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下載]
●隆波帕默的內觀開示五講 http://www.ss.ncu.edu.tw/~calin/textbook2008/9.pdf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隆波帕默的禪修經驗談 http://www.ss.ncu.edu.tw/~calin/textbook2008/2.pdf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Posted on: 2020/8/12 11:36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隆波帕默尊者開示選集】
2018年12月1日A為了開發智慧而準備好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19ugCn1f-w&t=5s 【內容】大善心。固定禪法。參照物。帶心在身內跑。知者、覺知者、喜悅者。先迷後知。【經驗】培養覺性、戒、定、慧全自動。心不要跑到小腹部這一段會起貪欲。固定形式時心跑到身和心二處(觀近),生活中跑六根(觀遠)。修的三層智慧:心不是我,心有想要就有苦,心本身是苦。知元素。183
Posted on: 2020/8/29 17:42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隆波帕默尊者開示選集】
2018年6月16日A四聖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y5GEQyGjU 【內容】正確的定。知者之心仍然是無常、苦、無我。純淨無染的知元素是佛性。知者之心是與智相應的無行大善心,也仍然是苦。修習四念處,覺知身與覺知心,第一個階段是為了生起覺性;第二個階段是為了生起智慧。有覺性,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見身心的實相。159
Posted on: 2020/8/30 17:52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4】若是觀呼吸,心跑去想了,也要及時知道。接下來,一旦心偷偷跑去想的刹那,覺性將會自行生起,及時的知道——哦!心剛剛跑去想了。
“覺知自己”就會瞬間生起,[定]也會在瞬間生起。 這是非常殊勝的[定],不是忘記自己的[定],而是心與自己在一起的[定]。心安住與自己在一起,心是獨立的,並未被煩惱控制,也沒有任何東西潛伏進來。 我們要訓練直至心清醒過來:修習任何一種禪法,然後及時的知道心。 比如:念誦佛陀、觀呼吸或者經行,然後心跑去想了,知道心跑掉了,“清醒”就會生起,心就會安住,覺知、覺醒、喜悅隨之而來,[定]於此生起。 有覺性又有[定]——心就會徹底醒來,可以開始開發智慧。 我們需要訓練至心醒來,能夠覺知自己。經由修習任何一種禪法來及時的知道心——心跑去想了,知道;心跑去想了,知道。心就會醒來,與自己在一起。身體一旦挪動,心就會知道,心會及時的知道身體的移動;一旦心有任何動靜,也會及時的知道。 它將會照見呈現在身體的三[實相]——無常、苦、無法控制。 也會照見呈現在心的三[實相]——無常、苦、無法控制。自行照見。 (96苦從何來;如何離苦)
Posted on: 2020/9/3 14:22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為了開發智慧而準備好心》
講者:隆波帕默尊者 地點:泰國解脫園寺 日期:2018年12月01日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1.〈大善心〉 我們修行最難的就是,把心準備好開發智慧。在開發智慧之前,一定要先訓練心。準備好能夠開發智慧的心,它是大善心,包括伴隨著智慧,它是自行生起的,是自動自發的,因此並不是我們可以隨心所欲製造出來的。這樣的心是輕鬆的、柔軟的,它是靈敏的,而且是精進於覺知所緣,不會懶惰。在覺知所緣的時候是老老實實的,不會進去干預[所緣],是沒有貪慾的,知道的時候沒有想要,沒有瞋心,不會排斥,沒有散亂,沒有痴,是好品質的心。可以用來開發智慧的心的特質很多,我們一定要去訓練。 【說明】喜俱智相應無行大善心有34個名法: 1個識(心王)。 7個遍一切心所:觸、作意、受、想、思、一境性、名命根。 6個雜心所:尋、伺、勝解、精進、喜、欲。 19個遍一切美心所:信、念、慚、愧、無貪、無瞋、中捨、身輕安、心輕安、身輕快性、心輕快性、身柔軟性、心柔軟性、身適業性、心適業性、身練達性、心練達性、身正直性、心正直性。 1個無痴心所=慧。
Posted on: 2020/9/8 11:10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9月17日 09:32:37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2.〈心的參照物〉
