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版主
![]() ![]() ![]() |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47 「淨堂」大德說: 引言: 用眼睛看用心看 請看: 引言: 從科學的角度論眼根見色塵的錯覺 絕大多數的人(或具足六根的有情)都認為根身與器界是分開存在的東西;並自覺到是用眼睛往外看見外界的物體、用耳朵聽到外界的聲音、用鼻子嗅到外界的香味、用舌頭嚐到外界的甜味、用皮膚觸覺到外界的冷熱、用意根抓到外界的法塵。不過唯識學派卻說:萬法唯識現,根身與器界是同一心識所變現的能與所(見分與相分)而已!本文將依據現今已成為普通常識之物理學與醫學的一般知識,來分析人自認為是用眼睛見外界物、用耳朵聽外界聲、…、等等的觀念是錯覺的認知!本文將先以眼見色為議題,從科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並論斷:眼並不能見外界物!有關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之對聲香味觸法等五塵的分析與論斷,將於未來另撰文論述。 為了要進行這種科學角度的論述,吾人先接受(假設): 1. 根身與器界的確是分開的,而且是獨自存在的兩樣物體; 2. 物理學上的可見光也是存在的。 人體視覺系統的主要組件與構造(簡化),其中包括透明眼球、視網膜、視傳導神經、及大腦等。眼要能見色必須先具備光源、所有零組件的功能都很正常,且整體系統運作也正常方可;只要一缺光源,或有一個組件壞掉,或系統運作不正常,就會自覺眼不能見色了。 先從物理學的一般知識來解析,眼見色的過程是:可見光先照射至「被觀察者」的身上,然後部分可見光從「被觀察者」的身上,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其中有部分的反射光傳輸到了「觀察者」的眼睛;而射到了「觀察者」眼睛的光線則直接穿透「觀察者」的透明眼球,並被聚焦投射到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上。請注意:外界可見光所行進的最終點處是視網膜,從視網膜開始至大腦間之訊號傳輸已非光線,而是人體的生理訊號。 接著從醫學的一般知識來解析,視網膜受到光線的刺激產生了「生理訊號」,此「生理訊號」因光線之電磁波頻率的不同而有差別,生理訊號的強弱也隨光線的強弱而變。接著,此「生理訊號」延著視覺傳導神經而傳送至「觀察者」的大腦某區域,大腦將所接收到的生理訊號重組並顯像,然後「觀察者」自覺看見「被觀察者」,而且自覺是以「眼」往外看! 上述根據物理學與醫學一般知識的解析說明了:顯像是在人之「大腦」某區域內發生,人的眼根並沒有實際見著「外界物」!人於清醒時之自覺見到外界物,其現象與夢中見種種諸色並無二般,只能說是「唯識所現」! 既然人的眼根並沒有實際見著「外界物」,那麼更進一步的探討下去可以發現:外界的真實相到底是什麼?人根本就無從得知!若再更深入地繼續推究下去,可發現:既然人的眼根並沒有實際見著「外界物」,那麼所謂的「光線」、「根身」與「器界」根本就非實存在;也就是前面開頭的兩個基本假設根本就不能成立!人自覺以眼向外見著外界物的認知根本就是一種錯覺! 8月09日 11:19:40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48 「淨堂」大德說: 引言: 除非你已開悟真心本體的[消息處] 否則在你還[未開悟真心]之前最好不要再說: [真不離妄,離妄無真,無真即無妄] 這種蠢話 這種蠢話不但會誤導別人斷人慧命 也只會讓你繼續*[認賊為子] 「淨堂」大德!莫動氣!就法論法,莫講無意義的話!莫批評人! 8月09日 11:22:51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49 「淨堂」大德說: 引言: #41 「無夢眠、滅盡定」並不是死人死物 「無夢眠、滅盡定」時你有知 你只是沒有去覺察 「淨堂」大德!請您說說:您在「無夢眠」時,知了什麼?覺察了什麼? 8月09日 11:26:55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0 引言: 宇桐屏寫道: 「淨堂」大德說: 引言: #43 別人所對你說的話(聲相)當然是[外在的] 請看: 引言: 從科學的角度論耳聞聲之錯覺 今根據一些已成為常識之「物理學」和「醫學」上的一般知識,分析人(或俱足六根有情)誤以為「聲相是從外界傳入耳朵」之錯覺現象,以示「萬法唯識現」。 空氣傳送「聲波」是以「疏密波」方式傳遞,「聲波」在空氣中之傳遞過程中,空氣分子本身並沒有持續向前移動,而是只在「固定位置」上進行「左、右」振盪而已,而這種「左、右」振盪的波型會將聲波向四面八方傳遞;密波地方代表高壓力,疏波的地方代表低壓力。空氣分子「左、右」振盪是一種能量,當聲波向四面八方傳遞時,也就是能量向四面八方傳送;而點源(point source)型之能量向三維空間傳遞時,能量強度會隨距離的約平方衰減。 當有人嘴巴喊出「阿」一聲時,該人嘴巴周圍空氣受到該人喉嚨中「聲帶」振盪的影響,產生了特定多重頻率組合之「疏密波」型能量,此特定之「疏密波」型能量並以音速向四面八方傳遞。請特別注意:此特定之「疏密波」型能量只表現在空氣分子之無聲無息的振盪上,其中並沒有「阿」這個「聲相」存在! 當「說話者」依其意念中之「阿」聲,而喉嚨中之聲帶配合發出特定「振動」型能量,經由空氣傳送至「聽者」的「耳朵」而被收集,且碰撞到「聽者」的「耳膜」時,「聽者」的「耳膜」受到刺激而產生特定型態的「生理」訊號;此特種型態之「生理」訊號,經由「聽神經」傳導至「聽者」的「大腦」某個部位。「聽者」的「大腦」接受到此「生理」訊號後,開始組合並現出「阿」的聲相。此時,「聽者」自覺「耳朵」聽到從外界傳來「阿」的聲音,且誤認「阿」聲是由「說話者」的口中說出,經由空間(阿!阿!阿!…),一直傳到他的「耳朵」內!也就是錯覺:「阿」這個聲相是由外界直接傳入其耳朵中!。 從耳膜受到空氣分子振盪刺激而產生「生理」訊號起,至「生理」訊號傳送到大腦止,這整個過程中,只是「生理」訊號的傳遞而已,其中並沒有其他振盪與「阿」這個「聲相」存在!事實上,「阿」這個聲相並沒有從「說話者」的「聲帶」發出,經過空氣而直接傳送至「聽者」耳中!「阿」這個聲相是「聽者」自己「意識」中現起的!是一種錯覺! 物理學上的一般知識告知:若「說話者」與「聽者」倆人之間被「真空」隔開遮著,則「說話者」與「聽者」間就完全無法直接靠嘴巴通訊息了! 再看: 引言: 今天(2011.08.04)PM 19:00 在「佛教科學(http://www.bfnn.org/science/)」網站,查到一邊篇由「尢智表」居士於 1946.07發表在「漢口正信月刊」的文章,題目為: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http://book.bfnn.org/books/0415.htm)。這篇報告其中一小段有關「耳聞聲」過程的說明,與敝人在前面所說的(文章寫於 2011.07.26,發表在本帖第 3 篇)不謀而合,大略相同。兩篇文章都是獨立創作,但時間上卻相隔 65 年。特此註記。 「尢智表」居士文章的片段如下: 「楞嚴經」有一段關於聲的觀念,說得最透徹。