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1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林教授惠鑒:
阿彌陀佛!教授,末學請益您:
是不是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境界,和十地經
(佛說大方廣菩薩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境界
[等同]?末學過去[以為]四果阿羅漢的內證不如初
地菩薩,但是末學感到自己的觀點似乎有需要向善
知識請益求斧正!是故誠心向林教授您請益此問題
,懇請教授您能慈悲指點賜告末學,可許則許,萬
分感恩!

願 福慧雙修

末學 日光慈 合什

Posted on: 2007/6/28 19:18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5日 17:18:4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2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 1)依據《十地經》所述,四果阿羅漢的福德資糧不如初地菩薩。

( 2)依據《十地經》所述,七地菩薩的內證智慧才算超越四果阿羅漢,《佛說十地經》說:「今此菩薩第七地中,於自所行安立智故,出過一切聲聞、獨覺所作事業。」

Posted on: 2007/6/28 21:2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3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末學合掌感恩林教授您老慈悲指點!

Posted on: 2007/7/1 13:41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5日 17:21:0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4


See User information
引用< 版主大德所說 ( 2)依據《十地經》所述,七地菩薩的內證智慧才算超越四果阿羅漢,《佛說十地經》說:「今此菩薩第七地中,於自所行安立智故,出過一切聲聞、獨覺所作事業。」

末學無意冒犯,可是為了眾生有些東西必須要澄清以免斷其慧命 , 上面經典的意思,並不是指七地菩薩的內證智慧才算超越四果阿羅漢,六地以前的菩薩智慧就不如 ,
羅漢是沒有真正出般若的,只有菩薩才有,而且從初地開始的菩薩就有般若了。


根據經典
佛說十地經-卷第五
唯諸佛子菩薩豈但於第七地一切覺分而得圓滿。為於一切菩薩地中亦滿足耶。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一切十地位中。一切覺分悉皆圓滿。然於菩薩第七地中最為殊勝。
所以者何唯佛子此菩薩地。今有加行行得圓滿。轉能趣入智神通行。然唯佛子於初地中。
一切大願為所緣覺支圓滿。第二地中遣心垢故。第三地中正願增長得法明故。
第四地中趣入道故。第五地中隨順一切世間事業故。第六地中趣入甚深諸法門故。
今此菩薩第七地中。具足發起諸佛法故覺支圓滿。


上面的經典已經說了,每一地的菩薩都有般若。
唯諸佛子菩薩豈但於第七地一切覺分而得圓滿。為於一切菩薩地中亦滿足耶。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一切十地位中。一切覺分悉皆圓滿。

而且初地菩薩就有了,
然唯佛子於初地中。一切大願為所緣覺支圓滿。

其中這裡談到了初地到六地的菩薩,如果到了七地開始將是一個分界點。

七地菩薩
今此菩薩第七地中。具足發起諸佛法故覺支圓滿。
什麼叫做具足發起諸佛法?和前面六地的菩薩又有什麼不同?

根據經典
佛說十地經-卷第五
解脫月菩薩言。唯佛子初地菩薩。
豈無無量身語意業。超諸聲聞獨覺行耶。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
雖有此行但由佛法所緣增上力故。非由自覺慧所觀察。
於此菩薩第七地中。由自覺慧觀境界故無能映奪。
佛子譬如王子生在王家。正后所生具足王相。
纔生即能映蔽臣眾。但以父王增上自在。
非以自智之所思察。若身長大藝業悉成。
乃以自智力所持故。超過一切眾臣所作。
佛子菩薩亦復如是。由初發心映蔽一切聲聞獨覺。
但由廣大增上意樂。非由自覺慧所觀察。
今此菩薩第七地中。於自所行安立智故。
出過一切聲聞獨覺所作事業。


這段講到了七地菩薩很殊勝,七地菩薩已經可以靠自力解脫了,他的般若智慧變成是靠自己解脫而產生的,
而前面六地不是,還要仰仗佛力。
雖有此行但由佛法所緣增上力故。非由自覺慧所觀察。
於此菩薩第七地中。由自覺慧觀境界故無能映奪。


