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Browsing this Thread:   1 Anonymous Users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我也常常在行禪及坐禪中內觀五陰無常(如在各種動作中仔細內觀覺知 風大 水大 地大生起與消失 六根感受生起與消失 意志力及思想念頭生起與消失 認知的知覺生起與消失)苦 及無我 無我所 我不再五陰之中 五陰也不在我之中

內觀結果貪嗔是有減輕一點,比較不會生起怒火

但末學就是無法順利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

請問林崇安教授'版主及各位法友: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順利的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淨堂合十請教

Posted on: 2011/2/4 23:1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2
二階會員
二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網路上可以蒐集到一些車禍現場,命案現場的照片。
越噁心越好。
多看看那些血肉模糊,支離破碎,慢慢就會有厭離心。
也有影片,看看活生生的人,瞬間變成一堆肉泥。

Posted on: 2011/2/6 13:09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3
初階會員
初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經上說
於五受陰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則能自證得脫、得出、得離、得解脫結縛。永不住顛倒。亦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找出激發修學的動力。保持念住,然後規律不懈的努力。
如果念死最有效,就保持這種念住力,然後應用它在生活中;如果念天最有效,就應用它...。

我個人比較常能提起的是念死,死亡比較悲傷,也比較有壓迫感及急迫感,想想死後所有在生的一切,死後都將歸他人所有或者丟棄等等,貪執就會下降一些,若有造惡業,死後幽冥渺渺,更是恐佈難測,如此觀察,就比較能夠督促自己。

經文參考:
雜阿含(一三)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眾生於色不味者。則不染於色。
以眾生於色味故。則有染著。
如是眾生於受.想.行.識不味者。彼眾生則不染於識。以眾生味受.想.行.識故。彼眾生染著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色。
以色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色。
如是受.想.行.識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識。以受.想.行.識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色。
以色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色。
如是受.想.行.識於眾生無出離者。
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識。以受.想.行.識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識。
諸比丘。若我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
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亦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自證得脫.得出.得離.得解脫結縛。永不住顛倒。亦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osted on: 2011/2/8 11:2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4


See User information
因無真信故無法發起厭離心

不能升起真信分三種

ㄧ、不信
多劫業力障蔽,故不信,或一時心存姑且ㄧ試之念,表面學佛,但心中實未起信。

二、疑信
疑惑心不定,初學者,一面生信一面心存疑,疑因業力所生,因無邊業力遮障,業不許學人起信修持,所以必需懺悔業障,才能斷疑生信。

三、淺信
發心不真無願力,不能心口相應,遇境風便倒,道理懂得很多卻無法發起厭離心須實在懺悔方能入信。

Posted on: 2011/2/9 21:00

Edited by RESP on 2011年02月13日 20:55:5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5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厭離心

1. 定義一:
佛光大辭典 http://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名相:厭離
釋文: 梵語 udvega 或 savega。於物生厭而捨去之意。維摩經佛國品(大一四‧五三八上):「佛以一音演說法,或有恐畏或歡喜或生厭離,或斷疑。」〔成唯識論卷六〕 p5759

*** 可以參考:海濤法師白骨觀

http://blog.xuite.net/cacaya97/0/24484492

為何我讚歎 海濤法師是見過大場面的法師?

據法師自述,到泰國修過白骨觀的往事
南傳佛教稟持古制,效仿 世尊首座大弟子 大迦葉的頭陀苦行
宿於屍陀林中白骨邊上觀諸法無常
故國家特准,出家僧眾可申請居於屍體旁邊,
由新死以至於肉腐骨現
法師自述就曾觀看一年輕美女的屍體直至爛壞生蛆的可怖情況
曾自嘲,人非聖賢,碰到美女當前誰能不動心呢?
只是一想到當初那屍首的恐怖情況,什麼念頭都立刻煙消雲散了

2. 定義二:
漢譯阿含辭典 http://agama.buddhason.org/ad/adSearch.php?keyword=%B9%BD%C2%F7

厭離住:另作「厭離而住」,參看「厭」、「離」、「住」,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確立對執取的厭逆」。

*** 厭離是厭離「執取」。
例如,要去環遊世界玩,不是「環遊世界」這件事不好,而是對「環遊世界這件事」不要有執取心。
那要如何厭離呢?
建議是:內觀。
按部就班的練習。
當到達四念住的心念住時,可算是「厭離了」。

可參考:四念處修行次第
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 ... ost_id=1521#forumpost1521