佛對聽眾特地辨明「聲來耳邊」的錯誤感覺。聲來耳邊原是一般人的感想,就是我們學過物理的也是這樣想。但仔細來想一想,實在是錯誤的。因為擊鐘的時候,鐘因被擊而震動,因此鼓動四周的空氣分子,一個個互相撞擊,最後擊動我們耳邊的空氣分子,再撞擊到耳膜,傳到耳神經細胞,就起聲的感覺。這種空氣分子的波動在達到耳膜之前,只能說是空氣波,而不能叫做聲波,這是一個錯誤。(從這點看來物理學家對於定名,也不怎樣嚴格,今後應當採用佛經中六離合釋的定名方法)。空氣波動時,它的分子只在本位上震動,並沒有一個分子一直從鐘邊跑到耳邊,因此不能說是聲來。這是第二個錯誤。這樣,科學家應該向佛法焚香頂禮了。 是的 但肯定的是:[有外緣存在] 而這外緣是由[他人]所產生出來與你相應的 所以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你一人 8月09日 17:49:34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1 引言: 宇桐屏寫道: 「淨堂」大德說: 引言: 除非你已開悟真心本體的[消息處] 否則在你還[未開悟真心]之前最好不要再說: [真不離妄,離妄無真,無真即無妄] 這種蠢話 這種蠢話不但會誤導別人斷人慧命 也只會讓你繼續*[認賊為子] 「淨堂」大德!莫動氣!就法論法,莫講無意義的話!莫批評人! 淨堂沒有動氣 只是禪宗雖然講求頓悟 但是開悟還是有次第的 首先你要開悟真心本體(初關) 在來開悟真心的自性作用(重關) 不能一下就跳過[真不離妄,離妄無真,無真即無妄] 因為這只是你大腦知見所產生的知解 並不是你真正體驗出來的 在你說這話的同時要去想想這是不是你所體驗出來的境界? 否則說再多也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這並不是你所體悟出來的 8月09日 17:53:12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2 引言: 宇桐屏寫道: 「淨堂」大德說: 引言: #41 「無夢眠、滅盡定」並不是死人死物 「無夢眠、滅盡定」時你有知 你只是沒有去覺察 「淨堂」大德!請您說說:您在「無夢眠」時,知了什麼?覺察了什麼? *[隨緣相應]就是*[真心體的靈知靈覺] 要不然你的耳根如何觸動外塵生出識的? 8月09日 17:54:37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3 引言: 要不然你的耳根如何觸動外塵生出識的? 「耳根」是錯覺!「聲塵」亦是錯覺!本無內外之分! 「無明」是名「觸」! 偈云:夢中明明有六趣,醒時空空無大千。 8月09日 18:14:36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4 引言: 所以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你一人 四弘誓願: 「自性」眾生無邊誓願度; 「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六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8月09日 18:20:25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5 引言: 宇桐屏寫道: 引言: 要不然你的耳根如何觸動外塵生出識的? 「耳根」是錯覺!「聲塵」亦是錯覺!本無內外之分! 「無明」是名「觸」! 偈云:夢中明明有六趣,醒時空空無大千。 那個張開口說話的人又是誰? 死人也有六根,為何不能張開口說話?? 8月10日 10:51:08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6 引言: 宇桐屏寫道: 感謝「淨堂」大德的答覆! 引言: 所以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你一人 四弘誓願: 「自性」眾生無邊誓願度; 「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六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淨堂有些話對你老實說: 你得要先體悟出[真心自性的消息處] 你才能夠更進步 關於[自性的消息處],淨堂已經對你明說: 我只告訴你真心自性的真消息處在*[六根內的機能] 是這[機能]黏六塵來發見精聞精覺精知精 由此[見精聞精覺精知精再攬塵相積聚四大微塵相而產生六根] 但這只是悟性 你若要親證自性 就得要做到*[迴根脫塵] 才能獲此無上知覺(指真心靈覺體) 所謂得無上知覺是指:[隨緣感應的功能]而言,並不是[識:知覺] 六識五陰都是從*[六根內的機能]去觸外塵生出來的 淨堂已經盡力幫你點出*[真心體的消息處] 省去你好幾年的參話頭功夫 接下來就靠你自己了 你得要自己好好去體會: *真如心體是[空寂涅槃的畢竟空] *佛性(靈覺性)是作用 如來禪: 去年貧,未是貧。 今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 今年貧,錐也無。 祖師禪: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景德傳燈錄》:「初至江西參馬祖。祖問曰。從何處來。曰越州大雲寺來。祖曰。來此擬須何事。曰來求佛法。祖曰。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什麼?我遮裏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師遂禮拜問曰。阿那箇是慧海自家寶藏。祖曰。即今張開口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覓。師於言下,自識本心,不由知覺。踴躍禮謝。」 馬祖道一說:我遮裏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已說明心體是本來無 一物的畢竟空 祖曰。即今張開口問我者。是汝寶藏。....已說明出佛性是作用 最後: 真心體是[沒有境界'沒有相'沒有分別],諸法畢竟空,滅盡一切戲論 什麼也沒有 什麼也不是 是不可識知'不可智知的存在 但是真正開悟者能親悟[祂] 占察善惡業報經說: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為本 占察善惡業報經說:妄心能為一切境界原主。 有很多人沒有開悟又喜歡[各種境界相]的人 說得境界再高,都只是[打妄想]而已 8月10日 11:03:36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7 引言: 那個張開口說話的人又是誰? 不了義(世間方式)說: 某甲起念想說話,喉嚨配合著做出特殊振動,能量藉空氣分子震盪傳出;某乙之耳膜受震盪刺激,意識中幻起:某甲聲相! 唯識說: 某甲與某乙皆是「心識」之同時幻現,非有內外之分! 一真法界說: 根身與器界本是同一法身! 了義說: 唯佛與佛乃能論說! 引言: 死人也有六根,為何不能張開口說話?? 活人與死人是不同因緣所現!