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Forum Index


Board index » All Posts (Eric)




Re: 色即是空
#81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1. 引文: “認為只有心,心外無境,這是屬於唯識宗的觀點。”
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上, 窺基大師著
因是心相即入諸法實相。故唯識觀最為第一。識者心也。由心集起綵畫為主。獨立唯名攝所餘法。唯言為遮所執我法離心而有。識言為表因緣法性皆不離心。顯法離心決定非有名為唯識。非謂一切唯一識心更無餘物。】
3. “唯識”簡單的說: 是我們的心, 沒有識不行; 並不是說”萬物唯心造”.(字面意義).

例子: 在古早印度中, 就有, 若有人把石頭丟入恒河中, 運用您的意識, 就可使石頭浮出水面嗎? 那是不可能的, 印度人早就討論過這個觀點了.

Posted on: 2008/3/27 10:56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82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1. 引文 “唯識學的第七及第八識也是虛言.”
2. 佛經中常說, 色身是空, 是表示色身對於佛性是空, 並不表示色身不存在, 沒有作用, 打他不會痛.
3. 同理, “第八識也是虛言”. 也表示是站在佛性的觀點.
4. 唯識學是個論述架構, 就像禪宗指向月亮的手指, 是指向佛性的.
所以我們討論的是唯識學的內含, 而不是唯識學的文字本身.
5. “第八識也是虛言”. 和 "但有言說,問已不知,增益生癡, 以非境界故."
並不能否定唯識學(觀點).

Posted on: 2008/3/27 10:53
Top


Re: 轉貼:大乘佛教的依據
#83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請問:
為何(那裏)
唯識學說已經偏離了佛陀本意?

Thank you!

Posted on: 2008/3/26 7:11
Top


色即是空
#84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色即是空

定義:
色: 物質, 物質存在.
空: 沒有, 無, 物質不存在.
心: 覺知, 但不是思考.

說明:
一. 色即是空, 依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點.
“色即是空”的主角是”心”,因這篇文章是在談”心”, 重點不在”色”, 也不在”空”.
是說”心”對之於”色”, 和”心”對之於”空”, 是相同的.
當色存在時, 心覺知; 當色不存在時, 心也覺知;
換句話說, 心的存在, 與所覺知物質的存不存在無關.
心的存在, 與色、受、想、行、識無關.

二. 版主, 曾說過一個內觀的例子,
例如, 一位火車平交道的看柵人員,
當火車經過時, 他要注意.
當火車不經過時, 他也要注意.
所以看柵人員的注意, 與有沒有火車經過無關.
這就是內觀的真義, “看”但不隨境轉, 包括不隨念頭轉.

三. 般若心經的色即是空, 其實是內觀(Vipassana)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四. 依內觀的角度, 阿含經與般若經並無不同.

五. 色即是空, 是表達有一個獨立自主的”心”存在,
這不同於一般人的理解, 有外在”色”的觸發, 才能感覺”心”的存在.

Posted on: 2008/3/25 16:41
Top


Re: 邏輯----第三工具
#85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Thank you!

Posted on: 2007/9/17 19:01
Top


邏輯----第三工具
#86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林教授法安:

1. 林教授著作等身, 功德無量.最近看到教授研究中觀論,
所以末學有個不情之請, 請林教授翻譯
第三工具(Tertium Organum),
彼得•鄔斯賓斯基(PeterD.Ouspensky:一八七八年--一九四七年)
嘉惠中國學子.

2. 能否請教授在佛學研究所開「工具論」的課程.
佛學除了自己了解外, 也要把智慧和慈悲傳播出去,
此時方法論, 邏輯, 有効論述就很重要, 不能只講自己的主觀領悟,也可與國際接軌.
2.1 工具論, 亞里斯多德,
2.2 新工具, 培根
(以上兩種, 上海書局, 或問津堂書局, 可以訂購, 簡体字版)
2.3 第三工具, 彼得•鄔斯賓斯基

Thank you!

3. 附錄:

第三工具
http://keired.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_02.html

譯: www.gurdjieff.org

Posted on: 2007/9/15 23:32

Edited by RESP on 2008年05月24日 13:35:30
Top


Re: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87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1. 實務上, 我也在修懺悔法門.
2. 佛性人人本具, 今生開悟, 是可能的. 共勉之.

Posted on: 2007/8/1 14:03
Top


Re: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88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我想表達:
A; 請講重點, 不必講到道德教化, 勸人為善去.
B. 角色扮演要一致, 不要一會兒佛, 一會兒眾生.
C. 例如: 不生氣, 要談的是”如何不生氣”; 而不是”勸人不要生氣, 或談論生氣的壞處, 或談論生氣的因果”.
請把重點放在行法.

Posted on: 2007/8/1 1:31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01日 20:57:26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5日 08:41:01
Top


Re: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89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見解從來不會是正確的. 因為是意識心的分別.
頂多是世人的勸善教化.就是學校的品德教育.
那就不必用修行的角度去談它.