Posted on: 2011/2/10 13:0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6
版主
版主


See User information
各位法友:今刪除多餘的諍論,回到「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可參考雜阿含經中佛陀所說:要先如實見自己對五陰的「味」、「患」而後才是「離」。可知應先找出自己對五陰味著什麼呢?接著認清味著五陰的過患,如此才易進入厭離。雜阿含14經:
(0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a)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昔於色味,有求有行;若於色味隨順覺,則於色味以智慧如實見。
(2b) 如是於受、想、行、識味,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識味隨順覺,則於〔受、想、行〕、識味以智慧如實見。
(3a) 諸比丘!我於色患,有求有行;若於色患隨順覺,則於色患以智慧如實見。
(3b) 如是受、想、行、識患,有求有行;若於識患隨順覺,則於識患以智慧如實見。
(4a) 諸比丘!我於色離,有求有行;若於〔色離〕隨順覺,則於色離以智慧如實見。
(4b) 如是受、想、行、識離,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識離隨順覺,則於受、想、行、識離以智慧如實見。
(5a) 諸比丘!我於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5b)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以脫、〔以出、以離〕,永不住顛倒,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6)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淨堂】
謝謝你的回應:
淨堂就是對五陰的味是味、患是患無法真正生出厭離心才問各位的
不知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RESP】
可以參考帕奧禪師的《顯正法藏》的開示:
【1】在《中部.哺多利經》中,佛陀舉出幾種譬喻來說明沉迷於欲樂的危險:
1一隻飢餓的狗無法因為啃沒有肉的骨頭而消除飢餓與虛弱;感官欲樂就好比是沒有肉的骨頭一樣。
2當一隻禿鷹口中叼著一塊肉而飛行時,牠會被其他群鷹攻啄與抓攫,因而導致死亡或遭受致命的痛苦;感官欲樂就好比是那塊肉一樣。
3當一個人握著熾燃的草紮火炬逆風而行時,他會被火炬焚燒而導致死亡或遭受致命的痛苦;感官欲樂就好比是那束火炬一樣。
4當一個人掉入充滿灼熱火炭的坑陷時,他會被灼燒而導致死亡或遭受致命的痛苦;感官欲樂就好比是那火炭坑一樣。
5一個人夢見可愛的花園,醒來之後則絲毫見不到那花園的跡象;感官欲樂就好比是夢一樣。
6一個人向別人借物品來使用,物主將物品要回去之後此人會感到很沮喪;感官欲樂就好比是借來的物品一樣。
7一個人爬上果樹去摘果實,當那棵果樹被人從根部砍斷而倒下來時,樹上的那個人會死亡或遭受致命的痛苦;感官欲樂就好比是那棵果樹一樣。
因此,感官欲樂帶來許多痛苦與絕望;感官欲樂當中潛藏著很大的危險。這就是諸欲的過患。
【2】在《中部.摩犍地耶經》中,佛陀所舉的例子之一是:
「摩犍地耶!假設有一個痲瘋病患者,四肢長滿了膿瘡與水泡。由於被種種蟲所折磨,所以他用指甲將傷口上的痂疤抓下來,並且在火炭坑上烘烤自己的身體。他愈抓傷口上的痂疤、愈烘烤自己的身體,他身上的傷口就愈骯髒、愈發臭、愈受感染;然而在他抓自己身上傷口的時候,他感到某種程度的滿足與享受。
同樣地,摩犍地耶!未脫離感官享樂之欲的眾生,受到欲愛的折磨,受到欲熱的燒烤,卻仍然沉溺於感官享樂。這樣的眾生愈沉溺於感官享樂,他們的欲愛就愈強烈,他們就愈受到欲熱的燒烤;然而在他們沉溺於五欲之樂時,他們感到某種程度的滿足與享受。」
因此,感官欲樂的過患之一是它會使人沉迷得愈來愈深,無法自拔。最後只有趨向滅亡與遭受長久的惡道苦報。
【3】佛陀在《六處相應.燃火之教經》中談到執取塵相的危險。他說:
「諸比丘!即使被一支火紅的、燃燒的、熾烈的、灼熱的鐵釘刺穿眼根,仍然好過於執取眼根所對的色塵之相狀與特徵。因為如果心識繫縛於對那相狀或特徵的歡喜,而萬一此人在那一刻死亡的話,他就可能投生於二趣之一,即地獄或畜生道。由於見到這種危險,所以我如此說。」然後佛陀以同樣的方式解釋執取聲音、氣味等的危險。
此人之所以投生到地獄或畜生道的理由是:一生當中最後一個速行心──臨死速行心──會決定下一世的投生。如果由於愛欲或其他煩惱的緣故,使得不善的臨死速行心生起,死亡後他會投生於惡道。
【4】舉例而言,蘇巴瑪天神的五百位天女在享受天界的感官欲樂時死亡,死後投生於地獄。由於對感官享樂的愛欲,她們的臨死速行心是與貪相應的不善心。那成熟的不善業力引導她們到地獄,這種業稱為「近業」,意即臨死時回憶起過去所造之業或臨死時所造之業。
蘇巴瑪天神見到她們的不幸遭遇,並且發現自己在七天之後也將投生到同樣那個地獄,他感到非常憂慮。於是他帶著剩下的五百位天女來向佛陀求助。聽完佛陀的開示之後,他們全部證得須陀洹果,因此永遠免離墮入惡道的危險。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諸欲的過患及脫離諸欲的重要性。