有人亦能見「頑石」點頭! 莫說死人不能張開口說話,當汝住「無夢眠」時,又何能張開口說話? 8月10日 11:45:13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8 感謝「淨堂」大德善意解說! 欲論「佛法」,應先知「佛法」的流傳與演化! 祖師之「論」典的哲學體系架構可以參考,但應明白! 舉「聖言量」時,最好儘量使用「阿含經」典! 8月10日 11:50:23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59 引言: 宇桐屏寫道: 感謝「淨堂」大德回覆! 引言: 那個張開口說話的人又是誰? 不了義(世間方式)說: 某甲起念想說話,喉嚨配合著做出特殊振動,能量藉空氣分子震盪傳出;某乙之耳膜受震盪刺激,意識中幻起:某甲聲相! 唯識說: 某甲與某乙皆是「心識」之同時幻現,非有內外之分! 一真法界說: 根身與器界本是同一法身! 了義說: 唯佛與佛乃能論說! 引言: 死人也有六根,為何不能張開口說話?? 活人與死人是不同因緣所現!有人亦能見「頑石」點頭! 莫說死人不能張開口說話,當汝住「無夢眠」時,又何能張開口說話? 淨堂回應: 錯 因為宇桐屏你還不能懂達摩祖師所說的能夠[施為]動作的[靈覺性] 此靈覺性無形無相,但能夠施為動作 一切有情眾生之所以能夠活動 就是有此靈覺真性的存在 祂在六根內 所以六根能夠觸塵發識 若沒有此靈覺真性 死人也有六根 為何不能生出識(知覺)來??? 當汝住「無夢眠」時,雖然不能張開口說話,但你也有心跳及呼吸'體溫吧 就是這個靈覺性在執持你的呼吸心跳及體溫 你知道否??? 從宇桐屏你的回應中看來: 你還是在[二乘人的知見]中打轉 不能知道[南傳佛教所說的:[心生色法'色聚]的這個不生滅無相心 **宇桐屏你不但不能知道阿含經所說的:[神識永無所著]故般涅槃的這個神識是啥? **宇桐屏你也不能知道雜阿含經中的佛說合手聲譬經還有個[不變異法空]的存在 這些就是大乘佛教所說的如來藏真心 8月10日 21:14:52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0 感謝「淨堂」大德耐心、慈善的解說! 引言: 一切有情眾生之所以能夠活動 就是有此靈覺真性的存在 祂在六根內 此說不離「世尊」時代之六師外道的六十二見! 雜阿含經第五卷(一○九)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滿。復有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諸比丘!於意云何?彼士夫水渧為多,池水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言;池水甚多,百千萬倍,不可為比。」 「如是。諸比丘!見諦者所斷眾苦,如彼池水,於未來世,永不復生。」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入室坐禪。 時,尊者舍利弗於眾中坐,世尊入室去後,告諸比丘:「未曾所聞!世尊今日善說池譬。所以者何?聖弟子具足見諦,得無間等果,若凡俗邪見、身見根本、身見集、身見生、身見起;謂憂慼隱覆,慶吉保惜,說我、說眾生、說奇特矜舉。如是眾邪,悉皆除滅,斷除根本,如折多羅樹,於未來世更不復生。 「諸比丘!何等為見諦聖弟子斷上眾邪,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我在識、識在我。 「云何見色是我?得地一切入處正受,觀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及地唯一無二,不異不別。』如是水、火、風、青、黃、赤、白一切入處正受,觀已,作是念:『行即是我,我即是行,唯一無二,不異不別。』如是於一切入處,一一計我,是名色即是我。 云何見色異我?若彼見受是我,見受是我已,見色是我所,或見想、行、識即是我,見色是我所。 「云何見我中色?謂見受是我,色在我中;又見想、行、識即是我,色在我中。 云何見色中我?謂見受即是我,於色中住,入於色,周遍其四體;見想,行,識是我,於色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色中我。 「云何見受即是我?謂六受身——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此六受身一一見是我,我是受,是名受即是我。 云何見受異我?謂見色是我,受是我所;謂想、行、識是我,受是我所,是名受異我。 「云何見我中受?謂色是我,受在其中,想、行、識是我,受在其中。 云何見受中我?謂色是我,於受中住,周遍其四體;想、行、識是我,於受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受中我。 「云何見想即是我?謂六想身——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此六想身一一見是我,是名想即是我。 云何見想異我?謂見色是我,想是我所,識是我,想是我所,是名想異我。 「云何見我中想?謂色是我,想在中住,受、行、識是我,想在中住。 云何見想中我?謂色是我,於想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想中我。 「云何見行是我?謂六思身——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於此六思身一一見是我,是名行即是我。 云何見行異我?謂色是我,行是我所。受、想、識是我,行是我所,是名行異我。 「云何見我中行?謂色是我,行在中住。受、想、行、識是我,行在中住,是謂我中行。 云何見行中我?謂色是我,於行中住,周遍其四體,謂受、想、識是我,於行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行中我。 「云何見識即是我?謂六識身——眼識,耳、鼻、舌、身、意識身。於此六識身一一見是我,是名識即是我。 云何見識異我?見色是我,識是我所,見受、想、行是我,識是我所,是名識異我。 「云何見我中識?謂色是我,識在中住。受、想、行是我,識在中住,是名我中識。 云何識中我?謂色是我,於識中住,周遍其四體。受、想、行是我,於識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識中我。 「如是聖弟子見四真諦,得無間等果,斷諸邪見,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一向積聚,作如是觀:『一切無常、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不應愛樂、攝受、保持。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應愛樂、攝受、保持。』如是觀,善繫心住,不愚於法,復觀精進,離諸懈怠,心得喜樂,身心猗息,寂靜捨住。