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 1 (2) 3 »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21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進一步達成四禪並檢驗】
禪修者獲得初禪五自在後,為了證得入出息的第二禪,他應省察初禪的缺點,以及第二禪的優點:前者有尋和伺兩個粗劣的禪支,而後者則無。他決意去除這兩個粗劣的禪支後,再專注入出息似相並進入禪那。當他從禪那出定,並發現只有喜、樂和一境性三個禪支時,則證明他已成功地證得入出息的第二禪。然後他再練習該禪那的五自在。
同樣地,他通過去除喜禪支而證得只有樂和一境性的第三禪,通過平靜樂禪支而證得只有捨和一境性的第四禪,並練習所有禪那的五自在。
隨著禪那的進展,他的呼吸變得愈來愈平靜,愈來愈微細。到了第四禪,他的呼吸停止了。這就是「身行」的完全平靜。
以上是帕奧禪師的實修入門指導,其方法非常簡單,只是要以輕鬆的心態,非常耐心地專注於似相,按部就班,非常科學。根器相應者很容易達成,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1/21 8:5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22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第一觀智:名色分別智】照見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
【辨識究竟色法】
◎為了辨識究竟色法,禪修者應從四界差別開始修起,辨識自身中的四界,也包括呼吸。他可通過辨識十二特相的方法來修四界:
一、地界:硬、粗、重、軟、滑、輕。
二、水界:流動、黏結。
三、火界:熱、冷。
四、風界:支持、推動。
首先在自己身體中的某個部位辨識這十二特相,然後再移到另一部位。通過修習,他將能很快地辨識全身的十二特相,乃至一分鐘大約兩到三圈。接著,他再進一步培育定力,遍照全身並把身中的每一特相當成整體來辨識。通過修習,他幾乎將能立刻辨識所有的十二特相。通過不斷的修習,他將能辨識到十二特相只是地、水、火、風四界而已。
◎隨著對四界的念力和定力的提升,他將發現其身體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剛開始時身體呈現為灰色,接著變成白色,然後變得透亮猶如冰塊一般。當他辨識該透亮身體中的四界時,它會發出明亮的光,然後破碎為極快速生滅的微粒,稱之為色聚(極微),但它們還不屬於究竟色法。
◎為了辨識究竟色法,他應在單一的色聚中逐一地辨識四界,接著辨識不同種類的所造色,如顏色、氣味、味道和食素。總共需辨識和分析二十八種色法,它們都是不斷生滅的究竟色法。
然後他再分析外在世界的究竟色法,包括其他眾生和無生命的物體。
◎以上是帕奧禪師的實修入門指導,具體而科學,值得參考。
【辨識究竟名法】
禪修者辨識究竟色法之後,接著再辨識究竟名法(心王和心所)。他可以從四種禪那開始:先進入禪那,出定後再辨識呈現於意門的入出息似相,然後辨識禪那心路中的每一個名法,例如在入出息初禪心路中的34個名法。
◎禪修者應有系統地逐一辨識這34個名法。首先,他從入出息初禪出定,辨識在禪那心路中每一心識刹那中作為名法的「心」。然後再入初禪,出定後辨識作為名法的「心」和「觸」兩者。然後再入初禪,出定後辨識「心」、「觸」以及「受」。就這樣一次加一個名法,直到最終能辨識初禪的所有34個名法。
用同樣的方法辨識第二禪的32個名法、第三禪和第四禪的31個名法。它們都是不斷生滅的究竟名法。
四種入出息禪那都是色界的心路,它們是純善的。不過,還有其他類型的名法,所以禪修者還須辨識欲界心路中的各種名法:眼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和意門中的善、不善名法。
◎以上是帕奧禪師的實修入門指導,具體而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1/28 9:4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23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辨識緣起】第二觀智:緣攝受智
