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1) 2 »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參考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5I8rpJZho
隆波帕默Ajahn Pramote Pramocho(阿姜‧巴拉摩禪師)是今日泰國佛教界最有名氣的禪師,他的觀心法門可以運用在今日繁忙的生活中。

Posted on: 2020/3/27 21:2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2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文章分享:巴拉摩禪師談禪修,見
https://anshin.nctu.me/forest/forest/magazine/64.pdf
文章中的巴拉摩禪師,就是隆波帕默

Posted on: 2020/3/27 21:3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3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隆波帕默尊者開示(心的訓練)
心的訓練包含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奢摩他的修行”,是修習以獲得寧靜。
另一個階段是,以準備好了的心去開發智慧,這稱之為“毗缽舍那的修行”。
準備階段的工作也有兩項:
其一是訓練讓心寧靜,從而獲得力量。讓心獲得力量,是真正的“奢摩他”,被稱為“止禪”,即令心與單一的所緣在一起。使心獲得寧靜,是為了積聚力量和能量去開發智慧;
另一項心的準備工作,是令心安住,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這樣的心才有可能真正地開發智慧。
當我們開發智慧之後,心感到疲憊無力的時候,便要回轉過來修習以獲得寧靜。
因此,在開發智慧之前,關於心的訓練,如果能夠同時訓練兩者,是最好的,也就是——訓練讓心寧靜也行,訓練寧靜而安住也行,如果這兩者都能夠加以訓練,就非常完美了。
倘若證得了止禪——快樂地聚焦于單一的所緣,便可以恢復心力;
另一個部分是訓練讓心安住,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然後以安住的心去開發智慧。開發智慧一段時間,心會感到疲憊,就回來訓練以獲得寧靜。
訓練獲得寧靜,就像是我們給汽車加油;
訓練讓心安住,就是上路前的性能檢測;
開發智慧則是,讓萬事俱備的汽車開始工作,它已經有了汽油,也有了正常運轉的發動機。
然而有些人無法修習兩種禪定,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寧靜,那麼至少需要訓練讓心安住。心安住以後,才具備了開發智慧的能力,但是時間不長就會感到疲憊。
一旦感到疲憊無力,而又無法修習寧靜型的禪定時,心無法得以休息,極度疲憊不堪之後,它會自行進行調整和休養。
所以,在開發智慧的階段,要以安住的心——成為“知者、覺醒者、喜悅者”的心,去開發智慧;而在心疲憊無力的時候,心會自動切換成奢摩他。如果我們不明白這一點,本來在開發智慧,而後產生了奇奇怪怪的現象,就會誤以為證悟道與果。事實上,那不是證悟,而是因為心已經沒有力量,切換去修習奢摩他了,我們卻誤以為仍在修習毗缽舍那, 結果就生起了毗缽舍那的雜染(觀障), 這是開發智慧途中的陷阱。

Posted on: 2020/3/28 7:1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4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隆波帕默尊者開示(心的訓練)
◎想要讓心寧靜,核心關鍵在於——帶領心去持續地與令它感到快樂的單一所緣在一起。要不斷地觀照,可以時而覺知、時而走神,沒關係,然而要時常地觀照,這是讓心寧靜的核心要點。
◎若要讓心安住以開發智慧,核心要點也只有一點:有覺性,及時地知道未安住的心,也就是跑去跑來的心。
◎及時知道“跑了”的心,及時知道“動了”的心,就在及時知道的那一刹那,心會自動安住,僅僅只是一刹那,它屬於刹那定。

