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三摩呬多等地 | ||
---|---|---|
Posted on Mon 21 Nov 2005 by insights (4802 reads) | ||
子二、攝順觀察(分二) 丑一、明所說 順觀察斷、未斷作意,唯觀察作意所攝,此就斷對治說。 丑二、例當知 若就所餘,隨應當知。 癸十二、攝力勵運轉等(分三) 子一、初皆不攝 力勵運轉作意,皆所不攝。 子二、次二四所攝 有間、有功用運轉作意,乃至攝樂作意所攝。 子三、後一二所攝 自然運轉作意,加行究竟,及此果二作意攝。 癸十三、攝思擇內攝(分二) 子一、了相作意 思擇作意,了相所攝。 子二、勝解作意 內攝作意,勝解所攝。 癸十四、攝淨障等(分二) 子一、遠離等四作意 淨障作意,遠離、攝樂、觀察、加行究竟作意所攝。 子二、加行究竟果作意 依止成辦所行清淨作意,唯加行究竟果作意所攝。 癸十五、攝他所建立等(分二) 子一、辨攝(分三) 丑一、初二一切攝 他所建立內增上取作意,一切作意所攝。 丑二、次一皆不攝 廣大作意,皆所不攝。 丑三、後一分別攝(分二) 寅一、加行究竟果攝 初遍行作意,加行究竟果攝。 寅二、一切作意攝 第二一切所攝。 子二、料簡(分二) 丑一、了相作意(分二) 寅一、他所建立攝 又了相作意,若他所建立作意攝者,以聞他音、及內如理作意、定為其緣。 寅二、內增上取攝 若內增上取作意攝者,唯先資糧以為其緣。 丑二、所餘作意 所餘作意,前前後後,轉為其緣。 辛二、相(所緣)差別(分二) 壬一、徵 復次,云何所緣差別? 壬二、釋(分二) 癸一、辨相(分三) 子一、標 謂相差別。 子二、徵 何等為相? 子三、釋(分二) 丑一、四相(分三) 寅一、標列 略有四種: 一、所緣相; 二、因緣相; 三、應遠離相; 四、應修習相。 寅二、隨釋(分四) 卯一、所緣相 所緣相者,謂所知事分別體相。 卯二、因緣相 因緣相者,謂定資糧。 卯三、應遠離相 應遠離相,復有四種,謂沈相、掉相、亂相、著相。 卯四、應修習相 應修習相,當知對治此四種相。 寅三、別廣(分二) 卯一、舉應遠離相(分四) 辰一、沈相(分二) 巳一、徵 何等沈相? 巳二、釋(分四) 午一、彼增上 謂不守根門,食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常覺寤勤修觀行,不正知住,是癡行性。 午二、彼行相 耽著睡眠,無巧便慧,惡作俱行,欲勤心觀。 午三、彼能障 不曾修習正奢摩他,於奢摩他未為純善,一向思惟奢摩他相。 午四、彼緣境 其心惛闇,於勝境界不樂攀緣。 辰二、掉相(分二) 巳一、徵 何等掉相? 巳二、釋(分四) 午一、彼增上 謂不守根門等四,如前廣說,是貪行性。 午二、彼行相 樂不寂靜,無厭離心,無巧便慧,太舉俱行,如前欲等。 午三、彼能障 不曾修舉,於舉未善,唯一向修。 午四、彼緣境 由於種種順隨掉法,親里尋等,動亂其心。 辰三、亂相(分二) 巳一、徵 何等亂相? 巳二、釋(分三) 午一、彼增上 謂不守根門等四,如前應知,是鈍根性,多求多務,多諸事業,尋思行性。 