禪修者必須辨明:
(1)由於過去五因,即無明、愛、取、行及業,現在五果生起,即識、名色、六處、觸及受。
(2)由於現在五因,即無明、受、取、行及業,未來五果生起,即識、名色、六處、觸及受。
在此,因是屬於集諦,果則屬於苦諦。因此禪修者必須親自透徹地明了:
1.由於過去世的集諦,今世的苦諦生起。
2.由於今世的集諦,苦諦在未來世生起。
佛陀在《分別論》裡教示五種集諦,即:
1.愛是集諦,
2.一切煩惱,包括愛在內,都是集諦,
3.一切不善法都是集諦,
4.一切作為「漏之所緣」和能夠導致生死輪轉的無貪、無瞋、無痴三善因都是集諦。
5.一切作為「漏之所緣」和能夠導致生死輪轉的惡法及善法都是集諦。
至此,禪修者可以修習緣起了。他漸次地追查其過去的名色,直到能夠追查今生的最初刹那:結生。然後,他再往前推至其前世的最後刹那。他應向前及向後反復地辨明名色相續流,以便查找到造成今生投生之因。
今生的名色法是五種主要因的結果:
1. 無明:錯知有個真實的人存在。
2. 愛:渴愛人的生命。
3. 取:執取人的生命。
4. 行:造成今生投生為人的行。投生為人的行必定是善的。
5. 業有:導致今生結生的業力。
若已辨明這五種今生的主要因,接著再辨明這五種過去因和今生果報的因果關係。然後他有系統地辨明所有十二緣起支的連結: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辨明它們在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之間的因果關係。
當他用這種方法辨明因與果之間的關係時,將證得緣攝受智。
◎以上是帕奧禪師的實修入門指導,具體而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1/28 9:4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24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進入高階的觀智】
透過兩種智(名色識別智和緣攝受智),禪修者已經能夠辨識究竟色法、究竟名法以及它們之因了,這些名色法稱為「行法」。諸行法是究竟法,是修觀的對象。修觀是如實知見一切行法的真實本質。
禪修者辨識所有之前已辨識的行法,這時再用三種方式觀照它們:
1. 知見諸行法的生滅,觀照它們為無常。
2. 知見諸行法一直受到生滅的逼迫,觀照它們為苦。
3. 知見它們沒有永恆不變的自體和實質,觀照它們為無我。
重複不斷地用這些方法觀照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和它們之因,禪修者將了知諸行法皆不外乎無常、苦、無我。
用這些方法觀照諸行法,他將往上證得愈來愈高的觀智(3 思惟智;4 生滅隨觀智;5 壞滅隨觀智;6 怖畏現起智;7 過患隨觀智;8 厭離隨觀智;9 欲解脫智;10 審察隨觀智;11 行捨智)。
當禪修者的觀智提升時,他也應觀照觀智本身也是無常、苦、無我的。這叫做反觀。
觀智屬於意門心路,每個意門心路包括一個意門轉向心和七個速行心。一般情況下,每個速行心皆由34個名法組成,它們與入出息初禪的34個名法相同。
◎以上是帕奧禪師的實修入門指導,具體而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1/28 9:4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25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觀智的心路速行心有34個名法】 :
1個心識;
7個遍一切心心所:觸、作意、受、想、思、一境性、名命根。
1個尋、伺、勝解、精進、喜、欲;
19個遍一切美心所(信 、念等);
1個慧。
○ 19個遍一切美心所:
(1)信 (2)念 (3)慚 (4)愧
(5)無貪 (6)無瞋 (7)中捨性
(8)心所(受.想.行)輕安 (9)心輕安
(10)心所輕快性 (11)心輕快性
(12)心所柔軟性 (13)心柔軟性
(14)心所適應性 (15)心適應性
(16)心所練達性 (17)心練達性
(18)心所正直性 (19)心正直性。