具諸道品,修行滿足,永離諸惡,非不消煬、非不寂滅,滅而不起、減而不增、斷而不生,不生、不取、不著,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舍利弗說是法時,六十比丘不受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8月11日 07:59:08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1 「世尊」駁斥不變的神識: 中阿含經第五十四卷(二0一)中阿含大品荼帝經第十(第五後誦)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荼帝比丘雞和哆子生如是惡見:「我知世尊如是說法:『今此識,往生不更異。』」 …… 世尊聞已,告一比丘:「汝往荼帝比丘所,作如是語:『世尊呼汝!』」 於是,一比丘受世尊教,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至荼帝比丘所,即語彼曰:「世尊呼汝!」荼帝比丘即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 世尊問曰:「汝實如是說:『我知世尊如是說法:「今此識,往生不更異也。」』」 荼帝比丘答曰:「世尊!我實知世尊如是說法:『今此識,往生不更異也。』」 世尊問曰:「何者識耶?」 荼帝比丘答曰:「世尊!謂此識說、覺、作、教作、起、等起,
Posted on: 2011/8/19 11:25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版主
![]() ![]() ![]() |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2 引言: 宇桐屏寫道: 「世尊」駁斥不變的神識: 中阿含經第五十四卷(二0一)中阿含大品荼帝經第十(第五後誦)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荼帝比丘雞和哆子生如是惡見:「我知世尊如是說法:『今此識,往生不更異。』」 …… 世尊聞已,告一比丘:「汝往荼帝比丘所,作如是語:『世尊呼汝!』」 於是,一比丘受世尊教,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至荼帝比丘所,即語彼曰:「世尊呼汝!」荼帝比丘即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 世尊問曰:「汝實如是說:『我知世尊如是說法:「今此識,往生不更異也。」』」 荼帝比丘答曰:「世尊!我實知世尊如是說法:『今此識,往生不更異也。』」 世尊問曰:「何者識耶?」 荼帝比丘答曰:「世尊!謂此識說、覺、作、教作、起、等起,謂彼作善惡業而受報也。」 世尊呵曰:「荼帝!汝云何知我如是說法?汝從何口聞我如是說法?汝愚癡人!我不一向說,汝一向說耶?汝愚癡人!聞諸比丘共訶汝時,應如法答:『我今當問諸比丘也。』」 於是,世尊問諸比丘:「汝等亦如是知我如是說法:『今此識,往生不更異耶?』」 時,諸比丘答曰:「不也。」 世尊問曰:「汝等云何知我說法?」 諸比丘答曰:「我等知世尊如是說法,識因緣故起,世尊說識因緣故起,識有緣則生,無緣則滅,我等知世尊如是說法。」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諸比丘!汝等知我如是說法。所以者何?我亦如是說,識因緣故起,我說識因緣故起,識有緣則生,無緣則滅,識隨所緣生,即彼緣。說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猶若如火,隨所緣生,即彼緣,說緣木生火,說木火也。緣草糞聚火,說草糞聚火。如是識隨所緣生,即彼緣,說緣眼色生識,生識已說眼識。如是耳、鼻、舌、身,║緣意法生識,生識已說意識。」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汝等知我如是說法。然此荼帝比丘愚癡之人,顛倒受解義及文也。彼因自顛倒受解故,誣謗於我,為自傷害,有犯有罪,諸智梵行者所不喜也,而得大罪。 ……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荼帝經第十竟(四千六百九十一字) 淨堂回應: 宇桐屏你完全搞錯了 淨堂說的[真心]不是你說的這種[神識] 而是[第一義空性] [不變易法空] 宇桐屏你好歹也要看看雜阿含經內的[合手聲譬經]吧 雜阿含經273經-*[合手聲譬經]: (二七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獨靜思惟。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從禪覺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作是思惟。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法是我。我於何住 佛告比丘。今當為汝說於二法。諦聽。善思。云何為二。眼色為二。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是名二法。比丘。若有說言。沙門瞿曇所說二法。此非為二。我今捨此。更立二法。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緣眼.色。生眼識 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內.是因緣.是堅.是受。是名眼肉形內地界。比丘。若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津澤.是受。是名眼肉形內水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火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輕飄動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風界 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恒。非安隱.變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謂生.老.死.沒.受生之法 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 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如是。**[比丘。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於空法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我.我所]。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無常。乃至空我.我所。 比丘。於意云何。眼是常.為非常耶 答言。非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多聞聖弟子於眼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時。