午二、彼行相 無巧便慧,無厭離心,不修遠離。 午三、彼緣境 於勝境界,不樂攀緣,親近憒鬧,方便間缺,不審了知亂不亂相。 辰四、著相(分二) 巳一、徵 何等著相? 巳二、釋(分二) 午一、彼增上 謂不守根門等四,如前應知,是鈍根性,是愛行性,多煩惱性。 午二、彼行相 不如理思,不見過患。 又於增上,無出離見。 卯二、例應修習相 對治如是應遠離相,隨其所應,當知即是應修習相。 丑二、三十二相(分二) 寅一、標列 復有三十二相,謂自心相,外相,所依相,所行相,作意相,心起相,安住相,自相相,共相相,麤相,靜相,領納相,分別相,俱行相,染污相,不染污相,正方便相,邪方便相,光明相,觀察相,賢善定相,止相,舉相,觀相,捨相,入定相,住定相,出定相,增相,減相,方便相,引發相。 寅二、隨釋(分三十一) 卯一、自心相(分二) 辰一、徵 云何自心相? 辰二、釋(分二) 巳一、標取相 謂有苾芻,先為煩惱染污心故,便於自心極善取相:如是如是心有染污,或無染污;由此方便,心處沈等;由此方便,不處沈等。 巳二、釋沈等 言沈等者,謂沈等四,乃至令心礙著之相,或復於彼被染污心。 卯二、外相(分二) 辰一、徵 云何外相? 辰二、釋(分三) 巳一、標取相 謂即於彼被染污心,了知自心被染污已,便取外相。 巳二、列種類 謂光明相,或淨妙相,或復餘相。 巳三、釋所為 為欲除遣諸煩惱故,或令彼惑不現行故。 卯三、所依相 云何所依相? 謂分別體相,即是一切自身所攝五蘊,并種子相。 卯四、所行相 云何所行相? 謂所思惟彼彼境界,色乃至法,分別體相。 卯五、作意相(分二) 辰一、徵 云何作意相? 辰二、釋(分二) 巳一、標相 謂有能生作意故,於彼彼境界,所生識生,作是思惟:今我此心由作意故,於境界轉,非無作意。 巳二、釋名 此所思惟,名作意相。 卯六、心起相(分二) 辰一、徵 云何心起相? 辰二、釋(分二) 巳一、標相(分二) 午一、指前說 謂即次前所說是一相。 午二、釋第二 第二相者,謂心緣行、緣名色相。 巳二、釋名 此所思惟,名心起相。 卯七、安住相(分四) 辰一、徵 云何安住相? 辰二、標 謂四識住。 辰三、指 即識隨色住等,如《經》廣說。 辰四、釋 此所思惟,名安住相。 卯八、自相相(分三) 辰一、徵 云何自相相? 辰二、列 謂自類自相,或各別自相。 辰三、釋 此所思惟,名自相相。 卯九、共相相(分三) 辰一、徵 云何共相相? 辰二、列 謂諸行共相,或有漏共相,或一切法共相。 辰三、釋 此所思惟,名共相相。 卯十、麤相 云何麤相? 謂所觀下地一切麤相。 卯十一、靜相 云何靜相? 謂所行上地一切靜相。 卯十二、領納相 云何領納相? 謂隨憶念過去曾經諸行之相。 卯十三、分別相 云何分別相? 謂思未來諸行之相。 卯十四、俱行相 云何俱行相? 謂分別現在諸行之相。 卯十五、染汙相及不染汙相(分三) 辰一、別辨相(分二) 巳一、舉染汙相 云何染污相? 謂於有貪心,思惟有貪心相,乃至於不善解脫心,思惟不善解脫心相。 巳二、例不染汙相 云何不染污相? 謂與此相違,當知即是不染污相。 辰二、出所觀 此中,已出離於斷,不修方便者,觀有貪等; 修方便者,觀略、下等。 