Posted on: 2020/1/28 9:50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26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修入出息念隨觀四法】圓滿法念住
依據《入出息念經》,禪修者修習入出息念,圓滿法念住:
(1)他學:『我將隨觀無常而入息。』他學:『我將隨觀無常而出息。』
(2)他學:『我將隨觀離而入息。』他學:『我將隨觀離而出息。』
(3)他學:『我將隨觀滅而入息。』他學:『我將隨觀滅而出息。』
(4)他學:『我將隨觀捨離而入息。』他學:『我將隨觀捨離而出息。』
(1) 禪修者隨觀無常而入出息:
◎禪修者從四種入出息禪那的任何一種出定後,辨識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及其因的生滅,並觀照它們為無常。
這就是如何隨觀無常而入出息。
(2) 接著,禪修者隨觀離而入出息:
◎有兩種離:滅盡離和究竟離。滅盡離是指諸行的刹那壞滅,究竟離是指涅槃。
◎禪修者觀智變得銳利時,他觀照諸行的刹那壞滅為無常、苦、無我。
這就是如何以諸行的滅盡來隨觀離而入出息。
◎禪修者成就聖道和聖果時,即證得究竟離——涅槃。
這就是如何以諸行的究竟離來隨觀離而入出息。
(3) 接著,禪修者隨觀滅而入出息:
◎禪修者隨觀滅,意即他隨觀諸行的刹那滅為無常、苦、無我而入出息,或者隨觀諸行的究竟滅——涅槃而入出息。
(4) 最後,禪修者隨觀捨離而入出息:
◎捨離也有兩種:捨棄煩惱和進入無為的涅槃(捨離有為界)。
◎禪修者修觀進展並證得壞滅智時,他的無常想變得強有力並能去除慢,苦想能去除貪愛,無我想能去除邪見。
這就是如何以捨棄煩惱來隨觀捨離而入出息。
禪修者同時也是在隨觀捨離為進入涅槃,因為他的觀智讓心傾向於涅槃。
◎然後,禪修者的觀智成熟並證悟涅槃時,其道智完全地捨棄煩惱,取涅槃為目標並進入涅槃(捨離有為界)。隨後的果智也如此進入涅槃。之後只要他再進入果定時,也同樣地如此捨離有為界。
這就是如何隨觀捨離而入出息。
◎以上是帕奧禪師的實修入門指導,具體而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1/28 9:50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27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道果的三十七菩提分】
當禪修者成就道果智,他是在修習和培育三十七菩提分:
◎道智斷除遮蔽身、受、心、法真實本質的愚癡,這屬於修習和培育四念處。
◎道智能去除煩惱(不善法),培育證悟涅槃的道法(善法),這屬於修習和培育四正勤。
◎在禪修者證悟第一聖道(預流道智)時,伴隨著強烈的意欲,或者強烈的精進、心、觀,這屬於修習和培育四神足。
◎禪修者證悟第一聖道時,他完全相信佛陀是圓滿覺悟者,有涅槃存在,也存在聖僧團——佛陀的弟子。他對佛法僧獲得不動搖的信心,致力於證悟涅槃,專念於涅槃,專注於涅槃,並覺知涅槃,這屬於修習和培育五根。禪修者繼續用這些方法來修習和培育它們時,是在修習和培育五力。
◎禪修者專念於涅槃,審察涅槃,致力於證悟涅槃,喜歡證悟涅槃,以輕安之心對待涅槃,專注於涅槃,並中捨地看待涅槃,這屬於修習和培育七覺支。
◎最後,禪修者明白涅槃是正見,把心投入於涅槃是正思惟。道智斷除所有能引發錯誤的語言、行為和生計的煩惱,意即證悟涅槃必定伴隨著正語、正業和正命。致力於證悟涅槃是正精進,專念於涅槃是正念。最後,專注於涅槃,證得取涅槃為目標的初禪或更高的禪那,這是正定。修習和培育這八法即是在修習和培育八支聖道。現在,它們都是出世間的聖道支。
◎這是禪修者修習所有的三十七菩提分。
◎以上是帕奧禪師的實修入門指導,簡潔而明確,具體而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1/28 9:5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28