最重要的是,修行一種我們習慣的禪法,[例如]禮佛念經,唸誦佛陀、佛陀,唸誦別的也可以,觀呼吸也可以,或是經行,身體動來動去。修行任何一種禪法:憶念佛陀、憶念佛法、憶念高僧大德,憶念身體,憶念布施,憶念戒,為心找一個臨時的家。一旦心有了臨時的家,我們的訓練並不是為了讓心寧靜於所緣,比如唸佛陀、佛陀,我們是用佛陀作為參照物來觀察心。唸佛陀、佛陀時,一旦心離開了佛陀,我們有覺性地知道[心跑掉了]。為什麼一定要有這一個參照對象?因為我們直接去觀心的話,我們看不見、看不出來心不停的動盪變化,因為心是無形無相的,沒有具體的實體,我們要看心的跑來跑去,是看不了、看不出來的,一定要有一個背景來看待。 比如,我們來看這個月亮,知道它移動位置,不在同樣的一個地方,是因為有背景,也就是有星星,今天跟這個星星在一起,下一天跟另外星星在一起,有背景讓我們看到這個月亮有變換地方,或者太陽跟這行星,整個世間有一個參照點,世間有邊緣,我們看到它不停的動,從世界的一邊跑到另外一邊,我們感覺到月亮和太陽它們有移動。如果我們在宇宙的虛空裡面,沒有星星,什麼東西都沒有,即使我們動得多麽快,我們感覺不到在動,因為沒有參照對象。 這個心也是同樣的,我們想看到心的移動,一定要有一個參照點。我們跟佛陀、佛陀在一起,然後一旦心離開了佛陀,我們隨著就知道:心離開佛陀了,跑到別的地方去了。或者,我跟呼吸在一起,一旦心離開了呼吸,我們隨著就知道:心已經跑掉了。這個心自身是無形無相的,沒有具體的形象實體,只有當有背景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看到它的變化。這個背景,其實就是我們所訓練的禪法的禪修所緣。 因此我們唸佛陀,並不是為了要寧靜於佛陀,觀呼吸並不是為了讓心寧靜於呼吸。我們唸佛陀,是為了在心離開佛陀的時候,能及時地知道。觀呼吸是為了在心一旦有運動變化的時候,能即時知道:心離開了呼吸,去想別的事情了。或者有時跑到呼吸上面,同樣都是在跑動;觀呼吸的時候,心跑到呼吸上,這個也是跑動。因此,在觀呼吸之前,我們的心要[像]平常普通人的心,平常普通的狀態,然後用這心輕鬆自在地看著身體呼吸,一旦心跑去想[別的事情],要即時地知道;心泡在呼吸裡,也要即時知道。這麼不斷地訓練,心能夠記得這個動盪的[現象] ,接下來,一旦稍微有一點動盪,覺性會自行生起。覺性源自於心能牢牢地記得這些[現象]。比如我們唸佛陀、佛陀,或者我們觀呼吸時,一旦心跑去想別的事情,或者跑去看,看到有人走過來,轉去看他,心跑到別的人身上,[覺性會自行生起而即時]知道。跑去想,知道。跑去看,知道。跑去聽,知道。心跳進去跟禪修所緣在一起也知道。
Posted on: 2020/9/9 17:14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3.〈訓練心在身內跑動〉
有的人觀腹部升降時,心跑到腹部,然後一起浸泡到腹部一動不動,那個僅僅只是獲得寧靜,不可能開發智慧,因為這個心一直呆滯、寧靜,不動在那個地方,就是舒服而已。或者,觀呼吸後,心跑到呼吸上,呆滯地跟呼吸在一起,跟呼吸在一起雖有快樂,但無法開發智慧。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訓練心,讓它準備好,開發智慧。也就是說一定要及時地知道心。禪修所緣僅僅只是一個參照物,用來觀察心,即時地知道心去哪裡了。 修行什麼禪法都可以,但是要觀察心。比如身至念,觀三十二分身,觀骨頭、牙齒等,只是為了讓心寧靜而已。但是,我們觀頭髮、皮膚,要即時知道[心的跑動]。例如,每一個人都有頭髮,多少都沒有關係,大家讓心來到頭髮上面,想著自己的頭髮。心去到頭髮上面了嗎?而後試著換地方,來到眉毛。繼續換,來到肩膀,哪一個肩膀都可以。再試著換到手肘。試著換到手掌,移到[胸口,(不要移到腹部,見後面說明)]。好,大家讓心回來聽法。大概能觀察得到嗎?心可以跑動:關注哪裡,心就跑到哪裡,只要一想到什麼,心就到那個地方生起了,只要對什麼有興趣,就會跑到那個地方去。但是我們這訓練,並不是為了讓心跑來跑去,是訓練我們在心跑動的時候,馬上可以看得到[心的跑動]。如果我們看不出心可以跑動,就可以這麼去訓練,在我們身體裡不停地跑來跑去,不要跑到別的地方去,別跑到去看天神、鬼,那是浪費時間。就在我們身體裡面跑,上上下下的去換[位置],接下來心往哪裡跑,馬上就看得到。然後,我們唸誦佛陀、佛陀,或者是觀呼吸時,心跑到哪裡,我們就能及時地知道它。 多多的訓練,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接下來心能夠記得跑動的狀態,就是剛剛隆波帶大家刻意地去跑動,否則它偷偷地跑時,我們就看不見。我們刻意地跑動,跑來跑去,去到哪裡我們都知道,讓心能夠記得跑動的狀態,其後一旦跑動,覺性會自行生起。覺性源自於心能夠牢牢地記得那些[現象]。在覺性生起的一瞬間,沒有干預心,沒有打壓心,只是覺知:心到哪裡了。當下心就會醒過來,心就會變成覺醒者、喜悅者。