Posted on: 2020/3/28 20:5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5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隆波帕默生平記要】
1952,隆波帕默出生於泰國中部的大城府。
1959,7 歲時在父親的帶領下,他從禪修大師阿姜力(1907-1961)學習觀呼吸。
1982年2月6日,30歲,他去蘇裡府拜見隆補敦(1888-1983),經指示直接修觀心的內觀禪法。5月小參時指示觀心時不可干擾心,他繼續修習四個月就體證了身心的無我。
1983年10月30日隆補敦入滅,他繼續親近其他禪修大師,如阿姜蒲(1921-1999)、阿姜帖(1902-1994)、阿姜辛(1909-1992)、阿姜布贊(Boonjan)、阿姜蘇瓦(1919-2002)等,這些禪師都是遵循阿姜曼(1870-1949)的森林禪修系統。
1984 年,32歲,他修到念、定、慧自動運行,一直處在明空狀態,但知煩惱未斷,其實是心往外送,因此去拜見阿姜摩訶布瓦(1913-2011)請益,指示應修定將心歸位。
1999 〔47歲〕拜見隆波蒲請益,見最後一面。
2001年,從泰國資訊產業部高管退休。
2001 年 6 月 30 日,49 歲,在蘇裡府的菩提寺剃度出家。
2007年,出家第六年開始固定在春武裡府的解脫園寺開示禪修。
2011 年,他的教導受到一些外界的扭曲詆毀,他沈默以對,年餘是非明朗,從此學習者更增。
2016年5月31日檢驗身體確診為淋巴腺癌,接受八個月的治療。
2017年2月起,隆波帕默繼續開示。
隆波帕默的弟子阿姜巴山、阿姜納、阿姜宋彩、麥琪奧蘭努等也協助禪修營弘法。
◎目前隆波帕默是泰國最具影響力的禪修大師。當今的泰國,很難找到既未讀過他的書,又沒有聽過或看過其講法的音訊或視頻的人。經他指引,體證法味者日增。

Posted on: 2020/4/9 15:17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5月05日 15:39:25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5月05日 21:25:00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5月11日 13:58:2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6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一心的性質】
“一心”是指阿羅漢聖者的心,而非普通人的心。
初果、二果以及三果聖者的心還不是“一心”,只是在極短的瞬間體驗過而已。
“一心”是心徹底根除一切煩惱之後的一種狀態,不再生起任何執著與抓取,並且完全根除了核心煩惱——無明,徹見了五蘊,包括徹見了“知者”之心,因為“知者”之心也是隸屬於五蘊的。
徹底洞悉了“知者”之心,就會放下“知者”之心,就再也不會抓取任何什麼了。有些人在修行之後,也可以暫時放下心,然而在極短的片刻之後,又會再次將心“拾起”,只是彈指間的“放下”,並不長久。
但當我們徹底清除無明後,就再也不會將心“拾回來”了,只餘下自然的“知”(而非普通的“知”)。自然的“知”,是純淨無染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摻雜進來沾染它。隆布敦長老將之稱為“一心”,隆布特長老則稱之為“心識”,佛使比丘稱之為“心的本來面目”,前僧王稱之為“識界”,阿姜摩訶布瓦尊者稱之為“法界”……它有許多稱謂,但都指向同一境界——心已解脫的境界。
由於我們的心尚未抵達心已解脫的境地,因而還不是“一”。
“一心”就是——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摻雜進來的心。但這樣的心,並非永恆不變。沒有永恆不變的心,心是即生即滅的。
“一心”是指每一刹那生起的、已無任何東西添加進來的心。這樣的心有時是悅受,有時是舍受。所以,阿羅漢的心分為幾種情形:有些心是悅受;有些心是舍受;有些心含有智慧;有些心不含智慧,就只是覺知而己。心本身並不是恒常不變的。
那麼,因何稱其為“一心”呢?那是因為阿羅漢的心,已不再與世間如膠似膝地黏著了。它是自由的,不再抓取任何所緣,並已解脫於一切所緣。
若問:它還有所緣嗎?回答是:當然有。因為何時有心生起,何時就一定會有所緣。心與所緣是如影隨形的。比如,阿羅漢聖者的心,有時處在欲界,心處於眼、耳、鼻、舌、身、心六根門正常運作的世間;有時處於色界梵天;有時處於無色界梵天;有時則與涅槃融為一體。
所謂的“一心”並不是指恒常不變的心。比如,阿羅漢聖者依然可以看見顏色、嗅到氣味、嘗到味道,其所依靠的是不同種類的心,依然可以接收來自六個根門的所緣,也可以思考,但是再也沒有煩惱生起了。(隆波帕默開示《一心》)

