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Forum Index


Board index » All Posts (nino1)




Re: 藏密度亡經
#61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一】什麼是(出世)正見?以下引用佛說



(1)雜阿含789經(內五七七):

何等為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求覺、巧便、黠慧、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2)雜阿含785經(內五七八):

何等為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3)雜阿含750經(內五八二):

若諸善法生,一切皆以明為根本,明集、明生、明起。所以者何?

明於善、不善法如實知,有罪、無罪,親近、不親近,卑法、勝法,穢污、白淨,有分別、無分別,緣起、非緣起,悉如實知。如實知者,是則正見。

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定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恚、癡;貪、恚、癡解脫已,是聖弟子得正智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二】佛陀非常重視知見:



雜阿含263經(內三九):

佛告諸比丘:我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云何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

Posted on: 2008/6/23 21:15
Top


Re: 藏密度亡經
#62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1. 解脫,在於不要無明.
【評】:正確
A. 修行, 不一定是要佛法, 也能解脫.
【評】:不正確。佛法就是滅除無明的方法,滅除無明的方法就是佛法――覺悟者的教法。
B. 八正道的"正見", 並不是"正確的知見"的意思.
【評】:不正確。正見,是正確的知見。佛陀非常強調「知」和「見」的重要性。
C. 若有知見, 就無法跟隨藏密度亡經中的指引.
【評】:不正確。依據藏密度亡經的看法,指引時亡者當下必須遵循八正道的正見。

Posted on: 2008/6/20 23:00
Top


Re: 問經行
#63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參考:
根據台灣民生報報導,不少市民因為行石春路而導致足部受傷,而且無醫學證明行石春路有助健康。台北北市公園處長表示,公園不會再鋪設新的石春路。現有的,亦會在裝修公園時候拆除。
「擔心會導致足底筋膜炎,要明智地保護自己,要穿襪子,厚的襪子,做的時間不要太長,樣樣都要適可而止。」

Posted on: 2008/4/3 22:25
Top


Re: 色即是空
#64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1)唯識學是很很艱深的,自學不易,什麼是唯識?今有許洋主老師的《唯識三十安慧釋》講解,值得自學者來參與。
(2)《唯識三十安慧釋》八講
課程介紹:
  唯識說始自《解深密經》和《大乘阿毘達磨經》,至彌勒、無著大致完成,但尚有欠缺處,由世親補足。因此,世親後的唯識說只能說有變遷,不能說有發展。
  世親著《唯識三十頌》。此書中除了彙集從《解深密經》到《攝大乘論》,許多書所闡明的唯識說的大綱外,還補充識轉變和心所之說。世親只以偈頌體寫成《唯識三十頌》,而未以長行加以註釋。後世有多位論師為此書做註釋,安慧是其中的一位。《唯識三十頌安慧釋》有梵本和藏譯傳世。中國佛教的法相宗所傳的《成唯識論》以護法說為主。護法和安慧對「識轉變」的解釋有很大的差異。或許可以說,護法將唯識思想傾向觀念論,而安慧保持「古早味」。本次講座採用安慧對《唯識三十頌》的註釋,尤以他註釋世親心所說的部分為主。
一、時間:97.4.3~5.22(八周),周四晚上七時至九時
二、地點:台北市新生北路一段88號5樓 北佛青(新生北路、長安東路口,『羅馬花園廣場』)
三、主講:許洋主老師
四、報名:電話:(02)2541-6448北佛青

Posted on: 2008/4/2 16:28
Top


Re: 色即是空
#65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1)認為只有心,心外無境,這是屬於唯識宗的觀點。

(2)站在中觀宗的觀點,心和境是相互依待的,二者都是無我,都是自性空。
心經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表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所以說,屬於心理現象的受想行識也都是自性空。

(3)心經是中觀宗的根本經典。心經的「心」,從梵文看,是指「心要」的意思。身、心的「心」,從梵文看,是另一字。

Posted on: 2008/3/26 14:22
Top



TopTop
«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