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我此生的業 懇請善知識開示導引
#1


See User information
我此生中有一永遠無法挽回的遺憾,沉痛的遺憾。我想這是我此生心識中種下最深的業。
學佛十餘年,當境界好時對其可泰然視之,境界不好時每思及此,即被沉痛的心緒淹沒。
依我的能力要想淨化這份業,是很不容易的事 。
(放下世緣不易,境界來時感嘆自己的修持功力如此膚淺。腦子道理都知道,心就是做不到啊!)
對此我的對治方法有二:

(一)直接面對它,刻意的撥開傷口讓最沉痛的情緒湧起,浸沐於它觀照它,
直到它慢慢退去。狀況好時心識會變的澄明,心識中根本沒有它駐足的餘地,
此刻它對我根本不造成絲毫問題,直至它下次再出現。

(二)避開它,念頭起時即趕快轉移,別去撩起這傷痛處。依自己平日持咒唸佛靜坐的修持,
期待這業因在心田中慢慢消退融化。

想請示善知識 哪個方法較適合我的情況,或根本都不對
懇請 善知識開示導引

阿彌陀佛

Posted on: 2011/2/5 17:4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我此生的業 懇請善知識開示導引
#2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二 答鄭崑巖中丞

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 ... .php?topic_id=176&forum=1

-------------------------------------------------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切黑白善惡、是非得失,高興的、後悔的,全部放下。萬緣放下,正知正念提起。

Posted on: 2011/2/6 12:4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我此生的業 懇請善知識開示導引
#3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做個表示吧!

無論是唸經廻向或者財施廻向...都好,將你的心意表白出來。

有位禪師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又有位禪師說:一念萬年,萬年一念。

誰能知道你這一念要花多少生命代價在上面,只要內心清楚明白,其他的就盡力而為吧。

Posted on: 2011/2/8 11:3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我此生的業 懇請善知識開示導引
#4


See User information
參照:

法清 寫道:
我此生中有一永遠無法挽回的遺憾,沉痛的遺憾。我想這是我此生心識中種下最深的業。
學佛十餘年,當境界好時對其可泰然視之,境界不好時每思及此,即被沉痛的心緒淹沒。
依我的能力要想淨化這份業,是很不容易的事 。
(放下世緣不易,境界來時感嘆自己的修持功力如此膚淺。腦子道理都知道,心就是做不到啊!)
對此我的對治方法有二:

(一)直接面對它,刻意的撥開傷口讓最沉痛的情緒湧起,浸沐於它觀照它,
直到它慢慢退去。狀況好時心識會變的澄明,心識中根本沒有它駐足的餘地,
此刻它對我根本不造成絲毫問題,直至它下次再出現。

(二)避開它,念頭起時即趕快轉移,別去撩起這傷痛處。依自己平日持咒唸佛靜坐的修持,
期待這業因在心田中慢慢消退融化。

想請示善知識 哪個方法較適合我的情況,或根本都不對
懇請 善知識開示導引

阿彌陀佛


法清法友

念佛、持咒、靜坐等修持皆有如石頭壓草,不能斷根。

要知五蘊如幻、識如水泡,一切有相皆是幻化非真,業亦復如是!有無貴乎在心,若離於『有、無』之心是名不二,解不二之法誰求解脫?

Posted on: 2011/2/9 21:2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我此生的業 懇請善知識開示導引
#5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可參考佛使比丘的《一問一智慧》
問:「佛教所說的『業』是怎麼一回事?」
答:
1.許多西方人寫了很多談論佛教的書,他們對討論「業與再生」的篇章似乎很引以為傲,但他們在每本書裡對這方面的解釋都十分錯誤。那些西方人公開解釋業(kamma)時,都說善業是好的,惡業是不好的,除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再也沒有提到其他的了。這樣的說法正與每個宗教的教義相同,但這不是佛教所教導的業。
2.「再生」也是如此,他們一再強調,好像確實曾親眼見到正是那一個相同的「主體」再生。這種主張對佛陀所說沒有「主體」及沒有「自我」存在的教導,作了不正確的說明。即使我現在坐在這裡,也沒有一個「主體」會被發現,如果沒有「主體」存在,那有什麼會去死?什麼會再生?佛陀教導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覺察沒有「主體」或「人」的存在,「生」只是一種假相。把自己的著作定名為佛書的作者們,對「業與再生」的解釋,通常錯得十分離譜!
3.請密切注意業的問題,身為佛教徒要說明它,必須討論業的止息,不像所有其他宗教只是討論業的本身和它的影響力,如果是佛陀的教法,必須討論業的止息。
4.「sabbakammakkhayam-patto」意思是「一位成功止息所有業的人」。佛陀教導業的止息,就是貪、瞋、癡)的止息。這很容易記住,貪、瞋、癡的止息就是業的終止,那就是心中煩惱的止息。假如貪、瞋、癡不止息,業就不會止息,當貪、瞋、癡止息,舊業和新業就會止息,沒有造作現在的業,也沒有造作未來的新業,如此,過去、現在、未來的業就會止息,當一個人止息了貪、瞋、癡,業便止息了。必須如此解釋業,只有這樣說明業,才是佛教的說法。
5.所以,我們發現了第三種業,許多人只知道二種業──善業與惡業,他們還不知道什麼是第三種業。佛陀稱第一種業為黑業(black kamma)或惡業,第二種業為白業(white kamma)或善業,還有一種業稱為非黑非白業(neither black nor white kamma),它可以止息黑業與白業,第三種業就是能完全停止黑、白二業的工具(佛陀使用黑業、白業、非黑非白業等名詞)。
6.這第三種業是佛教的業,是符合佛教原則的業。就如前面所說,止息貪、瞋、癡就能止息業,如此第三種業就是使貪、瞋、癡止息的業。換句話說,它就是八正道,當我們的行為與修行符合於八正道時,那就是第三種業,它不是黑業,也不是白業,它止息了黑業和白業,它超越於善惡業之上,是出世間的。
7.在西方人談論《業與再生》的篇章中,從來沒有討論到第三種業,他們的理解完全錯誤,對經典所作的解釋根本不是佛教的。身為佛教徒,就應該討論可以止息貪、瞋、癡的第三種業,那麼,包括黑業與白業的所有舊業都會止息。
8.現在,讓我們多談一點第三種業。在這方面,佛陀說:「透過自己無上的智慧,我已覺悟了『業』。」這個顯然不同的第三種業,不是從其他宗教得來,而是佛陀透過自己的智慧發現,然後將它教給眾生。所以我們必須謹記在心,第三種業才是真正佛教對業的教導,如果要寫有關佛教「業與再生」的書籍,都應當以這樣正確的方法來寫,你們要仔細地研讀並且關心佛教如何解釋「業」的問題。
9.我們可以在所有宗教裡,發現善業和惡業的說明,佛教裡也有,它告訴我們做善事是好的,做惡事是不好的,它們都教導著這同一件事。但佛陀說只造善業,並無法完全、絕對地滅除精神的痛苦,因為人一直會為善業所迷惑而執著善業,換句話說,善業仍然會使人們不斷地在善趣的生死中打滾,它不是完全地止息、清涼、涅槃。所以,佛陀對「業」有一種特有的教法,就是除掉所有業而使貪、瞋、癡止息的第三種業,透過第三種業,行者就可以達到涅槃。

Posted on: 2011/2/11 9:3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