See User information
剛跟一位師兄聊各種冥想,下面是末學跟那位師兄對佛教相關禪修的敘述:

禪,的確,看人學習的是何種型式、方法或意義。

入門的方式,相當多種,想要達到的目的,也相當多種。

一般來說,如果牽扯到佛陀所教導的,在佛教被稱做出世間禪,所謂的智慧禪,或稱做無煩惱的自在生活方式(當然,您還是面對您每天該面對的每個生活上的問題)。

這是雜阿含785經的部份經文:
  何等為正念?正念有二種:[有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世俗、有漏、有取、正向善趣。
  何等為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定?正定有二種:有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心住不亂不動,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何等為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心法,住不亂不散,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學習佛教禪法的人,大概就瞭解,世間法,是共世間的,也就是一般世俗上所教導的禪法,就如佛教的教學常說到,初禪、二禪等是共世間的禪法。

學習佛教的禪法,有人經由生活中的動作覺觀,有人禪坐觀呼吸(觀鼻孔附近皮膚的觸覺),有人經行覺觀腳底皮膚的觸覺。這些入門方式,都是為了熟練活在當下,也就是熟練在當下覺觀到自己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展現。

就如上面雜阿含785經所提到的世間法、出世間法的差別點,有覺觀五蘊能力後,就在:是否繼續能練習覺觀苦、集、滅、道,如實知如實見苦,如實知如實見苦集,如實知如實見苦滅,進而如實知如實見究竟滅苦之道。能如實知如實見究竟滅苦之道的人,在佛教被稱作見法,也就是知道如何是真修行而漸無罣礙自在生活的方法,那時候,許多人把它稱為悟後起修。

這世上,冥想或禪修的教法,的確很多,有健身的,有享受的,若真是學佛教的,應該就是學習智慧禪,佛教的慧,如這兩經中說的:就是四聖諦:
雜阿含646經:
"
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
"

雜阿含647經:
"
何等為慧根?若比丘苦聖諦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是名慧根。
"