彼比丘聞世尊說合手聲譬經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 **故此[空]存在的,此[空]就是常.恒.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的[如來藏性] **[修行人只要做到空其六根內的一切諸行(指做到空其異陰相續識流)便可恢復第一義空的本來面目,成就法身佛] 楞嚴經云: 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黏湛]發見。 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 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黏湛]發嗅。 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黏湛]發嘗。 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黏湛]發覺。 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黏湛]發知。 **淨堂認為:故其實在十二塵相[黏湛]發起見性'聞性'覺性'知性之前的[無覺無觀者才是各位的真心體性]。 此[發起見性'聞性'覺性'知性之前無覺無觀的真心體性]就是樓上所說的*[空=如來藏性] 此[空]不是一般人所誤解的斷滅空,因為[祂]能吸收十二塵相後生起見性'聞性'覺性'知性及八識的識流 所以我們當實修內觀時,要努力觀察六根’六塵’六識’五陰’阿賴耶相續識流等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於空法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我.我所]。**此空法就是[法身]就是[如來藏性] 8月11日 14:29:49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3 感謝「淨堂」大德的解說! 引言: …..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 這是說明「聲相」現起需要其現起的因緣,非指「聲相」是由兩手和合而發出,並經空氣一路傳送給「聽者」聽到;科學已指明:空氣中沒有「聲相」存在;若甲乙雙方隔著一道「真空」,則雙方無法透過「嘴巴」交談,這是不爭的「世間事實」。 楞嚴經: 引言: …阿難。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勞故,頭中作聲… … … 阿難。汝更聽此祇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鐘鼓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阿難。若復此聲,來於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在祇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何況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若復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祇陀林中。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聲,其耳已往擊鼓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何況其中象馬牛羊,種種音響。若無來往,亦復無聞。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 「淨堂」大德!請注意:上段話中之「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 8月11日 19:37:37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4 宇桐屏寫道: 一切有情眾生之所以能夠活動 就是有此靈覺真性的存在 祂在六根內 此說不離「世尊」時代之六師外道的六十二見! 雜阿含經第五卷(一○九)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堂回應: 宇桐屏你所舉出的佛經雜阿含經第五卷(一○九)都是在述說[因緣法] 凡是因緣法(色受想行識所構成的我及生滅六識)的都不是真心自性 宇桐屏你一直在[因緣法的著相]中打轉 看不見那*[從不生滅的第一義空性(真心自性)] 8月11日 22:59:30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5 引言: 宇桐屏寫道: 引言: …..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 這是說明「聲相」現起需要其現起的因緣,非指「聲相」是由兩手和合而發出,並經空氣一路傳送給「聽者」聽到;科學已指明:空氣中沒有「聲相」存在;若甲乙雙方隔著一道「真空」,則雙方無法透過「嘴巴」交談,這是不爭的「世間事實」。 楞嚴經: 引言: …阿難。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勞故,頭中作聲… …… 阿難。汝更聽此祇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鐘鼓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阿難。若復此聲,來於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在祇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何況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若復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祇陀林中。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聲,其耳已往擊鼓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何況其中象馬牛羊,種種音響。若無來往,亦復無聞。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 「淨堂」大德!請注意:上段話中之「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 你還是不懂第一義空性(指如來藏性體) 淨堂只問你一件事: 當你昏迷不醒六識不起時及滅盡定時,你的耳根的聞性功能及身根的觸性功能還有沒有在活動作用? 當你昏迷不醒六識不起時,如果及身根的觸性功能沒有在作用 那麼為何別人用手來捏你的身體時你會[痛到]清醒過來??? 