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1


See User information
http://a112.com/0207/0-b/b5.htm

大乘佛教的依據

慧 廣 法師
 

大乘佛教的經典,可能像奉行原始佛法者所說的,不是釋迦牟尼佛所
說;大乘佛教裡面的一些佛菩薩,也不見於原始經典──四阿含經。那麼
大乘佛教是不是佛法呢?如果不是佛法,那過去祖師的修行證道,像禪宗
,得道之士何其多,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了?有可能嗎?
不可能!他們不可能都那麼笨,被騙而不知。
所以,可以肯定,大乘佛法是佛法,依之修行,可以證道了脫生死。
可是,為什麼信奉原始佛法者,要一味的否定大乘佛教不是佛法,是
外道法?而且說的頭頭是道,有根有據,令人難以反駁。其實,說得好不
一定對,原因是他們犯了一些認知上的錯誤。

他們所犯的第一個錯誤是:
以為佛法只存在佛教中,特別是存在早期的原始佛教中,把釋迦牟尼
佛所說的經律,都奉成佛法,絕對不可更改。要修行解脫、證果位,一定
要完全奉持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律,才有可能。
所以,他們誓死維護佛說經律,把不符合佛說經律的,或敢於更改佛
陀經律的,如大乘佛教,批評成外道──外於佛教之外的宗教,不是佛教
。他們確是基本教義派,沒錯。
可是,我們想想,原始佛法就真的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嗎?不見得
。它同樣是佛滅後數代,才由佛弟子口中誦出。誰敢保證,其中沒有佛弟
子的增減?所以,佛教用於判斷是法、非法,不是這樣判斷的。不是冠於
佛說的,就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說、就都是佛法。
更重要的是:佛陀所說經律真的是佛法嗎?所謂佛法是什麼?我們要
追溯到最源頭去,不要只停留在佛陀說法的範圍上。
最源頭在那裡呢?就是使釋迦太子得以成佛的地方。
為什麼太子能夠成佛?是什麼使他成佛的?這個使太子得以成佛的「
法」,才是真正的佛法。沒有它,太子不能成佛。太子成佛後,所演說的
,也就是說它。
既然太子因「它」而得以成佛,它自然是在佛陀之先了。
既然是在佛陀之先,那麼可見,佛法──使人得以成佛的這個「法」
,不因我們的教主成佛說法而有。不管有沒有佛出世、世間有沒有佛,這
個佛法都存在的。
分析到這裡,就很明白了。佛法不是只存在佛教中,更不可能只存在
原始佛教中,它是永遠存在的。佛經不也談到嗎?有佛無佛,什麼常在?
怎麼佛法會只存在原始佛教中呢?
既然佛法是使太子得以成佛的法、是在釋迦牟尼佛之前,那麼佛成佛
之後所說的,怎麼可能是真正的佛法?佛所說的,只是在描述或談論那個
使他得以成佛的「法」而已,不是真的佛法;佛所說戒律,又是佛弟子有
犯才制,是針對當時隨佛出家的印度弟子而制。這又怎麼會是真的佛法呢
?又怎麼不可以改變呢?只要改的適當、不亂改就是了。
因為,包括佛所說的經,都只是因地、因人的方便言說,不是真的佛
法。但是,我們執著原始佛法的佛教徒,卻把它當作佛法,而忽略了真正
的佛法。把改變它、不符合它的,都斥為外道。所以,這是執著原始佛法
的佛教徒,所犯的第一個錯誤。