【淨堂】
版主的意思是要從觀察五陰的*「危險」中去生出厭離心?那會不會反而生出[對恐懼心的執著]??

【Eric】
請問淨堂法友:
觀察的心(主詞),厭離心,恐懼心,和執著(的心)。
此四心是同一個心,或是不同?為什麼?

【淨堂】
能觀察的心是指意根觸法塵所生的意知(也就是意識知覺),此是[心王]
厭離心,恐懼心,和執著(的心)是[心所],也就是[心理反應現象]
淨堂合十

【Eric】
基本上同意淨堂法友的分法。
實務(修)上如何分辨?
例如:
觀察恐懼:
能觀察的心,與恐懼心如何分辨?

【淨堂】
能觀者是大腦裡的自我意識,是心王,是[能]

恐懼心是心所,是被觀察者(所),是出自於[心輪內的心理反應]
人再被嚇到害怕時都會摸摸胸口的心輪處
一個是大腦裡的自我意識,一個是發自於[心輪]的恐懼心
這就能分辯

【Eric】
請問:
「觀察--恐懼」和「幻想--恐懼」,有何差別?如何分辨?
例如:
觀察手在揮動,觀察者是「心」,被觀察者是「動的手」。
觀察恐懼:被觀察者是「動的恐懼心」,請問觀察者是誰?

【淨堂】
還是一樣
觀察者永遠都是[能觀者的自我意識]
其它都是被觀者
只不過不管能觀還是所觀,都是[無常生滅法]

【Eric】
1. 引文:『版主的意思是要從觀察五陰的*「危險」中去生出厭離心?那會不會反而生出[對恐懼心的執著]??』
想要「厭離心」,卻又怕「恐懼心」,這不是很矛盾嗎?
但很合理,且符合經驗法則。
3. 問題可能出現在對「厭離心」的理解。
漢譯阿含辭典 http://agama.buddhason.org/ad/adSearch.php?keyword=%B9%BD%C2%F7
『厭離住:另作「厭離而住」,參看「厭」、「離」、「住」,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確立對執取的厭逆」。』
*** 「厭離心」是指「厭離」「執著的心」;而不是「厭離」「五陰」。即不是討厭「身體」等等。
4. 「厭離」「執著的心」:即「能觀的心」「厭離」「執著的心」
這裡有兩種心,「能觀的心」與「執著的心」。
「執著的心」即一般人所說的執著、貪愛、忿恕、恐懼等,即貪、瞋、癡的心。
5. 內觀,就是以兩種心為基礎的(能觀與所觀),嚴格來講,是兩種層次的「心」。
兩種層次的心如何說呢?這很難講清楚,修習內觀純熟了就能體會出來。
6. 初淺層次的兩種心,大多數的人是可以體會的。
例如:
一面騎腳踏車,「同時」一面與人聊天。
「與人聊天的心」就是貪、瞋、癡的心。
「騎車的心」是屬於「初淺層次能觀的心」。
「與人聊天的心」與「騎車的心」兩種不同層次的心是自然而然地「同時」存在的。
而貪、瞋、癡的心是不會「同時」存在的,貪瞋癡的心只能輪流升起。
例如:貪心與瞋心不會同時存在的。「貪財的心」與「貪色的心」也不會同時存在的。