Posted on: 2020/9/12 7:57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9月12日 22:07:45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4.〈選一禪法來覺知心〉
因此當我們會看心的運動變化之後,就去修行一種禪法:唸誦佛陀也可以、觀呼吸也可以,什麼都行,選擇一種禪法做為一個背景,是為了及時地不斷地知道心。但別緊盯心,讓心運動變化了,才去及時地知道,別一直守護它。若是整天唸誦佛陀、佛陀時,一直緊盯著心,這樣是不好用的。觀呼吸時,緊盯著心,這個也不好用。要像玩一樣的去覺知,輕鬆自在地覺知,快樂地去覺知,讓心可以運動變化,可以自由地變化,只是心動了之後,我們要及時地知道。 修行人跟沒有修行的人,只有一點點差別。沒有修行的人,他們的心一直處在運動變化之中,一會兒迷失去看,一會兒迷失去聽,一會兒迷失去想;修行人也是一樣讓心運動變化,但是知道心去看了、知道心去聽了、知道心去想了,跟沒有修行的人只有這一差別,就是有覺性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但是放任心去工作[運動變化],跟那些沒有修行的人一樣。 沒有修行的人,一會兒心跑去看,一會兒跑去聽,一會兒跑去聞,一會兒跑去嚐,一會兒跑去觸,一會兒跑去自己心裡想事情,[修行的人]也是同樣的。[但是]在正常的生活中,心跑到眼根,我們跟沒有修行的人不同的區別是,及時地知道:「心跑到眼根了」。一般的人,心跑到眼根從來沒有知道過[心跑到眼根了],心跑到念頭的世界裡面,也從來沒有知道過[心跑到念頭了]。我們要訓練常常地知道、常常地知道,知道了會得到什麼?知道心跑掉的一剎那,心就不跑,而且是在沒有刻意地情況下,心就會變成知者。在沒有刻意地情況下,心就會變成知者,它是自行變成知者的,這才是非常有力量的善心。
Posted on: 2020/9/12 22:08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5.〈生起定和知者的心〉
我們開始訓練觀呼吸時,觀不到動來動去的心,我們就刻意地帶心跑到頭髮、耳朵、鼻子,一直從頭到腳、腳到頭,不停地去訓練。當我們可以看得出心去哪裡了,我們就開始修行一種禪法,現在我們放任心去工作,心跑去頭髮等,及時地知道。我們沒有這麼刻意地訓練的話,或者沒有看這個三十二分身的話,絕大部分,心往往就會往外跑,它不回來看自己的三十二分身,他只會去看別人,看別人的皮膚,看別人的頭髮,看別人的肉,所關注的是往外面的關注,因此我們在真實的生活中,我們的心就會跑很遠。我們這個訓練,要近一點跑,就在自己身上跑。 在四念處裡面,法有遠處的法和近處的法。近處的法就是在身體裡面跑來跑去,這個訓練,讓心在身體裡面跑動,知道可以看得出心的跑動是什麼樣子。然後在真實的生活中,心跑去看知道、心跑去聽知道、心跑去想知道,常常的去知道。接下來,一旦心跑動,我們就及時地知道心的跑動。比如心跑去想,及時地知道心跑去想了。跑去想的心是散亂的心,它就會馬上滅去,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覺性,散亂的心就會馬上滅去,就會生起知者的心。知者的心是具有好的[定]的心。大家聽了也許會發懵:我根本沒有訓練[定],為什麼隆波說我有[定]啊?這個不是長的定 [是剎那定],當我們及時地知道心散亂,也就是心跑掉時,散亂的心就會滅掉,就會生起[定]。只是如此的簡單:什麼時候不散亂,什麼時候就會有[定]。 有的人有疑問:貪欲時會有[定]嗎?好的[定]不會有貪欲。壞的[定]會有貪欲。生起貪欲之前,一定先有散亂、先有痴。 我們及時地知道心的跑掉,及時地知道心有痴。無論哪個煩惱生起,永遠都會有痴[散亂]相伴隨,我們直接知道根源,心跑了馬上知道,心跑了馬上知道,其他的煩惱是沒有機會生起的,貪、瞋是不可能生起的。 如果能夠及時地知道痴[散亂],心跑了馬上知道,如此多多地訓練,我們的戒就會圓滿,因為煩惱沒有生起。煩惱沒有生起,保證不可能破戒,持戒就變成非常容易的事情,有覺性去呵護心,戒會自動自發地生起。 一旦心跑了知道,心就會停止跑,而且在沒有刻意地情況下,就會自動自發地生起[定],心變成知者、覺醒者、喜悅者,會自動地生起,這就是我們訓練得到知者的心的方法。
Posted on: 2020/9/12 22:10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6.〈得到智慧〉