學習四念處的人,如末學自己,熟練四念處,而熟練覺觀五蘊,進而熟練覺觀苦集滅道,要真達到如實知如實見所謂的究竟滅苦之道之後,且繼續熟練這究竟滅苦之道,就是在生活中漸息滅自己的貪嗔癡,各個人的資質不同,習性也不同,進展的速度也自然不同。

但,在生活中,在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中,若真在練習,熟練到家後,是可以一邊生活工作,一邊處在禪境中,許多大師都說禪修就在擔柴挑水中,禪修就在生活掃灑中,禪修就在工作應對中,那是他們達到那種熟練程度之後,才能說的。

由初學,到熟練工具,所謂的熟練覺觀五蘊及熟練苦集滅道,到悟道,到生活中完全沒煩惱,這些不同次第,是慢慢累積出來的。

Posted on: 2020/1/28 23:3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29


See User information
學佛,了解正見是重要的:

雜阿含301經[正聞本482經/佛光本339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那梨聚落深林中待賓舍。
  爾時,尊者陀迦旃延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如世尊說正見,云何正見?云何世尊施設正見?」
  佛告陀迦旃延:
  「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觸故,或依有,或依無。
  若無此取者,心、境繫著使不取、不住、不計我,苦生而生,苦滅而滅,於彼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是名正見,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
  所以者何?世間集,如實正知見,若世間無者不有;世間滅,如實正知見,若世間有者無有,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尊者陀迦旃延聞佛所說,不起諸漏,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如何能有如實知如實見的能力,而親身體驗體會正見?
先要學習四念處,得如實法,而漸有機會如實知如實見“正見”:

雜阿含607經[正聞本762經/佛光本621經](念處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osted on: 2020/1/28 23:4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0


See User information
身受心法念處,循序漸進:

雜阿含803經[正聞本1084經/佛光本815經](安那般那念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修習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何等為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善繫心住。乞食已,還住處,舉衣鉢,洗足已,或入林中、閑房、樹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繫念面前,斷世貪愛,離欲清淨,瞋恚、睡眠、掉悔、疑斷,度諸疑惑,於諸善法心得決定,遠離五蓋:煩惱於心,令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念於內息,繫念善學;念於外息,繫念善學:
  息長,……。
  息短,……。
  覺知一切身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學。
  覺知一切身行息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出息,於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學。
  覺知喜,……。
  覺知樂,……。
  覺知心行,……。
  覺知心行息入息,於覺知心行息入息善學;覺知心行息出息,於覺知心行息出息善學。
  覺知心,……。
  覺知心悅,……。
  覺知心定,……。
  覺知心解脫入息,於覺知心解脫入息善學;覺知心解脫出息,於覺知心解脫出息善學。
  觀察無常,……。
  觀察斷,……。
  觀察無欲,……。
  觀察滅入息,於觀察滅入息善學;觀察滅出息,於觀察滅出息善學。
  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身念處,由靜坐,熟練鼻孔附近皮膚的觸覺的覺觀練習起。或由經行,熟練腳底皮膚的觸覺的覺觀練習起。熟練到身念處滿足。

進而練習受念處,以苦受或樂受等受為所緣,練習熟練受念處,當您熟練覺觀苦生、苦滅、苦展轉,非常熟練後,您偶爾會覺觀到與苦相關的念頭,那就是您開始練習心念處的好時機!

Posted on: 2020/1/29 0:0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1


See User information
學習禪修,先放輕鬆,不論練習禪修時或做人處事時,輕鬆、放鬆、愉悅,會較容易練習禪修,會較容易做人處事!

祝福!