辰三、釋染淨(分二) 巳一、染汙心(分二) 午一、舉有貪心 有貪心者,謂貪相應心,或復隨逐彼品麤重。 午二、例餘一切 如是由纏及隨眠故,一切染污心,如應當知。 巳二、不染汙心 以能對治纏及隨眠故,成不染污。 卯十六、正方便相 云何正方便相? 謂所思惟白淨品因緣相相。 卯十七、邪方便相(分三) 辰一、徵 云何邪方便相? 辰二、標 謂所思惟染污品因緣相相。 辰三、釋 既是思惟如是如是,不守根門住故,乃至不正知住故,如是如是心被染相。 卯十八、光明相(分二) 辰一、徵 云何光明相? 辰二、釋(分二) 巳一、明善取(分二) 午一、舉二種 謂如有一,於暗對治,或法光明,慇懃懇到,善取其相,極善思惟。 午二、例於上 如於下方,於上亦爾。 巳二、結建立 如是一切治暗相故,建立此相。 卯十九、觀察相(分二) 辰一、徵 云何觀察相? 辰二、釋(分三) 巳一、略標 謂有苾芻,慇懃懇到,善取其相,而觀察之。 巳二、別辨(分二) 午一、觀所取法(分二) 未一、住觀於坐 住觀於坐者,謂以現在能取,觀未來所取法。 未二、坐觀於臥 坐觀於臥者,謂以現在能取,觀過去所取。 午二、觀能取法 或法在後行觀察前行者,謂以後後能取,觀前前能取法。 巳三、結義 此則略顯二種所取能取法觀。 卯二十、賢善定相(分二) 辰一、徵 云何賢善定相? 辰二、釋(分二) 巳一、標相 謂所思惟青瘀等相,為欲對治欲貪等故。 巳二、釋名(分二) 午一、徵 何故此相說名賢善? 午二、釋 諸煩惱中,貪最為勝,於諸貪中,欲貪為勝,生諸苦故,此相是彼對治所緣,故名賢善。 卯二十一、止相 云何止相? 謂所思惟無分別影像之相。 卯二十二、舉相 云何舉相? 謂策心所取隨一淨妙,或光明相相。 卯二十三、觀相 云何觀相? 謂聞、思、修慧所思惟諸法相。 卯二十四、捨相 云何捨相? 謂已得平等心,於諸善品增上捨相。 卯二十五、入定相 云何入定相? 謂由因緣、所緣、應修習相故,入三摩地,或復已得而現在前。 卯二十六、住定相 云何住定相? 謂即於彼諸相,善巧而取,由善取故,隨其所欲,於定安住。 又於此定得不退法。 卯二十七、出定相 云何出定相? 謂分別體所不攝,不定地相。 卯二十八、增相 云何增相? 謂輕安定,倍增廣大所思惟相。 卯二十九、減相 云何減相? 謂輕安定,退減陜小所思惟相。 卯三十、方便相 云何方便相? 謂二道相,或趣倍增廣大,或趣退減陜小故。 卯三十一、引發相 云何引發相? 謂能引發略諸廣博文句義道、若無諍無礙妙願智等、若依三摩地,諸餘力無畏等最勝功德、及能通達甚深句義微妙智慧,如是等相。 癸二、明攝(分二) 子一、略標 復次,如是諸相,即前根本四相所攝。 子二、別釋(分四) 丑一、所緣相攝 謂所緣相,具攝一切。 丑二、因緣相攝(分二) 寅一、攝一切 因緣相亦爾,前與後為因緣故,為令後後得明淨故。 寅二、辨二種(分二) 卯一、標攝(分二) 辰一、舉正方便 正方便相,一切種別皆因緣相。 辰二、例邪方便 如正方便,邪方便亦爾。 卯二、辨品 一是白品相,第二黑品相。 丑三、應遠離相攝 諸染污相,唯應遠離。 丑四、應修習相攝 所餘諸相,唯應修習,於彼彼時應修習故。