Posted on: 2020/4/13 9:4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7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成為觀者、知者】
我們可以從觀身開始:
身體呼氣、吸氣,心是觀者;
行、住、坐、臥,心是觀者;
腹部升降,一會膨脹、一會收縮,心是觀者;
隆波田的活動肢體和手部動作,心也是觀者。
重點全在於——一定要有知者的心。
如果具備知者的心,選擇任何禪法都可以,採用哪個道場的都可以,並沒有更好或更糟的。
可是心若不是知者——比如觀腹部升降時,心和腹部黏在一起,緊盯著腹部,這是不行的;又或者念誦佛號時,心是知者,而不是有口無心,仿佛鸚鵡學舌般念誦,那也是不行的;或是觀呼吸時,心迷失在念頭裡,或是心跑去和呼吸黏在一起,沒有觀者的心在看著身體呼吸,這也不行。
因此,實踐的方法無好壞之分,而是取決於實踐是否正確。
如果實踐是正確的,就會擁有觀者的心。
心若還未成為觀者,則意味著還無法分離名色。
比如,覺知身體時,心跑去和身體黏在一起了,這就是沒有分離名色,無法真正開發智慧。
名色若是分開了,就會看見色身在移動,而心是觀者。
觀心的時候也能分離嗎?可以的。它們會分離成為心與“名身(名法的身體)”,“名身”就是指所有的感覺——苦樂、好壞、記憶與界定,這些都是其組成部分,而並不只是有色身(色法的身體)。
上述所講的這些就是分離名與色,分離身與心。(隆波帕默開示《一 心》)

Posted on: 2020/4/13 20:5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8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隆波帕默的重要開示:一心】參考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iqSusdTP8
「一心」是阿羅漢的心,是清淨的心。
阿羅漢的心仍有所緣,而不執取任何所緣。

Posted on: 2020/4/15 9:2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9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證得阿羅漢道果的心路過程:
有分心→意門轉向→1遍作→2近行→3隨順→4淨化心→5阿羅漢道心→6阿羅漢果心→7果心→有分心。[鈍根者]

有分心→意門轉向→1近行→2隨順→3淨化心→4阿羅漢道心→5阿羅漢果心→6果心→7果心→有分心。[利根者]