Posted on: 2020/1/29 0:1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2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觀禪中必須觀照的諸法】
《六處相應‧一切品‧不通解經》說:
「諸比丘!於一切不知解、不通解、不離欲、不捨棄者,則不得滅苦……諸比丘,於此一切知解、通解、離欲、捨棄者,則善能滅苦。」
◎此經中所講的是三遍知。
『知解』一詞是指『所知遍知』。
『通解』一詞是指『審察遍知』,亦作度遍知。
『離欲』與『捨棄』二者是指『斷遍知』。
◎唯有以三遍知透徹地了解一切屬於五取蘊的名色法之後,禪修者才能夠斷除對名色法的愛而滅苦。《大疏鈔》中提到:必須先透徹與毫無遺漏地辨識這作為觀禪目標的五取蘊。然後指示禪修者觀照一切名色法的無常、苦、無我三相,以斷除對名色的愛著。
◎根據這些經論的指示:
(1)禪修者必須先各別地辨識組成五取蘊的一切名色法。
各別地辨識一切色法的智慧名為「色分別智」;
各別地辨識一切名法的智慧名為「名分別智」;
辨識名法與色法為兩種個別組合的智慧名為「名色分別智」。
(2)禪修者必須正確地、如實地知見名色法的因,這智慧是「緣攝受智」。
◎由於名色分別智與緣攝受智能夠清楚、明顯及正確地知見作為觀禪目標的諸行法,此二智亦名為「所知遍知」。
(3)在觀禪的階段,即從「思惟智」開始,禪修者必須徹見一切色法、名法及它們的因之無常、苦與無我三相。
◎於諸觀智當中,「思惟智」和「生滅隨觀智」的作用是審察與辨識一切名色法及它們的諸因的無常、苦與無我三相。此二智亦稱為「審察遍知」。
◎從「壞滅隨觀智」開始的觀智只看到一切名色法及它們的因的壞滅,以及這些行法的無常、苦與無我三相。由於應斷的煩惱於此暫時受到觀智斷除,所以它們亦名為「斷遍知」。
◎四個聖道智徹底根除蒙蔽心的無明或痴。證悟聖道者了知一切名色是苦諦,名色的因是集諦,以及苦諦與集諦的無常、苦與無我三相。
◎由於「聖道」能圓滿遍知、審察諸行法為無常、苦、無我的作用,所以稱為「所知遍知」和「審察遍知」;由於「聖道」能徹底根除煩惱,所以稱為「斷遍知」。
◎以上是帕奧禪師的實修入門指導,具體而科學,簡潔而明確,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1/29 17:4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3


See User information
佛陀在世時,他所說的經,還沒存在,他自己覺悟,在雜阿含經中也提到“緣自覺”:

雜阿含215經[正聞本277經/佛光本217經](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富留那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說現法,說滅熾然,說不待時,說正向,說即此見,說緣自覺,世尊!云何為現法,……乃至緣自覺?」
  佛告富留那:
  「善哉!富留那!能作此問。富留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富留那!比丘眼見色已,覺知色,覺知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如實知,富留那!若眼見色已,覺知色,覺知色貪:我此內有眼識色貪如實知者,是名現見法。
  云何滅熾然?云何不待時?云何正向?云何即此見?云何緣自覺?
  富留那!比丘眼見色已,覺知色,不起色貪覺:我有內眼識色貪,不起色貪覺如實知,若富留那!比丘眼見色已,覺知{已}[色],不起色貪覺,如實知色,不起色貪覺如實知,是名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富留那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末學所學的兩位師父,都強調不看論,其實也就是類似別被文字或意思牽著走,末學在此也強調同樣的事情,實修,真正的念住所緣了,您達到禪境的機會就自然增加,這都是漸進的,只看過程,別被任何結果牽著走,或說只問耕耘,耕耘無貪無嗔無癡的生活方式,您幾乎就可能常處禪境,達到禪的狀態,在末學所學,都只是覺觀五蘊的副產品,別寄望,別祈求,就只是念住於所緣,離開所緣時,回到所緣就好。

自己實修的體驗最真實,大師們,師兄們,末學說的,或末學師父說的,都只是參考。

現見、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

熟練四念處的身念處,您就可能親身體驗七覺支,您就可能親身體驗體會:現見、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

聞思修,都是最重要的,但千萬別被您所認知的聞思修牽著走!

在末學所學法門,不覺,被牽著走,都被稱做“迷”或“癡”,別累積“癡”。

當下的:現見、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最實在。

祝福!

Posted on: 2020/1/30 9:1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4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如何才是如實知見究竟色法】
◎在《中部‧大牧牛者經》中,佛陀說:
「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色?」
「諸比丘!言是比丘不如實知無論何色,所有之色皆是四大及依四大所造之色。諸比丘,如是比丘謂不知色。」
◎註釋說:什麼是「不知色」?對於色法,不知道它們的「數目」與「起因」。
(1)不知道色法的數目,即是不知道巴利聖典所列下的二十五色: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女根、男根、命根、身表、語表、空界、水界、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適業性、色積集、色相續、色老性、色無常性與食素。
◎猶如不知道其牛有多少隻的牧牛者一樣,不知道色法有多少的比丘沒有能力辨識色法、名法、名色法和它們的起因,以及觀照它們的三相,而達到禪修的目的。猶如其牛群不會增加的牧牛者一樣,於佛法中,該比丘不會增長其戒、定、觀、道、果或涅槃。猶如不能得享五種牛產品的牧牛者一樣,該比丘不能得享五法,即阿羅漢的戒、定、慧、解脫與解脫知見。
(2)不知道色法的起因,是指不知道「這些色法有一個起因、兩個起因、三個起因、四個起因」。
◎猶如不知牛的顏色或形狀的牧牛者一樣,不知道色法起因的比丘沒有能力辨識色法、名法……不能得享五法,即阿羅漢的戒、定、慧、解脫與解脫知見。
◎欲證得道、果與涅槃的禪修者,必須特別注意佛陀這一番叮嚀。如果要知道色法的數目與色法的起因,禪修者就必須能夠各別地辨識與分別諸色聚,因為不能分別色聚就無法分辨何種色法是業生、心生、時節生與食生,因此不能說他已見到究竟法。
◎禪修者為了能如實知見究竟色、四大如何互相依靠、及所造色如何依靠四大,首先就必須能夠看到色聚。禪修者能夠看到色聚後,看到每種色聚裡的究竟色法有八個,或九個,或十個,或更多。然後,禪修者亦須以智辨識每種色法的自性相與本質。唯有如此,他才能了解究竟色法。
◎上是帕奧禪師的指導,強調解行並進,實踐地圖明確,合乎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1/30 11:5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5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阿難的證悟須陀洹果】
◎很多人誤解阿難尊者修行證果的方法,因此在這裡要特別加以解釋。