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二 辛三、修習所緣諸相作意(分二) 壬一、徵 復次,云何修習所緣諸相作意? 壬二、釋(分二) 癸一、能作四事(分三) 子一、標 謂即於彼彼諸相,作意思惟,以思惟故,能作四事。 子二、列 謂即修習如是作意。 又能遠彼所治煩惱。 又能練此作意及餘,令後所生轉更明盛。 又即修習此作意時,厭壞所緣,捨諸煩惱,任持斷滅,令諸煩惱遠離相續。 子三、結 是故修習如是所緣諸相作意。 癸二、能入諸定(分六) 子一、入定因緣(分三) 丑一、標列 復次,由四因緣,入初靜慮乃至有頂,謂因力、方便力、說力、教授力。 丑二、隨釋(分四) 寅一、因力 云何因力? 謂曾鄰近入靜慮等。 寅二、方便力 云何方便力? 謂雖不鄰近入靜慮等,然由數習無間修力,能入諸定。 寅三、說力 云何說力? 謂於靜慮等增上緣法多聞任持,乃至廣說。即依此法,獨處空閑,離諸放逸,勇猛精進,自策勵住,法隨法行,由此能入靜慮等定。 寅四、教授 云何教授力? 謂於親教軌範師所,或於隨一餘尊長所,獲得隨順初靜慮等,無倒教授,從此審諦作意思惟,能入靜慮及諸餘定。 丑三、結顯 如是顯示四觀行者,謂具因力者、方便力者、若利根者及鈍根者。 子二、得靜慮者有染差別(分二) 丑一、標列 復次,有四得靜慮者: 一、愛上靜慮者; 二、見上靜慮者; 三、慢上靜慮者; 四、疑上靜慮者。 丑二、隨釋(分四) 寅一、愛上靜慮(分二) 卯一、徵 云何愛上靜慮者? 卯二、釋(分二) 辰一、舉種類 謂如有一,先聞靜慮諸定功德,而不聞彼出離方便,於彼一向見勝功德,勇猛精勤,由此因緣,入初靜慮或所餘定。 辰二、出彼愛 如是入已,後生愛味。 寅二、見上靜慮(分二) 卯一、徵 云何見上靜慮者? 卯二、釋(分二) 辰一、舉種類 謂如有一,從自師所或餘師所,聞諸世間皆是常等,如是方便入初靜慮乃至有頂,能得清淨解脫出離,彼依此見,勇猛精勤,由是因緣,入初靜慮或所餘定。 辰二、明彼見(分二) 巳一、執常等 如是入已,能自憶念過去多劫,遂生是見:「我及世間皆是常等。」從定起已,即於此見,堅執不捨。 巳二、執出離 復於後時,審思審慮,審諦觀察,謂由此故,當得清淨解脫出離。 寅三、慢上靜慮(分二) 卯一、徵 云何慢上靜慮者? 卯二、釋(分二) 辰一、舉種類 謂如有一,聞如是名諸長老等入初靜慮乃至有頂。 聞是事已,遂生憍慢:彼既能入靜慮等定,我復何緣,而不當入? 依止此慢,勇猛精勤,由是因緣,入初靜慮及所餘定。 辰二、顯彼慢(分二) 巳一、計等 如是入已,後生憍慢。 巳二、計勝(分二) 午一、舉計 或入定已,作是思惟:唯我能得如是靜慮,餘不能得。 午二、明失 彼依此慢,復於後時,於諸靜慮,審思審慮,審諦觀察。 寅四、疑上靜慮(分二) 卯一、徵 云何疑上靜慮者? 卯二、釋(分二) 辰一、舉種類 謂如有一,為性暗鈍,本嘗樂習奢摩他行,由此因緣,入諸靜慮或所餘定。 辰二、明彼疑 如是入已,復於上定勤修方便,為得未得,於四聖諦,勤修現觀,性暗鈍故不能速證聖諦現觀,由此因緣,於餘所證,便生疑惑。依此疑惑,復於勝進,審思審慮,審諦觀察。 子三、愛味相應等別(分三) 丑一、愛味相應靜慮等定(分二) 寅一、徵 復次,云何愛味相應靜慮等定? 