再來。
佛法──成佛的法,既然存在於宇宙間,我們也就不能否認其他地方
、其他宗教也有佛法。因為,一旦有人悟了這個「法」,他就能說出佛法
來。可能表達的方式,會和佛教不大一樣。像近代印度的奧修、或克里希
那穆提及歐美一些人,他們都不是佛教徒。但看他們的言論,都是悟道之
士。他們說的不就是佛法呢?
大乘佛經也說,十方三世有無量的佛,或說隨時有佛出世。
由此可知,原始佛教派,那麼在意大乘經典有外道思想,或說大乘佛
教有外道的作法,就排斥大乘佛教,那是不對的。因為,外道中也有佛法
。所謂外道,只是外道的成分比較多,佛法較少一點;佛教內則佛法多一
點,如此而已。
好比五格的樓梯,有些外道可能只爬到一格、二格或三格,佛教修行
成就者則爬到五格,到達修證的究竟處。
說大乘佛教中,有外道思想,其實只是這些言論與教主釋迦牟尼佛所
說,略有不同而已。因為大乘佛教,把佛法追溯到釋迦成佛之前、使釋迦
得以成佛的「法」上。
那麼,佛法就不應只是釋迦牟尼佛能說,凡證悟了這「法」的,都能
說佛法;凡證悟了這「法」的,也就是佛;凡證悟了這「法」的,就能超
佛越祖,他不比佛祖小,佛祖也不比他大。所以,過去禪師有為了破學者
執著而喝佛罵祖的。只是,為了倫常尊稱,依釋迦佛法而得成佛者,當然
不會也稱為佛。於是,因時代環境的不同,這些證悟佛法者,可能被稱為
阿羅漢、菩薩或中國的禪師、上師等。
這些釋迦牟尼佛以後的諸佛,他們所說佛法,也會因時代環境背景的
不同,而相異於二千五百年前,成道於印度的釋迦牟尼佛。由於不同、或
有其他宗教的意味,就被遵奉原始佛教者說成外道思想了。
更由於大乘佛法,是以使釋迦太子成佛之法為佛法。在大乘佛教中,
也就有了許多佛、許多菩薩。有阿彌陀佛、藥師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等等許多佛菩薩。而原始佛教是以釋迦太子成佛之後,所說的法為佛法,
所以只有一佛,也就是教主釋迦牟尼佛。這是兩者最大差異之處。
同時,由於大乘佛教的佛法是宇宙間亙古恆存的,只要證悟了它,便
是成佛、便能演說佛法。那麼,大乘佛教就不可能只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可能是許多位佛說的。雖不一定是教主說的,但只要依之修行,也可以解
脫成佛。不是教主說的,又有什麼關係呢?
由於,大乘佛教把佛法、定義在宇宙間亙古恆存的真實佛法上,有別
於原始佛教的言說佛法。所以它的格局很大,如大海能容納百川,含藏無
限,又與時俱進,不斷的創發。這所以大乘佛法的豐富,不是南傳佛法所
能比擬的。
換句話說,大乘佛法是開放性的,南傳佛法則是封閉性的,唯以教主
釋迦牟佛於二千五百年前於印度所說法為準則。這又是兩者的差異性。

現在,可以做個結論了。
大乘佛法也是佛法,大乘佛經也是佛說。只是大乘佛法,有些地方會
有別於原始佛法。因為他不一定是釋迦牟尼佛所說,可能是釋迦牟尼佛之
後的佛所說。
說明白一點,就是後代的佛弟子──菩薩、阿羅漢或祖師所說。因為
,他們都證得了佛所證,所以也可以說是佛。由於他們也證得了佛所證,
他們的說法就不會有問題。
或者,你會懷疑,要是他並非證得了佛所證,所說法有錯,那怎麼辦
?於是,就有用來衡量是法、非法的標準,如三法印、一實相印;同樣的
,這也適用於原始佛教經典。不要以為原始經典都是佛法。畢竟,佛世尚
無印刷文字,佛經都是經過弟子幾代口耳相傳,才刻成文字。其中,是否
會有誤呢?不得不注意。
為什麼後代的佛弟子要將佛所說法,演說成與原來不大一樣呢?因為
,時代不同、環境不同,佛法不得不有所演化。
有時候為了度化異教徒,佛法會加入一些異教的東西,好讓他們能接
受佛法。就像釋迦牟尼佛在世說法,也多所採用當時印度宗教文化或風俗
習慣,來度化當時的人,是一樣的道理。不可將佛陀的方便視作正當,後
代弟子的權宜,就斥為外道。
所以,南北傳佛法,原始佛法、大乘佛法都是佛法、都是佛說,只是
定義略有不同罷了。佛教徒看適合從哪一派別進入,就依之修學,不要互
相批評,我是他非。那是很不智的。

