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now
!
Login
主選單
首頁
新聞區
電子書籍
佛法與內觀
討論區
一般問答
電子相簿
活動報名
佛法與內觀系列
請選擇單元
[ 1 ] 基本佛經選集一
[ 1-1 ] 《大念住經》
[ 1-2 ] 《念住經》
[ 1-3 ] 《入出息念經》
[ 1-4 ] 《不斷經》
[ 2 ] 基本佛經選集二
[ 2-1 ] 法蘊經集
[ 2-2 ] 受相應經論集
[ 2-3 ] 阿含經集上
[ 2-4 ] 阿含經集下
[ 3 ] 定慧禪修法
[ 3-1 ] 定慧禪修法
[ 3-2 ] 入出息念經的解釋
[ 3-3 ] 入出息念經
[ 4 ] 禪修者與內觀
[ 4-1 ] 禪修者與內觀
[ 4-2 ] 孫倫念住禪修法
[ 4-3 ] 給孫倫禪修法初學者和進階者的講義
[ 4-4 ] 問與答
[ 5 ] 內觀禪修手冊
[ 5-1 ] 內觀禪修手冊
[ 5-2 ] 阿姜達磨多羅的開示
[ 5-3 ] 圖片說明
[ 6 ] 自覺手冊
[ 6-1 ] 導論
[ 6-2 ] 第一、培養自覺
[ 6-3 ] 第二、走在正道上
[ 6-4 ] 第三、障礙及解決方法
[ 6-5 ] 後言
[ 6-6 ] 附錄一
[ 6-7 ] 附錄二
[ 6-8 ] 附錄三
[ 6-9 ] 附錄四
[ 7 ] 身念住念觀法
[ 7-1 ] 第一篇 理論
[ 7-1-1 ] 一、佛法
[ 7-1-2 ] 二、智階
[ 7-1-3 ] 三、三十七道品
[ 7-1-4 ] 四、四聖諦
[ 7-1-5 ] 五、毗婆奢那(內觀)
[ 7-1-6 ] 六、當下和實相
[ 7-1-7 ] 七、精進─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和覺察力
[ 7-1-8 ] 八、不善根:惡行的根源
[ 7-1-9 ] 九、奢摩他與毗婆奢那修法的差別
[ 7-1-10 ] 十、色和心
[ 7-1-11 ] 十一、蔽三法印的因緣法
[ 7-1-12 ] 十二、十二緣起
[ 7-2 ] 第二篇 實修
[ 7-2-1 ] 一、修行摘要
[ 7-2-2 ] 二、實修
[ 7-2-3 ] 三、修行檢討
[ 7-2-4 ] 四、 結論
[ 7-3 ] 第三篇 成果
[ 7-3-1 ] 一、十六階智
[ 7-3-2 ] 二、討論
[ 7-4 ] 第四篇 總結
[ 8 ] 內觀禪修基礎
[ 9 ] 正確的修行
[ 9-1 ] 正確的修行
[ 9-2 ] 無住
[ 9-3 ] 定的危險
[ 9-4 ] 森林寺院內觀法
[ 9-4-1 ] 前言
[ 9-4-2 ] 一、持續的注意
[ 9-4-3 ] 二、省察
[ 9-4-4 ] 三、進一步的建議
[ 9-5 ] 附錄
[ 9-5-1 ] 《森林佛法》摘要
[ 9-5-2 ] 《內在品質的生活》摘要
[ 10 ] 觀呼吸與觀四界
[ 10-1 ] 第一﹒如何培養入出息念
[ 10-1-1 ] 壹、入出息念的培養
[ 10-1-2 ] 貳、平衡五根
[ 10-1-3 ] 參、平衡七覺支
[ 10-1-4 ] 肆、達到禪那
[ 10-2 ] 二、如何培養四界觀
[ 10-2-1 ] 壹、四界觀簡略法