正見非見,
“正見”是內觀( Vipassana); 不是一個見解, 想法, 也不是邪見之反方.

Posted on: 2007/7/31 14:38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30日 12:19:48
Top


Re: 引經據典
#90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一. 關於月稱的《入中論》指出三乘聖者都必體證人無我和法無我
月稱定義三乘聖者, 是月稱的定義. 我們就以月稱的定義來討論.
若否定他的定義, 就變成各說各話.

月稱至少是很多人公認的大菩薩, 若他有這麼多, 這麼明顯的錯誤,
是否要反觀一下自己, 是否誤會了月稱.

若要討論義理:
是否請因緣大德, 先定義一下:
A.人無我
B.法無我
C.無我

Posted on: 2007/7/28 11:24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01日 21:25:49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01日 21:27:25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30日 12:11:50
Top


Re: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亦正是內觀四念處根本心要?
#91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淺見:
知道幻境, 就是出離.
A. 已經知道幻境, 就是出離, OK.
B. “知幻”是指行法, 即內觀.
覺知幻境, 即可出離, 不必假其它方便法門.
幻境, 是指我們未開悟前的認知, 舉凡: 當下的受, 想, 行, 識, … 都是.

Posted on: 2007/7/27 8:43
Top


Re: 修持內觀四念處時,是否正使用所言第七識 來進行[覺知][觀照]?
#92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1. 請問"無念", 如何修, 如何入門.
2. 我的問題很明確.講起來也不會冗長.表達也不容易模糊.
我要問的是施行步驟.不是哲學, 也不是原理.
是否可以幫我請問, 您們的導師.就以他的經驗, 如何做.
再來分享. 可以嗎?

Posted on: 2007/7/24 21:55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6日 06:58:13
Top


Re: 修持內觀四念處時,是否正使用所言第七識 來進行[覺知][觀照]?
#93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請問"無念", 如何修, 如何入門.
Thank you!

Posted on: 2007/7/24 15:26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6日 06:56:41
Top


Re: 修持內觀四念處時,是否正使用所言第七識 來進行[覺知][觀照]?
#94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這樣的講法, 不是基於"內觀", 所以談不上小乘, 大乘.

Posted on: 2007/7/24 11:05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6日 06:54:39
Top


Re: 修持內觀四念處時,是否正使用所言第七識 來進行[覺知][觀照]?
#95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小乘所講的四聖諦是建立在”內觀”上面.
心經所說的破四聖諦, 並非小乘的修法.
小乘與大乘只是修法不同.

Posted on: 2007/7/24 0:24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6日 06:52:36
Top


Re: 請益世尊在開示金剛經時候,是否無時無刻皆無離開四念處?
#96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世尊 開演 金剛經時說法對像,主要就正是針對已
經對四念處已經有修學基礎的弟子為開示說法對像,因此
,要修持金剛經本經的法門,本來就應該要建立在已經有
修學四念處的基礎上,再來進修金剛經本經中的相關法門
? 
*****

請問光慈法友:
1. 四念處已經有修學基礎
2. 金剛經本經的法門
3. 請問, 以上兩種, 就您所知, 修學的步驟為何?
(包括, 兩者如何一貫? 下手處為何? 修行圓滿為何? 以您自己為例, 列出一套方法即可)

Posted on: 2007/6/14 21:45
Top


Re: 請益世尊在開示金剛經時候,是否無時無刻皆無離開四念處?
#97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四念處本身就是一個法門,不是其它法門的先修班。
金剛經中的三心不可得,可以理解成“觀”。
在理解上,金剛經與四念處可以互通,但在修行上若沒師父指導的話,最好不要混合在一起。

Posted on: 2007/6/13 0:07
Top


Re: 請益世尊在開示金剛經時候,是否無時無刻皆無離開四念處?
#98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寤寐恆一,開悟時,連睡覺都在四念處中。

高峰禪師之簡傳,佛藏—第21期, 惠空法師 - 慈光禪學研究所所長
http://www.fozang.org.tw/mag_article.php?id=36


有一天雪巖和尚問他:「平常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可以作得了主?」這是說在對境時,是否能掌握住自己的心性?他回答說:「可以。」這對於真正用功的行者而言,基本上問題不大。又問:「你在作夢之中,可以不可以作得了主?」「也可以。」在夢中還能夠對順境不起貪、對恐怖境不起恐懼心、對瞋恨境不起瞋害心,這就不容易了。雪巖和尚繼續問:「正在睡眠中,沒有夢,也沒有知覺時,你的主人翁在哪裡?」這時高峰禪師無言以對。雪巖和尚就喝斥他說:「你還沒有真正參透,你必須要知道真正在無夢無眠的時候,你的主人翁在那裡,才是真正透悟。」此時高峰禪師才確實知道自己並沒有徹底明白,因此痛下決心摒除一切,到龍鬚山繼續參。如此五年之後,有一天睡覺時,因為隔壁僧人的枕頭掉在地上之因緣而開悟。

Posted on: 2007/6/11 10:48
Top


正見非見
#99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A.正見非見,
“正見”是內觀( Vipassana); 不是一個見解, 想法, 也不是邪見之反方.