Posted on: 2006/5/12 10:5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2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答:

◆談到大乘佛教的依據,要先認清 ,最初佛陀在 《阿含經》 和《廣律 》中已教導出真正的聲聞道和菩薩道。此菩薩道的內容,請見本網站佛法教材中的 S4《原始佛典中的菩薩道 》。

◆印度中期佛法的權威論典《瑜伽師地論》 ,也有菩薩道的內容,請見本網站林崇安佛學及禪修論文集中的2-11《從〈菩薩地〉來看菩薩道》。

◆釋迦佛起至今 ,許多祖師大德的體證 ,離佛陀的遍智其實相差一大截,甚至於遠遠不及佛陀的十大弟子。

Posted on: 2006/5/16 1:0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訪客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3
無法看見貴網站佛法教材中的 S4《原始佛典中的菩薩道 》的資料喔。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4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法友你好:

因檔案使用BIG5編碼的中文檔名,微軟目前IE 6.0的瀏覽器使用UTF-8編碼,所以點選連結時會出現找不到檔案的錯誤訊息。

解決方法如下:
方法一:
*IE瀏覽器的主選單上的工具→網際網路選項→進階頁籤→將永遠將URL傳送成UTF-8(需要重新啟動)這一項取消勾選,套用後關掉瀏灠器再重新開啟,即可下載到此文件。

方法二:
*改用其它的瀏覽器,如Firefox。或使用抓檔軟體下載文件,如Free download Manager。本站的佛法教學系列中的注意事項有相關軟體的連結

方法三:
*到教授個人網站下載佛法教學系列,下載網址如下:
http://www.ss.ncu.edu.tw/~calin/dharma.rar

如果你只要看這篇,下載連結如下:
S4《原始佛典中的菩薩道 》

Posted on: 2006/5/17 7:0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訪客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5
感恩您~我已經可以閱讀到了,謝謝!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6


See User information
其實佛法可以應用在目前這種令人煩躁不安的生活,這是我親身的體驗。但是我個人認為唯識學說已經偏離了佛陀本意。每個人對於佛所說都可以有個人的理解,並藉此得到自己所要的。也許有些人也可以因唯識學或密教而獲得解脫,但我認為已非佛陀初衷;也就是佛陀並沒有要人們用這樣的方式來求得解脫。它們已踰越佛所教的本意。任何對佛所說的擴大解釋都應該有一些尺度。這種看法印順法師也有指出,只是他說的比較含蓄而已。譬如修習安那般那念必須少欲.少事.少務, 在空閑林中。離諸憒鬧. 這與台灣佛教界好大喜功的情況很難連結在一起.

至於強調「大悲心」的「大乘佛教」更是很有問題。只因為怕被人說成是獨善其身的自了漢。而用這種說法來合理化自己修行卻又入世的生活方式。 佛陀當初的教法是要人解脫, 乃至達到涅槃. 中觀和唯識思想也都著重在修行. 即使玄奘在晚年也一直希望能退休到山林中去修行. 而台灣的大乘佛教則太強調大悲心, 好像每個人都非得當菩薩不可.

Posted on: 2008/3/25 18:20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7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請問:
為何(那裏)
唯識學說已經偏離了佛陀本意?

Thank you!