你是否真的知道你的六根功能性一生永遠都不曾斷滅,不同於六識及五陰??? 你是否真的知道就算是在滅盡定中,耳根功能性依然沒有斷滅? 你是否真的知道就算是大迦葉尊者入滅盡定後,他的耳根功能性依然沒有斷滅,所以當未來的彌勒佛在他的耳朵旁邊引缽出聲時,大迦葉尊者就能出定? 8月11日 23:06:15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6 宇桐屏: 淨堂給你一個資訊 南傳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所說的*[完全超越有為世間的無為不死界的自性涅槃] . 雖然依[自性涅盤]只有一種,但依(分別的)根據則成兩種,即:有餘涅盤界與無餘涅盤界。依不同的方面,涅盤有三種,即:空、無相與無願。 節卅一之助讀說明 雖然依自性涅盤只有一種等等:涅盤是一個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間的,**[而只有一個自性,那就是完全超越有為世間的無為不死界]。然而,依分別的根據則成兩種;該分別的根據是(體驗它的)五蘊是否還存在。阿拉漢所體驗的涅盤界名為「有餘涅盤界」(sa-upadisesa-nibbanadhatu),因為雖然一切煩惱已滅盡,但由於過去執取所產生的諸蘊還存在。在阿拉漢死時所證得的涅盤界名為「無餘涅盤界」(anupadisesa-nibbanadhatu),因為五蘊已完全被捨棄,不再後有。在註疏裡這兩個涅盤界也個別被稱為「煩惱之滅盡」(kilesa-parinibbana)及「諸蘊之滅盡」(khandha-parinibbana)。 依不同的方面,涅盤有三種:涅盤被稱為空(subbata)是因為它毫無貪瞋癡,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為法;被稱為無相(animitta)是因為它毫無貪瞋癡之相,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為法之相;被稱為無願(appanihita)是因為它毫無貪瞋癡的渴望,也因為它毫無渴愛之欲。 節卅二:總結 [解脫渴愛的大知見者說涅盤是不死、無盡、無為及無上。 如是,如來開顯四種究竟法:心、心所、色及涅盤]。 **這南傳佛教所說的[自性涅槃]是等同大乘佛教的楞嚴經所說: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8月11日 23:14:00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7 感謝「淨堂」大德這麼有耐心的解說!真的獲益良多! 引言: 當你昏迷不醒六識不起時及滅盡定時,你的耳根的聞性功能及身根的觸性功能還有沒有在活動作用? 當你昏迷不醒六識不起時,如果及身根的觸性功能沒有在作用 那麼為何別人用手來捏你的身體時你會[痛到]清醒過來??? 你是否真的知道你的六根功能性一生永遠都不曾斷滅,不同於六識及五陰??? 你是否真的知道就算是在滅盡定中,耳根功能性依然沒有斷滅? 你是否真的知道就算是大迦葉尊者入滅盡定後,他的耳根功能性依然沒有斷滅,所以當未來的彌勒佛在他的耳朵旁邊引缽出聲時,大迦葉尊者就能出定? 「淨堂」大德!不好意思!「宇桐屏」今要「開宗明義」地說: 當人住「全身麻醉、昏迷、無夢眠、滅盡定」時, 1.非因「眼根見精、耳根聞性、身根觸性、…」等的功能性還在作用,而能甦醒,乃因「心王」之「作意」與「觸」等「心所」未滅之故! 2. 因「受」已滅,諸「酸、麻、腫脹」不覺:因「想」已滅,諸「森羅萬象」不現,廣大、無量、無數皆悉寂滅,無可記說。 3. 諸覺依「受」生而生,諸覺依「受」滅而滅;諸相依「想」生而生,諸相依「想」滅而滅! 4. 住「滅受想定」者是名親證「有餘依涅槃」。 5. 三界九地不離「近行定、四禪定、四空定」,即是「有情」之心識境界,亦是一切未解脫之有情眾生的居所;一切未解脫之有情眾生不住「此地」,即住「彼地」,終不離此「九地」。 6. 唯入「滅受想定」及「無餘依涅槃」者不住此「九地」,廣大、無量、無數皆悉寂滅,無可記說。 8月12日 08:26:52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8 引言: 宇桐屏寫道: 引言: 當你昏迷不醒六識不起時及滅盡定時,你的耳根的聞性功能及身根的觸性功能還有沒有在活動作用? 當你昏迷不醒六識不起時,如果及身根的觸性功能沒有在作用 那麼為何別人用手來捏你的身體時你會[痛到]清醒過來??? 你是否真的知道你的六根功能性一生永遠都不曾斷滅,不同於六識及五陰??? 你是否真的知道就算是在滅盡定中,耳根功能性依然沒有斷滅? 你是否真的知道就算是大迦葉尊者入滅盡定後,他的耳根功能性依然沒有斷滅,所以當未來的彌勒佛在他的耳朵旁邊引缽出聲時,大迦葉尊者就能出定? 「淨堂」大德!不好意思!「宇桐屏」今要「開宗明義」地說: 當人住「全身麻醉、昏迷、無夢眠、滅盡定」時, 1.非因「眼根見精、耳根聞性、身根觸性、…」等的功能性還在作用,而能甦醒,乃因「心王」之「作意」與「觸」等「心所」未滅之故! 2. 因「受」已滅,諸「酸、麻、腫脹」不覺:因「想」已滅,諸「森羅萬象」不現,廣大、無量、無數皆悉寂滅,無可記說。 3. 諸覺依「受」生而生,諸覺依「受」滅而滅;諸相依「想」生而生,諸相依「想」滅而滅! 4. 住「滅受想定」者是名親證「有餘依涅槃」。 5. 三界九地不離「近行定、四禪定、四空定」,即是「有情」之心識境界,亦是一切未解脫之有情眾生的居所;一切未解脫之有情眾生不住「此地」,即住「彼地」,終不離此「九地」。 6. 唯入「滅受想定」及「無餘依涅槃」者不住此「九地」,廣大、無量、無數皆悉寂滅,無可記說。 淨堂回應: 看來你仍然未能[離開]心意識而知道[真如自性是指啥] 只著在心王上 你不也說心王也是*[識] 而識是因緣法 如今你又著在心王 那你知道[自己過失]在何處嗎? 還有 涅槃並不是外道的斷滅 你一直搞不清楚何謂涅槃 阿羅漢在世時 內心的五陰已經涅槃 那他們的[真正的生命]有死去否??? 8月13日 00:49:32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69 引言: 阿羅漢在世時 內心的五陰已經涅槃 請「淨堂」大德解說一下「涅槃」的意思! 8月15日 07:56:38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70 請「淨堂」大德解說一下「涅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堂答: 對五陰所起的三毒心從此寂滅 8月15日 13:57:52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71 感謝「淨堂」大德的解說! 引言: 對五陰所起的三毒心從此寂滅 那麼請問:對五陰所起的四無量心從此圓滿俱足,是否也是「涅槃」呢? 8月15日 14:51:46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72 引言: 宇桐屏寫道: 引言: 對五陰所起的三毒心從此寂滅 那麼請問:對五陰所起的四無量心從此圓滿俱足,是否也是「涅槃」呢? 