【淨堂】
淨堂答:
上面這段話有很大問題及爭議
完全不符合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卷一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因為五陰無常才要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引文:「與人聊天的心」與「騎車的心」兩種不同層次的心是自然而然地「同時」存在的。而貪、瞋、癡的心是不會「同時」存在的,貪瞋癡的心只能輪流升起。
例如:貪心與瞋心不會同時存在的。「貪財的心」與「貪色的心」也不會同時存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這也有問題
豈不知人人都有三心二意
能一面打電話一面開車
這能證明多種心能同時存在
人之所以會起嗔心是因為癡心與嗔心或貪心[同時存在]
比如人的思念想要做某件事
但同時心裡又懶得不想動
[懶墮心與決定心同時同發]

【Eric】
1. 引文『人之所以會起嗔心是因為癡心與嗔心或貪心[同時存在]

我同意這樣的講法,不過這是結果,不是過程。
我說的[同時存在]是自己心裏要[同時]「清楚明白」癡心與嗔心或貪心「個別」的運作過程。

「個別」的嗔心正在升起、嗔心正在減緩。
同時也「清楚明白」
「個別」的貪心正在升起、貪心正在減緩。
2. [懶墮心與決定心同時同發]
我的意思是「同時運作」懶墮心和決定心,其過程我楚明白。
即同時做兩個相反的決策,且有其過程,此過程我是清醒的、明白的、有邏輯的。
這難度很高,不是做不到,而是一般人很難做到。
3. 內觀的入門本來就不難,一般的制式說法是:只是看,就好了。

【淨堂】
重點是:在實修過程當中首先要觀察的是貪心
因為貪心能生起嗔恨
在意的心就是貪心
[由愛生恨]就是如此
如果沒有貪心,就不會有愛,就不會[在意],也不會因此生起嗔心
而且若能在時時刻刻當中能夠觀察貪慾的無常生滅
至少最後能得[心解脫]
貪愛若滅,瞋恨心肯定也永遠不再生起
還有:
因為對五陰貪愛滅而稱心解脫
無明癡心滅稱為慧解脫
二者同樣是證阿羅漢果
所以我認為:
若要觀察貪瞋癡心
首先應先以觀察貪心是無常無我
淨堂合十

Posted on: 2011/2/13 20:56

Edited by RESP on 2011年03月09日 16:54:08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7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請問淨堂法友:
1. 引文:『淨堂答:
上面這段話有很大問題及爭議
完全不符合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卷一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因為五陰無常才要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2. 在佛法中,
何謂「常」?
何謂「無常」?

3.
何謂「觀色(是)常」?
何謂「觀色無常」? (雜阿含經卷一說)

Posted on: 2011/3/10 0:15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8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參照:

Eric 寫道:
請問淨堂法友:
1. 引文:『淨堂答:
上面這段話有很大問題及爭議
完全不符合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卷一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因為五陰無常才要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2. 在佛法中,
何謂「常」?
何謂「無常」?

3.
何謂「觀色(是)常」?
何謂「觀色無常」? (雜阿含經卷一說)


第一個問題完全不知你要問什麼?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佛法不說常法

只說當生當滅是無常

第三個問題的答案是:

佛法不說常法

因為色法本來就[有生有滅]故「觀色無常」

淨堂合十

Posted on: 2011/3/11 19:5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9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1. 引文:『因為色法本來就[有生有滅]故「觀色無常」』
A. 這種說法,應是「色無常」,不是「觀色無常」。
B. 『色法本來就[有生有滅]』,這跟佛法有什麼關係?
更跟厭離沒有關係,為何要厭離,前提是貪愛,沒有貪愛那來厭離。
「色是無常」這表示「色」是跟自己無關,完全不搭嘎的,所以也就沒有厭不厭離的問題。
c. 例如,2010年「世界小姐」,對我來講沒有厭離的問題,因為我跟本就不知道她是誰,有什麼好厭離的。

2. 我對「無常」的理解
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 ... .php?topic_id=522&forum=2