Posted on: 2008/3/26 7:1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8


See User information
(二四九) 如是我聞。 一時。
T02n0099_p0059c28(08)║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詣尊者舍利弗所。
T02n0099_p0059c29(00)║語尊者舍利弗。欲有所問。
T02n0099_p0060a01(06)║寧有閑暇為解說不。 舍利弗言。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T02n0099_p0060a02(02)║ 尊者阿難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
T02n0099_p0060a03(01)║息沒已。更有餘不。 尊者舍利弗語阿難言。
T02n0099_p0060a04(01)║莫作此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
T02n0099_p0060a05(02)║更有餘不。 阿難又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
T02n0099_p0060a06(01)║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T02n0099_p0060a07(07)║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亦復不應作如是問。六觸入處盡。
T02n0099_p0060a08(01)║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T02n0099_p0060a09(08)║ 阿難復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
T02n0099_p0060a10(01)║非有餘非無餘耶。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
T02n0099_p0060a11(01)║此亦不應作如此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
T02n0099_p0060a12(01)║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T02n0099_p0060a13(03)║ 尊者阿難又問舍利弗。如尊者所說。六觸入處盡。
T02n0099_p0060a14(00)║離欲.滅.息沒已。有亦不應說。無亦不應說。
T02n0099_p0060a15(00)║有無亦不應說。非有非無亦不應說。
T02n0099_p0060a16(02)║此語有何義。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阿難。
T02n0099_p0060a17(03)║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耶。此則虛言。
T02n0099_p0060a18(01)║無餘耶。此則虛言。有餘無餘耶。此則虛言。
T02n0099_p0060a19(01)║非有餘非無餘耶。此則虛言。
T02n0099_p0060a20(06)║若言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離諸虛偽。得般涅槃。
T02n0099_p0060a21(01)║此則佛說。 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各還本處。

T02n0099_p0016c04(00)║   (六四) 如是我聞。 一時。
T02n0099_p0016c05(09)║佛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 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起。出講堂。
T02n0099_p0016c06(01)║於堂陰中大眾前。敷座而坐。爾時。
T02n0099_p0016c07(04)║世尊歎優陀那偈。
T02n0099_p0016c08(00)║ 法無有吾我  亦復無我所
T02n0099_p0016c09(00)║ 我既非當有  我所何由生
T02n0099_p0016c10(00)║ 比丘解脫此  則斷下分結
T02n0099_p0016c11(00)║時。有一比丘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T02n0099_p0016c12(00)║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無吾我。
T02n0099_p0016c13(03)║亦無有我所。我既非當有。我所何由生。
T02n0099_p0016c14(04)║比丘解脫此。則斷下分結。 佛告比丘。
T02n0099_p0016c15(06)║愚癡無聞凡夫計色是我.異我.相在。受.想.行.識。是我.異我.
T02n0099_p0016c16(01)║相在。多聞聖弟子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
T02n0099_p0016c17(01)║不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亦非知者。
T02n0099_p0016c18(01)║亦非見者。此色是無常。受.想.行.識是無常。
T02n0099_p0016c19(01)║色是苦。受.想.行.識是苦。色是無我。受.想.行.
T02n0099_p0016c20(01)║識是無我。此色非當有。受.想.行.識非當有。
T02n0099_p0016c21(01)║此色壞有。受.想.行.識壞有。故非我.非我所。我.
T02n0099_p0016c22(00)║我所非當有。如是解脫者。則斷五下分結。
T02n0099_p0016c23(00)║時。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斷五下分結已。
T02n0099_p0016c24(01)║云何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T02n0099_p0016c25(05)║現法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T02n0099_p0016c26(00)║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比丘。愚癡凡夫.
T02n0099_p0016c27(02)║無聞眾生於無畏處而生恐畏。愚癡凡夫.
T02n0099_p0016c28(02)║無聞眾生怖畏。
T02n0099_p0016c29(00)║ 無我無我所  二俱非當生
T02n0099_p0017a01(00)║攀緣四識住。何等為四。謂色識住.色攀緣.
T02n0099_p0017a02(00)║色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於受.想.行.識住。
T02n0099_p0017a03(01)║攀緣.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比丘。識於此處。
T02n0099_p0017a04(01)║若來.若去.若住.若起.若滅。增進廣大生長。
T02n0099_p0017a05(01)║若作是說。更有異法。識若來.若去.若住.若起.
T02n0099_p0017a06(00)║若滅.若增進廣大生長者。但有言說。
T02n0099_p0017a07(02)║問已不知。增益生癡。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
T02n0099_p0017a08(01)║比丘。離色界貪已。於色意生縛亦斷。
T02n0099_p0017a09(03)║於色意生縛斷已。識攀緣亦斷。識不復住。
T02n0099_p0017a10(03)║無復增進廣大生長。受.想.行界離貪已。於受.想.
T02n0099_p0017a11(01)║行意生縛亦斷。受.想.行意生縛斷已。攀緣亦斷。
T02n0099_p0017a12(00)║識無所住。無復增進廣大生長。
T02n0099_p0017a13(04)║識無所住故不增長。不增長故無所為作。
T02n0099_p0017a14(04)║無所為作故則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脫。
T02n0099_p0017a15(05)║解脫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
T02n0099_p0017a16(02)║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T02n0099_p0017a17(02)║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比丘。
T02n0099_p0017a18(05)║我說識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除欲見法涅槃.
T02n0099_p0017a19(00)║滅盡.寂靜.清涼。 佛說此經已。
T02n0099_p0017a20(05)║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T02n0099_p0017a21(00)║ 生滅以不樂  及三種分別
T02n0099_p0017a22(00)║ 貪著等觀察  是名優陀那