接下來,心再跑,再一次知道[成為知者],心跑了知道,心覺知也知道,我們會得到智慧:看到跑動的心是無常的,心一旦跑掉我們及時地知道,跑動的心就會滅掉,生起了知者的心。我們並沒有呵護知者的心,並沒有緊盯,它也是無常的,它一會又跑去想了,又跑掉了。一旦跑了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跑了,這個跑掉的心會滅掉,就會生起知者的心,這個跑掉的心與知者的心,會不停地交替進行,一直在交替進行,一會兒迷失,一會兒知道。迷了知道、迷了知道,一定是先迷才知道,迷了知道、迷了知道。別一開始就覺知,如果一開始覺知不迷失的話,就變成緊盯心了。要迷了知道、迷了知道。就好像佛陀教導的一樣,一開始是煩惱:「心有貪知道心有貪,心無貪知道心無貪,心有瞋知道心有瞋,心無瞋知道心無瞋。」一開始是煩惱,「心有痴」也就是心迷失,「心散亂知道心散亂」,心沒有迷,知道心沒有迷,這個心迷了知道、迷了知道,就會生起沒有迷的心。我們就完全按照佛陀的開示,這個一模一樣的,不可能有任何的偏差。心散亂、心迷失,及時地知道,及時地知道迷失的心,不迷失的心就會生起,就只是這個而已。常常地看到,我們就會知道迷失的心是無常的,知者的心也是無常的,迷失的心也不是我,它是自行迷失的,知者的心也不是我,我們並沒有刻意地要覺知,它會自行地覺知,因為覺性已經開始運作了,這個就是智慧。 因此我們修行一種禪法,之後看到心的跑動,跑了知道跑了知道,我們就會得到覺性,得到戒、得到[定]、得到智慧,就全部圓滿了一切,就只是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就是這個而已。隆波不是開玩笑,隆波真的就是這樣子修過來的,就是這麼訓練過來的。 隆波見到隆布敦長老的時候,最開始不會修,長老說:「觀心」。隆波就去守護心,不讓它動。長老說:「修錯了,這是干預心的狀態,干預心的運作狀態。心的自然狀態是想、演繹、造作,但是你讓心不想、不演繹、不造作,就只是覺知自己,這個是在干預心的狀態。」 放任心去工作,正常的去工作,心一會兒看、一會兒聽、一會兒想,只是它跑去看,我們要及時地知道,跑去聽我們及時地知道,跑去想及時地知道,接下來只要一動,只要一跑,只要稍微一動盪,馬上就覺知,動盪馬上覺知了,不用害怕會破戒,這個肯定不可能破戒,因為煩惱控制不了我們的心,覺性在心裡面已經圓滿了。 隆波出家大概是兩年七個月的時候,一月份那時候,不停的修行,隆波看自己的煩惱還有,還有煩惱,還鬥不過它,清除不了無明,不知道怎麼清除。精進也更精進不了,覺性已經自動自發,[定]已經自動自發,智慧自動自發,全都是自動自發的。動,馬上全看見。想要比這個更多不可能做到。一定要訓練到這種程度,覺性、戒、[定]、智慧、全是自動自發的,不停地訓練。然後,第三個結夏安居的時候,三個戒臘已經過了,[終於徹悟了四聖諦]。
Posted on: 2020/9/15 14:13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7.〈固定形式與日常生活的修行〉
如果希望真的離苦,每天都要演練:要用心的先持五戒,接下來就是訓練自己的心,每一天安排一點時間出來,如果認真的話,就從半個小時開始,如果想迎合一下煩惱,跟世間在一起不會太苦的活著,就從15分鐘開始,更多時間就會氣餒。十五分鐘做什麼?禮佛[唸經]大概2、3分鐘,而後修行,用唸經修行也可以,不用練很久,唸佛陀佛陀就是唸經,然後及時地知道心,心跑去哪裡知道,心跑去哪裡知道,不斷的去知道。 如果不知道心往哪裡跑,就帶它跑,頭髮、皮膚,這裡、那裡,在身體不停地移動,直到非常地嫻熟:現在心去這裡了,現在心去這裡了,心到這裡來了,心到這裡來了,但是別去那個小腹部,否則很容易有貪欲,別在中間這一段,可以到那個膝蓋,這個腳也可以,上上下下的移動,不要往身外跑。一旦嫺熟後,就不用刻意地跑,心會自己跑,然後我們就跟禪修所緣在一起,唸佛陀佛陀,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心跑去想也知道,絕大部分我們在固定修行的時候,它不太會去別地方,只會跑去想,或是跑到禪修所緣上面去,就只這些,不會跑去看、不會去聽、不會去嚐什麼東西,因為在我們自己的禪堂裡面,外境都是常見的,我們不會關注要看什麼。如果去別的地方坐著,會關注:有蛇會來嗎?壁虎會來嗎?看到蛇、壁虎來了,這個心會很動盪不安。但是在我們固定地方修行的時候,六個根門可以只剩下身和心。有時候我們打坐的時候身體熱,然後汗流出來,或者打坐了之後酸,然後心裡面忐忑不安,心就變給我們看了。坐著就去觀身,身體發生什麼,最後也會進到心,或者是心寧靜、心有快樂、心非常的入迷。很多的修行人,會出現這個入迷的狀況,做給你們看,誰看得出來嗎?非常舒服。一定要加強覺性,一定要把[入迷]推倒!打坐一定要覺知自己,不要迷迷糊糊的,沒有覺性,那個不行,不要!一定要覺知我們的心跑去哪裡。 在固定形式修行的時候,會跑到身體,這裡痛那裡酸,這裡熱那裡熱,絕大部分都會往心裡面跑,跑去想別的事情,有時候會跳進去,在心裡面有動盪,有可能跑去想別的事情,有可能跑去觀禪修的所緣,都要及時地知道。如果觀呼吸的話,心會跳到呼吸,跑到身體上,因此在固定形式裡面修行的時候,只會跑到身跟心。但是在真實的日常生活中,會跑到六個根門,眼、耳、鼻、舌、身、心,因此,在真的舞台上面去戰鬥的話,一定要先把自己訓練到嫻熟,跑到身也知道、跑到心也知道,跑去想、演繹、造作,及時地知道,如此訓練。接下來,在日常生活中開始訓練我們的心,最難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因為心是在六根門運作的,跑到眼、耳、鼻、舌、身和心。在固定形式修行,只是兩個根門,也就是身跟心。在固定形式修行,可以幫助我們越來越嫻熟,心跑到哪裡就看到,不阻止它跑,跑了知道、跑了知道。早年隆波在外面的時候,眼、耳、鼻、舌、身、心接觸,心怎麼跑全都看得見,跑了馬上知道,跑了馬上知道。