◎阿難尊者出家後的第一次雨季安居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度過,精進地修行止觀,並且就在安居期間證悟初果須陀洹。他是如何證悟的呢?
◎阿難尊者精通八定,並且善於修行身至念業處。什麼是身至念業處呢?在《中部.後五十經篇》裡的《身至念經》中,佛陀教導身至念業處,包括安般念、四威儀、正知、三十二身分、四界分別觀、九種墳場觀、四種禪那、五神通、依四聖諦而滅除煩惱。因此可知身至念業處並不只是三十二身分而已,也包括其他的修行法門。阿難尊者就是專注於修行身至念業處。他以禪那為基礎,進一步觀照內外的究竟色法、內外的究竟名法、內外的究竟名色法以及分辨內外的究竟名色法沒有人、我、眾生,並且觀照名色法的因,也就是修行緣起法以透視因果關係:過去世的五種因造成現在世的五蘊,現在世的五種因造成未來世的五蘊等等。在那次雨季安居中,阿難尊者就是如此精進地修行止禪與觀禪。
◎當阿難尊者的觀智將要成熟時,他聽聞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尊者(滿慈子)說一部簡短的經,那即是《相應部》中《蘊品相應》的《阿難陀經》。
在那部經中,富樓那尊者以鏡子為譬喻來說法。譬如有人站在鏡子前面,他可以清楚地在鏡子裡看見自己的影像。那個影像是誰呢?我們能否說那個影像是他、他的或他的自我呢?不能。為什麼呢?如果那個影像真的是他,那麼當鏡子移動時,他也會跟著移動。然而事實上,當鏡子移動時,那個影像只會消失,不會跟著移動,因此那個影像不是他、他的等等。只是因為有身體與鏡子的緣故,所以才有影像暫時出現。同樣地,五蘊只是依靠因緣和合的緣故而暫時存在,它們不是他、他的或他的自我。
◎接著,富樓那尊者問阿難尊者好幾個問題。首先他問說:「阿難,色是常的還是無常的呢?」阿難尊者回答說:「無常的,尊者。」那時,阿難尊者清楚地了知色法的無常本質。他並非不知而假稱為知,因為聽完那部經之後,阿難尊者就會證悟須陀洹道果,如果他在當時說謊的話,就不可能在聽經之後證悟聖果。因此阿難尊者是在清楚地了知色法為無常的情況下才如此回答的。
◎接著富樓那尊者問說:「既然色是無常的,那麼它是樂的還是苦的呢?」阿難尊者回答說:「苦的,尊者。」由此可知阿難尊者了知色法的苦本質。
◎富樓那尊者又問:「既然色是無常的、苦的,那麼能否說色是我、我的或我的自我呢?」阿難尊者回答說:「不能,尊者。」由此可知阿難尊者了知色法的無我本質。這些問答顯示阿難尊者徹底地了知色法的無常、苦、無我三相。
◎以同樣的方式,富樓那尊者又問了受、想、行、識這四蘊,阿難尊者也一一給予了相同的答案。由此可知,當時阿難尊者徹底地了知五蘊及它們的無常、苦、無我三相。
◎問過這些問題之後,富樓那尊者教導阿難尊者再度修行觀禪。他如何教導呢?他說:「賢友阿難,你必須照見十一種色蘊為無常、苦、無我。那十一種呢?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內在的、外在的、粗的、細的、低劣的、優勝的、遠的、近的。這十一種色蘊都是無常、苦、無我的,不是我、我的或我的自我。」
阿難尊者當下就依照教導而修行。他能夠清楚地觀照這十一種色蘊為無常、苦、無我。
◎然後富樓那尊者以同樣的方式教導十一種受蘊、想蘊、行蘊及識蘊,阿難尊者當下一一地依照教導而觀照。如此,他能夠清楚地照見這十一種五蘊為無常、苦、無我。
◎當禪修者有系統地觀照十一種五蘊為無常、苦、無我,達到行捨智的階段之後就可以任選某一種行法來專注觀照,直到證悟涅槃。例如他可以專注觀照任何一種禪那名法為無常、苦或無我。如此觀照時就有可能證悟涅槃。
阿難尊者的情況就是如此。
◎當富樓那尊者說完這部經時,阿難尊者證得了初果須陀洹。
◎阿難尊者在過去世積聚波羅蜜、修行止觀達到行捨智時也履行「往返任務」。意思是在他入村托缽及返回的路上都一直專注於修行止禪或觀禪。如此說是為了顯示他不只在一種姿勢修行止觀而已,而是在四威儀中都修行止觀。阿難尊者不但曾經於過去佛的教化期中修行四威儀,在釋迦牟尼佛的教化期中也同樣地修行四威儀。他在三個月的雨季安居當中精進修行,然後才證悟須陀洹果。
◎上是帕奧禪師的指導,強調解行並進,實踐地圖明確,合乎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1/31 17:25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2月01日 19:35:18
Edited by RESP on 2020年02月01日 19:37:0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6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阿難的證悟阿羅漢果】
◎阿難證悟須陀洹果之後,他仍然一有機會就精進地修行止觀,舉一個明顯的例子來說:有一天阿難尊者與佛陀住在一個森林裡。白天的時候,阿難尊者順逆地觀照緣起法。他能夠清楚地照見因果關係,並且能觀照十二緣起支為無常、苦、無我。在傍晚的時候,他來見佛陀,稟告說:「雖然世尊說緣起法很深奧,但是對我而言,緣起法很容易。」
佛陀對他說:「阿難,不要如此說。如果不能以三種遍知來了知緣起,就無法解脫生死輪迴。」
◎這是非常重要的指導。如果想要解脫生死輪迴,就必須以觀智來了知緣起。如何才能以觀智了知緣起呢?首先必須培育定力,其次必須觀照內外的名色法,然後才能觀照緣起法。
◎儘管阿難尊者一有機會就努力觀照十一種五蘊為無常、苦、無我,但是未能在四十四年中證得更高的果位。
◎佛陀般涅槃之後,在第一次三藏聖典結集的前一夜,阿難尊者又勇猛精進地修行身至念業處。當天晚上,阿難尊者精進地修行,尤其是行禪。
◎行走的時候應當如何修行呢?應當觀照(1)帶動的色法、(2)被帶動的色法、(3)造成身體動作的心。帶動與被帶動的色法是色蘊,造成身體動作的心包括四種名蘊,總共是五蘊。行走時他觀照五蘊、五蘊的因,及觀照五蘊與其因無常、苦、無我的本質。阿難尊者整夜精進地如此觀照。由於一心想在隔天三藏結集開始之前證悟阿羅漢果,所以精進根太強,因此他無法達到更高的成就。
◎於是阿難尊者放鬆身心,準備躺下來休息一下。在躺下的時候,他仍然觀照著行法無常、苦、無我的本質。由於他將精進稍微放鬆,所以精進根與定根達到平衡,結果他在躺下的動作中證悟了阿羅漢果。
◎大家應當效法阿難尊者在四威儀中修行的典範。