寅二、釋(分二) 卯一、舉種行 謂有鈍根,或貪行故,或煩惱多故,彼唯得聞初靜慮等所有功德,廣說如前,愛上靜慮。 卯二、出愛味(分二) 辰一、略標 於上出離,不了知故,便生愛味,戀著堅住,其所愛味,當言已出。 辰二、別簡 其能愛味,當言正入。 丑二、清淨靜慮等定(分二) 寅一、徵 云何清淨靜慮等定? 寅二、釋(分二) 卯一、舉種類 謂有中根或利根性等,煩惱行或薄塵行,彼從他聞初靜慮等愛味、過患及上出離,勇猛精進,入初靜慮或所餘定。 卯二、顯清淨 如是入已,便能思惟諸定過患,於上出離,亦能了知,不生愛味。 丑三、無漏靜慮等定(分二) 寅一、徵 云何無漏靜慮等定? 寅二、釋(分二) 卯一、舉種類 謂如有一,是隨信行,或隨法行,薄塵行類,彼或先時於四聖諦,已入現觀,或復正修現觀方便。 卯二、顯無漏(分二) 辰一、簡前相 彼先所由諸行狀相,入初靜慮或所餘定,今於此行、此狀、此相,不復思惟。 辰二、明今入 然於諸色乃至識法,思惟如病、如癰等行,於有為法,心生厭惡,怖畏制伏,於甘露界,繫念思惟,如是方能入無漏定。 子四、順退分等別(分四) 丑一、順退分定(分二) 寅一、徵 復次,云何順退分定? 寅二、釋(分二) 卯一、舉種類 謂有鈍根下劣,欲解勤精進故,入初靜慮或所餘定,於喜於樂,於勝功德,不堪忍故,從靜慮退。 卯二、明退相 如如暫入諸定差別,如是如是還復退失,乃至未善調練諸根。 丑二、順住分定(分二) 寅一、徵 云何順住分定? 寅二、釋(分二) 卯一、舉種類 謂有中根或利根性,彼唯得聞諸定功德,廣說如前,愛味相應。 卯二、明住相 於所得定,唯生愛味,不能上進,亦不退下。 丑三、順勝分定(分二) 寅一、徵 云何順勝分定? 寅二、釋(分二) 卯一、舉種類 謂有亦聞出離方便,於所得定,不生喜足。 卯二、顯勝進 是故於彼不生愛味,更求勝位,由此因緣,便得勝進。 丑四、順決擇分定(分二) 寅一、徵 云何順決擇分定? 寅二、釋(分二) 卯一、生因相 謂於一切薩迦耶中,深見過患,由此因緣,能入無漏。 卯二、釋得名(分三) 辰一、舉法 又諸無漏名決擇分,極究竟故。 辰二、引喻 猶如世間珠瓶等物,已善簡者名為決擇,自此已後,無可擇故。 辰三、合結 此亦如是,過此更無可簡擇故,名決擇分。 子五、無間超越入諸定別(分二) 丑一、無間入諸等至(分二) 寅一、徵 復次,云何無間入諸等至? 寅二、釋(分二) 卯一、舉種類 謂如有一,得初靜慮乃至有頂,然未圓滿清淨鮮白。 卯二、辨順逆 先順次入乃至有頂,後逆次入至初靜慮。 丑二、超越入諸等至(分二) 寅一、徵 復次,云何超越入諸等至? 寅二、釋(分二) 卯一、明超越(分二) 辰一、舉順超 謂即於此已得圓滿清白故,從初靜慮無間超入第三靜慮,第三無間超入空無邊處,空處無間超入無所有處。乃至廣說。 辰二、例逆超 逆超亦爾。 卯二、簡極遠(分二) 辰一、明邊際 以極遠故,無有能超第三等至。 辰二、簡差別 唯除如來及出第二阿僧企耶諸大菩薩,彼隨所欲入諸定故。
|
||
Index :: Print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