Posted on: 2020/9/16 9:24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8.〈獲得三階的智慧〉
最後,會生起初階的智慧,看到心不是我,心是自己跑動的,心不是我,我不存在。次階的智慧就會看到,心有想要、心有執著,心就會苦。心沒有想要,心沒有執著,就沒有苦,這是中等的智慧。接下來就會徹底地看見,有心就會有苦。不論心跑動還是不跑動,心本身就是苦。一定要看到這個,這是最高階的智慧,稱為看到了苦聖諦,看到了五蘊的真實的實相:五蘊本身就是苦。真正會生起五蘊的其實就是這一顆心。[識緣名色],識就是心,會生起名色,因此五蘊全部是源自於這一顆心,這個心跳進去[執取心],就會生起五蘊。如果我們看到這個心本身就是苦,就再不可能去構建五蘊,沒有理由要去構建,只是一顆心就已經是苦了。如果訓練到這一點,就可以徹底跨越了生死,心就會翻轉,變成「知元素」。這個知元素,有的祖師大德稱之為「不朽的法」、「不朽的元素」。這個講多了就很困難,講的人會很困難,會被人指責是吹牛,聽的人也很困難,會變成邪見。所以佛陀對這一塊不開示很多,阿羅漢的心是什麼樣子的?涅槃是什麼樣子的?不怎麼講,因為一講,人們就會落入兩個極端:一是涅槃之後還剩下恆常的心,另外一類認為涅槃之後就徹底的斷滅空。有的人認為是恆常,有的人認為是斷滅空。凡夫的程度不是斷滅空就是恆常,只認識這兩個極端。大家沒有看到,看到的時候再講。 有時高僧大德們會說「知者不死」,但是這個「知者」不是指「知者的心」。隆波敦長老稱之為「一心」,佛使比丘稱之為「心的本來面目」,前僧王稱之為「識元素」,阿姜摩訶布瓦尊者稱之為「法元素」,隆波貼長老稱之為「意」,隆波布達長老稱之為「意識」。每一個人的稱呼都不一樣,但是他們看到的是同樣的東西、同樣的[對象]。
Posted on: 2020/9/16 9:25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9.〈結語〉
去修行,持五戒,在固定形式裡面去練習,及時地知道心。修行一種禪法,及時地知道心,心跑了知道。如果還不知道,就帶它去動,然後去知道:它現在跑到身體的哪個部分,刻意地去跑動,這取決於我們的想,只要我們心想到哪裡,心就會在那裡生起。關注在頭髮,心就就會跑到頭髮。一旦我們嫻熟了,心跑動了,就修自己的行,心跑去哪裡要知道。在固定形式修行時,心會跑到身和心;在日常生活中,會跑到六根門,就只是覺知心:心跑到眼根知道,心跑到耳根知道…。知道跑到耳根、眼根…,但別拉迷失的心回來。知道迷失的心,已經是一個新的一顆心了,是不同的一顆,不用呵護,放任它生滅。 以上聽不懂也沒有關係,還有視頻、音頻,可以給大家聽,慢慢去聽,然後去用功。如果明白自己的心,修行就再也不會是什麼困難的事,如果沒有明白自己的心,是不可能有明白法的那一天的。阿姜曼尊者說,得到心就得到法,丟失心就丟掉了法。得到心就得到法,及時地知道心,就是及時地知道法。隆布敦長老曾經開示說,八萬四千個法門,法全部都是源自於佛陀的純淨無染的心,就是全部來自於心。至於大家從心裡面流淌出來的是五蘊,那個不是法,出來的是苦。大家要訓練到,心是法,心是佛陀,心是聖僧,是同樣的一個。慢慢訓練,別嚇一跳,它比我們想的簡單,請容許保留說簡單。難,是因為大家想得太多。要常常知道自己的感覺,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常常及時地知道心。最後就會發現[真的]簡單。(完)
Posted on: 2020/9/17 9:30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根律儀和定慧》zh180127A【140】
講者:隆波帕默尊者 地點:泰國解脫園寺 日期:2018年1月27日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1.〈守五戒〉 有人是從清邁來的,那[地方]以前有幾位很好的祖師大德,每位都非常[莊嚴]、美麗。讓他們如此莊嚴、美麗的,是他們的戒和法。[人]如果没有戒、沒有法的話,看起來就很可怕。大家做為居士,也是可以成為莊嚴和美麗的人,如果有戒和法,大家的心也是可以成為出家人,大家的心同樣可以寧靜和美麗。 做為人類,這身體無論如何都不會很漂亮的,但心可以寧靜。心好了,身體看起來就會同樣的好。[有些人]外表看起來很好,但裡面可能已經壞掉了。別人有沒有戒、有沒有法,我們是很難去知道的,但是我們要讓自己先擁有[戒和法],我們要好好的持戒,多多的修行,有一天我們就會有戒、有法。 [即使]我們只是凡夫,還沒有見法,如果我們的戒持得好,天神就會尊敬我們。天神會尊敬那些戒持得好的人。天神曾跟佛陀說過,即使相距幾千里,人類的臭味,他們也聞得到。所以,天神不願接近人類,但如果戒持得好,我們就會散發出香味,天神就願意忍受這人身上的臭味。所以戒持能讓我們變得寧靜和乾淨,要去持戒,居士持五戒就夠了,最重要的就是這五條戒。八聖道的正語是(五戒中的)第四條戒[不妄語];正念是第五條,第五條[不飲酒]可以呵護正念,如果嗑藥或喝酒的話,我們的正念就會很弱。有時,出家人看輕居士、看不起居士,因為出家人有兩百多條戒,而居士只有五條戒。但有些出家人連五戒都沒有持好。所以,我們先把五戒持好。隆布敦長老有一次教導他的弟子說:你有兩百十七條戒,但你連五戒都沒有持好。所以遇到好的祖師,就是這樣直言不諱。 我們只要對自己有興趣就可以了,不需要去關注這個人是不是聖者、那個人是不是聖者,我們要看自己有沒有用心地開始持五戒。開始持戒時要刻意地,刻意地不去犯戒,在身、口上刻意地防護。有人吃晚飯,有人不吃晚飯,修行上這不算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是第一條到第四條戒,你如果沒持好的話,聖道不會生起的。比如一天到晚玩手機、玩line的,正語已經破了,因為很散亂,說些沒有意義的話;如果要講話,就講必不可少、必須的。有些人用line,是為了工作,為了賺錢養活自己,這是可以的,但如果只是用在閒聊,這是散亂。如果沒有戒,或戒持不好,我們要很用心、刻意地去持戒,因為一開始必須很刻意地去持戒。
Posted on: 2020/9/21 11:12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2.〈生起覺性和根律儀〉
接下來我們訓練覺性:常常覺知自己的心。當訓練覺性能覺知到自己的心時,心有快樂、心有痛苦,心有善法,或心生起不善法,我們要有覺性去覺知好和壞、苦和樂。眼睛接觸到所緣——看到美女、看到花很美時,心裡有快樂,知道心有快樂。有時看到美女,嫉妒心會生起,嫉妒她的美麗,心裡有不善法生起,心裡已經有苦生起了。有時我們看到美麗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沉醉、都是喜愛的,有時也可能生起不滿意、不喜歡的,所以我們要有覺性去覺知自己的心。我們看到[色法]、聽到聲音、聞到味道、舌頭嚐到、身體接觸到、心中生起快樂、心生起痛苦,都要知道,心中生起貪瞋癡也要即時知道,常常的這樣去看。 接下來,接觸到所緣後,更加細膩的戒就會生起,這叫根律儀,這比五戒更加細膩,當然持五戒一條一條的也非常的重要,但如果我們有覺性呵護自己的心,更加細膩的根律儀就會生起,我們的心就不會被[煩惱]所控制。 比如說,眼睛看到[色法],心中生起苦樂好壞,我們即時地知道,這樣[煩惱]就很難控制我們的心。或我們耳朵聽到聲音,我們的心生起苦樂好壞,如果有覺性及時地去知道,[煩惱]就不會進而控制我們的心。我們要有覺性常常覺知自已的心,[煩惱]就不會生起。有眼睛就去看,有耳朵就去聽,有舌頭就去嚐,有身體就去接觸,有心就去想;不要不看不聽不想,不需把自已變成石頭,有眼睛就去看,有耳朵就去聽,有舌頭就去嚐,有身體就去接觸,有心就去知道心中生起的這些想和造作的[心理]。我們有覺性地及時去知道,覺性的職責是呵護我們的心,什麼時候有覺性:眼耳鼻舌身心去接觸所緣,生起善法不善法、苦跟樂之後,覺性就及時知道,那時候,心就會成為大善心,就不會有不善心生起。心是善心,就會自動的有戒,而且會有好的[定],有自動的覺性,這是善心的特徵。努力地有覺性去常常的覺知我們的心,接觸所緣之後要及時地知道,這樣不善心就沒有辦法生起,就會是善心,心就會有好的戒,就稱之為根律儀。 六根接觸六塵之後,若不讓眼睛去看,不讓耳朵去聽,不讓心去想,這不能 稱之為具有根律儀。根律儀是,讓六根跟六塵去接觸時,我們有覺性地常常覺知自已的心,這點非常重要,然後就會獲得更加細膩、更加高的戒。其實,所有的戒總合起來,只有一句話就是:心是平常普通而沒有被[煩惱]控制。只有一條戒——心是平常普通而沒有被[煩惱]控制。所以我們要常常去覺知自已的心:如果想去做壞事,看到別人有好的東西,我們心裡想要,我們要知道心「想要」。有些時候看到別人有好的東西,產生想要偷的心,[同樣要知道心「想要」。有覺性就不會被煩惱控制]。讓覺性來呵護自己的心,好的戒就會生起。什麼時候我們的心是平常普通而沒有被[煩惱]控制,我們的心就很容易寧靜。
Posted on: 2020/9/22 14:34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3.〈生起好的定〉