Posted on: 2020/2/1 19:25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7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色聚的迅速生滅】
◎禪修者開始見到色聚時,會發現到它們生滅得非常迅速。此時,他還沒有能力分別諸色聚,所見的色聚是仍有體積的極微粒子。這是因為他還未破除三種密集,即相續密集、組合密集與作用密集,所以還停留於概念之境,還未達到究竟法的境地。
◎禪修者尚未破除組合與形狀的概念之前,仍然會有「小粒」或「極微」的概念存在。若不更進一步地分別諸界,反而觀照這些極微小粒子的生滅修習觀禪,那麼他只是在嘗試以概念為目標來修觀禪而已。所以禪修者必須更進一步分別諸界,以便得見究竟色法。
◎上是帕奧禪師的指導,強調解行並進,實踐地圖明確,合乎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2/3 11:4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8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必須破除色法的三種密集】
◎禪修者若欲知見究竟色,就必須破除色法的三種密集:相續密集、組合密集與作用密集。
一、「相續密集」:一切色聚裡有又名為時節的火界。這火界能夠產生與增加新的時節生「食素八法聚」,此色聚裡有地、水、火、風、顏色、香、味與食素八個色法 。舉「眼十法聚」來說,若分別此色聚,禪修者將看到它的十個色法,即食素八法聚加上命根與眼淨色。每當眼十法聚裡的色法到了住時,它的火界就能產生時節生食素八法聚,如此一代接一代,直到產生了四或五代。在這一系列的最後一代色聚裡的火界不能再產生色聚。胃裡的食物是由時節生食素八法聚組成的。在業生的消化之火的助力之下,這些時節生食素被消化了,然後被吸收與產生食生食素八法聚散播至全身。一般上,在它的食生食素的助力之下,業生、心生和時節生色聚裡的食素能夠產生一系列十至十二代的食素八法聚。
◎當禪修者能夠清晰、各別地辨識這些過程裡的每一粒色聚時,他即已破除了相續密集。
二、「組合密集」:當能夠分別究竟色時,即已破除了組合密集。這即是以觀智知見色聚裡每一究竟色(八、九或十個)的自性相。
三、「作用密集」:當能夠以觀智看清在色聚裡的每個究竟色的作用時,即已破除了作用密集。
◎禪修者為了破除所有三種密集,就必須培育定力至近行定或安止定,進而辨識每一種色聚裡的每一究竟色之相、作用、現起與近因。
◎上是帕奧禪師的指導,強調解行並進,實踐地圖明確,合乎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2/4 15:40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39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必須破除名法的四種密集】
◎名法的四種密集:一、相續密集;二、組合密集;三、作用密集;四、所緣密集。
一、相續密集:
舉照見「眼門心路過程」作例子,若禪修者能如實辨識其中諸心為:「這是五門轉向」、「這是眼識」、「這是領受」、「這是推度」等,就已破除了相續密集,否則還是被相續密集所覆蓋。
◎在每一個心識剎那裡,名法都出現為一組的心與心所。這些組合稱為相應法,也稱為名聚。在每一個心識剎那裡,最少有八個名法。
二、組合密集:
例如,在眼識的剎那裡即有一個眼識與七個遍一切心心所,一共八個名法。若禪修者能夠辨識在一個心識剎那裡的每一個名法為:「這是觸」、「這是受」、「這是想」、「這是思」、「這是識」等,則禪修者已破除了名組合密集,否則即還是被名組合密集所覆蓋。
三、作用密集:
只破除相續密集和組合密集並未完成破除密集的作用,禪修者必須繼續修習至破除作用密集。在一個心識剎那裡生起的每一個名法都有各自的作用,例如:「觸」有連接所緣與識的作用、「樂受」有提昇相應法的作用、「想」有標記所緣或再標記它「這是一樣的」的作用、「思」有發動組合的作用等等。若禪修者能辨識每一種作用,就已破除了作用密集,否則還是被作用密集所覆蓋。
四、所緣密集:
觀禪裡的名法可分為兩種:一、被觀照的名法;二、以智為導正在修觀的名法。修觀的名法也有相續、組合及作用三種密集。針對修觀的名法將三者通用一個名稱:所緣密集。
◎在修習壞滅隨觀智等較高層次的觀禪階段時,禪修者要觀照「所知」與「智」兩者。所知是屬於苦諦的五蘊和集諦的十二緣起支;智則是以觀智為導的修觀名法。
◎對於凡夫與有學聖者,以觀智為導的修觀名法是「意門大善速行心路過程」。它包含了一個有12個名法的意門轉向,以及七個每個都有34或33或32個名法的速行,禪修者要破其所緣密集。
◎禪修者只有在能夠辨識色法與名法,破除色密集與名密集時,才能夠證得究竟智;只有在證得究竟智後才能證得無我智;只有在證得無我智後才能證得道智及果智。
◎上是帕奧禪師的指導,強調解行並進,實踐地圖明確,合乎科學,值得參考。

Posted on: 2020/2/6 7:3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什麼是禪修及其次第?】總說
#40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阿難證悟須陀洹果時也得到四無礙解智】
◎在證悟聖果時也得到四無礙解智的人,必須具備五項條件。其中第一項是今生的,其餘四項是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修行得到的。這五項條件是:
一、證悟:他必須在現在佛的教化期中證得某一種聖果。
二、學習教理:他必須曾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學習經、律、論三藏。
三、討論教法:他必須曾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研究註釋與討論疑難之處,藉此清楚地了解三藏。
四、聞法:他必須曾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恭敬地聽聞佛法,未曾以放逸心聽法。這是非常重要的。
五、修行:他必須曾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修行止觀,達到行捨智的階段。

Posted on: 2020/2/10 10:5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 1 (2) 3 »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