[ 10-2-2 ] 貳、如何分析極微
[ 10-2-3 ] 參、如何分析淨色
[ 10-2-4 ] 肆、眼門五十四色法
[ 10-2-5 ] 伍、如何辨識心生色法
[ 10-2-6 ] 陸、如何辨識時節生色法
[ 10-2-7 ] 柒、如何辨識食生色法
[ 10-2-8 ] 捌、四界觀詳盡法
[ 10-3 ] 三、辨識色法的理論
[ 10-3-1 ] 壹、練習內觀必須了知的法
[ 10-3-2 ] 貳、二十八種色法
[ 10-3-3 ] 參、色法的性質
[ 10-3-4 ] 肆、色法的三種密集
[ 10-3-5 ] 伍、心清淨
[ 10-3-6 ] 陸、心清淨的剎那定
[ 10-3-7 ] 柒、內觀與剎那定
[ 10-3-8 ] 捌、所有三相
[ 10-3-9 ] 玖、墮入有分識
[ 10-3-10 ] 拾、要留意的事
[ 11 ] 生活中的禪修
[ 11-1 ] 正念動中禪 第一日法談
[ 11-2 ] 正念動中禪 第二日法談
[ 11-3 ] 正念動中禪 第三日法談
[ 11-4 ] 正念動中禪 第四日法談
[ 11-5 ] 正念動中禪 第五日法談
[ 11-6 ] 正念動中禪 第六日法談
[ 11-7 ] 正念動中禪 第七日法談
全螢幕[
PDF
]
本系列書籍如下: 1‧基本佛經選集一; 2‧基本佛經選集二; 3‧定慧禪修法; 4‧禪修者與內觀; 5‧內觀禪修手冊; 6‧自覺手冊; 7‧身念住念觀法; 8‧內觀禪修基礎; 9‧正確的修行; 10‧觀呼吸與觀四界; 11‧生活中的禪修;
目錄
1 基本佛經選集一
嚗7418嚗
1-1 《大念住經》
嚗26855嚗
1-2 《念住經》
嚗19944嚗
1-3 《入出息念經》
嚗9620嚗
1-4 《不斷經》
嚗7733嚗
2 基本佛經選集二
嚗4977嚗
2-1 法蘊經集
嚗5026嚗
2-2 受相應經論集
嚗4701嚗
2-3 阿含經集上
嚗5995嚗
2-4 阿含經集下
嚗5052嚗
3 定慧禪修法
嚗7311嚗
3-1 定慧禪修法
嚗8339嚗
3-2 入出息念經的解釋
嚗9759嚗
3-3 入出息念經
嚗6468嚗
4 禪修者與內觀
嚗6603嚗
4-1 禪修者與內觀
嚗9155嚗
4-2 孫倫念住禪修法
嚗9806嚗
4-3 給孫倫禪修法初學者和進階者的講義
嚗7418嚗
4-4 問與答
嚗5441嚗
5 內觀禪修手冊
嚗11037嚗
5-1 內觀禪修手冊
嚗11814嚗
5-2 阿姜達磨多羅的開示
嚗8309嚗
5-3 圖片說明
嚗11023嚗
6 自覺手冊
嚗11970嚗
6-1 導論
嚗5429嚗
6-2 第一、培養自覺
嚗7070嚗
6-3 第二、走在正道上
嚗5353嚗
6-4 第三、障礙及解決方法
嚗5429嚗
6-5 後言
嚗4622嚗
6-6 附錄一
嚗4802嚗
6-7 附錄二
嚗4974嚗
6-8 附錄三
嚗4246嚗
6-9 附錄四
嚗5196嚗
7 身念住念觀法
嚗9128嚗
7-1 第一篇 理論
嚗4821嚗
7-1-1 一、佛法
嚗5305嚗
7-1-2 二、智階
嚗4676嚗
7-1-3 三、三十七道品
嚗6250嚗
7-1-4 四、四聖諦
嚗5249嚗
7-1-5 五、毗婆奢那(內觀)
嚗5515嚗
7-1-6 六、當下和實相
嚗5149嚗
