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Forum Index


Board index » All Posts (yy)




Re: 觀心
#1


佛法要領



四川中江劉洙源先生說

弟子王靖寰等記

...問:何以觀心便得見性?



答:古德云:「若不觀心,法無來處。」蓋佛法都在清淨心上,返觀內照,始能引出佛性:一切三昧門,一切陀羅尼門,一切解脫門,一切神通門,一時俱得顯現。故知心是妙法來處,若不觀心,如何能引得出來?是以觀心為佛法第一妙行,諸行莫及。故華嚴云:「初發心時,即成正覺。」謂自心是佛,見自己真佛,即成正覺也。發菩提心論云:「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今人欲成佛,而馳心外求,哀哉!未曾發心,而修雜觀行,只得生天果報,不得出離輪回。



問:發心既是觀心,且又重要如是,究應如何觀乎?



答:佛說觀心,有一句定義。文殊問經云:(不發,是發菩提心。)云何不發?謂不發一切求利益之心,及悲願有條件之心。蓋發心時,須要摒息一切外緣,離念清淨。生心動念,即乖法體,故云不發。云何又言發?謂念念俱寂,自性圓融,周遍無際,即是發心。智行于內,不行于外,故不發為發。華手經云:(汝等觀是心,念念常生滅,如幻無所有,而得大果報。)龐居士云:(但看起滅處,此箇是真如。)其熟味之。



又有要義三:一。發心時,當知無能發者,此破我執。二。無所發之境界。三。無所發之方便。此二破法執。總以畢竟空,無所有,無所得,為歸趣。又發心時,如有妙境,及小小神通發現,急宜捨去,以此是無相法故,一切雜行,一切雜觀想,不得合入此中修。此指修三乘言,如圓頓教,即純乎合修。



三 修法



修此法時分二:一趺坐,二觀心,說明於下:



一趺坐 擇清淨處,結跏趺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後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於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上。此為全跏,名吉祥坐。或但半跏,右押左上亦可。又有降魔坐:先以右趾押左股,後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押右,禪宗多傳此坐,任人自擇,年老者端坐亦可。)身體端正,不動不搖。手結定印,(二手仰掌,右安左上,二大指頭相拄,安於臍下跏趺上。此名法界定印,能除一切狂亂妄想。)合眼斷光,閉口合齒,舌抵上顎,鼻對肚臍。背脊筆直。兩肩齊平,不偏不倚,如是而坐。



二觀心 觀心之法,先要休心息念。須將六塵萬緣,一概放下:善事惡事,都不思量,過去未來,一概不想。直觀當下念頭,憧憧往來,起滅不停;勿執著他,勿隨逐他,勿斷除他。只管細細靜看。妄念起時,一看不知去向:旋又復起,仍如是看:念若不起,只看著。久久純熟,看到一念不生,即與般若相應,發菩提心論云:(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德斯具,妙用無窮。)心性之妙如是,吾人平日之不相應,是為妄念所遮,是無明心。無明何所依?依真如而起。觀無明心即是觀真如心,觀心性即是觀無明心。何以故?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故。觀而得定,即是真如三昧,為三昧之王,故名上定。



問:此種發心,有異名否?



曰:有。觀上不念外境,故名無念行。一心不動,故名不動行。心無所緣,故名無相行。心不住境,故名無住行。用般若觀照,(觀時不起分別心)故名般若行。總之,常修此行,則離分別,離能所,即是離心意識,心意識離,真心自現。發心之能事,如是如是。



○事忙人,每日必須坐一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若能坐二三次,每次一二小時者方妙。愈多愈久則愈妙。坐時須要寬衣鬆帶,從容安詳,不宜當風,不宜飽腹。坐畢緩動其身,徐開口眼,兩手搓熱,撫摩面目腰腹腿足,休息片時,然後下坐。



○平時須將唯心之理,自心是佛,二空之義,諸法無性,常常思維,以作預備。涵養省察,尤不可忽。當知世事如夢幻,人生若朝露,剎那無常,都是空忙。如能發起冷淡想,厭離想,最易合拍。以一念萬年修去,即是。勉之勉之。

...http://book.bfnn.org/books/0923.htm

Posted on: 2006/2/26 21:37
Top


觀心
#2


怎樣實踐佛法?