如果心沒有[定],很容易被[煩惱]控制,有時被欲界的貪控制心,心就不會寧靜了;或者瞋心進來控制,心就不會寧靜。如果常以覺性呵護心的話,[煩惱] 就很難生起,心自動就會寧靜。所以,取決於我們要常常以覺性呵護自己的心:心快樂知道、心痛苦知道、心好知道、心壞知道,不去破戒,根律儀就會生起,好的[定]也同時會生起。 [定]的敵人是[煩惱],稱之為五蓋(貪欲、瞋恚、掉舉後悔、昏沈睡眠、懷疑),這是中等的[煩惱],不像貪瞋癡那麼強烈的[煩惱]。欲界的貪,例如看到令心滿意的色法,聽到令心滿意的聲音,接觸到令心滿意的所觸,想到令心滿意的事,這些欲界的貪會讓心不斷的去尋找五欲(色聲香味觸)的快樂。如果沒有覺性及時地知道,知道心已經沉醉在色聲香味觸裡,就已經卡在快樂裡面了。要有覺性及時地知道,五蓋就會滅掉,心就不會散亂,不會在五欲中散亂。慾望是在心中生起的,比如這色很美或令心滿意,[會在心中生起貪欲]。又如你不喜歡這個人,每次看到都會生起瞋心,其實瞋心不是存在於外面你看到的那個人,瞋心是存在你自己的心裡面。五蓋是在我們自己的心裡面。色聲香味觸這些所緣會讓五蓋生起,然後會長大,變成大的煩惱,容易導致我們去破戒。五蓋是中等的煩惱,如果有覺性去及時知道五蓋,它們就不會長大,就不容易破戒。 我們要更細膩地去呵護心:一開始眼耳鼻舌身接觸所緣後,有好壞苦樂生起,我們要常常的知道,接下來,心中有什麼在裡面,比如想多看好的色法、想讓不好的色法趕緊離開等,就是散亂在控制自己的心;或是對什麼生起懷疑,都要及時地知道。中等的[煩惱]就是五蓋。如果及時地知道五蓋的話,[定]就會生起,因為五蓋是[定]的敵人。一定要先有覺性,然後要有好的[定]。
Posted on: 2020/9/24 13:44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4.〈觀心生起智慧〉
我們繼續觀心。有覺性即時去知道—— 心好知道,心壞知道,心快樂知道,心痛苦知道,及時地去知道。不論是大的[煩惱],還是微細的[煩惱],常常地去知道它們,然後智慧就會生起,就會看到:快樂是無常的,痛苦也是無常的,善法、善心是無常的,貪瞋癡也是無常的。我們及時地去知道自己的心:有覺性,有戒,有[定],就有智慧生起,看到快樂是無常的,痛苦也是無常的,不苦不樂也是無常的;沒有辦法命令快樂生起,也沒有辦法去抵制痛苦,沒有辦去控制它們。好的是無常,壞的也是無常,貪瞋癡也是無常,我們沒有辦法去禁止它們,沒有辦法去控制它們,心好或心壞,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不要嚇一跳: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心好或心壞,因為心是自己選擇的,心有一個職責,是它自己做選擇的,選擇心好或心壞。有時我們沒有刻意的去覺知,它是自動覺知的,有時我們沒有刻意的去迷失,它是自動去迷失的,有時我們沒有刻意去貪,它是自己去貪的,有時我們沒有刻意去瞋,它是自己生起瞋心的,有時我們沒有想要散亂,它是自動散亂的,所以,不是由我們控制的,不是由我們可以命令的,這稱之為無我,是從無我的角度看到。我們有覺性地去覺知自己的心,就會看到所有的那些[心理現象],有兩個共性:無常和無我。 無常:有了會沒有,比如,快樂有了,它會消失;痛苦有了,它會消失;貪、瞋有了之後,它會消失。有從來不消失的害怕嗎?有生氣很久很久的嗎?或者有傷心很久的嗎?傷心同樣也是瞋心家族的成員。經常去想才會生起這些不善的心。當我們不去想的時候,生氣或恐懼就不會生起,這些生氣或瞋心一定是我們想到某些事情才隨之生起的。譬如有些人一看到隆波的臉,他本來是傷心的,然後變成驚嚇,有很多人是很怕隆波的。如果你的心是很好的,你看到隆波不會害怕的。所以,要有覺性地去覺知自己的心的變化。 心一天到晚在變化,一直不斷的在連續變化:眼睛看到[色法]、耳朵聽到聲音、鼻聞到味道、舌頭嚐到味道、身體接觸到、心跑去想跑去造作。六根接觸六境之後,就會生起苦樂好壞,有覺性緊隨著去知道 — 快樂也知道,痛苦也知道,好也知道,壞也知道 — 然後,戒就會生起,好的[定]就會生起,然後,智慧也會生起。智慧生起之後,就會看到:苦和樂、好和壞,它們都是平等的,因為它們都是生起然後滅去,沒有什麼是生起而不會滅去的。苦和樂、好和壞,它們不由我們控制的。這個人不好,我們命令心不要去愛他,但心還是會去愛,很難禁止,這是無我的角度。無常,就是已經有了的它會消失;無我,是不由我們控制,不在我們的控制內。所以,我們緊隨著去看真相,去看共性。 如果有覺性地去覺知身的話,就容易看到無我和苦的[實相]:這身體一真被苦逼迫著,在每個行住坐卧、每個四威儀裡,都是為了緩解苦,也會看到這個身體是無我的,這個身體是苦的聚合。但是,觀身和觀心的角度不一樣,身體固然可以看到無我,但更容易看到的是苦的[實相],因為,身體是從世間借過來的,比如吸氣呼氣,我們從世間借來食物,再排出去,這身體是物質的聚合,是苦的聚合,到某一天,這身體一定會毀滅,如果我們觀身的話,可以從苦的[實相]這角度去看,身體是從世間借過來暫時用一下,並不是屬於我們的。如果是觀心的話,就很難看到心是從世間借過來的,觀心的話,就可以從無我的角度去看 — 看到不由我們控制。 用覺性去呵護自己的心,呵護心不是我們的職責,呵護心是覺性的職責。我們不用刻意地去呵護自己的心——這樣的心會很緊、很硬,這樣的心是不好的。我們要有覺性地去覺知自己的心,常常去覺知,能覺知多少,就覺知多少,沒有時間限定的,讓覺性可以常常生起。