Posted on: 2020/4/15 9:3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0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隆波帕默的早年重要禪修經驗】〔7歲〕(摘自心的四聖諦)
○隆波帕默從七歲就修習入出息念。吸氣念“佛”,呼氣念“陀”,然後數“一”;吸氣“佛”,呼氣“陀”,數“二”……一旦心開始寧靜,心不再計數,只剩下吸氣“佛”、呼氣“陀”。心更寧靜,“佛陀”也消失了,只剩下呼吸。呼氣,覺知;吸氣,覺知。呼吸越來越淺,最後停駐在鼻端,最終完全感覺不到呼吸;隨後它變成光,稱之為“取相”。身體許久才呼吸一次且極其微細,就轉而去觀光明。一旦心極嫺熟地與光明在一起,光明有時可以縮小,縮得越小濃度越高;有時這個光明又可以擴張到像太陽一樣大。
○隆波達到這點就迷了路,一旦呼吸變成光,就開始想看看有什麼。光就像手電筒,照到哪裡就可以感知到哪裡。隆波跟隨光跑去遊覽外面的大千世界,想去遊歷天堂,就真的看到天堂,然而不曉得所見的天堂是真是假。
○不久隆波又發現天神是先於人類擁有無土培植技術的,人類的無土培植技術是後引進的。心就這樣跑去外面遊玩,非常享受,樂不思蜀。
某天隆波突然想到:看天神們享有美味的食物,自己卻吃不到;他們有美妙的花園,自己卻待不了;他們的房子非常漂亮,自己卻無法居於其中。僅僅看到別人擁有的事物,就像是去富翁家參觀,自己卻並未成為富翁,而且也不能住進他家,隆波發現這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同時也開始害怕,跟著光跑出去若看到鬼,那就糟糕了!因為隆波曾是很怕鬼的。
○於是,隆波重新訓練,不再跟著光跑。在呼吸變成光之前,心一直有覺性地與呼吸在一起。呼吸一旦變成光,心便開始抓住光,這是“尋”;心與光打成一片,成為“伺”;喜、樂、一心生起後,繼續觀照。
○而後隆波發現:心去抓住光是有負擔的,便放下“尋”“伺”,返觀自心,於是得到了「知者的心」,卻不知其有何用。
○每一天,這個知者都在,幾乎不會消失,即使消失也只消失很短的時間,很快又會回來。這個“知者”非常獨立凸顯。隆波就這樣訓練了二十二年的安住型禪定,卻不曉得接下來要如何做,只得到快樂和寧靜而已。
◎當查閱佛法書籍時,看到高僧大德們教導“思維身體”,於是隆波便試著思維身體:去看頭髮。因為心有禪定,去看頭髮的瞬間,頭髮徹底消失,只剩下頭皮,又繼續去看頭皮,頭皮也消失了;接著又看到頭骨,頭骨也消失,脖子完全斷掉。因為禪定的力量非常強,看到哪裡,哪裡就完全消融。頭斷掉,沒有了頭,只剩下身體;又看身體,皮肉全消失了,只剩下骨頭;繼續看骨頭,骨頭完全爆開,炸成細小的碎片散落在地上;再繼續看碎片,最後它們變成光;變成光後消融於整個宇宙,消失之後,心又返轉回來。
因為定力很強,整個過程沒花幾分鐘。觀身,身體竟然爆炸,接下來隆波就不知道怎麼辦了。身體沒有了,只剩下單一的心,一旦恢復身體感,蘊便自動分離,明白了身與心是兩回事。
○隆波是跟隆波李尊者學習安般念的,那時自己才七歲,而且尊者在兩年後就圓寂了,所以還沒有機會學到毗缽舍那,只學到了奢摩他。隆波如此訓練了二十二年,有知者的心,看著身體工作,但還沒有從三相(無常、苦或無我)的角度去觀察。只是看到身是一個,心是另一個,如此而已。
○分離名色在經典中稱為“名色分別智”——具備了可以分離名與色的智慧。但是名與色(身與心)的分離還不是毗缽舍那,毗缽舍那必須照見每一色法、每一名法的生滅是呈現三相(無常、苦或無我)——那才是毗缽舍那。
○因此,隆波在見到隆布敦長老之前就可以分離名色了。

Posted on: 2020/4/16 10:18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5月05日 21:01:55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5月05日 21:43:5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1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阿羅漢的眼門心路過程】說明
有分→眼門轉向→眼識→領受→推度→確定→速行心→彼所緣→有分
◎阿羅漢的眼門轉向有12個名法(心、心所)。
◎阿羅漢的善果報的眼識←→可喜的色所緣。有8個名法。
◎阿羅漢的不善果報的眼識←→不可喜的色所緣。有8個名法。
◎阿羅漢的欲界有因速行「唯作心」有八種
1,2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3,4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5,6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7,8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阿羅漢的欲界悅俱智相應無行心有34個名法。
○智,指慧心所。智不相應的心缺少慧心所,但沒有屬於不善心的痴或無明。


Posted on: 2020/4/19 7:5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2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隆波帕默的禪相經驗和業報】開示:怎麼消業才是正確的
隆波兒時很頑皮,喜歡甩彈簧繩,看到蝙蝠在飛,好奇它飛那麼快,自己能打到嗎?並不是想要傷害它,只是想知道能打中嗎?但從未打中過。用棍子打從未打中。於是來了個升級版:甩彈簧繩要比棍子快,就這樣轉著甩,在它飛來時,一閃而過,但是沒打中。有一天,隆波靜候它飛過來,提前甩,結果打中它的後背,蝙蝠掉到地上,沒有死也沒有傷口,只是很疼,它倒在地上抖動著翅膀。隆波的心情極度沮喪,非常非常強的憐憫生起,仔細觀察了會兒,見到它飛走了,心才略微好受一點!
後來隆波開始修行,某日正在坐禪,那時已經長大成年,差不多30歲了。正在打坐,一般而言,隆波打坐時的心會很快入定。那一天,心又集中起來,就在心稍退出、對外面略有感覺時,只聽“劈啪”一聲,仿佛鞭子響,像被鞭子狠抽在後背的正中央,這時候全身顫抖,身抖、心也抖,心持續地顫抖著,非常疼。然後,看到了蝙蝠抖動翅膀的畫面,隆波意識到這個業已經結果了。