經典開始譬喻了
佛子譬如王子生在王家。正后所生具足王相。
纔生即能映蔽臣眾。但以父王增上自在。
非以自智之所思察。若身長大藝業悉成。
乃以自智力所持故。超過一切眾臣所作。
佛子菩薩亦復如是。由初發心映蔽一切聲聞獨覺。
但由廣大增上意樂。非由自覺慧所觀察。
今此菩薩第七地中。於自所行安立智故。
出過一切聲聞獨覺所作事業。

沒錯這裡說到了前面六地的菩薩的解脫而產生的般若智慧都是仰仗佛力,但即使是仰仗佛力而解脫來的產生的般若智慧,一切二乘的人還是不如,
所以把二乘的人比喻為臣眾,把前面六地的菩薩比喻為王子,並且說王子具足王相一出生就勝過一切臣眾,但以父王增上自在。
非以自智之所思察。


除了佛說十地經有這段外
還有華嚴經十地品之第七地遠行地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
菩薩從初地來所有無量身、語、意業,
豈不超過二乘耶?」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彼悉超過,
然但以願求諸佛法故,非是自智觀察之力;
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
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
生已即勝一切臣眾,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長大,
藝業悉成,乃以自力超過一切。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初發心時,以志求大法故,
超過一切聲聞、獨覺;今住此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
出過一切二乘之上。


志求大法,什麼樣的大法可以超過聲聞、獨覺?能超過聲聞、獨覺的恐怕只有佛和菩薩了,
那佛和菩薩為什麼超過聲聞、獨覺?因為他們修般若波羅蜜多,三世諸佛皆是如此。


看來佛乘大法的因緣尚為成熟,為了眾生慧命著想,我將不再發言。

Posted on: 2007/7/4 14:48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5日 17:22:4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5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你說佛乘大法因緣不成熟,要不要考慮一下精華版的佛乘大法,如下文佛陀自述。

參照:
雜阿含經(二八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我時作是念。何法無故則老死無。何法滅故老死滅。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廣說

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時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道跡。古仙人從此跡去。我今隨去。譬如有人遊於曠野。披荒覓路。忽遇故道古人行處。彼則隨行。漸漸前進。見故城邑.古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木清淨。彼作是念。我今當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當知。我遊曠野。披荒求路。忽見故道古人行處。我即隨行。我隨行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流清淨。大王可往居止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豐樂安隱。人民熾盛

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跡。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彼諸四眾聞法正向.信樂。知法善。梵行增廣。多所饒益。開示顯發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經文來源網址: 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AHan/T020080b.htm

Posted on: 2007/7/5 7:4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6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 1)佛法要以佛陀所說的經典為依據。

( 2)由於經典義理艱深,詮釋時以印度歷代大論師的論典為依據。

( 3)由於眾生根器的不同,歷代大論師以不同角度來詮釋經典,印度歷經長期的義理之諍,形成四大系統:a婆沙宗、b經量部、c唯識宗、d中觀宗。此中,婆沙宗含括說有部、犢子部、上座部、大眾部等四聖部。唯識宗分隨教行唯識宗和隨理行唯識宗。中觀宗分中觀自續派和中觀應成派。

( 4)印度歷代大論師,如世友、龍樹、提婆、無著、世親、陳那、法稱、月官、月稱、寂天等,都有權威的論著保留在大藏經中,使後人有所遵循。月稱是印度後期中觀宗的大師。

( 5)月稱的《入中論》對《十地經》有所詮釋,指出七地菩薩的內證智慧才算超越四果阿羅漢。也指出三乘聖者都必體證人無我和法無我,這些探討詳見《入中論》。

Posted on: 2007/7/5 7:5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7


See User information
各位大德法安

羅漢可以從四點來作探討,1.人無我2.法無我3.一合相4.出般若

以下個人淺見:


一、 人無我

以菩薩的標準來說,羅漢的我執去的還不夠,除非你是要證羅漢,
不然羅漢的我執只去到表面意識而已,沒辦法證菩薩。

羅漢當然還有我執


舉例:

1. 大迦葉尊者去化緣,依然只找有錢人,即使佛陀告訴他不要執著,應不分別有錢人還是窮人。

2. 羅漢喚河神小婢,還有習氣,習氣也是從我執來的,這故事很有名。

3. 佛陀當年開講妙法蓮華經時,當場五百羅漢退席,聽不進去。

4. 羅漢和菩薩神通量的展現不一樣,羅漢是作主的,菩薩不作主,菩薩「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二、 法無我