7-1-7 七、精進─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和覺察力
嚗7766嚗
7-1-8 八、不善根:惡行的根源
嚗4105嚗
7-1-9 九、奢摩他與毗婆奢那修法的差別
嚗10422嚗
7-1-10 十、色和心
嚗4034嚗
7-1-11 十一、蔽三法印的因緣法
嚗4773嚗
7-1-12 十二、十二緣起
嚗5106嚗
7-2 第二篇 實修
嚗4145嚗
7-2-1 一、修行摘要
嚗4497嚗
7-2-2 二、實修
嚗4487嚗
7-2-3 三、修行檢討
嚗4541嚗
7-2-4 四、 結論
嚗4156嚗
7-3 第三篇 成果
嚗4083嚗
7-3-1 一、十六階智
嚗13039嚗
7-3-2 二、討論
嚗4133嚗
7-4 第四篇 總結
嚗4186嚗
8 內觀禪修基礎
嚗6033嚗
9 正確的修行
嚗7399嚗
9-1 正確的修行
嚗5313嚗
9-2 無住
嚗4456嚗
9-3 定的危險
嚗5567嚗
9-4 森林寺院內觀法
嚗3321嚗
9-4-1 前言
嚗4166嚗
9-4-2 一、持續的注意
嚗4452嚗
9-4-3 二、省察
嚗4134嚗
9-4-4 三、進一步的建議
嚗3836嚗
9-5 附錄
嚗2726嚗
9-5-1 《森林佛法》摘要
嚗4627嚗
9-5-2 《內在品質的生活》摘要
嚗4059嚗
10 觀呼吸與觀四界
嚗6540嚗
10-1 第一﹒如何培養入出息念
嚗3336嚗
10-1-1 壹、入出息念的培養
嚗5379嚗
10-1-2 貳、平衡五根
嚗4791嚗
10-1-3 參、平衡七覺支
嚗4529嚗
10-1-4 肆、達到禪那
嚗6092嚗
10-2 二、如何培養四界觀
嚗2833嚗
10-2-1 壹、四界觀簡略法
嚗5168嚗
10-2-2 貳、如何分析極微
嚗4424嚗
10-2-3 參、如何分析淨色
嚗3728嚗
10-2-4 肆、眼門五十四色法
嚗3730嚗
10-2-5 伍、如何辨識心生色法
嚗3804嚗
10-2-6 陸、如何辨識時節生色法
嚗4333嚗
10-2-7 柒、如何辨識食生色法
嚗3722嚗
10-2-8 捌、四界觀詳盡法
嚗4012嚗
10-3 三、辨識色法的理論
嚗2680嚗
10-3-1 壹、練習內觀必須了知的法
嚗5094嚗
10-3-2 貳、二十八種色法
嚗4887嚗
10-3-3 參、色法的性質
嚗3764嚗
10-3-4 肆、色法的三種密集
嚗4857嚗
10-3-5 伍、心清淨
嚗3617嚗
10-3-6 陸、心清淨的剎那定
嚗5534嚗
10-3-7 柒、內觀與剎那定
嚗4085嚗
10-3-8 捌、所有三相
嚗3628嚗
10-3-9 玖、墮入有分識
嚗4054嚗
10-3-10 拾、要留意的事
嚗4076嚗
11 生活中的禪修
嚗4616嚗
11-1 正念動中禪 第一日法談
嚗7076嚗
11-2 正念動中禪 第二日法談
嚗4992嚗
11-3 正念動中禪 第三日法談
嚗5013嚗
11-4 正念動中禪 第四日法談
嚗4173嚗
11-5 正念動中禪 第五日法談
嚗4053嚗
11-6 正念動中禪 第六日法談
嚗4932嚗
11-7 正念動中禪 第七日法談
嚗4868嚗
www.insights.org.tw |
copyright