徐恒志居士著

...2.觀心



觀心一法,是修心的要務,一切大乘經典所說的,處處不離般若,正是處處不離觀照。由於我們平時不能一念回光來返照自性,終於使妄念像脫韁之馬一般,賓士不停。現在我們用自性來照於自心,是伐木斷根的根本辦法。所以《涅槃經》說:「能觀心性,名為上定」。《大乘心地觀經》也說:「若能修習深妙觀,惑業苦果無由起。」觀心的方法,初下手時,是要隨時隨地放下一切妄想雜念,是、非、善惡都不思量,直下細細靜看自己當下的心念。這時但見念頭忽來忽去,幻生幻滅,切不可分別執著,也不可隨它流浪,又不可著意遣除,因妄念本空,原是無可遣除的。我們只要平心靜氣地細細看察,妄念被自心所照,當下便能湛寂不動,以至自然化於無形。但在初觀的時候,往往易於忘記,所以必須多練,每日至少須起觀數十次,自可逐步純熟。觀至中途往往一念起後,力量甚大,有盤桓三四日不去的情況,這正是習氣種子在內翻動。這時我只一味觀照,不去管它,毅力堅強,埋頭忍受,用「不取不捨」的辦法。用功久久,就會覺得妄念不流,心地空淨,寂照同時、靈光獨耀。這種觀心的道理,簡要的說來,能觀照的智,就是般若,被智所觀照的境,就是無明;但無明原是依於真如而起,所以觀無明妄心,就是觀自性清淨心。這樣以般若熏於無明,正像以日光照於堅冰,照得時間久了,沒有不分分融泮而消歸於自性的。又觀照般若是始覺,實相般若是本覺,由回光返照的始覺,逐步息妄顯真,觀力愈強,定力愈足,定慧互資,則始本合一,如珠吐光,還照珠體,諸妄既息,寂照現前。這正是《圓覺經》所說:「圓照清淨覺相」的辦法。所以觀心一門,《大乘心地觀經》說是「入如來地頓悟法門」。

...http://book.bfnn.org/books/0524.htm

Posted on: 2006/2/26 21:36
Top


Re: 若尚未離淫欲貪著者,則可「以毒攻毒,以貪治貪」?
#3


葛拉瑪經



不可因為口口相傳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流傳廣遠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經據典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合乎自己觀點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證常識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他是導師就信以為真。

【佛陀向葛拉瑪族人所做的開示】





羯臘磨經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Posted on: 2006/2/26 21:32
Top


若尚未離淫欲貪著者,則可「以毒攻毒,以貪治貪」?
#4


錄自敦都多傑佛學會網站:...9.問: 雙修法每個人都可以修嗎?
答: 金剛乘的教學方法、內容包羅萬象,教學的對象亦包括人、非人(神、龍王、夜叉)、天人等;每一法皆端視教化的眾生是否為此法之根器,才予以傳授,並且強調須具備深厚的共不共前行的基礎,方可進修更高深的密法。此外,常以貪、瞋、癡之法對治三毒煩惱;如雙身修法即其一例,修持本法須通曉融貫顯密諸教義,如實得密宗大圓滿共不共一切灌頂,嚴持所受三乘戒律,不違犯三昧耶;於上師三寶三根本,具備永不退轉、堅固勝解的清淨信心,觀修本尊已然成就,並能嫻熟密法圓滿次第中有關脈、氣、明點的修持,且得到一定証量之密乘行者,欲將所証悟的空性境界,昇華為大樂明空不二的金剛身,方能進修此法。
約貪欲言,密教瑜珈行者可概分為二大類:其一為証悟空性的聖者,己離貪著,可直接依自身脈、氣、明點修持,成就大樂金剛身。此依各自依止上師口述學習而知,無庸贅述。
***此外,若尚未離淫欲貪著者,則可「以毒攻毒,以貪治貪」,依脈、氣、明點的修持嫻熟為基礎,進而修持本法,取証明空不二的大樂金剛身。(y:???)

...http://www.ddba.com.tw/ddba-club/left-06/left06.php#answer09

Posted on: 2006/2/26 15:28
Top



To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