Posted on: 2020/4/19 21:3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3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怎麼消業才是正確的】隆波帕默的重要開示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Gpl_wy1Kk

Posted on: 2020/4/20 14:5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4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舊業和新業】(摘自怎麼消業才是正確的)
我們不需要屈服於舊業,而是要播種良善且強大的新業,因為真正決定我們生命的乃是新業,這才是關鍵的判決標準。比如,有人出身貧寒,“噢!這輩子窮得叮噹響。”如果總是想“自己的貧窮是命中註定的”,那麼這輩子真的就會終身貧窮。可是如果在因地播種,努力賺錢,既懂節省又懂結交良師益友、結識好人,他們的指點就會讓你獲益匪淺。遇到良師益友同樣能讓我們增加收入;接下來就是懂得去過與自身條件匹配的生活。如果既懂謀生之道、知道節儉、結交良師益友,又能夠去過跟自身條件相匹配的生活,那樣是會淡化舊業的,而不是通過直接消業的方式。一碼歸一碼!
導致我們貧窮的舊業影響之所以慢慢淡化,是由於新的善業稀釋了舊業的影響。比如,我們無法喝一杯極鹹的鹽水,於是不斷兌入淡水和淨水,加入一缸之後,水就可以喝了。若問鹽還在嗎?還在,但是被稀釋了。淡化後的鹽水就能喝了。舊業恰似極鹹的鹽水,無法直接下嚥,而希望它憑空消失也是不可能的,而是要去造善的新業來稀釋舊業的影響。
聽好!去造善的新業是為了把舊業的影響淡化和稀釋,而不是為了直接消除舊業,因為舊業是消不了的。業一旦做了,就是做了。
因此,當有人祈求隆波Ahosi-kamma(無效業)時,隆波回復說:業是無法求其無效的,只能懺悔。請求隆波寬恕說:你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冒犯了隆波。常常有人來懺悔,請求寬恕,原先是求Ahosi-kamma(無效業),可是隆波無法給予。因為隆波沒有駕馭別人業報的權力。
Ahosi-kamma(無效業)的意思是:業已結果,已經承受果報,已是無效之業。它是失效了,而不是被取消了。
所以,別造惡業,因為無論如何都得償還,即便小小的業也不例外。

Posted on: 2020/4/21 17:1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5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真正的冤親債主是舊業】(摘自怎麼消業才是正確的)
佛教徒是不該盲信的,一切都要有憑有據,別迷信!我們的冤親債主並不是鬼,也不是他人的靈魂或神識,我們的冤親債主是「令生業」,是由於業的成熟導致我們遇到情況,令生業才是冤親債主。
事實上,我們所造之業才是真正的冤親債主,一旦業報現前就無法避免了,但是現在播種善的新業,舊業的影響力就無法充分施展拳腳。

令生業是真正讓我們碰到境況的冤親債主:挨罵、失業、丈夫出軌、被老婆拋棄、子女吸毒,這都是舊業的果報現前。
去造新的善業吧,重新站穩腳跟。別驚慌失措!別痛苦傷心!要用理智、覺性和智慧去解決問題,舊業的影響力就會逐漸減少。
如果丈夫出軌了,心裡恨,每次見面都破口大罵,結果呢?老公的出軌症狀會更嚴重,直接搬去跟第三者住在一起了。他回來要跟他好好講話,當成什麼都沒發生,好生伺候。虛情假意有成百上千,要懂得用一兩招。千萬不要打罵自己的孩子,別把怨氣宣洩到孩子身上,要懂一點技巧。
真正的佛教徒是用覺性和智慧去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丈夫出軌了,便到處求神拜佛,到處去求懺悔,那樣求到死也解決不了問題,太迷信了。
佛陀的教導沒有一丁點的迷信與盲從,都是非常理性、有理有據的。只是說要好好地訓練心,保持頭腦清醒、理智地生活作為穩固的基礎,舊業的影響力就會減少。
我們的舊業即令生業,或稱之為冤親債主,而不是各種來找麻煩的鬼。假設我們曾經打死過他,也許他此刻墮在地獄。如果冤冤相報,說明他有瞋,下了地獄,奈何不了我們,但是業報卻可以找我們麻煩。
大家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觀念:冤親債主是令生業,是導致我們碰到這樣或那樣狀況的業,讓我們此生出生是這樣的狀況、碰到那樣的事情,這才是冤親債主。
真正的解決辦法是不停地去造新的善業,淡化與稀釋壞的舊業,而後的生命就會變好。