淨堂回應: 凡是有心的[行] 都不是「涅槃」 8月17日 12:10:35 【amy69020】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73 ◎淨堂網友前面自己用了一大堆的術語:「真如自性、真如心體、真心自性、真心、心體、真心本體、真心體、真心靈覺體、佛性」等等 問1:這些術語的差別何在? ◎任何術語必須定位清楚: 問2:真心體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 問3:無上知覺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 問4:六根機能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 問5:佛性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 問6:妄心是心王,還是心所? 8月17日 13:10:19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74 引言: 那他們的[真正的生命]有死去否??? 請問「淨堂」大德:「真正的生命」到底是指什麼? 8月17日 19:30:39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75 引言: amy69020 寫道: ◎淨堂網友前面自己用了一大堆的術語:「真如自性、真如心體、真心自性、真心、心體、真心本體、真心體、真心靈覺體、佛性」等等 問1:這些術語的差別何在? ◎任何術語必須定位清楚: 問2:真心體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 問3:無上知覺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 問4:六根機能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 問5:佛性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 問6:妄心是心王,還是心所? 淨堂回應 問1問2問3問4問5都沒有差別 都是無為法 佛教有很多術語都是[假名]指的都是同一件事 其實只要認清楚就好 第6個問題的答案:妄心就是心王 8月18日15:08:49 【淨堂】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76 引言: 宇桐屏寫道: 感謝「淨堂」大德的回覆! 「淨堂」大德這麼久沒來貼文,被誤以為不想說法了! 引言: 那他們的[真正的生命]有死去否??? 請問「淨堂」大德:「真正的生命」到底是指什麼? 淨堂回應: 當你昏迷不醒意識知覺完全消失時 還能夠維持你的肉體生命現象活動的就是「真正的生命」 8月18日15:10:26 【宇桐屏】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77 感謝「淨堂」大德的回覆! 引言: 當你昏迷不醒意識知覺完全消失時 還能夠維持你的肉體生命現象活動的就是「真正的生命」
Posted on: 2011/8/19 11:27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版主
![]() ![]() ![]() |
【amy69020】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80 淨堂網友認為「真如自性、真如心體、真心自性、真心、心體、真心本體、真心體、真心靈覺體、佛性」都沒有差別,都是無為法。 那麼,你前後的許多說法都自相矛盾了: 1你認為真心體是無為法,則不應又說「真心體的靈知靈覺」,這是矛盾的。 2你認為無上知覺是無為法,則不應又說「有隨緣感應的功能」,這是矛盾的。 3你認為佛性是無為法,則不應又說「佛性是作用」,這是矛盾的。 4你認為真心自性是無為法,則不應又說「真心自性能應緣顯相。」 5你認為六根機能是無為法,這也是不符一般人的看法的。 你把無為法變成神我了:有靈知靈覺、有隨緣感應的功能、能應緣顯相! 我們應依據百法的共識,把有為法和無為法區分好。 8月19日07:45:50 【宇桐屏】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81 感謝「淨堂」大德的回覆! 引言: 在法身佛能夠化現出千百億個化身的生命 「淨堂」大德!那麼您應接受吾過去所言之:「眼前之自身及宇宙森羅萬象」乃自心所現境界! 8月19日07:59:29 【宇桐屏】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82 感謝「淨堂」大德的回覆! 「根身與器界」不離「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十八界」是各人自心所現境界! 既然是各人自心所現境界,就無內、外之分野! 「十八界」從何處來?從「行」→「識」→「名色」→…而來! 8月19日08:00:34
【宇桐屏】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83 「淨堂」大德: 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無人無我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 8月19日08:02:07
Posted on: 2011/8/19 11:28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問1:
宇桐屏網友說:住「滅受想定」者是名親證「有餘依涅槃」。有何依據? 問2: 宇桐屏網友說:三界九地不離「近行定、四禪定、四空定」。有何依據?三惡道有近行定嗎?有何依據?
Posted on: 2011/8/23 19:27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參照:
「悉達多」拜師學藝、精通「四禪八定」後,依然自覺未得解脫! 但「四禪八定」乃當時「修行界」的「最高」境界! 大家應該知道:「滅受想定」是「世尊」所親證而提出的! 大家應該知道:「三藏十二部」經論中所提出的「禪定境界」,無有超越「滅受想定」者! 大家應該知道:「阿羅漢」有兩種;即「慧解脫阿羅漢」與「定慧俱解脫阿羅漢」!(詳「須深」盜法經) 大家應該知道:「慧解脫阿羅漢」沒有神通,「定慧俱解脫阿羅漢」才能現起神通境界!(詳「須深」盜法經) 是故,吾言:住「滅受想定」者是名親證「有餘依涅槃」。
Posted on: 2011/8/24 8:10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參照:
請詳細比對:「二十八天」之名相與「未到地定、四禪八定」之境界的如何對應,即可知曉! 一個「佛國土」只包含「二十八天」而已,而「滅受想定」是超越「佛國土」;是故,「世尊」不對住「滅受想定」者有所記說! 一個「佛國土」就是「有情」的所有「意識」境界,住「滅受想定」無有一切「意識境界」可以記別! 據說:鬼道眾生亦有「五通」之一分、少分、或多分的能力! 「神通」是由「定」而現起的能力!