A. Vipassana是告訴我們, 除了意識之外, 還有個覺知存在.
例如: 四念處:
我知道, 我在走路。
我知道, 我在思考數學問題。

B. 若把Vipassana做到純熟, 精細.則整天Vipassana都存在.
要成阿羅漢, 就要把這個「常」超越。
這就是無常,
佛法在這裏不是說: 世事無常的「無常」。

C. 無常是指修法, 不是想法。無常是指對Vipassana的超越。(當然前題是要做到Vipassana和生活已經融合在一起了)。

3. 例如,四念住的身念住
我在寫這篇文章,同時也在觀身體。
我在吃飯,同時也在觀身體。
我在笑,同時也在觀身體。
我在睡覺,同時也在觀身體。
… …
當身念住練到純熟後,觀就一直存在,這是「常」。
此時,佛陀提醒我們這還不究竟,「觀」不是一直存在的,要突破這一點,這就叫「無常」。

4. 「觀色無常」是指「觀(心)」無常,不是說「色」無常。
《雜阿含經‧卷第一‧第一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

這段經文就文脈來看,是在說「心」、說「觀」;不是在說「色」。
是「觀」色無常,不是「色」無常。

Posted on: 2011/3/12 8:26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0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更跟厭離沒有關係,為何要厭離,前提是貪愛,沒有貪愛那來厭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問色法若不生滅無常

那人的肉體永遠不會死亡

也就[沒有苦]

也就不會輪迴,那還要去貪愛做啥???

那麼還要修啥解脫法?

Posted on: 2011/3/12 12:5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1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1.『那人的肉體永遠不會死亡
也就[沒有苦]』

就邏輯而言,那可不一定,
例如,本身有殘疾,當肉體永遠不會死亡時,那不是千秋萬世都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嗎?那不是更苦了嗎?
何況苦又不是只有一種,例如,長得不夠帥,也是苦啊!

2. 若把肉體的生滅,等同於對死亡恐懼的苦來討論,也是可以的。
解脫,簡單一句,就是解脫於死亡。

A. 本師釋迦牟尼傳
http://pilgrimage.teaching.idv.tw/buddabible/budda-3.php

「過了幾天之後,太子又想乘車到宮外遊玩,這一次他與侍衛走出了城的西門,剛巧郊野之外,路邊躺著一具屍體,被走狗飛鳥啄食。太子看見了,心懷慘惻,就叫車匿停車,問道︰『這是怎麼一回事﹖』車匿告訴太子︰『這是死屍,已經停止了呼吸,沒有了生命,僵硬如同木石,從今以後,父母兄弟妻子兒女,生死別離,永不再見。』太子又問︰『每個人都會死嗎﹖』『是的,太子。有生命的都會死亡,這是大家共同的命運。』太子聽了這話,心中很痛苦地想到︰原來人們經過了疾病、衰老,最後還會死亡。那麼我的父母和我自己將來也會如此。難道就沒有辦法可以解決這些痛苦嗎﹖回宮之後,他深深地在思考著,希望找到解除人間疾苦的方法。」

http://pilgrimage.teaching.idv.tw/buddabible/budda-5.php

「在這裡,菩薩曾經遇到過二位姓羅摩子的修行仙人,菩薩向他們學習了二種修習禪定的方法,並得到了二位仙人的讚賞,但是經過了實踐這方法之後,菩薩知道這些方法並不能達至智慧開悟之道,必須以自已的智慧和努力作大精進,才能解脫生老病死、不斷輪迴的枷鎖。」

B. 如何解脫於死亡?
我的理解:
◎先確定「不死亡」是可能的嗎?
◎有人做到了嗎?
◎自己學得到嗎?
◎自己有機會成功嗎?
◎自已要付出多少成本?

Posted on: 2011/3/12 19:55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2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請問 Eric :

若不觀五陰無常 無我,你如何能夠去貪愛???

你還有[別的方法]能完全去貪愛否?

淨堂合十

Posted on: 2011/3/16 13:5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3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貪愛
指貪愛的心

1. 已經升起的貪心
觀照「貪心」,「貪心」自然消失。

2. 未升起的貪心
未升起貪心時,時時觀照(自心),當貪心升起時,自然捕捉到,就不會有貪心的副作用了。

Posted on: 2011/3/16 19:3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4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參照:

Eric 寫道:
貪愛
指貪愛的心

1. 已經升起的貪心
觀照「貪心」,「貪心」自然消失。

2. 未升起的貪心
未升起貪心時,時時觀照(自心),當貪心升起時,自然捕捉到,就不會有貪心的副作用了。


法友你還真厲害

身念處 受念處 心念處都不需修

直接就教人去跳到法念處去觀照[貪心]啦

Posted on: 2011/3/17 20:1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5
三階會員
三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去除貪愛心