Posted on: 2020/4/21 18:00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6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體證初果】隆波帕默開示
一旦我們開始訓練心,並且獲得了觀者(能觀),我們就可以看到被觀察的對象(所觀)。但是假如沒有觀者、知者,心就會跳進所緣。比如,當我們覺察自己的身體時,心跑去盯著身體,或者浸泡到身體裡,這樣是不行的。又或是覺知腹部的起伏時,心跑到了腹部,或者做手部動作時,心跑到了手上,這樣都是不行的。
心如果沒有跑掉,並且安住成為知者、觀者,就會看到身體只是被觀察的對象,不是我;苦樂的感覺只是被觀察的對象,不是我;好和壞是被觀察的對象,也不是我。當觀察越來越細膩以後,我們甚至會看到心本身也是被觀察的對象:時而變成觀者,然後滅去;時而變成思維者,然後思維的心又滅去,再變成觀者的心。
於是,我們看到心本身也是被觀察的對象,時而成為觀者、時而成為思維者,最後智慧徹悟到「心本身也不是我」。
一旦我們修行領悟到了「心不是我」,五蘊就都不是我了。一旦五蘊不是我,整個世間也就都不是我了。因此,真正的分水嶺在於心。
在親證「心不是我」時,那個誤以為「我存在」的身見結(邪見)就被徹底根除,行者將會體證初果——須陀洹。(摘自:什麼程度才算是會修行)

Posted on: 2020/4/24 10:35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7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隆波親歷過延長路程的神通】
隆波親歷過延長路程的神通。有一天深夜,隆波走在鐵軌旁,這條鐵路連接著兩條公路。在曼谷暖路與八叉蠟路有一條閒置的鐵路線,隆波剛好要跨越這條鐵路線。以前正式的公路很少,都是走小路或直接穿鐵路。
有一天深夜,隆波要走過那裡的一片草叢,事實上每天都路過,每天都看到那個地方,通常一會兒功夫就過去了,但是那天怎麼也走不出來,路不停地被延長,延、延、延……直到隆波起疑:哎,不正常!它是想騙隆波不停地走,直到被火車撞扁嘛。怎麼辦?
隆波嫻熟地把心集中起來再回看,只走了兩三步就穿過去了。
第二天一早,再看,發現那堆草叢只有兩三米的距離。前晚卻一直走啊、走啊,距離被延長了,這屬於延長路程的神通。
本想和「他」學學這個神通,但卻是對牛彈琴,無從溝通。否則當太多的居士到隆波寺廟的時候,就可以把巷口延長兩三百公里,這樣人數就能少一點(隆波笑)。(摘自怎麼消業才是正確的)