Posted on: 2011/8/24 8:25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三階會員
![]() ![]() ![]() |
【amy69020】回應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80
淨堂網友認為「真如自性、真如心體、真心自性、真心、心體、真心本體、真心體、真心靈覺體、佛性」都沒有差別,都是無為法。 那麼,你前後的許多說法都自相矛盾了: 1你認為真心體是無為法,則不應又說「真心體的靈知靈覺」,這是矛盾的。 2你認為無上知覺是無為法,則不應又說「有隨緣感應的功能」,這是矛盾的。 3你認為佛性是無為法,則不應又說「佛性是作用」,這是矛盾的。 4你認為真心自性是無為法,則不應又說「真心自性能應緣顯相。」 5你認為六根機能是無為法,這也是不符一般人的看法的。 你把無為法變成神我了:有靈知靈覺、有隨緣感應的功能、能應緣顯相! 我們應依據百法的共識,把有為法和無為法區分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堂回應: 很多人學佛學到偏離[如amy69020] 一直用大腦意識知解佛法 所以不能得知[無為法]是什麼 當知無為法是*[具有真空與妙有雙重特性] 如六祖惠能開悟時所說: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自性既然不生不滅又能生萬法] 這才是真正的無為法 ![]()
Posted on: 2011/8/24 12:52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三階會員
![]() ![]() ![]() |
【宇桐屏】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82
感謝「淨堂」大德的回覆! 「根身與器界」不離「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十八界」是各人自心所現境界! 既然是各人自心所現境界,就無內、外之分野! 「十八界」從何處來?從「行」→「識」→「名色」→…而來! 8月19日08:00: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堂回應: 你只知緣起法無明緣行 行緣識 只知[心行狀態] 卻不知緣起法中的無明心行是由什麼生起? 所以你從來也沒開悟過真心自性
Posted on: 2011/8/24 12:57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三階會員
![]() ![]() ![]() |
【宇桐屏】回應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83
「淨堂」大德: 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無人無我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 8月19日08:02: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淨堂回應: 你只知緣起法則 卻不知緣起來自於[性空] 此[性空]是指啥? 當知禪宗六祖惠能明說:*[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此心能成見聞覺知等一切相 離開一切相即是此心(佛) 因此若離開你的[真心如來藏]外來談修行 不要想再談成佛之法 因為你根本就不能成就佛道
Posted on: 2011/8/24 13:10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淨堂網友認為「真如自性、真如心體、真心自性、真心、心體、真心本體、真心體、真心靈覺體、佛性」都沒有差別,都是無為法。
把無為法變成神我了:有靈知靈覺、有隨緣感應的功能、能應緣顯相! 淨堂網友說:無為法是*[具有真空與妙有雙重特性]。 玄學家甲說:有為法是*[具有真空與妙有雙重特性]。 玄學家乙說:神我是*[具有真空與妙有雙重特性]。 玄學家丙說:神我是*[具有有漏與無漏雙重特性]。 以上有何高下差別?
Posted on: 2011/8/24 14:27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感謝「淨堂」大德解說!
參照: 你只知緣起法無明緣行 行緣識 別忘記:「世尊」是證悟「緣起」而成佛的! 「世尊」說:緣起甚深、難見! 參照: 所以你從來也沒開悟過真心自性 在下不奢望「開悟」,在下想要的是離「貪瞋癡」、成就「慈悲喜捨」而已!
Posted on: 2011/8/24 16:08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且置「無夢眠」不談,現今「醫學」在「麻醉」方面頗為厲害!
局部麻醉:人清醒、無痛覺。 全身麻醉:六識俱不起。 請問有過「全身麻醉」的大德們:於「全身麻醉」期間,有何「知」?有何「見」?
Posted on: 2011/8/24 16:21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問1:
宇桐屏網友說:住「滅受想定」者是名親證「有餘依涅槃」。有何具 體的經論依據? 可知有哪些人可住「滅受想定」而不能親證「有餘依涅槃」? 問2: 宇桐屏網友說:一個「佛國土」只包含「二十八天」而已。有何具體 的經論依據?
Posted on: 2011/8/24 17:29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參照:
問1: 答1: 「悉達多」拜師學藝、精通「四禪八定」後,依然自覺未得解脫! 但「四禪八定」乃當時「修行界」的「最高」境界! 「滅受想定」是「世尊」所親證而提出的! 「三藏十二部」經論中所提出的「禪定境界」,無有超越「滅受想定」者! 「阿羅漢」有兩種;即「慧解脫阿羅漢」與「定慧俱解脫阿羅漢」!(詳「須深」盜法經) 「慧解脫阿羅漢」沒有神通,「定慧俱解脫阿羅漢」才能現起神通境界!(詳「須深」盜法經) 是故,吾言:住「滅受想定」者是名親證「有餘依涅槃」。
Posted on: 2011/8/24 18:41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參照:
可知有哪些人可住「滅受想定」而不能親證「有餘依涅槃」? 可住「滅受想定」者,其「貪瞋癡」已盡,必能親證「有餘依涅槃」,而能自證言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Posted on: 2011/8/24 18:45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參照:
問2: 根據「世尊」對「三界九地」眾生居住所之「二十八天」的解說!
Posted on: 2011/8/24 18:49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問1:
宇桐屏網友說:住「滅受想定」者,其「貪瞋癡」已盡。有何具體 的經論依據?請引出處 出處指何論第幾卷 問2: 宇桐屏網友說:一個「佛國土」只包含「二十八天」而已。有何具體 的經論依據?請引出處
Posted on: 2011/8/24 19:20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感謝「Amy69020」大德的提問!
終於知道大德之意思了!依文解意,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個人只在 20 幾年前讀過「四部阿含」數遍,大乘經典除「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外、論典除「百法明門」小看一下外,餘者甚少研讀! 個人在此強調:在此站之所有言說,皆是研讀後彙整而來的心得,歡喜接受對論與指正!所謂學海無涯正是!感激不盡! 參照: 問1:宇桐屏網友說:住「滅受想定」者,其「貪瞋癡」已盡。有何具體的經論依據?請引出處!出處指何論第幾卷? 可試著參考: 1. 雜阿含第十四卷第三四七經-須深盜法經 2. 長阿含第?卷第?經-布吒婆羅經 3. 自己找找看(然後分享出來) 4. …. 參照: 宇桐屏網友說:一個「佛國土」只包含「二十八天」而已。有何具體的經論依據?請引出處 是個人比對「二十八天」內容與「世尊」開示之禪定次第(詳「布吒婆羅經」)而作之言說! 個人今在此又立一言論說:「唯識學」只不過是一套「理論模式」,用以解說「世尊」之開示及「根身、器界」之種種現象,「唯識學」並非「實相」本身! 敬請各位大德「評論」!
Posted on: 2011/8/25 8:29
|
|||
|
Re: 能覺知的心、真心、無我 |
||||
---|---|---|---|---|
四階會員
![]() ![]() ![]() |
1雜阿含第十四卷第三四七經-須深盜法經
只是慧解脫阿羅漢的證得 和滅受想定完全無關 網路有許多深入探討此經的論文 不知宇桐屏網友如何解讀 2同樣不知宇桐屏網友如何比對得出一個「佛國土」只包含「二十八天」 請詳述
Posted on: 2011/8/25 19: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