249經 阿難問及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舍利弗認為那些問題都是虛言. 所以唯識學的第七及第八識
也是虛言.

64經 所謂"但有言說,問已不知,增益生癡, 以非境界故." 說
的就是唯識學的說法非境界故, 愈說只是讓人愈糊塗罷了.

非但是唯識學已經偏離佛陀本意, 就是中觀學說其實也是不可
說的.

Posted on: 2008/3/26 14:2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9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1. 引文 “唯識學的第七及第八識也是虛言.”
2. 佛經中常說, 色身是空, 是表示色身對於佛性是空, 並不表示色身不存在, 沒有作用, 打他不會痛.
3. 同理, “第八識也是虛言”. 也表示是站在佛性的觀點.
4. 唯識學是個論述架構, 就像禪宗指向月亮的手指, 是指向佛性的.
所以我們討論的是唯識學的內含, 而不是唯識學的文字本身.
5. “第八識也是虛言”. 和 "但有言說,問已不知,增益生癡, 以非境界故."
並不能否定唯識學(觀點).

Posted on: 2008/3/27 10:5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10


See User information
佛還有說: 就好像聾子聽不到聲音, 瞎子看不到東西, 我說的道理就是有人無法理會.

並非說是唯識學說的不對, 而是這些學說對於解脫沒有幫助, 增益生癡.

Posted on: 2008/4/18 20:3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11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1. 引文”並非說是唯識學說的不對, 而是這些學說對於解脫沒有幫助, 增益生癡.”
2. 有些人, 不適合唯識學說, 我同意.
3. 唯識學說, 對於解脫沒有幫助, 我不同意.
"對於解脫沒有幫助", why?
可否提出您的看法.

Posted on: 2008/4/18 23:0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12


See User information
也許我的根器不適合唯識學,《智論》說
:『癡實相即是智慧,取著智慧相即是癡』,
所以如果我繼續以我的立場提出看法,就是一
種戲論.

在接觸佛學前,我也曾看過很多書,想過自己為
什麼要活在這世上.但卻沒有見過像佛陀的教誨
這麼澈底的.他從五蘊,我們的自身, 說到六處,
即一切,再說到十二因緣,即過去現在未來.用四
諦作為思考的準繩. 然後告訴你解脫的方法,即
37道品及出入息念. 這一些對我來說已經足以
解決我對人生的疑惑.

中觀的學說,我覺得有點像物理學的相對論,雖
然是真理,卻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反而製造更多的
是非. 唯識論不過是試圖解決因中觀學說的提出
而產生的問題.

Posted on: 2008/5/4 11:4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13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中觀的學說,我覺得有點像物理學的相對論,雖
然是真理,卻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反而製造更多的
是非. 唯識論不過是試圖解決因中觀學說的提出
而產生的問題.”

我的看法:
1. 唯識論 是 中觀學說 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2. 都是指向佛性的.
3. 兩者都足以”一門深入”, 到達彼岸.

Posted on: 2008/5/5 0:05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