法執真正的意思是眾生,去法執是去掉眾生的煩惱和痛苦,
羅漢當然未去法執。



三、 一合相


真正了解佛性一定要證明到「一合相」。

佛住「一合相」,眾生住「差別相」,諸佛菩薩是以群體而存在,而眾生是以個體而存在,真正要證明到「一合相」一定度眾生,度眾生一定證明到「一合相」,內法界等於外法界,自己得度,眾生也得度,不能分開,分開就是「差別相」就是個體,


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就是你,你就是眾生,
佛、眾生、你、都是同一個體。
所以為什麼菩薩自度度他?因為基於「一合相」的觀念,實相也是如此自己成佛眾生當下也跟著成佛,所以佛說:「實無眾生可度」,
那佛和菩薩到底有沒有度眾生?有的佛和菩薩住「一合相」,但也不離「差別相」。佛和菩薩當然知道「差別相」。

而羅漢沒有證「一合相」,眾生是眾生,我是我,不了解佛性。


四、出般若


歡喜地之菩薩,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十波羅蜜多之中,布施波羅蜜多最為增勝,餘非全無,
此 布施波羅蜜多,即一切種智之正因也。此菩薩所有不可現見之智德。

聲聞、緣覺有他們的德、定力,但未證到「一合相」,沒有出般若,


譬如羅漢的定力非常好,看到很喜歡的東西,他不起心動念。
而菩薩不是不動念頭,菩薩的念頭是受般若支配,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他可以這樣、可以那樣,而且無論他這樣或那樣,都是在為眾生,因為他住「一合相」,也不離「差別相」。


說了這麼多如果不相信,
那就自己去修羅漢的法看看了,看是否會證明「一合相」?出一切種智?
去我法二執?

引用經典經論有時也可能會錯,除非你有證量,不然就是身邊要有證道者在,
否則有時候跟經典講的意思完全不一樣,這時候證道者就重要,有實證跟沒有實證差別很大。

Posted on: 2007/7/23 12:20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8


See User information
回應yc大德

推薦你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第二

Posted on: 2007/7/23 12:29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5日 17:23:4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9


See User information
RE:光慈網友
愚無惡意,但是愚有見聞阿羅漢者、但從無聽過誰是入地菩薩。
遑論你所提十地九地八地的,假如真有這種高人、你大可直接去問
哪個九地八地菩薩、.....

Posted on: 2007/7/23 15:55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10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因緣大德您好,
我想這裡是佛教義理的探討,盡量引用佛典為佳,而不是貴派的資料,盡量不要引用太長的資料,言簡意賅應該是比較好的討論方式,否則容易偏離主題.

不管是任何宗派,重點是自己的煩惱有沒有減少,不在於說服他人加入哪一宗派,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因緣吧.

相信您是一片好心,但希望讓這裡成為義理的討論,也祝您法喜充滿.
感恩.

Posted on: 2007/7/25 23:47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11


See User information
hhw大德好

我輩中人,我認為這是我們修行人應該有的樣子

在這裡先謝謝, 也祝您法喜充滿 ,你的建議我會改進,是我的疏忽沒有考慮到大家,會改進,

Posted on: 2007/7/29 9:2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益四果阿羅漢聖者的內證和華嚴十地經之八地菩薩之內證等同?
#12


See User information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彌勒菩薩)

善男子!如金翅鳥王,子初始生時,目則明利,飛則勁捷,一切諸鳥,雖久成長無能及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發菩提心為佛王子,智慧清淨,大悲勇猛,一切二乘,雖百千劫,久修道行所不能及。

供參考

善男子!如有寶珠,名:自在王。日月光明所照之處,一切財寶衣服等物,所有價直悉不能及。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自在王寶亦復如是,一切智光所照之處,三世所有天人二乘,漏無漏善一切功德皆不能及。

善男子!譬如日光,星宿光明不能映蔽。菩提心日亦復如是,一切二乘無漏智光所不能蔽。

供參考

Posted on: 2007/12/20 21:2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