1. 比較直接的方法是內觀
四念處修行次第
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 ... ost_id=1521#forumpost1521

2. 慚悔
慚悔今生已經生起的貪愛心
慚悔過去生已經生起的貪愛心
真誠的慚悔

3. 守戒律、守法律、守道德
身、口、意:首重口戒。
將貪愛心防患於未然。

4. 簡樸生活
將貪愛心防患於未然。

5. 若以上有困難
「唸佛」也不錯。
身、口、意同時修。
自力、他力同時修。

Posted on: 2011/3/17 22:5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6


See User information
Eric提到雜阿含經第一經的觀色無常是在講"心"與"觀",當然可以
說整部經都是在講心,不過我覺得第一經是在講觀"色"無常.重點是
"觀色".色為四大及其變化,世尊教的安般念從呼吸觀起,就是一個
"觀色"好的開始,以前在網路上有看到一篇文章在談觀色無常,記得
有提到可以微觀至任何tiny level的物質,如原子.想像一下如果
我們可以像NEO一樣觀到體內乃至體外都是一直變化的微觀世界,我
們對色還會有所執著嗎?我猜是不會吧 如果此觀念是正確的話,
雜阿含第一經就直接了當的告訴我們這是實修的經典,透過觀法漸次
解脫貪愛於色乃至受想行識的心(不要問我心在那裡,這問題對我太
難了)

Posted on: 2011/8/9 15:44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7
四階會員
四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科學進展到此地步,很多「錯覺」、「執著」都可輕易捨棄!

身體是「父精母卵」結合而成,飲食長養,是您的嗎?
人身體「細胞分裂」、「新陳代謝」一直剎那、剎那的進行著,這些程序自己有參與嗎?既然自己絲毫都未參與,還執著是您的嗎?

若不是您的,那您有何資格說要捨離?

該捨離的是對它的「貪愛」、「染著」、「執著」,非「五蘊」本身!

Posted on: 2011/8/9 18:43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8


See User information
可能是我的文義不清楚,我不記得我有說要捨離五蘊
我大概猜得出來您會誤會的原因是前文內容好像是只著重在解析微觀
色,其實那是初步,之後是要能進而解脫對色的貪愛.
阿含經裡提到五蘊的經文大抵是依色受想行識來說明,其中除了五蘊
的順序:如根境識和合生觸,觸生受想思,所以說明順序是依此而行.
另外的重點在於經中很多地方都提到的觀法(如實知,隨順觀察etc.),如:

1. 比丘。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如實觀察。如實觀察已。
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雜阿含經卷二第三十三經

2. 我昔於色[味/患/離]有求有行。若於色[味/患/離]隨順覺。
則於色[味/患/離]以智慧如實見。...
我以如實知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 -雜阿含經卷一第十四經

"於色離隨順覺"只是感覺到對色我已經不執取了嗎?我是認為應該是指對"色離"
能真實的順著它的過程觀察無遺,就好像對色患的過程也是觀察的清清楚楚一樣,
這樣才能說是自證*自知*,既然都是觀法,色受想行識那一蘊最好觀,我認為是色.
如果連色都無法觀到如前文所述,何來[受/想/行/識]離隨順觀察呢? 個人推測
僅供參考.

Posted on: 2011/8/9 20:52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Re: 請問各位: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生起對五陰的厭離心呢?
#19
四階會員
四階會員


See User information
對不起!上列 PO 文不是對您而說的!
既然言論起頭,未指名道姓,那就是對「本主題」所題出之對「五蘊之厭離」而說!

見「五蘊」是錯覺!
執「五蘊」是「我、我所」,更是「錯中錯」的錯覺!

若知五蘊「不實存」、非「我、我所」,那就當捨離未聞法前的這些錯覺!

Posted on: 2011/8/10 8:41
Twitter Facebook Google Plus Linkedin Del.icio.us Digg Reddit Mr. Wong Top







You can view topic.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You cannot reply to posts.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You cannot add new polls.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You cannot attach files to posts.
You cannot post without approval.
You cannot use topic type.
You cannot use HTML syntax.
You cannot use signature.
You cannot create pdf.
You cannot get print page.

[Advanced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