B. 正見(八正道之首) 意義分析:
1.邏輯正確, 判斷正確.
2.認知正確, 非邪見
3.信佛陀, 守戒律

4.遠離思維
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chbj/11/chbj1103.htm
正法與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

何等為修八聖道?是比丘修正見,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修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是名修八聖道。

5.覺察,
八正道就是生活在覺察中的道路,而用心專注就是它的基石。修習念念專注會使我們培養出定力來, 有了定力, 我們才可以達至了悟。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 I, page183, 一行禪師 著, 何蕙儀 譯, 法鼓文化 出版. 2005年.

6.智慧, 修慧
美佛慧訊, 第八十期 http://www.baus.org/baus/newsletter/2002/nl80_italy_retreat.html

7. Vipassana是正見的行法.
原始佛教基要概念彙編
http://fjland.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5
“內觀”:巴厘語發音是“VIPASSANA”,梵語發音是“VIPASYANA”。
中國古譯即“觀”,或音譯為“毗婆舍那”。
內觀解釋為:客觀觀察。在“VIPASSANA”一詞中,“PASSANA”是看,觀察的,視力的意思,詞前加“VI”就說是非凡的,如其實際客觀的。它是八正道之正見的實踐。
“內觀”就是體證涅磐的真正道路,這一方法又可稱為“解脫愚昧無知的障礙”(SATO PARIBBAJE),達到的目標是得到摧毀“我見”(SAKKAYA--DITTHI)等的如實智慧(PANNA)。

8.1. (觀)三昧, Vipassana
《阿含聖典的解脫心法》 --第八章四念住-劍在人在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vimutticitta/chap08.htm

八正道的第一個內容就是無時不見苦,無時不見無常,無時不見無我,這就是正見。但是正見起初感覺是較粗的,到四念住的功夫就綿綿密密,會密得每一個念頭都看到,不是「量其約」,不是大約的,是每一個念頭都看到無常、苦、無我,同時也看到涅槃寂靜,一個剎那,一個剎那都是那個東西,以時間觀念來說他變成一秒一秒的接續都沒有停,都在某種程度的三摩地。所以這「念」叫做一種觀三昧,也是我們常說的毗婆舍那﹙vipassana﹚觀三昧。

C. “正見”是指Vipassana.
這是我對比奧修文章的講法,所做的推論和体驗.
請大家幫我找, 正見是Vipassana,的經典支持.
或是正見的其它看法.


附錄 **************************************************

(1)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版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dict/index.html
1-1, 正見: 佛教修行方法八正道的第一支。指對四聖諦正確的理解。雜阿含經˙卷二十八:「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1-2, 見: 名辭, 看法、見解。

(2) 佛光大辭典線上簡易查詢 http://sql.fgs.org.tw/webfbd/
梵語 samyag-di,巴利語 samm-dihi。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之因果,審慮諸法性相等之有漏、無漏慧,稱為正見。係八正道之一,十善之一。為「邪見」之對稱。即遠離或有或無之邪見,而採取持平正中之見解,如遠離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不正見」之見解皆屬正見。故廣泛言之,凡為佛教所認可之道理,皆屬正見。據大毘婆沙論卷九十七載,正見可分為二類,即:(一)有漏正見,又作世俗正見。即與意識相應之有漏善慧,係有漏有取者,故轉向善趣,招未來可喜所欲之果。(二)無漏正見,又作出世間正見。即盡無生智所不攝之意識相應善慧,如八種無漏忍、有學八智、無學正見等。〔雜阿含經卷二十八、順正理論卷六、大智度論卷二十二、俱舍論卷二、成實論卷十六見智品、大乘義章卷八本〕 p1988

(3) 佛說八正道經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2/0112_001.htm
一者諦見。諦見為何等。
信布施信禮信祠信善惡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諦行信諦受。
今世後世自黠得證自成。便相告說是為諦見。

(4) 摘自一行禪師《佛之心法》
http://www.ffjj.org/bbs/dispbbs.asp?b ... D=37&ID=4616&star=3&page=

(5)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雜阿含經論會編(下)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31.html
一五(33); 一三三二0( 九七九)

(6)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2/0375_036.htm
(7) 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論
中華佛學學報第八期 1995.07 出版 (pp.17-40)
釋聖嚴, 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01/08_02.htm
(8)「八正道」重要文獻書目
http://www.gaya.org.tw/zizhulin/library/html/reader_03_ch3.htm

Posted on: 2007/4/23 11:06

Edited by RESP on 2007年08月15日 08:33:32
Top


Re: 問:所有佛經中,有關禪修的最扼要的一經是什麼?理由為何?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http://book.bfnn.org/books2/1116.htm
(修正樓上筆誤)

觀, 這個字, 是以"境"的觀點來理解"正念相續".
直觀, 中間沒有思緒間雜.

Posted on: 2007/4/21 11:55
Top



TopTop
«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