)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繫色耶?色繫眼耶?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意繫法耶?法繫意耶?」
( 6)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訶拘絺羅言:「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尊者摩訶拘絺羅!於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繫也。
( 7)尊者摩訶拘絺羅!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軛鞅縛繫。人問言:為黑牛繫白牛?為白牛繫黑牛?為等問不?」
( 8)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繫白牛,亦非白牛繫黑牛;然於中間若軛、若繫鞅者,是彼繫縛。」
( 9)「如是尊者摩訶拘絺羅!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中間欲貪,是其繫也。
(10)尊者摩訶拘絺羅!若眼繫色,若色繫眼,乃至若意繫法,若法繫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以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盡苦邊。
(11a)尊者摩訶拘絺羅!世尊眼見色若好、若惡,不起欲貪;其餘眾生,眼若見色若好、若惡,則起欲貪。是故世尊說當斷欲貪,則心解脫。
(11b)乃至意、法,亦復如是。」
(12 )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各還本處。
(印三七六)(光二五二)(大二五○)

經文(一七四)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 2)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俱在耆闍崛山中。
( 3)尊者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覺,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語尊者舍利弗:「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 4)舍利弗言:「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 5)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謂無明者,云何為無明?」
( 6)尊者舍利弗言:「所謂無知,無知者是為無明。云何無知?
(7a)謂眼無常不如實知,是名無知,眼生滅法不如實知,是名無知。
(7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 8)如是尊者摩訶拘絺羅!於此六觸入處如實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愚癡、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 9)尊者摩訶拘絺羅又問:「尊者舍利弗!所謂明者,云何為明?」
(10)舍利弗言:「所謂為知,知者是明。為何所知?
(11a)謂眼無常,眼無常如實知;眼生滅法,眼生滅法如實知。
(11b)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12)尊者摩訶拘絺羅!於此六觸入處如實知、見、明、覺、悟、慧、無間等,是名為明。」
(13)時二正士各聞所說,展轉隨喜,各還其所。
(印三七七)(光二五三)(大二五一)

經文(一七五)【S69】
( 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 2)時有比丘名優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塚間,蛇頭巖下迦陵伽行處。
( 3)時尊者優波先那,獨一於內坐禪,時有惡毒蛇,長尺許,於上石間墮優波先那身上。
( 4)優波先那喚舍利弗,語諸比丘:「毒蛇墮我身上,我身中毒。汝等駛來,扶持我身出置於外,莫令於內身壞,碎如糠糟聚。」
( 5)時尊者舍利弗,於近處住一樹下,聞優波先那語,即詣優波先那所,語優波先那言:「我今觀汝色貌、諸根不異於常,而言中毒,持我身出,莫令散壞,如糠糟聚,竟為云何?」
( 6)優波先那諸舍利弗言:「若當有言:我眼是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是我、我所;地界,地界是我、我所,水、火、風、空、識界,水、火、風、空、識界是我、我所;色陰,色陰是我、我所,受、想、行、識陰,受、想、行、識陰是我、我所者,面色諸根,應有變異。我今不爾,眼非我、我所,乃至識陰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諸根無有變異。」
( 7)舍利弗言:「如是,優波先那!汝若長夜離我、我所、我慢、繫著、使,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永不復起,云何面色、諸根當有變異?」
( 8)時舍利弗即周匝扶持優波先那身,出於窟外。優波先那身,中毒碎壞,如聚糠糟。
( 9)時舍利弗即說偈言: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歡喜而捨壽,猶如棄毒缽。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歡喜而捨壽,如人重病愈。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如出火燒宅,臨死無憂悔。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以慧觀世間,猶如穢草木,
不復更求餘,餘亦不相續。
(10)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優波先那屍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優波先那,有小惡毒蛇,如治眼籌,墮其身上,其身即壞,如聚糠糟。」
(11)佛告舍利弗:「若優波先那誦此偈者,則不中毒,身亦不壞如聚糠糟。」
(12)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誦何等偈,何等辭句?」
(13)佛即為舍利弗而說偈言:
常慈念於彼,堅固賴吒羅,慈伊羅槃那,尸婆弗多羅,
欽婆羅上馬,亦慈迦拘吒,及彼黑瞿曇,難陀跋難陀。
慈悲於無足,及以二足者,四足與多足,亦悉起慈悲。
慈悲於諸龍,依於水陸者,慈一切眾生,有量及無量。
安樂於一切,亦離煩惱生,欲令一切賢,一切莫生惡,
常住蛇頭巖,眾惡不來集。凶害惡毒蛇,能害眾生命,
如此真諦言,無上大師說。我今誦習此,大師真實語,
一切諸惡毒,無能害我身。貪欲瞋恚癡,世間之三毒,
如此三惡毒,永除名佛寶;法寶滅眾毒;僧寶亦無餘。
破壞凶惡毒,攝受護善人,佛破一切毒,汝蛇毒今破。
(14)故說是咒術章句,所謂:『塢耽婆隸。耽婆隸。耽陸。波羅耽陸。奈渧。肅奈渧。枳跋渧。文那移。三摩移。檀諦尼羅枳施。婆羅拘門塢隸。塢娛隸。悉波呵。』
(15)舍利弗!優波先那善男子,爾時說此偈、說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壞如糠糟聚。」
(16)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優波先那』未曾聞此偈,未曾聞此咒術章句。世尊今日說此,正為當來世耳。」
(17)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印三七八)(光二五四)(大二五二)

