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問: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不動」?
#1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問: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不動」?

答:因為六祖主張:「若修不動者,不見一切人過患,是性不動。迷人自身不動,開口即說人是非,與道違背。」

此處六祖明白指出,「不動」是指內心不動的真功夫,例如,不去說人是非,而不是坐著身體不動。

◆見本網站佛法教材:U1《六祖壇經》選集。

Posted on: 2006/11/19 6:3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問: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不動」?
#2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1) 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不動」?
(2) 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動」?

第一句是成立的, 因六祖有答.
第二句也是成立的, 常識.

由此可知, 坐禪, 不是”不動”, 且不是”動”.
說白一點, 坐禪與”動”, “不動”無關.
進一步講, 坐禪與內心的”動”, “不動’無關.

Posted on: 2006/11/26 16:0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問: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不動」?
#3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答:

六祖只說坐禪不言「不動」,但沒有說坐禪不言「動」,也不應推出「坐禪與內心的"動""不動"無關」這種結論。

六祖的意思很清楚,不要將之複雜化,坐禪不是坐著時內心不動,一到生活中就胡思亂想。坐禪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內心清楚而不動,也就是說,遇到順境和逆境時,內心都能平穩而不生起貪愛和瞋恨。

Posted on: 2007/1/1 12:0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問: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不動」?
#4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1.動, 不動的主詞是心. 不是指外境.

2."內心清楚而不動".
是否可以改成” 內’心’清楚而’心’不動".
兩個心不是矛盾, 就是定義不同.

3.遇到順境和逆境時,內心都能平穩而不生起貪愛和瞋恨。
=”內心都能平穩而不生起貪愛和瞋恨”
是對的, 但反過來講,就不對了.
例如:
”內心都能平穩而不生起貪愛和瞋恨”
不等於, 學生考零分和一百分, 內心都能平穩而不生起貪愛和瞋恨(這是木頭人)
真心要不動, 但思想心要動才合理, 行禮如宜才對.
如, 禪宗十牛圖, 第十圖. 不離世間
http://www.dharma.com.tw/X1Chinese/D24Bible/E611.htm

4.奧修常心用兩字代替, being(真心), mind(思想心)
如上句, mind清楚而being不動.
Mind 就像照相的底片. 執著, 放不下.
Being 就像鏡子, 正確反應, 但船過水無痕.(奧修vipassana)

5.煩惱習性的完全滅除,就是涅槃;
我的理解: 涅槃 = 不昧”煩惱”.
“不昧”是借用不昧因果之義.
http://www.chungtai.org/questions/157.htm

6. 雪巖和尚繼續問:「正在睡眠中,沒有夢,也沒有知覺時,你的主人翁在哪裡?」
http://www.fozang.org.tw/mag_article.php?id=36.

醒著, 我知道; 沈睡, 我也知道.
思想在, 我知道; 思想不在, 我也知道.
思想只是”呼吸”的更微細.(奧修vipassana 有提及; 這才叫做佛陀偉大的貢献)
(我 = 真心, 覺心, 自性, being )

7.止的最高境界, 就是專一其心, (字面上的意思).
請問此時如何出定, 用什麼心出定.
此時若蛇咬, 知不知道.
所以”專心的心”和”覺心的心”是不同.(在很初淺的定<觀呼吸>, 就能感覺出來了)
“覺心的心”就是”觀”.

8.附帶說明,
西方的邏輯, 是很可貴的, 是聞, “思”, 修的好幫手.
邏輯加上經驗, 就不會脫離生活, 生命.

9.<進一步講, 坐禪與內心的”動”, “不動’無關.>
禪是由”觀”, 開始修.
即“觀”與”思想”無關;
”佛”又與”觀”無關; (要突破觀)
說真的, 滿難的.

Posted on: 2007/1/1 19:0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問: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不動」?
#5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1.定的觀全身
端坐, 全身放鬆, 把注意力, 平均的放在全身, 名之觀全身.
覺知全身, 當下就知道.
稍微努力一下, 觀得到全身沒問題.