但覺性是無我的,覺性也是有時生起,有時不生起,常常訓練的話,它就會養成習慣,常常生起,所以我們要常常去訓練,接下來覺性就會自動常常生起,因為已經養成習慣了。我們要多多去訓練好的,不要做那些不好的。 戒定慧,我們要讓它們圓滿。戒定慧圓滿了,聖道就不遠了。修行速度,有些人快,有些人慢,快慢取決於根器。根器利的話就會很快,根器比較弱的,戒定慧不夠的話,就會比較慢。佛陀有三種:精進型、智慧型和信仰型的。精進型的,像彌勒佛,積累波羅蜜的時間就要比較久。如果是智慧型的,速度是最快的,像釋迦牟尼佛,我們的佛陀是智慧型的,所以我們要多多訓練覺性、開發智慧。有些人是精進型的,他不願開發智慧,那就不用著急,等著下一位佛陀吧。還有信仰型的,[那就更慢了]。我們要多多地開發智慧,因為我們的身心每天都呈現三[實相]給我們看,所以我們很容易開發智慧。(完)
Posted on: 2020/9/25 18:00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會覺知自己之後,要去觀三實相【148】
講者:隆波帕默尊者 地點:泰國解脫園寺 日期:2018年05月05日第九屆課程 整理:大溪內觀教育禪林 1.〈覺性的價值〉 隆波的修行[進度],非常地快,非常地快,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隆波一直非常用心,不停地去覺知、不停地去觀察,觀察自己的身心,至於其他的事情,全部都不要,除非是賺錢工作。工作的時候非常地努力,其他的,全都是修行的時間,譬如等著公車去工作,一直都是有覺性地在發展覺性,吃飯也是有覺性,去上廁所也是有覺性,並不會把修行放棄,因此修行的速度進步很快。 曾經有位出家師父,是高僧大德的侍者,他曾經問過隆波,那個時候隆波還是居士,他問:居士!你是怎麼修行的?為什麼你修行那麼快,出家人十年二十年,都比不過居士你的修行一年? 修行十年二十年,[如果]沒有發展覺性,即使一百年也不會有什麼結果!佛陀說:「如果有覺性,就只是一天、一個晚上,那個價值大於一百歲的人卻沒有覺性。」
Posted on: 2020/10/4 14:47
|
|||
|
Re: 隆波帕默內觀禪修開示二檔分享[最新] |
||||
---|---|---|---|---|
版主
|
2.〈由覺性得到剎那定〉
有的人有覺性,同樣也會得到[定],比如,心跑掉,及時地知道心的跑掉,就會得到[定],就會安住起來。或者有五蓋生起了:1.有貪欲而滿意於色聲香味觸;或2.有瞋恚而不滿意於色聲香味觸;或3.有散亂(掉舉)、煩躁不安;或4.有懷疑;或5.有委靡不振(昏沈)等五蓋。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有五蓋生起了」,五蓋就會滅去。五蓋是[定]的天敵,一旦我們的心沒有了[定]的天敵,[定]就自然會有了,不用做什麼。比如,及時知道心不滿意,[定]就生起了;只須及時知道心散亂,[定]就生起了。一旦我們有覺性及時地去知道,心就會自動地安住,不用另外去訓練進入禪定。這是對那些進入不了禪定的人,也同樣可以生起[定] 的方法,也就是透過覺性及時地去知道心的跑掉,跑到眼、耳、鼻、舌、身,跑掉之後,就會有1.滿意於色聲香味觸、或者2.不滿意於色聲香味觸,或者有3.心的散亂,跑到這裡、跑到那裡、跑到未來、跑到過去,一旦及時地知道,心就會安住起來。修行的時候,4.心有疑問:「要怎麼做才可以啊?怎麼做才修得對?」時,要及時地知道:「心有疑問」,疑問就滅掉,[定]就生起了。因此有的人有疑問,想問隆波,但是隆波並不想讓他問,要他去知道「心有疑問」,要去看到疑問生了就滅,心就會得到[定],就會安住。至於5.心有委靡不振(昏沈),這就比較難了。心委靡不振的時候,知道「委靡不振」,委靡不振不是心,心變成觀者,就只是這樣,心就安住起來了。有生氣、有不滿意,或者有滿意生起了,要知道它們是被覺知的對象,心是觀者,這樣心就安住起來了。 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心跑到眼、耳、鼻、舌、身、心[意],不停地及時地知道,就會安住起來,[定]就有了。這個定是一剎那、一剎那的,稱之為「剎那定」。別看不起剎那定,絕大部分的阿羅漢們是透過剎那定走過來[開悟]的,不是安止定。那些先修出禪定[安止定、四禪八定]而後開悟的阿羅漢是少數的。絕大部分像我們這樣的人,都是用很短的[定],很短的一剎那,這個稱之為剎那定,這個就夠了。因此,什麼時候我們有覺性,及時地知道心跑掉了,一剎那及時地知道,心就不跑,[定] 就生起了,心安住起來,心變成知者,變成觀者,而且沒有任何刻意地要呵護它,它是自己安住起來的;心很快又會跑掉,再一次跑掉再一次知道,又會再安住,就是這麼訓練。但是這只是得到覺性和[定],還不能體證道果,一定還要提升,也就是要提升智慧。
Posted on: 2020/10/5 17:38
|
|||
|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