經文(一七六)【S133】
( 1)如是我聞:一時,尊者優陀夷往拘薩羅國人間遊行,至拘磐茶聚落,到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菴羅園中住。
( 2)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有諸年少弟子,遊行採樵,至菴羅園中,見尊者優陀夷,坐一樹下,容貌端正,諸根寂靜,心意安諦,成就第一調伏。見已,往詣其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
( 3)時優陀夷為諸年少,種種說法勸勵已,默然而住。
( 4)彼諸年少聞尊者優陀夷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 5)時諸年少擔持束薪,還至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所,置薪束於地,詣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所,白言:「我和上尼當知!菴羅園中有沙門優陀夷,姓瞿曇氏,依於彼住,極善說法。」
( 6)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語諸年少言:「汝可往請沙門優陀夷瞿曇氏,明日於此飯食。」
( 7)時諸年少弟子,受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教已,往詣尊者優陀夷所,白優陀夷言:「尊者當知!我和上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請尊者優陀夷明旦飯食。」
( 8)時優陀夷默然受請。
( 9)時彼諸年少,知優陀夷受請已,還歸和上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所,白言:「和上尼!我以和上尼語請尊者優陀夷,尊者優陀夷默然受請,和上尼自知時。」
(10)爾時,尊者優陀夷,夜過晨朝,著衣持缽,往詣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舍。
(11)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遙見尊者優陀夷來,疾敷床座,請令就坐。設種種飲食,自手供養,豐美滿足。食已,『澡漱』洗缽訖,還就本坐。
(12)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知食已訖,著好革屣,以衣覆頭,別施高床,現起輕相,傲慢而坐,語優陀夷言:「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13)優陀夷答言:「姊妹!今是非時。」作此語已,從座起去。
(14)如是明日,諸弟子復至菴羅園採樵,聽法,還復白和上尼,和上尼復遣詣請食。如前三返,乃至請法,答言非時,不為說法。諸年少弟子復白和上尼:「菴羅園中沙門優陀夷,極善說法。」
(15)和上尼答言:「我亦知彼極善說法,再三請來,設食、問法,常言非時,不說而去。」
(16)諸弟子言:「和上尼著好革屣,以衣覆頭,不恭敬坐,彼云何說?所以者何?彼尊者優陀夷,心敬法故,不說而去。」
(17)和上尼答言:「若如是者,更為我請。」
(18)彼諸弟子受教更請,供養如前。時和上尼知食訖已,脫革屣,整衣服,更坐卑床,恭敬白言:「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19)優陀夷答言:「汝今宜問,當為汝說。」
(20)彼即問言:「有沙門、婆羅門,說苦、樂自作;復有說言苦、樂他作;復有說言苦、樂自他作;復有說言苦、樂非自非他作。尊者復云何?」
(21)尊者優陀夷答言:「姊妹!阿羅訶說苦樂異生,非如是說。」
(22)婆羅門尼復問:「其義云何?」
(23)優陀夷答言:「阿羅訶說,從其因緣生諸苦、樂。」
(24)優陀夷復語婆羅門尼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於意云何?有眼不?」
(25)答言:「有。」
(26)「有色不?」
(27)答言:「有。」
(28)「有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
(29)答言:「如是,尊者優陀夷!」
(30)優陀夷復問:「有耳、鼻、舌、身、意、『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
(31)答言:「如是,尊者優陀夷!」
(32)優陀夷言:「此是阿羅訶說,從其因緣生於苦、樂。」
(33)婆羅門尼言:「尊者優陀夷,如是阿羅訶說,從其因緣生苦、樂耶?」
(34)優陀夷答言:「如是,婆羅門尼!」
(35)婆羅門尼復問:「沙門!云何阿羅訶說因緣生苦、樂、不苦不樂滅?」
(36)優陀夷答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婆羅門尼!一切眼一切時滅無餘,猶有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
(37)答言:「無也,沙門!」
(38)「如是耳、鼻、舌、身、意一切時滅永盡無餘,猶有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
(39)答言:「無也,沙門!」
(40)「如是婆羅門尼!是為阿羅訶說因緣生苦、樂、不苦不樂滅。」
(41)尊者優陀夷說是法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42)爾時,毘紐迦旃延氏婆羅門尼,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疑惑、不由於他、入佛教法、於法得無所畏;從坐起,整衣服,恭敬合掌,白尊者優陀夷:「我今日超入決定。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從今日盡壽歸依三寶。」
(43)爾時,優陀夷為婆羅門尼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坐起去。
(印三七九)(光二五五)(大二五三)



1 雜阿含經˙蘊品 2 雜阿含經˙處品 3 雜阿含經˙緣品
Powered by TadBoo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