Posted on: 2020/4/25 18:5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8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身心自動分離】〔10歲〕(摘自隆波帕默修行必備的大善心)
◎有些人曾經修行過,過去世開發過智慧,一旦心成為獨立凸顯而安住的善心,諸蘊就會分離——身心自動分離。
【1】曾有一位僧人分享說,他年輕時,那時還沒出家,還是個居士,他去參加水燈節,四處湊熱鬧,結果不小心站在了燃放的煙花旁邊,燃放煙花時,他被嚇了一跳。在受驚嚇的瞬間,如果是我們就會驚慌失措,對嗎?越是現代版的男生,越會魂飛魄散——天啊!可是他並未驚慌,因為在受驚嚇的一瞬間,他看見「受驚嚇的心」,覺性立即捕捉到,而後看見驚嚇是一個部分,心是一個部分,身體又是另一個部分,然後看著別人驚恐不已,而此刻的自己卻不是驚恐的——他這樣分離蘊,「驚嚇」驟然消失,只剩下安住而獨立凸顯的心,看見身體,看見安住而凸顯的心——這是因為他曾經訓練過。
【2】隆波10歲時,每家每戶的房子是成排的,一次離自己家4、5戶的一戶人家失火,隆波看見火災,嚇了一跳,準備跑去告知父親,跑了第一步、第二步,到第三步時好像打開了自己內在的開關,看見了受驚嚇的心。
觀察到了嗎?那位僧人是由於煙花而受驚嚇,隆波是看見失火而受驚嚇,因為「驚嚇」是非常強烈的境界,曾經累積的修行會很容易現身。有些行者跟大象、老虎待在一起修行,老虎一來,他受到驚嚇,這時很容易觀照。很容易看見煩惱,如果覺性瞬間生起,驚嚇就會消失。如果我們前世修行過,就能夠毫無刻意地自行覺知到。

Posted on: 2020/4/25 19:03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5月05日 21:03:50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19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觀身或觀心】(摘自隆波帕默修行必備的大善心)
◎禪定訓練較多的人要去觀身,因為「身念處」適合奢摩他的行者。而「心念處」,則適合毗鉢捨那的行者,適於開發智慧的群體——也就是那些觀念型、喜歡思維很多的人。
因此,如果在覺知自己之後,心是如如不動的,入定、出定以後,心都是如如不動的人,高僧大德們就會教導他去思維和分析身體:身是無常的、苦的與無我的。教育並且引導心懂得從三實相的角度來看待它們。
如果我們無法入定,那麼就用平常、普通的心,去教育心,比如覺知自己後去引導:剛才生氣了,現在沒有,生氣是無常的,就這樣逐步去教導、慢慢去引導心,而後心就會變得聰明,就會開始看到三實相。以後境界一生起,比如:生氣了,它就會看見生氣不是「我」,生氣只是一位不速之客,緣聚而生,緣散而滅,無法掌控,就會照見「無常」——不斷地變化;是自行生起的,我們沒有命令它生起,也阻止不了它生起,它是「無我」的。

Posted on: 2020/4/26 10:3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隆波帕默的觀心經歷】
#20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讓我們得不到法的是煩惱】隆波帕默開示摘要
〈法和煩惱〉
如果我們修行的時候,我們的心沒有煩惱出現,法就可以進入到心。法是非常自然平常的事情,不是什麼特殊的。事實上,生就是苦、無常、無我的,誰可以去遮蔽這個真相呢?這個已經是真相了。誰可以遮蔽世上所有的苦受、樂受和不苦不樂受,是苦、無常和無我的,誰可以遮蔽這樣的真相呢?這個快樂可以去命令它嗎 ?可以命令它沒有痛苦嗎?
真相本身就在我們面前呈現,但是我們的煩惱一直遮蔽我們的心,讓我們看不到真相。我們的身體一定會老病死,如果心可以接受真相,法就會迅速地進入到我們的心。
有些人的根器非常利,心很快接受真相,那是因為不斷的積累智慧,所以根器非常的利,只要聽一點點,就證悟道果了。但是我們呢?我們的根器不夠利,但是我們的身和口非常的利,就是喜歡想,然後喜歡和別人辯論,喜歡在社會上超過別人。
如果我們觀察自己,不要讓煩惱來控制自己的心,法就很容易進入到我們的心。
讓我們得不到法的,就是煩惱,而不是別人。不用去責怪別人,不要說我在修定,但是那個人在打擾我。
有一個女人就跟隆波打小報告,因為她的老闆不允許她下午經行。兩點應該是工作的時間,兩點不是經行的時間。所以我們修行的時候,不要聽從煩惱的命令,如果被煩惱帶領,修行就會很難,比如我們想要寧靜,心就不會寧靜了,想要證悟道果,心就不會證悟了。

Posted on: 2020/4/29 7:1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1) 2 »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