2.觀的觀全身
例如: 十六勝行的第三勝行.
(3)”於覺了遍身入息,我今能學覺了遍身入息;於覺了遍身出息,我今能學覺了遍身出息。”
也可名之觀全身.
覺知全身, 但此”覺知”不包含專心在呼吸上的”心”.
是出定後, 回想才知道, 當時是專心在呼吸上, 且覺知到全身.兩種知同時存在.

3.當把”觀”和專心的’心”感覺到清楚, 純熟後.
即使不專”心”在呼吸, 也能”觀”呼吸.
覺知的心, 不間斷於呼吸上.
我的理解: 這是vipassana(觀呼吸, 觀)的本意,
不然應稱: 止呼吸, 或止.
以上兩種觀全身, 層次差很多, 也是vipassana 殊勝的地方.

4. 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奧修vipassana
A. 佛陀將一種全新的靜心的洞見帶進世界。在佛陀之前,靜心是某種你必須每天做一次或兩次的事情,早上做一個小時,晚上做一個小時,就是這樣,但是佛陀給予整個靜心過程一種全新的解釋,他說:這種你在早上做一個小時,在晚上做一個小時的靜心,你或許可以一天做四、五次,但它並沒有太大的價值。靜心不可能是某種你可以跟生活分開而每天做一個小時或十五分鐘的事情,靜心必須跟你的生活變成同義詞,它必須變成就象呼吸,你不能夠只是在早上呼吸一個小時、晚上呼吸一個小時,這樣的話晚上將永遠不會來臨,它必須象呼吸一樣,即使當你在睡覺的時候,那個呼吸也在進行。你或許已經進入昏迷,但是那個呼吸還在繼續。
  佛陀說靜心必須成為一種經常性的現象,唯有如此,它才能夠蛻變你,而他發展出一種新的靜心技巧。

B. 靜心必須跟你的生活變成同義詞, 是我在”觀”, 但我的”心”也可做其它事; 當然一開始只能做簡單的事, 例如, 坐公車時, 上班閒暇時, 就可觀一下呼吸.

4.當觀完全自如時, 這還不是佛的知見.
如何修, 我不知道.
例如: 無法体會, 滅是什麼, 但一定不是指沒有”思緒”.
(16)於滅隨觀入息,我今能學滅隨觀入息;於滅隨觀出息,我今能學滅隨觀出息。

Posted on: 2007/1/2 10:5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問: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不動」?
#6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答 :

◆要釐清止、觀的差別 :

例如 ,要泡出好茶,一方面要燒出滾熱的水 ,一方面要選出好茶葉 。

A將冷水燒成熱水 ,猶如止。

B在百草院中選出茶葉(不可選錯) ,猶如觀。

C熱水倒入壺中的茶葉 ,二者配合,猶如止觀雙運 。

D燒出熱水的過程有不同的階段 :從冷到溫 、到熱 、到冒氣泡 、到出現水蒸汽,猶如修止有九心住 。

E止不同於觀 ,猶如熱水不同於茶葉。

F沒有熱水 ,泡不出好茶 。

G沒有茶葉 ,也泡不出好茶 。

H有的人先準備好熱水,而後準備好茶葉 ,最後泡出好茶。猶如修習於止,終成於觀,最後是止觀雙運。

I有的人先準備好茶葉,而後準備好熱水 ,最後泡出好茶。猶如修習觀已,亦成於止,最後是止觀雙運。

◆佛法將所有的心理現象歸為心王和心所二大類。心王分為六識或八識,心所分為五十一心所。這些術語都有一定的定義(一般可以參考佛光大辭典),學佛者有所共識;就像物理、數學的術語都有一定的定義,大家也有共識,如果每人對這些基本術語的解說都不同或隨己意,那就該保持沈默了。

◆「止」屬定心所,「觀」屬慧心所。

Posted on: 2007/1/2 17:1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問:六祖為何主張坐禪不言「不動」?
#7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Thank you!

Posted on: 2007/1/2 20:4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