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 1 (2)


Re: [空寂性],也就是如來[藏]性,也是我們的自性
#21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參照:

amy69020 寫道:
◎請不要跳往他處,現在只要把真心和妄心的簡單譬喻釐清

淨堂網友說:
「鏡子(真心)能生出鏡影(妄心),
但是鏡子(真心)從來不是鏡影(妄心),
鏡影(妄心)永遠不會是鏡子(真心)。」

◎第一句表示「真心能生出妄心」,顯然不合常理。

◎有關真心和妄心的簡單譬喻:
鏡子(真心)染上灰塵(無明煩惱),成為「有灰塵的鏡子」(妄心)。

「有灰塵的鏡子」(妄心):是鏡子(真心)附著灰塵(無明煩惱)而成。故灰塵(無明煩惱)被稱作「客塵」。

將「有灰塵的鏡子」(妄心)清除灰塵(無明煩惱) 後,就出現乾淨的鏡子(真心)。

「有灰塵的鏡子」沒有照面等功能,乾淨的鏡子就有照面等功能。

但是鏡子(真心)從來不是灰塵(無明煩惱)。
灰塵(無明煩惱)永遠不會是鏡子(真心) 。
灰塵(無明煩惱)也不是鏡子(真心)所生。灰塵(無明煩惱)被稱作「客塵」,表示是外在而可以被去除。

阿羅漢已經沒有「客塵所染」,意識和見聞覺知都不是妄心,因為沒有「無明等煩惱」,內心像是乾淨的鏡子。

◎結論

]心性本淨,因而意識本身(以及見聞覺知的功能本身),都不是妄心,染上「無明等煩惱」時,才成妄心。染上無明煩惱稱做「客塵所染」,表示是外染而可以被去除。


回應如下:

建議amy69020 你將無明由[誰]而生的十二因緣法搞清楚再來談

amy69020 你可以先研究般若心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占察善惡業報經->楞伽經->楞嚴經->圓覺經,最後再讀大般若涅槃經

[淨堂認為amy69020 你的佛法程度還不足

不能理解何謂真心'不能理解空性有妙有之用

'不能瞭解空性的演變過程]

所以不足以學習大乘菩薩道

你的根性只能學習小乘法

[因為彼此程度及觀念都不同,溝通上有困難

所以不再回應amy69020 你]

淨堂合十

Posted on: 2011/9/10 12:1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空寂性],也就是如來[藏]性,也是我們的自性
#22
四階會員
四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淨堂網友!只要發現自己有矛盾的見解

若懂得將之棄捨

就能提升自己

Posted on: 2011/9/10 14:2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空寂性],也就是如來[藏]性,也是我們的自性
#23
四階會員
四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請「淨堂」大德再加油,讓「真常唯心」之「解說」更圓融!

Posted on: 2011/9/13 8:1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空寂性],也就是如來[藏]性,也是我們的自性
#24
四階會員
四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回到老實修行,雜阿含608經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離四念處者,則離如實聖法;離如實聖法者,則離聖道;離聖道者,則離甘露法;離甘露法者,不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說彼於苦不得解脫。
若比丘不離四念處者,得不離聖如實法;不離聖如實者,則不離聖道;不離聖道者,則不離甘露法;不離甘露法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說彼人解脫眾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結論:應善修四念處。

如何修?譬如可參考帕奧禪師的「智慧之光」。

Posted on: 2011/9/14 6:4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空寂性],也就是如來[藏]性,也是我們的自性
#25
四階會員
四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雜阿含經第一卷(第一三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眾生於色不味者,則不染於色;以眾生於色味故,則有染著。如是眾生於受、想、行、識不味者,彼眾生則不染於識;以眾生味受、想、行、識故,彼眾生染著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色,以色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色。如是受、想、行、識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識;以受、想、行、識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色;以色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色。如是受、想、行、識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識。以受、想、行、識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識。

「諸比丘!若我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亦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自證得脫、得出、得離、得解脫結縛,永不住顛倒,亦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osted on: 2011/9/14 7:4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 1 (2)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