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藏密度亡經 |
||||
---|---|---|---|---|
二階會員
![]() ![]() |
1. 解脫,在於不要無明.
【評】:正確。 A. 修行, 不一定是要佛法, 也能解脫. 【評】:不正確。佛法就是滅除無明的方法,滅除無明的方法就是佛法――覺悟者的教法。 B. 八正道的"正見", 並不是"正確的知見"的意思. 【評】:不正確。正見,是正確的知見。佛陀非常強調「知」和「見」的重要性。 C. 若有知見, 就無法跟隨藏密度亡經中的指引. 【評】:不正確。依據藏密度亡經的看法,指引時亡者當下必須遵循八正道的正見。
Posted on: 2008/6/20 23:00
|
|||
|
Re: 問經行 |
||||
---|---|---|---|---|
二階會員
![]() ![]() |
參考:
根據台灣民生報報導,不少市民因為行石春路而導致足部受傷,而且無醫學證明行石春路有助健康。台北北市公園處長表示,公園不會再鋪設新的石春路。現有的,亦會在裝修公園時候拆除。 「擔心會導致足底筋膜炎,要明智地保護自己,要穿襪子,厚的襪子,做的時間不要太長,樣樣都要適可而止。」
Posted on: 2008/4/3 22:25
|
|||
|
Re: 色即是空 |
||||
---|---|---|---|---|
二階會員
![]() ![]() |
(1)唯識學是很很艱深的,自學不易,什麼是唯識?今有許洋主老師的《唯識三十安慧釋》講解,值得自學者來參與。
(2)《唯識三十安慧釋》八講 課程介紹: 唯識說始自《解深密經》和《大乘阿毘達磨經》,至彌勒、無著大致完成,但尚有欠缺處,由世親補足。因此,世親後的唯識說只能說有變遷,不能說有發展。 世親著《唯識三十頌》。此書中除了彙集從《解深密經》到《攝大乘論》,許多書所闡明的唯識說的大綱外,還補充識轉變和心所之說。世親只以偈頌體寫成《唯識三十頌》,而未以長行加以註釋。後世有多位論師為此書做註釋,安慧是其中的一位。《唯識三十頌安慧釋》有梵本和藏譯傳世。中國佛教的法相宗所傳的《成唯識論》以護法說為主。護法和安慧對「識轉變」的解釋有很大的差異。或許可以說,護法將唯識思想傾向觀念論,而安慧保持「古早味」。本次講座採用安慧對《唯識三十頌》的註釋,尤以他註釋世親心所說的部分為主。 一、時間:97.4.3~5.22(八周),周四晚上七時至九時 二、地點:台北市新生北路一段88號5樓 北佛青(新生北路、長安東路口,『羅馬花園廣場』) 三、主講:許洋主老師 四、報名:電話:(02)2541-6448北佛青
Posted on: 2008/4/2 16:28
|
|||
|
Re: 色即是空 |
||||
---|---|---|---|---|
二階會員
![]() ![]() |
(1)認為只有心,心外無境,這是屬於唯識宗的觀點。
(2)站在中觀宗的觀點,心和境是相互依待的,二者都是無我,都是自性空。 心經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表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所以說,屬於心理現象的受想行識也都是自性空。 (3)心經是中觀宗的根本經典。心經的「心」,從梵文看,是指「心要」的意思。身、心的「心」,從梵文看,是另一字。
Posted on: 2008/3/26 14: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